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韵 >

第36部分

宋韵-第36部分

小说: 宋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不远处的凤凰山已经无景色可看,整个变成了一座秃山,灰溜溜的十分难看。整个大地一片苍茫,充满萧条肃杀的感觉。李烈感慨万分,在这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哪里有一方净土,没有战火,没有杀戮?连年征战,最苦的就是老百姓了,心中有感而发,不禁吟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词被李烈吟出,声音苍凉豪迈,沉郁感人,意蕴深邃,道不尽的忧国忧民,说不出的悲悯世人。浮尘子不禁耸然动容,细细品味再三,望一眼李烈,眼中赞许之色更浓,心中不由暗暗点头,“此子胸怀广阔,志向高远,更难得的是悲悯世人,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千古功业。”更坚定了辅佐李烈的信心。     若兮喃喃吟咏,望着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崇敬之情,不禁叹道:“烈哥哥不仅文韬武略而且文采斐然,冠绝当世,这样的词句让人难以说出他的雄阔高远,当真是大大的英雄!”     黄盈更是痴痴的望着李烈,眼中崇敬神色无以复加。     李烈不禁一愣,暗暗自嘲,自己不过是有感而发,吟了首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竟让他们如此推崇,当真惭愧,却也不好解释,只好摇头苦笑一声,一拍坐骑,当先向灵璧灵城城东十五里的虞姬墓方向跑去。     灵璧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钟馗的故里地,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美誉。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灵璧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灵璧大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     城北有刘邦大败项羽地——霸王城,城南有韩信瞭望台——金、银山,城东南存有垓下古遗址,城东有霸离铺、虞姬墓。     这里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的故事源远流长。李烈一边给两女讲着这些典故,一边信马由缰的走着,不多时便来到了虞姬墓的所在地。     一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最后决战,就在灵璧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的。那位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就在这里发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仰天长吟。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绝代佳人虞姬,面对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的绝境,唱出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歌,随后拔剑自刎而死。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虞姬容貌美丽,性情温柔,知书达礼,深得项羽喜爱。公元前202年,项羽率兵突围,败在垓下,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团团围住。刘邦采用“四面楚歌”置疑兵阵,瓦解楚兵军心,致使项羽中计,导致全军覆灭,演出了令人肝肠寸断的“霸王别姬”悲剧。     相传,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霸离铺”意指霸王别姬之处。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五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两处自得名以来,至今沿袭不变。     虞姬墓历尽千年,时坏时修。墓侧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极为生动。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齿;项羽气宇轩昂,刚强剽悍。塑像四周,诗词歌赋的石刻林立。在唐宋年间,灵璧作为京师通往东南地区的必经之道,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凭吊揽胜,然后吟诗填词以发思古之幽情。     李烈四人在虞姬墓前下马,见四围建筑的墙壁上到处都题着凭吊虞姬,抒发幽思的诗词,由于连年战乱,无人看管,墓上长满荒草,庙舍已经破败,虞姬庙的正堂墙壁上题有有一幅对联,颇为伤感: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虞姬墓的墓碑尚存,额刻“巾帼千秋”四个大字。