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水浒之星 >

第93部分

水浒之星-第93部分

小说: 水浒之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不会出现意外。”
  “当然会出现意外?”
  “说说看?”
  “暴雨、山崩、泥石流;生病、掉队、开小差,这些都是意外。”
  “这些好象并不可怕。”
  “你说的不错,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到了溪哥城下,却攻不下溪哥城。”
  高俅心里一下凉了半截,这是他最耽心的一个地方,“不知道溪哥城内有多少守军?”
  “这要看刘将军在积石山能吸引多少敌兵过去了,刘将军正面进攻的越凶猛,溪哥城的守兵就会留得越少。”
  高俅重复了在廓州时刘仲武说过的一句话,“不是在英勇中战死,就是在虚弱中饿死。”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我以为刘将军是在吓唬我呢,看起来他说的是实话。”
  “这是一次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富贵险中求,方为人上人。”
  “如果我们打不下溪哥城,能不能按原路返回?”高俅已经在考虑退路了。
  “不能,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计划,有进无退,到时如果既不想战死,又不想饿死,投降也许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宣赞说话间把碗里酒又一口喝尽,他已经有些醉意了。
  “听说西蕃会把所有的俘虏都变成奴隶?”
  “当个奴隶也没什么不好,我的祖先就曾经世代为奴,如果我能回到从前,相当于‘返祖’。”宣赞已经醉的开始说胡话了。
  高俅却没有多少心情喝酒,他一直在对目前的形势进行评估,现在看起来,袭击溪哥城简直就是一个坑,除了“刘坏水”别人是想不出这种“坑爹”的主意的。
  高俅来大桥之前的确有些轻敌,现在他慢慢理解刘仲武说过的一些话了。
  六天的急行军已经减员超过千余人,如果再行军六天,只怕一半的人都到不了溪哥城下。
  真是高风险呀,前进和后退风险是一样一样的:要么在前进的失败中牺牲,要么在后退的逃亡里偷生。
  “这真考验人的神经呀,我们需要一些运气。”高俅在犹豫不决中打定主意,问了一句:“前途虽险,有进无退,保义可愿与高俅一起杀入溪哥城内?”
  宣赞答了一句:“宣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愿与高将军一路同行,共担风险。”
  “有保义相伴,我就放心了,如果这次侥幸成功,高俅绝不相负。”高俅心里一热,许下一愿。
  宣赞象是听到了好玩的笑话,他答应了一句:“你可要说话算数,来,高二……哥,我们再干一杯。”
  都喊“二哥”了,他们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兄弟,你醉了,少喝点吧,明天还要赶路呢。”高俅端起酒碗只是沾了一下唇,就放下了。
  “我没醉。”宣赞一饮而尽,放下碗,在给自己倒酒的时候,手抖了一下,壶碰倒了,宣赞去拿壶的时候,又将酒壶扫到地下,宣赞去地下捡壶的时候,只见他身体一歪,头往后一仰,“嗵!”的一声,直挺挺的倒在地下。
  宣赞真的醉了,因为,他的眼角溢出了俩行泪。
  伤心的男人是不能喝酒的,喝酒的男人会更伤心。
  高俅叹了口气,他留下了宣赞,步出帐外,他何尝又不是一个伤心的男人,他想起了那座“冰山”一样的女人——含冰。
  一想起那个女人,高俅忍不住打了好几个寒战,隔山隔水,仍然寒气逼人呀。
  这夜,高俅在大河之畔、“郡马大桥”北侧高山营地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高俅聆听了一夜的秋风怒号,大河滔滔;畅想了一夜的人生坎坷,苦苦乐乐。半梦半醒之间,如何睡的踏实,碾转反侧,不觉天亮。



