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子鸣笑道:“想来,吴将军是准备用我们接纳的那向言等人吧。”
吴尚点头道:“风大人果然不凡,一猜即中。确实,这向言归附我军之后,我也发现此人才能不凡,可以重用。这不,拉拢春陵府的唐军,也能为他立下一大功劳,对他而言,也是好事。”
“风大人,既然汉中王和洛阳王的行动对我们不利,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插手唐军之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暗中相助唐军,以达到迟缓洛阳王和汉中王联军的目的。”豫州巡抚沉声道。
“李大人此言甚合我意,我们别的不能支持唐军,但是,昔日攻伐豫州,缴获了不少的兵甲器具,这些都不符合我军将士所需,原准备回炉重铸。但现在看来,卖与唐军,极为合适。不过,此事我们不能擅作主张,风某加急传信去请示主上了。对了,收拢难民之时,李大人还要多费心思。”
襄阳,唐王府。
“赵军不能支援,没想打,赵军竟然无意荆州北部的府县。看来,我们的想法,没能达成。现在我军情况不妙,你们可有什么建议?”略显苍老的唐显低沉的说道。
对此,唐文也有些无奈,虽然向赵军求援,将赵军拉进来的主意是他,但对于唐军现在的境况,他也是有心无力。
范子宇道:“主公勿忧!虽然赵军没能按照我们的预计出兵,但也应允暗中支持。这不,他们大营与我们交易我们所急需的兵甲器具。现如今,因为汉水以北丢失,我们不仅失去疆域,更是失去了为数不少的士卒和兵甲器具。既然赵军能交易,这对于我们而言,已经优于北方敌军了。”
唐显苦笑道:“子宇,你也别在安慰我了,赵军是答应与我们交易,但是,钱财何来?没有钱财,如何交易?因为要抵抗北面联军,我们不得不再次征召青壮,以编练士卒。这其中的花销,已经快让我们府库见底了。”
“其二,这兵甲器具交易,绝非驻扎在豫州的赵军主帅和地方官员可以决定,没有赵王的允许,他们是无法与我们交易的。就算现在坐镇豫州的风子鸣,虽然被赵军所新任,主管豫州全局,但也不敢私自与我们买卖兵甲器具。”
范子宇沉声道:“据赵军使者而言,风子鸣已经向赵王请示,想来,问题不大。因为,他们让我们交易的,则是境内的流民和难民。因为战乱,各地流民遍野,我们也难以安顿,甚至是极有可能成为地方之上的祸患。而赵王西征西域,恰恰缺少汉民同化西域人。如此,对于我们和豫州的赵军而言,问题都解决了。”
不错,风子鸣用来交易的正是唐军治地的流民和难民。虽然赵军可以在豫州西南接纳荆州流民。但是,一旦唐王、洛阳王和汉中王发现百姓流入东面豫州境内,定然会阻拦。毕竟,谁都知晓,百姓的多寡是一方诸侯实力强弱的基本指标。
唐显自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但现在的他,已经没有退路。再者,这些流民和南面,对他来说,犹如鸡肋。任其在境内流荡,必定会对地方产生祸患。既然如此,用来换取所需,也是不错的办法。
而春陵府境内的问题,也在赵军和洛阳王的协商之下解决。赵军先洛阳王一步,派向言将春陵府境内的八千精锐唐军拉走,旋即又与洛阳王大城协议,均分春陵府。见赵军无意自己的目标荆州,将春陵府分出半数与赵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第758章 新政令
西域,西城府。
西城府乃是以龟兹国王都为中心划分的龟兹国三府之一,赵询以此为大赵军队驻扎中心,与东面的凉州西部遥相呼应。也因为这里是和平改编,故而,为了震慑地方,完成赵军对此地的掌控,赵询一直驻留在此。
“没想打,荆州的战事变得这般迅速。本王原以为,南方诸侯之中,以齐军最先衰败,没想打,第一个竟然是唐军。”
司徒亮笑道:“唐军之所以衰败的如此迅速,除了南面与蜀军争夺江州,实力弱于人之外,还与洛阳王和汉中王被我们压制的太紧有关。其他诸侯都有向齐军下口的机会,而偏偏汉中王和洛阳王没有出路。”
赵询笑了笑,道:“虽然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不过,唐军衰败,对我们也是好事。这风子鸣所请,甚合我意。回复风子鸣,让他们放手去做。就算唐军要灭亡,也要替我们好好的消耗一下这汉中王和洛阳王的实力。”
“对了,本王准备改制汇通钱庄,改编为大赵银行。基本运行手段不变,但大赵银行将成为国家唯一银行。除了常规的发行货币之外,还要负担存储、借贷和发行债券。当然,银行与财务司和税务司相互协助,并不插手国家财政事物。所以,财务司和税务司将不再拥有银行掌控权。”
