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醒狮 >

第113部分

醒狮-第113部分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罗夫斯上将叹了口气说道:“尽管追加了大笔的资金,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出来的。考克斯先生把优秀的华人科学家都赶回中国去了,现在美国已经没有一名研究高温超导体的华人研究人员了,马克勒尔博士告诉我,他们现在都在中国大陆。日本和俄国也都没有明显的进展。至今工程局连一张时间进度表都拿不出来。我建议再次与中国人做交易,请他们提供24套验证机专用电池。我们上次给了他们24架‘海鹰’反潜直升机,看来他们也不愿意完全依靠俄国的供应,我们应该有机会的。”
    总统说道:“看来暂时也只能这样了。过几天中国的高级军事代表团要来交流,你们可以提出要求。我再推进一下,与王刚通个热线电话以促成此事。但愿中国人的要价不要太高。霍夫曼博士请你组织人研究中国人的要求,只要不危及美国的安全,我们也只好答应了。海军要加速研制新型电池,再大的代价我们也在所不惜。”
    大国之间充满了这种钩心斗角、互相利用的交易。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在军事技术上与世界头号强国进行“交易”了,也是几年来刻苦奋斗的结果,如果你手中没有几张王牌,有谁来同你做交易呢?
    一群年轻的中国人的创意,经过刻意的发挥,居然给世界头号强国出了个大难题。
   
第十五节 攻势防御


    隆丁前线指挥部7月4日
    自从印巴停火后,印军开始调集兵力到中印边界前线,尤其是东线。在陆军参谋部的指挥下,空军组织了突击联队利用地形和云层的掩护,不断袭击我后勤补给线。地面上则组织不同规模的区域突击,冲击我全线各处的防御线,对我军保持了强大的压力。印军还多次组织突击队采用直升机机降形式,深入突击我防区的交通和通讯枢纽,甚至攻击各地的农牧场以破坏我就地供应的基础。当然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掩护考拉尔德司令官策划的“回归”作战行动。为了实施这一反击战役,考拉尔德中将在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隆丁设立了东北战区的前线指挥部,并亲临指挥部指挥。
    今天实施“回归”战役的图上作业。这一行动的核心是集中装备了460辆勒克莱尔坦克的第17、第18重装甲师,第4军的第14、第15装甲步兵师和2个装备了240架“虎”式武装直升机的第3、第4突击旅,这些都是在西部战区屡立战功的精锐部队。战役的第一阶段以收复利多、迪格博伊地区,并直至缅甸边界完全切断利多-密支那通道为目标。然后,展开战役的第二阶段,由东向西横扫“入侵”的中国军队,在布拉马普德拉河的北岸建立强大的前进基地。最后阶段,则由南向北全线向北突击,务必在雨季结束前恢复到战前的态势,为今后的更大规模的大反击奠定基础。第一阶段是关键,考拉尔德将以第3、第4旅的陆航兵团为主力,他们将突击到对方防御线的后方,2个重装甲师则以优势的主战坦克的强大冲击力,前后夹击对方的防线。摧毁敌军的防线后,2个装甲步兵师就随同装甲师横扫这一地区的敌军,直达印缅边境。图上作业十分成功,敌军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强大的突击力量的打击。
    现在第3、第4旅的陆航兵团以及第14、第15装甲步兵师的陆航大队都在南方的隆莱基地进行换航“虎”反装甲直升机的培训,7月10日就要返回了。2个重型装甲师的主战坦克兵团则都在英帕尔东北部的一个基地进行勒克莱尔坦克的换装训练,由于开始得较晚将于7月14日返回前线。
    “回归战役”的D日定于7月17日。
    拉萨前线指挥部7月7日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71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芦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了突然袭击,中国军队则奋起反击,开始了全民抗日,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前指接到了北京最高统帅部的指令,基本在现有战线展开积极防御,以局部的突击来消减印军的攻击力,以进一步巩固战区的防御线。