'(213.锦囊妙计)'
  次日一早,高俅升起中军帐——这次行军是轻装简从,辎重没带,哪来的什么中军大帐?
  所谓的“中军帐”就是那个小帐篷,它只是一种称呼,一种象征罢了。
  全军只有指挥使以上的军官才会有一顶小帐篷,其他人全得露宿星光之下,天当大被地当床,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中。
  小帐篷当然装不进很多人,所以,中军账由帐内,改为账外。
  小账篷前边林中空地,两军都指挥使、都虞候,各营指挥使,监桥保义郎宣赞等十余位军官,依次行礼,散乱的排列俩旁。
  高俅根据一早送来各营花名,除去未满兵员、路上掉队、伤损、生病、老弱,能过河的已不足四千人马,照此发展下去,只怕到了溪哥城下,不会超过三千人。
  一切都跟刘仲武在廓州预料的一样,局面一天天在恶化。
  此时,高俅面色沉重,左右巡视诸将,厉声说了一句:“我们的任务就是从此地过桥,攻占溪哥城。”
  众将校面面相觑,到现在才知道此次行军的目标是溪哥城。
  他们回答个“是!”都没有底气,声音既不洪亮也不整齐。
  高俅心里更是一沉,还没去呢,就有人先怯了,“此行有去无回,诸位将校,不可疑虑,本都和你们同生死、共进退,传我将令:有后退不前者,立斩!这是军纪,不是儿戏,听明白了吗?”
  高俅这时候想起来军纪了,他可能忘记他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了,“军纪!军纪是什么?”
  “听明白了!”这次声音稍微整齐了一点。
  “所有掉队伤损兵员组成一队,返回廓州,其他兵员今天全部过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高俅怒目圆睁,高声喝问。
  众将校对视一眼,心的话“后退不前者,立斩!要是被斩了,还能说什么呢。”
  “末将遵令!”这次声音明显洪亮了许多。
  高俅这才心下稍安,满意的点点头,吩咐道:“开始过桥。”
  一声令下,大军开始动了,一队队,一排排依次过河,桥窄人多,岸边到处都是等待中的兵马,乱哄哄的,嘈杂声四起。
  看一个将如何,只要看他带的兵就知道了,也只有高俅这种将军能带出这种兵来,没有队列,没有轶序,没有章法,只有混乱。
  。
  大桥之畔。
  高俅和宣赞站在桥边耐心的督促着部队过桥。
  眼看着从早至午,大队人马从晃晃悠悠的大桥上鱼贯而过,桥下浊浪排空,水声轰鸣,桥上人生百态,多彩多姿。
  同样的路,一样的桥,不同的人走过表现出来的意思却是迥然不同。
  胆大包天的跑步前进,浑身是胆的直立行走,胆小如鼠的四肢并用,还有一些吓破胆子的——有吐的、有尿的、有屎的简直多不胜数,引来一阵阵尖声惊叫和起哄声。
  队伍一点点从一边向另一边移动着,高俅和宣赞在最后一队也过了大桥。
  高俅立在大河南岸,脚踏实地,这才将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他一摆手,一队亲兵开始搬取早已经准备好的枯枝树木,堆在桥上,过不多时,大桥上的木枝堆得象座小山般高。
  一脸疑云的宣赞问道:“你要烧桥?”
  “刘将军送给我一个‘锦囊妙计’,让我‘过河焚桥,自绝归路。’”
  “真是一条毒计呀。”宣赞叹口气。
  “你说的不错,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本来想留着这座桥逃命呢,可现在看起来,这座桥留不得。”
  “这桥烧了实在可惜,方圆数百里只此一桥,留下来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宣赞在劝高俅。
  “我只是在执行命令。”高俅很坚决。
  “这桥可是花了整整十万两银子才建好的呀,”宣赞无限惋惜,“你烧的不是桥,你烧得是银子。”
  “你错了,我烧得不是银子,我烧得是一种选择。”
  宣赞愣了一下,无奈的叽歪了一句:“别人是‘过河拆桥’,高将军改成‘过河烧桥’了。”
  “呵呵!这个成语更动听。”高俅微微一笑,大声说了一句:“点火!”
  几个士兵立即用火把点燃桥上木柴,烟火起来,风借火势,火借风威,一把大火将“郡马大桥”烧了个通红,熊熊烈焰,冲天而起。
  宣赞看着在烈火中被烧的“吱吱呀呀!”乱响的“郡马大桥”,不觉动容,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近三百天的心血,几十条人的生命,最后换来高俅的一把大火。
  说不心痛,哪是假的,只有自己养得孩子自己才会心痛。
  两岸士兵见到,无不驻足失色。
  没有人会想不明白,烧桥的目的是什么。
  那火越烧越旺,高温炙烤的岸边人立不住脚,后退数十丈开外。
  约有半个时辰,大桥上铁索开始熔化,一根根断掉,最后,“轰!”的一声,铁索连着冒火的灰烬落入河中,溅起阵阵白烟。
  对于刘仲武的这条“锦囊妙计”——“过河焚桥,自绝归路。”一开始高俅还骂刘仲武呢,等他看到那些将校复杂的表情之后,他毅然决定了要坚决执行了。
  刘仲武说的不错,打仗打的是人,细节决定胜负。
  目前发生的一切,没有什么是刘仲武没有考虑到的。
  高俅过河就烧桥,实出无奈。
  此行,路途遥远,崎岖难行。粮草不济,又无后援。敌情不明,后果难测。兵心一乱,不可收拾。连高俅都感到进退俩难,何况他人?
  只要留着桥,路上就会有更多的人掉队,只能先自绝后路,逼迫众兵前行。
  当事情变得比较复杂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事情简单化。
  据说,当一群人面临三个或三个以上选择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混乱;当只有俩个选择的时候,人们则会出现犹豫;当只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人们才会表现的最坚决。
  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高俅烧得的确不是银子,他烧得是一种“选择”。
  大桥已断,三军后路已绝,高俅和宣赞等众军将校,向着溪哥城前进,他们现在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向前、向前、向前前!
  正是: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