铁帅-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绥德鲁市与想象中的城市截然不同,整个城市由两纵三横共五条长约两公里的水泥路构成。夜晚的绥德鲁市区一片漆黑,只有极少的几盏煤油灯闪耀着,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在绥德鲁的第四战区司令部大院内(医疗分队将驻扎在这里),队员们支起了帐篷。透过围墙上蛇形的铁丝网,外面一片漆黑。LIBERIA这个国家,名字本身就是自由的意思,但战争摧毁了这一切。
正文 第十六章 英雄救美
莫云飞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开端,终于结束了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休整期,毕竟呆在那里的帐篷,窝在一下狭小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开展真正的维和医疗,一句话:憋着难受,真难受。原计划是早些日子就要进入绥德鲁市的,是因为利比里亚局势的不稳定而意外地延长了。现在中国维和医疗队终于克服困难,经过艰苦的长途行军,在莫云飞的率领下,胜利移师绥德鲁。
在绥德鲁呆了几天后,莫云飞就充分领略了绥德鲁的整体印象和最初印象,那就是一个“穷”字。整个城市象中国国内改革开放前的贫困乡村,随处可见泥巴砌的茅草房,到处是不知由于太怕热还是穷得没衣服穿而光着身子的孩子,小小孩更是一丝不挂。教堂成了全市最好的房子,在维和医疗分队营区周围就有3所教堂:白色的墙身、红色的人字型屋顶,点缀在绿色的丛林里别有一番滋味。几乎看不见三层以上的建筑,最繁华的街道旁边也就一些用破铁皮、木板围成的小房子,里面摆放了一些商品就算是商店,整个绥得鲁市只有一个私人小诊所,等待看病的人常常将队伍排到了街上。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回教组织,相当于红十字会)在非洲作了很多的善事,经过的路上能够看见的几口水井就是他们筹建打的。不过这些井可起了不小的作用,极大降低了胃肠道的发病率。
绥德鲁水资源特别缺乏,提供给医疗分队的用水水源仅是两个小小的、看起来脏兮兮的水潭。供应水只是经过最简单的过滤——沉淀,并没有经过任何的漂白、消毒程序,水的颜色特别黄,不过才几天功夫,莫云飞和队员们白毛巾就看不出白色了。既便这样,这种脏水也不是想洗就有的洗的,联合国配发的卫生间里水龙头经常都处于罢工状态。幸好,医疗队所住的院子里有一口井,井是全封闭的,地面上可以看到一根出水的铁管和一个水泵,得靠脚一下一下踩着水泵汲出水来,每天汲水不缔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汲上一桶水腿就特别地酸痛。院子里还住着埃塞俄比亚(Ethiopia)的战士和其他黑人朋友,有时他们也在汲水,当看见中国医生护士们来提水都会热情地给予帮助。
但是,井水的量是有限制的,每天两到三个人共用一小桶井水,井水也含有很多杂质,不过比其黄水来它的颜色可就白多了。井水主要用来刷牙、洗脸,莫云飞带头施行节约用水,通常一口杯水完成这两项内容,间隔几天认真洗脸一次,以免太脏而影响面容,再就是用黄水洗完澡后最后用井水冲一遍以保证洗澡的质量;另外,莫云飞和队员们在用黄水洗过一遍衣服后再用井水过一下,虽然并不能干净多少,可是心里会感觉舒服很多,否则看着那黄不啦叽的水总是怪怪的。可以说,自从到了非洲,莫云飞作为一队之长,对于缺水真有切肤之痛,经历过非洲的缺水,是不会忘记水是人类第一生存要素这一真理了。但不管如何,医疗队抵达了任务区绥德鲁,而且开始了维和医疗工作,尽管面临无数的困难,但莫云飞有决心和信心将维和医疗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一天早上,莫云飞站在院子的一角,对院子的整个形状和地形情况进行研究,他在考虑如何有效地规划和建设好维和医院的医疗和住宿用房。这时他突然看到林慧和肖丽在院子里那两棵芒果树下做着什么,很快他明白她们两人是在捡芒果,权当是锻炼身体、呼吸早上的新鲜空气。莫云飞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医院的规划上来。
过了一会儿,芒果树下有声音传来,莫云飞望去,林慧在那乱蹦乱跳,他正要过去看是怎么回事,朱闲出现在她们身边。见此情景,朱闲急忙走上前去,原来林慧的身上爬了好多蚂蚁,是非洲可怕极了的蚂蚁,这种蚂蚁的体积是普通蚂蚁的几十倍,而且成年的、未成年的蚂蚁攻击性都特别强,只要一碰到它就有可能被咬一口,在蒙罗维亚就已经有好多人惨遭不幸了,林慧当时也没幸免于难,被小蚂蚁咬了好几个小泡,又痛又痒,比蚊子咬的还难受,可没想到到了绥德鲁,林慧再次遭到蚂蚁的攻击,而在一起的肖丽倒没有遭受蚂蚁攻击,这也是怪事。朱闲快速地驱赶着林慧身上的蚂蚁,毫不惧怕地用手去捉那些抖不掉的蚂蚁。林慧站在那里,或许是呆了,或许是在感受朱闲的呵护,她的眼神是那种在情人身边享受爱情的无限温柔。莫云飞被这种眼神震呆了,但这时的队长心想,当英雄救美时,美女的表情大致上就是如此吧,并没有对朱闲和林慧的感情有过其他猜测。
