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狼骑 >

第86部分

大明狼骑-第86部分

小说: 大明狼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延儒忙应道:“臣遵旨!”
环顾众臣,崇祯右手微微抬了抬,问道:“众卿还有要奏的吗?”
百官们相互看了看,似乎没有人还要奏事。崇祯见了,便要说那就散朝吧,这会,却见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奏道:“禀皇上,臣有本要奏!”
有人奏本,崇祯自然便坐了下来,自登基以来,但凡朝会,他向来是无不准奏的。朝毕自严点了点头:“说吧,何事?”
毕自严身子向前欠了欠,尔后抬头扬声道:“近日河南急报,西北流贼东渡黄河,攻州掠县,现聚贼兵二十余万正往开封、洛阳等大城进抵,而开洛二城有藩王宗室所在,一旦失陷,则天下必然震动,因此万不可有失。
可是皇上昨日下旨叫户部筹措军饷兵粮,臣接旨后,虽知宗藩绝不能有失,但着实为难,国库亏空已不是一日之事,前番蓟镇、关门大军出援大凌河,臣把最后的家底子都腾了出来才勉强让大军开拨。尔今户部帐上已是一分银子都没有,臣斗胆请问皇上,这河南的军饷兵粮叫臣从哪里去筹?”说到最后,毕自严的语气中明显有几分怨气和不满在。
崇祯眉头一皱,毕自严的怨气他如何听不出,有些恼他,可毕自严所奏却也是个棘手的事,国库没有银子,他这尚书不与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诉苦,又去向谁诉苦。
没有银子,如何去剿贼?
崇祯十分的头疼,一时想不到从哪里筹措河南地所需的军饷。求助似的朝周延儒望去,后者却是一脸为难,哪里有想到办法的样子。
身为首辅,却一点也不能为朕分忧,朕要你这首辅有何用!
崇祯一气之下,忍不住便想起身痛骂周延儒,却见吏部尚书闵洪学出班奏道:“启奏圣上,既然祖大寿已经降金,那辽饷是不是可以划分一部转供他地所用?”
闻言,周延儒一个激灵,忙也道:“锦州斩奴级上万,东虏经此重创,数年内必不能犯边,如此一来,似乎就不需这么多辽饷,臣以为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河南民乱严重,不妨从辽饷中拨些出来,待平定河南民乱后再补,不知皇上以为可否?”
“从辽饷中拨?”崇祯怔住了:能行吗?
吴宗达见崇祯犹豫,想了想,上前禀道:“辽兵多为祖大寿部,尔今大寿降金,辽军便去了大半,国家虽蒙受损失,却也省下无数饷银来。臣以为灭奴先灭寇,逆奴负固,义在必讨。但以寇较之,奴尚隔藩篱。寇直逼堂奥矣;奴犹疥癣之疾。寇则膏肓之祟矣。此为攘外必先安内之道,因此拨辽饷以平乱,确是可行。”
周延儒也道:“今日国家虽穷,然不穷于辽饷也。一岁中,阴为加派者,不知其数。如朝觐、考满、行取、推升,少者费五六千金,合海内计之,国家选一番守令,天下加派数百万。巡按查盘、访缉、馈遗、谢荐,多者至二三万金,合天下计之,国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万,辽饷足足有余。今关内有急,自当先平内乱,只有国家安平,边事才可有为。为大明江山计,臣请分拨辽饷!”
左副都御史黄汝良听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上前质问道:“试问首辅,拨了辽饷,叫关外将士怎么办?难道当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成?要是民乱不平,东虏再来,是不是便要放弃锦宁,退守山海关!”




第一百六十四章 洪兵 天雄军
“本阁只说暂拨,又不是说停拨,黄大人此问未免有些急燥了。”
周延儒不满黄汝良的质问,冷哼一声,也不看黄汝良,转首便对崇祯道:
“皇上,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流贼在河南肆虐,若不早剿,中原必受其乱,自古中原一乱,天下必危。为江山社稷,分拨辽饷以应此急,事在必行。”
黄汝良见周延儒非要分拨辽饷,急了,喝问道:“首辅一力要拨辽饷,可这辽饷乃专用于辽事,若分拨于他地,辽东镇怎么办?难道朝廷当真不要关外江山了吗?”
“锦州方捷,东虏受了重创,短时间内必不得再犯,须臾之间,当不致危急。可若不拨辽饷,本阁倒是问你,河南地平贼的饷银从何来?要是流贼攻陷开封、洛阳,致使藩王罹难,这责任谁背?你黄大人吗?”
“我…”黄汝良一时语塞。
崇祯最念宗室,想到开封、洛阳的周王和福王,不禁有些担心,但却也不知是否真应从辽饷中分出一部供河南平贼先用,只好叫百官们都说说看,这辽饷是分得好,还是不分得好。
岂料不问还好,一问,大殿中顿时乱成了一团,有同意分拨辽饷的,也有不同意的,在那各执己辞,争得脸红耳白,少数官员则保持中立,拱手立在那一声不吭。
乱哄哄的实在不成样子,也没听谁说出个有效的法子来,崇祯一气,怒道:“都不要吵了!”转首看向毕自严:“今年辽饷征了多少?”
