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狼骑 >

第74部分

大明狼骑-第74部分

小说: 大明狼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不答应吗?刀把子握在人家手中,有道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他施大勇一介武夫,想什么是什么,难道真会好生与他商量不成。只怕自己再顽固下去,对方真能一刀杀了自己。唯今为了锦州安危,且先不去和他施大勇计较,待锦州解围之后,再上书告他到御前,以皇上秉性和朝中大臣心思,这施大勇就是立下天大功劳,犯了这逾越之事,只怕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
陈昂组织的5000青壮被调了1500人于其它三门助守,余下3500人被施大勇分作5队,一队700人。
这五队青壮又各有作用,其中一队专门负责器械搬运,如箭枝、火药、擂木擂块等。
一队负责沸油熬煮,炮仗、石灰、挡箭板等。
一队则专门负责抬运伤兵,并负责饭菜送运。
余下两队则编为预备队,随时替补一线明军的伤亡。
除去调配东、南、西三门的2400兵,2000由郭义和郑国负责军管宵禁的老弱残兵,施大勇手头还有5000人。
这5000人成份复杂,他松山军占了一半,有2500人,余下则是左良玉的1200兵,葛清、刘泽义、王安、武大武二兄弟所率领的卫所团练兵。
为了合理有效的调派兵力,施大勇将这5000人分作五营,每营1000人,由曹变蛟、左良玉、葛清、王安、李大山各领一营,暂为统带之职。
曹变蛟、李大山是施大勇的人,左良玉自己有兵1200人,没理由不领一营。葛清本身有团练兵六百,比刘泽义、武氏兄弟兵要多,因此也领一营。王安领一营的原因也是他的兵多,而且也得照顾卫所军的脸面,否则一个卫所军的营统带都没有,有些说不过去。
武氏兄弟带来的人最少,还是客军,自然也不会去争什么统带,但求能够为大明守住这锦州便是了。
其实施大勇倒不是怕不安排葛清和王安各领一营,他们部下的卫所和团练兵会闹事,而是大战在即,强压之下也要适当的分一些权力出来,以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力量,共同来渡过这个难关。
大家同在一条可能马上就要被大浪掀翻的小舟上,再不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那便只能是提前翻船。
当然,麻忠、陆江、王正奇等松山系的军官大多都担任了各营分统带之职,这也算是监视之意,以免团练卫所兵被吓破胆子,导致守城失利。
左良玉对施大勇安插嫡系人马担任分统带并没有表现不满,他知道,眼下要紧的是保住锦州,其他事情都要压后,这会争几个分统带没有什么意义。反正战后自己也要调归昌平总兵隶属,在这锦州呆不了多长,他辽东军如何分派,与自己并无关系,但求能把锦州守住就行。(左良玉一直以为施大勇与祖大寿一样,乃辽东本土将领)
各营编组完成后,已是丑时时分(后世凌晨两点左右),距离伏杀祖大寿已过去两个时辰。
兵力分配调整好,各式守城器械也备下,百姓和青壮都已动员,施大勇见一切都安排得差不多,想来想去没有什么遗漏后,发布命令,要曹变蛟率部在城墙上流动巡逻,其余四营则留一营于城门后待命,另三营则去休息,以便养足精神,轮换守城。
。。。。。。。。。。。
为了军管能够彻底落实,郭义和郑国严格执行了军管令,杀了两百多违令者,血淋淋的人头挂在街市上,着实震摄了那些欲谋不轨之人,虽然这两百多人中可能大半都是无辜者,或是还不知道宵禁命令的,但他们的人头却对整个锦州的安定起到了明显效果,城内秩序已恢复正常。偌大的街上除了巡逻的兵丁外,再也看不到一人。
快近卯时时,施大勇这才想到城门还没有加固,急忙找到陈昂,要他组织两千民夫,立即用石块和木料将四座城门全部加固并堵实。
陈昂不敢耽搁,赶紧找来下面人,要他们又连夜组织了两千百姓加固城门。加固时,发现木料不够,也不知哪个百姓带的头,很快,城门附近的百姓纷纷将自家屋子拆了,取出横梁大门供城门加固之用。
此情此景令施大勇十分感动,叫陈昂备下肉食饭菜,好让百姓们不致饿着肚子干活。
城门加固了不到一个时辰,东方的天边已露出了鱼肚白。施大勇首次负责一座城池的防守,且是和洪太直接过招,自然精神健旺,加上底气足了,便不再那么害怕金军来攻城,反而有些期待起来。
隐是万事俱备,就等你来攻。
陈昂却是明显不如他,毕竟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连着熬了两夜,还被施大勇吓得不轻,若不是强自撑着,早就找地睡了。
见天快亮了,陈昂一个激灵,瞌睡虫顿时跑了,朝施大勇看了两眼,迟疑一下,还是问道:“施参将,你说今日建奴会不会来攻城?”