有鉴于非洲蚂蚁如此巨大的威力,莫云飞和李义明、汪亮等对蚂蚁及其他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健康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而绥德鲁蚂蚁山忒多,并且种类繁杂,同时伴随着许多不知名的虫子,必须加强防疫。
莫云飞在三人会议后指示由消化内科医生朱闲兼管防疫工作,加大对蚁虫的消杀力度。当天下午,在女生宿舍清扫出了黑压压一堆害虫的尸体,女生们看了后直起鸡皮疙瘩。经过消杀后虫子2天内数量大大减少,但是根本谈不上全部歼灭、销声匿迹,第3天晚上,明亮的灯光引来了大拨的飞虫,整一个壮烈的“飞蛾扑火”。原因在于,一到夜晚,整个绥德鲁市处处黑漆漆的,而中国维和医疗队营区灯火通明,当也就不奇怪这些喜亮的小虫们都往光明地带集中了,但它们万万没想到因为营区再次使用了特殊的灯光防疫用药,高科技的引君入瓮让这些蚁虫有来无回。
正文 第十七章 怜香惜玉
莫云飞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维和医疗队在绥德鲁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所遭遇的困难依然非常巨大:生活用地没有着落,医疗用房尚未完全完工,部分医疗配套设施还没有开工建设。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开展工作,那样一来维和医疗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莫云飞目睹这种状况,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出发前对于身处异国的艰难作过充分的估计,但是现状仍然远出乎他的预料。但是,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中国军人不怕艰难,面对困难迎头而上。莫云飞和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及其他几位小组负责人开了个碰头会,决心靠自己的力量尽快高质量地建起一座二级维和医院。
莫云飞带头成为了一个搬运工,从一个拿手术的专家和医院副院长转变成一个手艺匠人,需要毅力和意志以及对国家对军队的奉献和忠诚精神,体力和水平自然对于莫云飞这样的高级将才是毫无问题的。李义明、汪亮跟随着队长加入了在异国他乡自力更生建设维和医院的行动中。
在队长的带领下,医疗队员们有的成了泥瓦匠、园工,有的成了木工、管道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在利比里亚绥德鲁市中国维和医疗队中拉开序幕,拔荒草、破杂树、清垃圾。每天,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从队长到厨房的战士全都起来搞建设,这个时候的劳动应该说还是不那么难以承受的,当太阳高悬空中时,赤道直射的阳光使气温近40摄氏度,如此高温下如火如荼的劳动才是真正考验着队员们的体力和信念。莫云飞密切观察着每一位队员的状况,从脸色到精神状况、反应速度等都加以细致的分析,他要让队员们做到安全生产,不出意外事故,作为一种防范措施,莫云飞规定高温下连续作业不能超过2小时,并且嘱咐全体队员一定要多饮水,能够在阴凉处施工的就尽可能在阴凉处施工。这些措施非常有力,也很得人心,队员们劲头足、心情爽,干活更不觉得累,而女兵们对队长的怜香惜玉的安排更充满了好感,张媛尤为感觉深刻,只是在队长内心深处,并没有偏向哪一个,只是队长在用最科学的方式管理着一个团队,而这种科学管理的效益无疑是巨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顺民意者受人尊敬的爱戴。
这样从早到晚,一直要干到月亮快要下山的深夜,也就是凌晨2点左右,莫云飞和队员们才得以休息,所有这一切的目标就是为了加快整个建设的速度,以促成维和医疗工作顺利和早日展开。接受了高温和长时间劳动的考验之外,中国维和医疗队员们同时还要承受外面枪声的“伴奏”。当时,联利团对当地的反政府武装还没来得及实施解除武装行动,部分反政府武装时常会发起一些骚乱,营区外不时响起零星交火的枪声。
一周后,莫云飞站在院子里看着他带领大家建起的维和医院生活和医疗用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高大的棕榈树环抱着一座具有北京四合院风格的营房,东、南、西面各有一排日式活动板房,分别作为宿舍、会议室、队部、餐厅和厨房;北面一间传达室加十个集装箱,中间开一大门,正好构成了较方正的四合院。当银色的月光泻落在洁白的屋顶上,阵阵微风吹过,撒下摇曳多姿的枝影,屋前的美人蕉一排排静静地站立着,含羞草也似羞涩的少女,悄悄地闭上了眼睛,开阔的院子里显得更加静寂。建设完成后的中国二级医院生活区营房,是非洲月光下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莫云飞在月光中回到他的卧室,舒心的躺下了。
半个月后,5月中旬的一天,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合检查组来到新建成的医院。检查组刚一进大门,就对医院的外观赞叹不已,而当他们看见房子四周空地上的毛豆、青菜、美人蕉多姿多彩,一派生机勃勃,在风中摇曳尽显春意,象是列队欢迎他们的到来时,看着身边陪同的莫云飞队长,检查组工作人员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检查组的专家们在医院里仔细看了3个小时,在进行检查总结时,检查组长称赞道:“中国维和医院所具备的后勤保障能力远远超出了联合国二级医院的各项标准,随时可以开诊。”权威部门的肯定让队员们无比欣慰。