“除了在赵地各地开办分行之外,这西域各府县,也要开建。本王算是发现了,这西域人手中的金银为数不少,要是集中起来,发行大赵钱币,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件大好事。”
赵询如此说,一来,财务司开始有将开始遍布赵地的汇通钱庄当作大赵财政开支的来源了。二来,赵询也不希望,这银行被财政司所掌控,以免日后尾大不掉,对自己的后代带来威胁。
“其二,商业司多次提及商品的以次充好,以假冲好的问题。所以,从即日起,所有的商品,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标记,也成商标。每一家从事生产的商人或商会,必须到商业司备案,留下自己独一无二的商标,他人不得假冒,违者严惩。另外鼓励举报那些不法商人,举报者,将获得被举报者半数财物。”
因为赵军境内的商业大肆发展,导致各种问题频频出现,尤其是一些假货,频繁出现,甚至不少商家,用假货冒充他人优良产品。购买者上当,被冒充者受损。对此,赵询就让各个生产商品的作坊在货物之上印下自己独有的标记。
“其三,在这西域之地,我汉人比例极低。而在中原之地,则是人多地少。按照风子鸣的提议,官府形成律法,鼓励中原地少者以及无地者,来西域换取数倍土地。如此,不仅能让西域之地我汉人比例大增。另外,还能不必再以强迫收缴地方大户土地的手段,获取土地,以分配给无地之人。如此,本王认为此法不错,你们以为如何?”
张元静沉声道:“此法不错,如此,不仅能解决西域问题,还能对我们日后向南攻伐有很大的好处。如果能不以收缴地方豪强大族的田地为手段,我们就能获得地方大族的支持,最起码,他们不会反对。”
“现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如果我们挥军向南,这些豪强大族就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产为南方诸侯拼尽全力。而那些无地的百姓除了可以在各个作坊、商会求生活之外,还能在西域获得较大的田产。”
“如此,那些豪强大族手中的田地,租种者甚少,除非他们愿意降低田租。等到形成一定比例,我们就可以以律法定下田租的比例。这样的话,租种地主的百姓,也不至于田租过高而生活难以为继。”
“风大人建议让荆州的唐军用人口换取兵甲器具,除了为了让唐军能与汉军和洛军激战的更久之外,未尝没有减少荆州境内无地百姓的数额。当然,最重要的也是为了衰减日后占据荆州的诸侯实力。”
“对了,从商业司传来的消息看,因为我们治下商业的兴盛,许多作坊和商会,都缺少人力。而土地户籍司也向我们诉苦,言境内从事农事的百姓数额急速锐减,会影响我赵地的粮食产量。”
张元静所言,赵询也是知晓的。对此,他倒是早有预料。商业的兴盛,必定会对农业产生影响。尤其是商业大都以手工为主的时代,没有机器,需要的人力极多。而不菲的待遇,也使得不少百姓开始转向做工,从而对粮食产量,造成影响。这也是赵询一直不遗余力的吸纳各地流民的原因,虽然早先可能是压力,但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动力。
魏子林沉声道:“这种情况下,一是大利发展各种省力便捷的工具,以减轻对人力的需求,就好比我们开始广泛运用的水车,借助水里,我们就让很多作坊降低了对人力的高需求量。另一个,那就是继续增加人力。但人不同与工具,不是说有就有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赵询侧目道:“哦?什么办法,说来一听。”
魏子林沉声道:“回禀主上,臣所言,则是奴隶。我汉人疆域大战,其他各地的外族何尝不是如此呢?远的不说,北方的突厥人,东西交战,所获奴隶极多。我们可不让商队向突厥人购买奴隶,用来从事一些危险、艰苦的事务。”
“抓捕奴隶……捕奴队……”赵询脑海中顿时想起这些词语来。
张元静也点头道:“不错,魏大人所言,确实是好办法。远的不说,就是开矿此等危险之事,让这些奴隶而为,极为合适。”
司徒亮则笑着说道:“主上,臣以为,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我们现如今占据半个西域,但无论是西面、北面还是南面,都是敌人。即如此,何不鼓励商人在这里捕奴呢?甚至可以鼓励西域各地的权贵去捕奴,如此,不仅能衰弱其他国家,还能让这些原有的地方权贵,将心思投注到利益之上,也方便我们对地方的改制。”
“另外,我军近十余万军队驻扎在此,料想无论是西面的乌孙国还是北面的突厥人部落,都不敢轻易与我们发生冲突。如此,敌之弱,我之强,可为之!”