第一百四十章 锦州保卫战(一)
陈昂的这个问题,施大勇心中也没有数,祖大寿的死到底有没有剌激到洪太,使他暴怒之下天亮就率师来攻打锦州,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为周全起见,他如此告诉陈昂:“不瞒陈大人,建奴是否今日一定就来攻城,本将心中也无数。按理,建奴刚和我大军打了一场,也是损兵折将,且大凌河城中又有祖帅牵制,未必就能腾出手来趁势攻我锦州。不过奴酋洪太这人,素来用兵诡计多端,善出奇不意,因此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不管今天建奴是否来,咱们总要准备好,只要咱们有了准备,才能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他可不敢将祖大寿已经投降并被自己伏杀一事说出。
陈昂听后,点了点头:“不错,无论建奴今日是否前来,咱们总要提前做好万全准备,免得到时手忙脚乱,被他们趁虚破了城。”
在城门下待命的左良玉突然带领几名部下走了过来,朝施大勇和陈昂拱了拱手,不冷不淡问了一句:“施将军,陈大人,不知抚台大人可曾向宁远求援?援军又几时能到?”
施大勇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抚台大人未向宁远求援。一来,宁远也没有多少兵马,且都是些团练卫所军,便是赶来也顶不得大用。二来,万一洪太如五年前一般舍锦州,绕长山越过松山攻打宁远,宁远无兵守城,如何得了?所以抚台大人并未派人向宁远救援。”
陈昂听了,面色一暗,虽然明知不可能有什么援军了,但听了这答案,还是有些失望。
左良玉听后,却是并不失望,也不惊讶,因为这答案早在他意料之中,随大军出关之后,他便刻意观察过,发现沿途城堡守军甚是薄弱,便是宁远、锦州这两座大城都没有什么守军,可见辽军主力已经随祖大寿陷在大凌河了。要是金军赢了大凌河之战,那大明在关外的力量几乎可以说是葬送怠尽,能不能保住宁锦都难说。为此,他便全力作战,希望明军能够打赢这场大仗,可是天意弄人,最后还是灰溜溜的逃回了锦州。
眼下,虽然锦州城中多少还聚拢了近万人马,但战力如何,左良玉心知肚明,说实在的,他实在是不看好施大勇能够守住锦州。但为了自家性命前程,他再不看好,也要鼎力守城,出一分力是一分力,不求打败金军,但盼能够撑得久些,等到朝廷就是拼也要再拼出的援军来,不然他可就没法回到关内了。
这两日看施大勇为守城忙碌异常,显得信心十足,不禁有些好奇,不明白他施大勇哪来这么大的信心,还以为是宁远方面会派点兵马来救援,结果施大勇说丘巡抚根本没向宁远求救,这让他有些不安,有些气馁的说了句:
“锦州虽是坚城,但我军新败,守城的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就是未经战阵的新兵,要么便是溃逃下来的士卒,敢问施将军,若是建奴大举来攻,凭着这些人马,我们能撑得几日?”
话音刚落,便见施大勇很有信心的竖起了右手,无比坚定道:“只要我锦州军民上下齐心,誓与建奴血战到底,便不是我们能撑几日的问题,而是建奴能在这锦州城下撑得几日的问题!”
“不错,只要锦州军民上下齐心,这锦州城一定能守得住!”陈昂激动的附和了起来,他是真的把锦州城的安危放在了首位,而将施大勇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暂时搁在了一边。在保卫锦州的过程中,他下意识的还是信任了施大勇,并无条件的支持他。至于其他的事,便秋后算帐也不迟。
左良玉若有所思的看着施大勇,没有表态。
施大勇也不需他表态,往前走了两步,朝左良玉与一众部下说道:“就不要指望援军了,经略大人虽然已经赶回关门,但关门已无力赴援,便是说动朝中诸公调军来援,也需十天半月。所以诸位最好不要对援军抱有指望,眼下,锦州城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我们了。”
左良玉部下听后,彼此看了一眼,均是微点了点头。左良玉沉吟片刻,承认施大勇说得对,能够救锦州乃至救自己的便是自己,指望别人来救,显然是不现实的。
“既然施将军如此有信心,那我左良玉便舍命陪君子!告辞!”
左良玉抬手又是一拱,转身便走。施大勇见了,微微一笑,陈昂倒是心头一松,暗道大战在即,武夫们能够齐心最好,最怕这些武夫闹窝里讧,自家人乱自家人的阵脚。
待左良玉等人离去后,施大勇登上城头,朝北面望去,天色虽已发亮,但远处仍是黑蒙蒙一片,加上有少许雾气,因此视野有限,看不到什么。
城外倒是有一条护城河,却因为去年遭了洪水,带来不少淤泥,再加上今年雨水并不充足,烈日暴晒下,河水已经干枯,无法起到延缓金军进攻的效果,更无法为明军争取时间。
施大勇寻思,要是今天金军不来进攻,是不是能组织几千民夫疏通下护城河,好让护城河发挥作用。
正想着是否可行,便听北侧不远处有几个士兵突然叫了起来:“建奴来了,建奴来了!”
来了?!
施大勇极目远眺,只见仍黑蒙的北方突然有好多灰尘扬起,黑压压的数也数不清,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人。
“鸣锣!”
施大勇挥手要士兵们鸣锣向全城发出警报。
锣声敲响后,城内城外都听得十分清楚。
远处的金军听到城内传来的锣声后,突然停止了前进,就地扎下营来,模糊的视野中,只看到好多人在那奔来奔去,也不知在做什么。
青壮们抓紧时间,尽可能的多运一些滚木、擂石、箭矢、滚油等物资送上城头。锦州百姓知道关键的时候即将到来,自觉的组织起来,赶做干粮、担架等必须物资,同时还有许多人主动报名担任担架员。整个城市就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机器,一切都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战争而旋转。
目测了下距离,施大勇下令立即拆除北城墙后五百步内的民居房屋,承诺战后予以赔偿,以防战斗中被金军火箭射中,引发火灾,引起混乱。
太阳缓缓升起,天际从鱼肚白变得通红,天色也越来越亮。等到视野清晰可见时,城头明军便看到了四五里外密密麻麻扎着数以万计的金军,旗帜连成了一片,声势吓人得很。
金军却是依旧没有动,就这么又过了小半柱香时间,等到太阳终于全身而露时,金军终于有了动静。
随着一阵阵低沉的牛角号响,金营中的士兵不断地出现在地平线上,而且越来越多,步兵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迈着坚实的步伐,黑压压的一片接一片的向锦州扑了过来。
步兵的两旁是骑兵,膘肥体壮的战马呼啸奔腾,蹄声是如此整齐有序,如同一个巨人踩在大地上发出的声音,大地也为之颤抖。
该来的终归是来了。
望着压过来的金军,施大勇按捺住心头的激动,静静的望着、望着。。。