※※※生命是最宝贵的,在战乱刚刚平息的利比里亚,这一点对于莫云飞体会最深刻,因为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对全对其他59个人负面,此时的利比里亚绥德鲁处处还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在和平环境里对于生命的感受并不是那么深刻,而在战乱环境下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安全的重要。莫云飞队长因此分外重视安全事项,他不仅要想办法保证医疗队开展好医疗工作,更时刻把队员战友们的安危放在心中。
医疗队营区周围虽有真枪实弹的他国维和士兵把守,但莫云飞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在队内加强防范措施,实行24小时双班制,日夜不停地加强营区的巡逻、警戒,确保大家的安全。随着联合国解除武装行动在绥德鲁第四战区开始进行,当地局势日益复杂,整个城市笼罩在异常紧张的氛围中,装载着联合国武装警察的装甲车在门前不停地驶过,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为的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返乡人员的增多,使整个城市的人口开始密集起来,不再是刚到时的人烟稀少。针对这个局势,莫云飞组织制定了多种战备方案,其中标志性的举措就是在营房和院子的围墙之间修建一排防御墙。
修建防御墙的工作得到了中国工兵分队的大力支持。工兵分队从营区外拉来许多车足够用的黄土。然后,在一天匆匆吃过午饭后,莫云飞组织大家开始行动。大家套上长袖迷彩服,戴上草帽,以抵挡利比里亚正午强烈的紫外线。轰轰烈烈开始修筑工事,将土装入沙袋搬到围墙边。男军人力气大,挥锹铲土;女军人将编织袋一个个撑开接土,大家自由组合,二人一组,配合得相当默契。营区里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铲土的铲土、撑袋的撑袋、搬运的搬运。队员们主动参与,哪里有活,就往哪里去。大量的体力消耗、高强度阳光的猛烈照射,很快个个汗流浃背,满面通红。可是军人们劳动热情不亚于赤道边灼热的骄阳,谁都不愿落在后面,一个一个比着干。女军人个小力小,但并不甘于落后,时不时地有人拿起铁锹,为男军人分担一些。劳动间隙,她们又从宿舍及时地拿来了牛奶、果汁给大家补充体力。当下午上班时间到了时,队里的医生护士必须上班了。劳动了一中午,虽然很累,但大家匆忙洗了把脸,又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各自的医疗工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卫勤保障服务是维和医疗分队的本职工作,给每个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他们当然的职责。
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一条长40来米,宽1米,高1。5米的防御墙建成了。防御墙立在了那儿,是一堵安全之墙,是一堵团结努力奋斗的墙,是军人队员们晒黑的皮肤、是手上的老茧、水泡及浑身的泥巴加汗水。
正文 第十八章 搭帐篷种蔬菜
莫云飞看着维和医疗分队防御墙的胜利完工,心里的重负一下子减轻许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修好了防御墙,固然是因为有了中国工兵分队的强力支持,但是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能征善战,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些正是远离祖国来到非洲进行维和医疗所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望着这个小长城般的防御工事,莫云飞无限感慨,思绪万千。
一年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非典型性肺炎”在中国大地无情肆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灰色记忆,也给了白衣战士们意志和奉献精神的考验。莫云飞当时主管医院非典防治工作,从领导层面作好了集体应对非典型性肺炎的各项准备,随时响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政府的号召,成建制派遣医务人员去非典型性肺炎重灾区北京支持抗击非典工作。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英勇抗击下,非典形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