李烈拔了些野花,放在墓碑前,遥想当年的那场大战,那个盖世英雄与绝世妖娆缠绵悱恻的爱情悲歌,不由心驰神往,轻叹一声,向着虞姬墓深深一拜。     几人静静的站在虞姬墓前,追忆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的英雄悲歌让人感叹,绝世的容颜此时也化为一抷泥土。孤坟残阳,微草星花,却不见当年霸王盛气,只独留美人孤魂。一阵歌声在山野间飘荡,清风呜咽,野花飘摇,仿佛也要感染那份凄美。     我站在     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长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我站在     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长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何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同生死共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二十八  我劝天公重抖擞(中)
          经过短暂的休整,李烈率大军向宿州进发,才行了不久,由三百宋军押送的四千六百名俘虏迎上了大军,李烈将这些俘虏都带上,不再停留。走了一天,宋汉生派出送捷报的军卒给李烈带来了好消息,经过宋汉生和徐立的努力,金军全军覆没,更是在宿州城内设下埋伏,擒住了仆散揆和两千骑兵。李烈闻听大喜,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好了,没想到宋汉生和徐立竟然能立下如此大功,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大军加快行军,终于在第四天下午来到了宿州城外。宋汉生和徐立出城三十里迎接李烈,众人见面都是十分欢喜,李烈心里明白,从今后自己也有了地盘,那么下一步就是尽己所能的巩固和扩充势力了。     大军在宿州城外安营扎寨,短短的休息了一天,李烈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整军计划。     灵璧一战共俘获金兵一万八千人,其中女真人为四千多人,其余为汉人,这些汉人经过动员,已经有一万多人同意加入宋军。宋军伤亡近两千人,已有一千二百轻伤者归队,这些人经历过战争,已经成为军中的骨干,很多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成为各级将领。     对于全歼了四万六千金兵,宋军的损失可一说微乎其微,反倒锻炼了部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士卒的信心和凝聚力。当然,所有官兵得到的好处同样是大大的,此战所获物资极巨,李烈毫不吝啬,让每个士卒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李烈原有人马除去损失人员后还有九千人,加上一万多俘虏和两千多徐立在宿州收编和招收的士卒,已经达到了两万一千多人,这次整编便是针对这两万多人进行的一次大的重组。     首先,宋汉生的特种部队自成一军,再次在军中挑选精锐战士,千挑万选后组成了一支一千人的特战营;第二,将所有战马集中起来,成立骑兵部队,组成锐锋营,由徐立统领,编制三千人;第三,雷字营始终是李烈的主力,仍由萧恒统领,编制为五千人;第四,王铁军的山字营扩充为四千人;第五,文睿的海字营扩编为四千人;第六,提升曾救过李烈一命的亲卫队长魏群为林字营统领,编制为四千人。全军的训练由萧恒负责。     李烈将军中的一切事宜包括练兵,选拔低级军官的任务都交给了萧恒,萧恒此人说来并没有太突出的才能,在领军方面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他武艺高强,训练士兵严格认真,为人稳重和气,广泛受到官兵的爱戴,然而他在几次战争中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在功勋上不如宋汉生和徐立,在计智方面不如王铁军和文睿,但他是李烈最信赖的伙伴,最忠心的兄弟,同时他在军中除了李烈意外威信也是最高的。          因为现在新组成的六营的基础便是禁军火器营,所有的将领和下级军官乃至伍长绝大部分都出自火器营。萧恒可以说是他们的老上级,大多数的人的武艺都为萧恒教授,甚至很多人都是萧恒一手提拔起来的,比如宋汉生便是李烈和萧恒手把手培养出来的,所以虽然萧恒的军事才能一般,但在军中的威信是很高的,而且练兵很有一套,李烈将军营事宜交给自己的这位大舅哥管理,那是再放心不过。     经过三天的整编,李烈所领导的部队扩充为六个营,全军一万一千六百人。很多的下级军官被提拔起来,而更多的作战勇敢的老兵被任命为基层军官。李烈早就认识到宋军军制的不合理,便将各营一律改变称谓和编制,统领改为营长,其下每两百人为一连,设正副连长各一名,每五十人为一排,设正副排长各一人,每十人为一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将部队的编制向后世军队的科学化转变,使之作战更为灵活,指挥更为方便高效。