    自从印巴再次停火以来,印军开始调集军力,并不断袭扰我后勤补给线。我军采取了针锋相对的防御措施,在空中加强了预警机的探测力量,尤其是高性能的热成象仪对印军攻击机的探测相当有效。更绝的是歼侦-17不久投入了侦察巡逻,它加强了机头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能力,机身下部安装了一台侧视雷达和一部高性能的半导体强制冷热成象仪,专门在预警机雷达探测的死角进行高空巡逻。它的巡航时间长、运行成本低,效果也很好,多次发现钻山沟的印军战机和直升机,召来在空中战斗执勤的歼击机群予以打击。到8月份印军的战机就极少能突入我防区了。在防区内加强了防卫组织和巡防力量,不但在市镇和大的农牧场加强了联防组织,即使在只有1-2户人家的农牧业小组也修建了防御设施,房舍周围布铁丝网,埋设新型的智能地雷-它不但能杀伤敌人,还会报警。房间内有联网的无线报警系统,还有地道和秘密地窖可供藏身杀敌。随着新区的大规模移民开发计划的实施,印军的偷袭计划越来越不成功。
    在防御线上则以反突击对付印军的突击,同时加强了防御工事的修建,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地段的高地上修筑了高质量的坑道体系。这时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中央突击师、第2海军陆战师和各集团军的电子战团各出奇谋与印军斗开了。
    我军在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印军的军用电脑,通过对俘虏的印军技术人员的审讯和自己的研究,电子战团掌握了印军军用电脑网络系统的不少秘密。印军的军用网络是独立的,与民用的互联网仅有几个受到控制的连接通道。已经在大部分连队配置了电脑和网络端口。当然即使在军用网络上传输文件他们也常常采用加密的方式,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印军的报告和上级下达的文件居然仍然采用严格的格式,这是文牍主义根深蒂固的表现,对这些遵循严格格式的加密文件的破译就容易得多了。于是经常组织特种兵和那些电子战专家深入敌后,奇袭那些相对孤立的连队队部和小型野战机场,夺取联网的电脑后,采用各种方式破解主服务器的口令,以下载印军的大量内部文件。很多次奇袭根本不破坏印军的设备,甚至尽量不造成伤亡,让那些遇袭击的印军单位自己向上级隐瞒遭袭击的事实。由此来核对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的情报,前指就能准确地掌握印军的部署和作战意图。这些战术行动得来的情报甚至多次帮助我军的战略侦察部门破获了印军的密码,以得到更多的军事秘密。
    前指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战机,决定以海军特种部队――第2海军陆战师为主,中央突击师给予支持以实施一项远程突击行动。
    隆莱基地7月9日
    印军6月初在这里“丢失”了60架“海鹞”,成了印军的伤心之地。可是考拉尔德司令官还是看中这个基地作为从印巴前线调来的精锐第3、第4突击旅转用“虎”式武装直升机的训练基地,因为这里不但远离前线,而且有大片荒丘野地可作为射击靶场和战术演练基地。当然,基地的防卫得到了加强,东、西二个几乎相连的机场以铁丝网围了起来作为内层防御圈,里面主要是印军的“虎”式直升机的飞行和维护的培训人员,除了第3、第4快速旅的陆航兵团外,还有第4军的第11、第12装甲步兵师的各1个陆航大队共同培训,他们将各得到20架“虎”式直升机。法国的2名高级教官和30名维护支持人员单独住一个院子,由第3旅的一个班警卫。原来的空军基地只留下12架米格-21-93,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也住在里面的一个单独的院子。第3旅带来的4架卡-60负责低空警戒,飞行员和维护人员也单独住一幢小楼。
    内圈的外面由第3旅的3个营组织巡逻和防卫,他们驻扎在西部原来警卫团的一个营区,有12辆装有防空导弹的轮式装甲车,用于沿铁丝网外的一条巡逻道巡逻。外面是一圈由37个雷达警戒站组成的严密的低空探测网。最绝的是在最外面还有一圈由当地的守备部队组成的观察哨网络,有6个连队管辖140多个观察哨,每个连管20多个,连部装有电话和与基地守卫部队联网的电脑。每个哨位有2-3个人,配置了望远镜、微光夜视仪和印军自己研制的听音器——有一个可转动的喇叭状的集音器,拖出一副耳机可以听到远处微弱的声音,还附带有一个模拟发声器,一捏会发出呼呼的响声,据说就是中国人的电动直升机和电动小飞机的声音。岗哨都有电话与连部相通,紧急时也可以用信号弹报警。这大概也可算是“人海战术”了。据说是根据陆军参谋部的研究人员报告配置的,说是以人的视觉和听觉可以弥补雷达的不足,有效地防范中国人的电动直升机和隐形小战机的偷袭。看来歼-17的奇袭效果给印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里多尔卡上尉是新组建的184师――这是一支二线的守备部队,的一名连长。他们连负责基地最外围东部的30个岗哨。他们可都是职业兵,一旦按政府命令组建起来就按人头发饷,有不少人的薪金很高不愿意来,也可以再加些钱请别人顶替。不少岗哨都是兄弟、父子齐上阵——当然都是穷人。白天岗哨没有多少事,隔天去连部领点给养。晚上则要轮流戴上耳机侦听,大热天捂上一副耳机也相当受罪。连部也就12个人,主要是管分发给养。一部电脑也没有人会摆弄,只是每天由文书按条令输入个“OK”就行了。