毕自严道:“二月每亩征饷已提高到一分二厘,共银六百六十万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得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那便是今年所征辽饷近八百万两了。”崇祯点了点头,心下盘算开来,若是挪用个一二百万两于他地,似乎对辽事影响不大;东虏新受重创,总得等到明年开春后才能有所动作,只要缓得这几个月时间,明年新征饷银便可续到,应不致会出什么差子。
正盘算着,都察院浙江道御史黄宗周突然出列奏道:“皇上,神宗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可尔今加派辽饷至七百万,另有剿饷三百三十万,练饷七百三十余万两。臣斗胆问皇上,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长庚也奏道:“三饷以外,其它杂项加派又多如牛毛,民何以得安。至崇祯二年西北流民造反起,每每官兵愈剿盗愈多,此正是民越穷而寇越起。若是再继续这样征收下去,臣怕天下百姓都得被这三大饷逼反!”
“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这叫百姓们如何活法?”吏部都给事中李齐早就想上疏谏言停征三大饷了,见都察院终于反对加征,忙不迭的也出班附议。他没有如黄宗周、李长庚那般往大的说,而直接跟皇上算了个帐,那就是现今一亩良田只值七八两银子,可是每亩地纳饷的银子却已累积到十两,试问,这么高的赋税,叫百姓们如何负担得起。
有都察院的人带头,当下,又有二十余名官员出班附议,一致要求崇祯罢征三大饷,当中又以言官为多。
周延儒见突然有这么多官员反对征饷,不禁眉头一皱,却不是在想为何这么多官员反对征三饷,而是在想这些人是受了何人授意,突然向三饷发难的。
“先前辽饷主用于辽兵,如今既然大寿已降,东虏又受重创,臣等以为可暂罢辽饷,练饷,只征剿饷一样,如此,百姓负担大大减轻,从贼者必然减少。”礼部尚书李康先倒是为国库着想,没有要求全罢三饷,而是请求暂征辽饷、练饷,只留剿饷。
毕自严是户部尚书,大明朝的家当都在他的心中,言官们越是反对征饷,他的心就越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要是没了三大饷,只怕明儿个朝廷就得垮台,要知道,这两年朝臣的俸禄可都是他从练饷中挪用的,要是不征饷了,他到哪去找银子给这帮官员发俸。边关的将士们又吃什么,喝什么?
见崇祯听得入神,隐然有所动心,不禁有些慌了,生怕这年轻天子沉不住气,一听百姓负担大,就把三饷给停征了,真要那样,大明朝可就立马要垮了。
谁知崇祯却比任何人都明白得很,他毫不犹豫的对众臣说道:“停征三饷之事,朕已有计议,然时机未到,暂待后议吧。朕已决定从辽饷中分拨两百万两用于河南平贼,此事由户部去办。三饷之事,便议到这,众卿不要再奏了。”
“臣遵旨。”毕自严暗松一口气,黄宗周等人却是一脸失望。
周延儒似是知道崇祯会这么决定,神情不变,温体仁则是有些黯然,旋即恢复如常。
熊明遇又奏道:“皇上,三边总督杨鹤已经锁拿至京,现三边总督空缺,还请皇上明示,何人可补三边总督一职。”
“内阁有何人选可替杨鹤的?”崇祯问周延儒。
周延儒回道:“内阁议过,延绥巡抚洪承畴可接三边总督一职。”
“洪承畴?”
崇祯在脑海中过滤了此人,不由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洪承畴却是个干臣,崇祯二年时,贼首王左桂、苗美率兵攻韩城。时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因此名声大噪。
崇祯三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没有,他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还杀降,被其杀掉的投降“贼军”多达数万,使得陕西境内的贼军只要听能洪承畴的名字,就望风而逃,谁也不敢在他的地盘内生事。大胆者便是高闯迎祥也不敢到三边地。
这洪崇祯不仅手段狠辣,其带兵更有一手,其部洪兵虽只四千人,却端得是一支劲旅,凭着这四千洪兵,短短一年,便将三边境内的数万流贼尽数消灭,未能歼灭者也赶出了三边。
与杨鹤这个草包相比,洪承畴却是强得太多,强到崇祯一听内阁拟由他接任杨鹤的三边总督,不假思索便答应了。
“准奏,传旨,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
负手便要退朝,话到嘴边,却成了:“河南贼乱严重,内阁可有人选出督河南平贼的?”
周延儒道:“内阁已有定议,若此人督兵河南,内阁敢断言,河南贼乱必平!”