“死道友不死贫道!好,即如此,就开放对奴隶买卖吧。但是,必须强调一点,被抓的对象,只能是外敌。所有的奴隶,都要在官府等级,并上缴一定的赋税。”赵询沉声说道,“对于捕奴队,必须到官府备案,方可组建队伍,并购买武器。”
赵询可不希望自己一不小心让境内的捕奴队成为一个个尾大不掉的山匪豪强,“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战争之中,将俘虏卖出。其实,早先在被征突厥人之时,我们已经如此做了。”
“另外,让商队也多雇佣西域人,让他们分散流入各地,如此也好减少西域人在此地的比重,让他们换换融入我大赵之中。”
现如今赵军占据的地域,已经被大体分为九府之地。当然,这里的府县占据的地域要比中原的大。各项行政方式,也开始逐步将赵地靠拢。平均下去,每一个府县,官员都有汉人官员和西域人并存。但其中,赵军派出的官员,掌控的都是要紧职位。或者,以西域人为首,但其佐官和令吏都有赵军接任,掌控实权。
随后,赵询和张元静等人商议之后,给幽州政务司传令,将赵军治下官吏进行统一管辖。
什么意思呢?这就要说道官吏之中官和吏的区别了。中国封建王朝之中,官吏并非是说一类人,而是两类。其中,官,则是指有品级者。只有有品级的才是官,按大燕制度,从一品到最低等的九品为止,每一品又分为正与从两级,按照职位不同,分出不同等级。
而除了朝廷的正式官员外,一个行政机构想要运转起来,就需要另外一个不是官员的官员,那就是吏,也就是令吏、小吏。说起吏这种官府里的工作入员,就不得不说一下封建王朝的行政系统,就大燕而言,与其他王朝相似,最小的行政单位就是县,县里设有县令、县丞、主簿和县尉,加在一起也就四个有品级的官员,可是一个县想要运转,四个入肯定不行,所以就要进行招募,其中一些文书、六房管事之类的入,就是所谓的吏了,地位相当于后世的那种中低级公务员,衙门里办事的主要就是靠这些吏员。
只不过吏与官不同,官是朝廷任命的,俸禄也是由朝廷发放。可是吏就不一样了,吏是由地方官自行招募的,最多也就是再向吏部报一下就行了,朝廷官府根本管不到这些,而且这些吏的俸禄也是由地方官发放,与中央朝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顶多中央朝廷会默许地方官截留一部分的税收,做为这些吏的俸禄以及其它一些行政费用。
可是如此一来,很容易就会出现贪污受贿的现象,封建王朝之中贪污成风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地方官对税收有截留的权力。另外吏在政治上也颇受歧视,比如和商入一样,后代不能参加科考等等。令吏的地位不高,但是,其却掌控这地方的实权。但通过正途科考上位的官员和读书人,却看不起这种小吏。
赵询虽然对官吏之中的复杂关系不太清楚,但他也是知晓一些情况的。在自己的记忆之中,正途历史之中,秦汉是吏阶层逐渐形成时期,隋唐是官吏正式分途时期,元是吏道最盛时期,清是幕僚即吏的变态与分化时期。
而在这里,扭转历史车轮的大楚就定制了完善的官吏制度,自此,官和吏就形成了完整的两等分化。
但是,无论是记忆之中的历史,还是自此大楚至大燕,赵询都明白,官僚体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等级、层次区分日益清晰,各层次所包容的人数,又有逐渐膨胀的趋势。每一新王朝始建初期,官吏队伍的层次及总人数比起旧王朝都大为减少,但到王朝中期,其规模往往超过前朝。而且,各层次的膨胀速度与所占比例也有规律,即往往是官增一倍,吏增二倍(甚至数倍),役则更繁,不管如何裁撤、简化,仍然是节外生枝,役外有役,有增无减,成三角形框架,其底边越拉越长。
导致这种原因的很大一个缘由,就是因为令吏不归朝廷直辖,是地方官府自行征辟。但是,令吏却也是朝廷统治地方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
当然,令吏并不是不能升迁,但相比官员,难度可要大多了。而且,就算升迁,也不得科考而上的官员接纳。但赵询不得不承认,这些小吏,才是对地方最为熟悉,也拥有正真才能的人。换一个解释,那就是,官员都是领导,而小吏才是正真实干的人。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然而,随着赵询对商业的鼓励,平等士农工商的地位,使得不少非正统儒家读书人都可以为官后,也有不少从令吏苦熬生起的官员向赵询建议给于这些普通小吏以身份。虽然在此之前,这些令吏的后代并没有以前那般收到限制,有种种不平待遇。但是,小吏依旧是小吏,并不为正统官员所重。
而赵询以前也没有注意这方面事物,被政务司上报至赵询这里之后,赵询菜想起这个在官府之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