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州保卫战(二)
充任攻城主力的乃四千汉军降卒,却不是随祖大寿投降的辽军,而是历次被俘的明军,有一半都是前年从关内掳回来的。
这些人一直归佟养性管理,前不久又划入汉军旗名下,但仍是民户。汉军旗本军只三千人外加火炮营,小凌河一战,汉军旗步卒全军覆没,皇太极又不想叫满洲勇士弃马去爬锦州的坚城,蒙古人对攻城也不在行,更舍不得叫那些炮手去做攻城炮灰,便只能叫佟养性抽调四千明军俘虏编旗担负攻城重任。
统领这四千汉军降卒的乃李永芳次子,官拜三等总兵官的李率泰。这是他随父从征朝鲜以来第一次单独领军,先前一直在阿巴泰帐下听命。大小凌河之战,李率泰留守大营,未随阿巴泰出,所以对明军不免有些轻视,加之听说城中只两三千残兵,难免就自大起来,对左右说道:“这是汗王赐我等富贵,诸将若不奋发,何以颜对汗王?”
受命之后,又与阿济格商议,锦州城内只两三千老弱残军,莫不如在城外摆开架势,叫他们惊慌,然后再一举攻城,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此言甚合阿济格胃口,硬骨头都已啃完了,锦州城这块肥肉已经在嘴边,若是守军禁不住吓,直接出城投降,那这大功便分外足色了。
不战而降人之兵,可是四哥最爱干的事,也一直以此教诲诸兄弟。今日要是自己也能不战而得锦州,四哥肯定不会再骂自己不知兵法,不通文墨了,不知弦紧弦松的道理了。
念及于此,阿济格便按李率泰的提议,将四千汉军降卒分为四个大阵,每阵一千人,为显声势浩大,更叫人多打旗帜,多敲金鼓,如此一来,看起来便端的是大军临城之势。
他则领着镶红旗本部在汉军大阵右翼督阵,叫甲喇额尔克和备御胡里等人领着各旗临调牛录在左翼督阵。
镶红旗经大小凌河数战,只剩六个满蒙牛录,连上红甲摆牙喇,也不到三千人。好在两白旗分别调了满蒙牛录各二充实镶红旗,皇太极又拨了亲兵摆牙喇五百人,还将从莽古尔泰镶蓝旗强行借来划归在阿山和达尔汉名下几个牛录也调给了阿济格,如此,阿济格便又有了六千骑兵。
六千骑兵分两边,押着四个汉军大阵就这么浩浩荡荡向锦州城下开来,不论是阿济格还是李率泰,都对拿下锦州信心十足,也是志在必得。
。。。。。。。。。
身后,观战的皇太极见阿济格如此部署,却是不由眉头一皱,骂了句:“阿济格在搞什么,怎的叫汉军这般集中,他不知道城头有红衣炮的吗?”
范文程歪着脑袋想了想,迟疑道:“许是十二贝勒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若守军这么容易就降,本汗大可叫人去劝降,何必派他攻城?”
皇太极没好气的扬了扬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