“噢?何人?”见周延儒说得这么肯定,崇祯不禁一喜,迫切想知道周延儒说得是何人。
“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卢象升!”周延儒大声说道。
“卢象升?”崇祯一怔,动容道:“可是那天雄军的督练官?”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孝者必是大忠
“正是此人…想不到皇上也知道天雄军。”
周延儒有些意外,想不到崇祯竟也知道卢象升督练的那支天雄军。
崇祯轻声一笑,“这天雄军就在朕的眼皮底下,朕又岂会不知。”稍顿,感慨道:“卢象升确是忠臣,先帝在时,满朝文武皆趋附于魏阉,唯他敢蔑然视之。朕在潜宅时,便多听人言大名府出了个青天,当时不知,问了之后,方知是他卢象升。朕登基后,东虏入寇,又是他卢象升第一个率兵来勤王,如此忠肝义胆的臣子,你们说,朕又如何能对他不知呢。”
言及此处,欣然宣道:“内阁拟旨,着卢象升督率天雄军前往河南平贼。”
“臣等遵旨。”
周延儒等人忙齐声应道。
百官们以为这下应该没事了,不想熊明遇却又奏道:“启奏皇上,兵部今日接了旨意,皇上拟要朱大典出任山东巡抚,内臣高起潜督兵平孔有德之乱,兵部对二员任免不敢有议,只有一事还需皇上明示。”
“何事?”崇祯看了他一眼。
熊明遇道:“山东一地,天启六年方设总兵官,虽有四府参将,但兵员较少,又为承平之兵,未经阵仗,怕是不堪大用。而浙兵远道而来,又在河南平贼,匆忙调往青州,路途遥远,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而孔有德其部与登州作乱的贼兵都曾是辽军,战力要强于鲁兵,仅凭登莱本地兵马又或是山东四府官兵进剿,臣怕难以迅速平定。因此臣以为,是否可从他地调一些能战之兵来,好尽早平定孔有德之乱。”
崇祯点了点头,问熊明遇:“兵部意从何处调兵?”
熊明遇回道:“兵部的意思是以辽兵对辽兵。”
“说明白些。”崇祯声音大了些。
“臣的意思是既然孔贼所部是辽兵,那最好从关外调些辽兵进关来剿。这辽兵多与东虏交战,战力在九边之上,由他们来剿孔贼,最是合适不过,将来也可以辽兵征剿流贼。”
熊明遇刚说完,周延儒就摇头道:“祖大寿降金,如今哪里还有辽军?”
吴宗达也道:“孙承宗旬前上报,关门已近空虚,调辽兵一事,恐难得成。”
熊明遇争辨道:“若是锦州捷报属实,东虏今年便进犯不得,从锦宁及各堡调一些兵入关,未尝不可行。”
周延儒冷笑一声:“熊大人说得倒是轻巧,本阁问你,你要调辽兵,调多少?一千还是两千,又或是三千?是要调能打的战兵,还是调那些卫军亦或团练兵?若是调卫军和团练兵,这与关内的兵马有什么区别?若是调战兵,你先问问辽东镇,看他们还有多少战兵。”
“便是一千都是好的。”熊明遇不甘被周延儒抢白,忍不住呛了他一声,“兵不在多,只在精,有一千精兵平贼,好过上万乌合之众。如此简单道理,首辅难道不知道吗?”
“你!…”周延儒没想到熊明遇敢这么对他说话,气得脸色一白,胡子都翘了起来。
崇祯见状,拍案起身,冷着脸往前走了数步,尔后面色一沉,扬手不耐烦道:“调辽镇入关剿贼之事,待锦州捷报核实之后再议。朕已叫高起潜督五千京营前往山东,当应可平孔贼。众卿若是无别的事,今日朝会便到这里吧,朕累了。”
又吩咐道:“朕交待的事情户部和兵部要从速办理,不能延误,内阁有统筹之责,各地平贼之事,务必拿出个章程来给朕看。”
说完便负手转身往殿后而去。
周延儒和熊明遇彼此看了一眼,迅速扭过脸去,都是气哼哼的。温体仁在旁见了,暗自一笑。
………
打大殿出来后,崇祯便一路寒着脸往坤宁宫去,半路却看到王承恩拱手负在那里等着他。
“你手中拿的什么?”崇祯一眼便看到王承恩手中拿着份奏疏。
王承恩恭声道:“回皇上话,是奴婢刚从会极门领来的奏疏。”
“会极门的奏疏?”崇祯一惊;“出什么事了?”
王承恩忙道:“倒没出什么事,这奏疏是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的杨嗣昌所上。”
“杨嗣昌?”
这个人名让崇祯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王承恩提醒道:“其父就是杨鹤。”
一听是杨鹤的儿子,崇祯气不打一处,怒道:“杨鹤的儿子?哼,他上疏给朕做什么?为他父亲求情吗?”
王承恩朝手中的奏疏看了看,低声道:“万岁爷,这杨嗣昌倒不是为他父亲求情,而是请求皇上允许他代替父亲而死。”
“代父求死?!”
崇祯怔住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足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