    “看来就要下雨了,下了雨就凉快了。”里多尔卡上尉午餐后,在帐篷内觉得闷热就同传令兵聊聊天。
    “长官,上次您坐上那架‘‘大鸟‘‘飞得那么高,在天上害怕吗?”传令兵可是一个偏僻农村的穷小子。十天前负责基地警卫的第3旅旅长,派了直升机来接了6个连长去基地聚餐了一次,无非是请他们尽心尽职地加强警卫。上尉回来后也兴奋了几天。
    上尉得意地说道:“那有什么好害怕的,一会儿就到了。…咦,后面怎么乱哄哄的,你去看一下。”
    “别动!”一声低沉的印地语,令他一下子清醒过来了。只见2名身着印军上校服饰的陌生人冲进来缴了他们的枪。他被带到旁边的连部帐篷里,只见连部的人都垂头丧气地站在一个角落上,有2个人在连部的那台电脑上忙个不停。来人告诉他,他们是中国的海军陆战队,只要与他们合作就能保住全连150多人的性命。他也只有答应了。
    原来,第2陆战师的电子战团的战斗小组在一次突击中从印军的军用网络中得知这批虎式直升机将于7月10日从隆莱基地飞到利多西边印军的出击基地。经前指批准决定立即实施夺机行动。
    今天凌晨3:20二架直-14M穿行山沟把陆战师特种兵团的参谋长邢智力中校率领的160人的先遣队送到了隆莱基地东边的一片荒丘之中,在这里他们建立了突击基地。在解决了外围的几个监听哨后就直插连部,得到了最宝贵的信息源-那台联网的电脑。他们已经从突击基地拉了一条光缆到连部,光缆是绿色的,上面还有不少绿色的“叶子”,伪装得很好,更重要的是传输信息时没有任何辐射。印军的电脑与他们带来的电脑连接了起来,二位博士熟练地进入了基地的数据库,居然调出了基地的下水道管线图、供电系统电缆配线图,印度人确实相当重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当然,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警卫系统的部署,岗哨、巡逻飞机和巡逻直升机换岗时间,人员住地的分配等信息。
    资料显示,这里的弹药库内居然还有900多枚“崔格特”导弹,印军在训练中太节约了,将在下午的最后一次训练后就装车,明天清晨就赶运回去。在维修库内除了维修工具外,还有8台虎式直升机的发动机和一大批备品备件,因为没有动用也将装车运往前线基地。下午将有一架C-130运输机来,晚上装法国教官和维修人员的资料、工具和个人行李,明天一早就把他们送往科希马东部的基地,以便就近指导和解决问题。
    陆战师原来已经从印军的网络上截获了不少信息,但是不象隆莱基地的内部网那么详细。于是邢智力少校与随同先遣队来的师部的几位参谋一起商量夜间行动的细节。此时,一名队员前来报告,他们已经占领了正对着印军连部的2座警戒雷达站,它们是属于基地直接指挥的。原来,经审问传令兵告诉他们前几天他们连向雷达站要过几片止泻药,去拿药的士兵介绍了雷达站的情况。于是让连长里多尔卡分别给那2个雷达站打电话,说是有几个士兵似乎得了疟疾,连部恰好没有了奎宁片,问他们那里还有没有。在热带丛林地区执勤的部队一般都有奎宁片的。雷达站请他们派人去拿。自然,不久连雷达站都被陆战队员拿下了。陆战师已经控制了一条从东面进入基地的空中通道。
    午夜1:10石一正师长亲自率领了1500多名陆战队官兵,和先遣队一样其中也有一些上次突击隆莱基地的中央突击师的官兵,还有空军的十几名飞行员、空勤指挥员和地勤人员,秘密地到达了突击基地。邢智力少校立即汇报了他们的行动计划,石师长批准了计划。他们又召集了参加行动的各级指挥员,详细地讲解和讨论行动的细节和通讯联络的方式。
    1:50两辆印军的吉普车驶出基地西部的第3旅警卫部队驻地,沿着巡逻道直奔基地内圈北部的大门,这时已经刮起了大风,车上的印军图凉快把车篷放了下来。当他们减速通过一处弯道时,被突然窜出的陆战队员用无声手枪悉数击毙,并跳上去控制了吉普车。迅速处理掉他们后,陆战队员拉起了车篷――这也很正常,天快要下雨了,一辆车居然挤进了7个人,后面的行李舱内又藏了一个人。直奔基地大门而去,他们拐向大门时刚好有一辆巡逻的装甲车开过去。第一辆车上下来了2个已经穿好雨衣的“印度兵”,他们是来换岗的,要等车回来时才会把前一班的人带走,原来的那2个岗哨自然迎上前来,刚要惊讶就被解决掉了。这时因为前一辆车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