当然,这些改变只是内部称呼,对外则还是按以前的编制称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被朝廷的某些人告一状,嫌疑可是很大的,擅自改变朝廷军制,你要干什么?好大的一顶帽子呢!     接下来便是大练兵,各营营长都是李烈亲手调教出来的,完全按照后世科学的方法训练士兵,李烈有理由相信,给他半年时间,他便会有一支能够纵横天下而无所畏惧的铁军。     对于军队的建设他不觉得太吃力,最令他挠头的是对于地方的管理。李烈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太缺乏人才了,对于管理一县一城的人员,李烈还不是很缺乏,在他的亲卫中就有几个头脑灵活,识文断字的人,如今这些人已经被他派到宿州各县镇去管理政务,和征召士兵,都干得还不错。他现在缺乏的是那些谋略过人,懂得治理国家的人,而且要代表一定的阶层,影响很大的文人,现在毕竟是封建社会,实行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不是不可以,但李烈更应该获得社会主体地主阶层的认可和支持,不然的话,一切都会成为空谈,没人支持的孤军永远都不会成事。李烈的目标不是一州一府,而是整个天下,所以当务之急便是招揽人才。###二十九  我劝天公重抖擞(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烈听说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张进北,在宿州名气很大,宿州的豪门大户中,张家首屈一指,而张进北便是张家家主张宏的次子。张进北早在两绍熙四年就获得乡试第一名,众位不要以为乡试就是当地的地方级考试,乡试可是省一级的考试,级别很高,此人可以算是举人中的第一名了。他在宿州文人之中地位很高,俨然是文人之首,听说此人英俊倜傥,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李烈为此专门找到他所作的一篇文章看看,果然辞藻华丽,文采斐然,字字珠玑,端的是一篇锦绣文章。李烈并没有为他的作品所倾倒,他知道,并非有文采便一定有能力,自古以来书生误国之事并不少见。从古至今文采斐然,做得一手好文章之人多了去了,然而可堪大用之人并不多,有些人更是纯粹的书呆子,万事都要引经据典,思想僵化,作事呆板,如果张进北是这样的人,便是能妙笔生花,著就再多的锦绣文章他也是不会用的。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李烈决定亲自去会会此人。     李烈换了一身月白色的儒衫,头扎书生巾,手中一把折扇,俨然是一位翩翩公子哥,若兮还是一身近卫打扮,两人挑了几件别致的礼物,由若兮提着,跟在李烈后面,一路向张府而去。     张家果然是宿州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只看宅院的气势便可见一斑,大院是典型的淮南民居,两丈高的青砖院墙只一面就有里许长,可以想见这大宅子如何宽大,只怕占地有几十亩的样子,围墙后隐见重重庭院,房顶上的兽脊高高翘起,十分气派。房前屋后都栽种些花草树木,还没进门,在墙外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整个宅院都掩映在绿荫之中,既有北方民居的大气,又有南方园林的精巧,整体看来十分雅致。李烈不禁暗暗点头,只看这宅院的设计,便能知道他的主人一定不会是一个暴发户,应该是很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家装饰的如此幽雅舒适,不是书香门第还真就建不出这种极具韵味的建筑来。     张府正门前有两个一人多高的石狮子,正门高大气派,朱漆大门遍镶铜钉,门把手上硕大的铜环锃明瓦亮,大门两侧是偏门,这种偏门竟然比普通人家的大门都要宽敞。李烈走上台阶,叩响门环,铜环撞击十分清脆,不多时,大门一开,一个四十来岁仆人打扮的门房走了出来,打量一眼李烈,这才问道:“不知公子有何事?”     李烈一笑,抱拳道:“麻烦通报一声,就说宋军统制李烈,前来拜访你家员外。”     那门房想来也听说过李烈大名,闻言吃了一惊,连忙深施一礼,“原来是李大人大驾,小的这就进去通禀,还请您稍候。”     李烈也不答话,微微点了一下头,负手站在那里等待。那门房连忙跑着去给老爷送信,此时张宏正在厅中喝茶,见门房张二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不由脸色一沉,“张二,怎么这等慌张,四十来岁的人了,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回禀老爷,不是张二慌张,实在是外边来了个大人物,他自称是宋军统制李烈。”     “李烈?就是那个打得金军全军覆没的那个李烈?他来干什么?快快有请!”张宏听得李烈来了,连忙吩咐张二有请,见张二要往外走,又觉得不大妥当,连忙道:“等等,还是老夫亲自迎接吧!”说着向外就走,边走心下不禁忐忑,这李烈的大名自己可是如雷贯耳,市井之间将他传的神乎其神,此人一战而下泗州,再战轻取灵璧,不过半月便将近五万金军打得全军覆没,连金军统帅仆散揆都成了他的阶下囚,这样的人自己哪敢怠慢,而且听说他在灵璧将当地的富户整的很惨,如今不请自来,不知是福是祸。     来到门口,让人大开中门,迎接李烈。张宏出得门来,见门前台阶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十七八岁的富家公子哥,长得唇红齿白,英挺潇洒,身后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