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173部分

三国之最风流-第173部分

小说: 三国之最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在别的少年活泼好动的时候,他却喜欢坐在树下,听风吹树响。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回忆这段少年往事时会说:“闻此天籁,只觉心中宁静”。
“是啊。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几年前,你我还都是惘然无知的少年,当你我同坐树下,闻着芬芳的花香,听着这动听的天籁之时,又何尝会想到今时今日,会在阳翟并肩作战,与贼兵浴血厮杀呢?唉,时光如梭,时光如梭啊。”
戏志才笑道:“贞之,为何突发感慨?”
“寄蜉蝣於天地,渺苍海之一粟。”荀贞扶住腰边的环首刀,扬鞭遥指星空,叹了口气,说道,“只是因观此星空,一时恍惚,忽有所感罢了。”
守城五六天,一步未下城头,一肩担负城中数万军民的安危,荀贞不是铁打的人,已经身心疲惫。本来为守住城池已经疲惫,再想想文太守可能还会反对戏志才的计策,还要说服他,更觉疲惫。他不是穿越来的倒也罢了,他又是穿越来的,在这个疲惫的时刻,即使再有壮志雄心,也难免会有人生如梦之感。庄周梦蝶,究竟是庄周在梦中,还是蝶在梦中呢?
“府君若不同意,说服到他同意为止!”
他落下了马鞭,轻轻地在坐骑上打了一下,一行人驰向郡府。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28 诈降
就像荀攸说的,在听完戏志才的计策后,文太守果然犹豫不决,最后说服他的人不是荀贞,也不是荀攸和戏志才,而是郭图。

郭家是阳翟大族,郭图本人亦颇有才干,又比较会揣摩上意,因此不管是故太守阴修,抑或是现在的文太守对他都很有好感,甚为信用。文太守特地把他从城上召来,询问他的意见。

出乎荀贞的意料,郭图对此表示了赞同。

他说道:“下吏奉明府谕令,督守西城墙,亦觉贼兵之撤退就在这一两日中。当此之际,正是吾辈为君王分忧、取功名於沙场之时。便是明府不召,下吏也正准备来求见明府,请明府遣兵破贼!”

“如此说来,卿亦赞同戏忠之计了?”

“贼众我寡,欲要取胜,非奇计不可。戏忠所言,正是下吏所想。”

“贼众我寡,欲要取胜,非奇计不可”,在这一点上,郭图和戏志才的看法一致。

荀贞心道:“郭公则虽气量狭小,私心太重,以虚事上,不是刚正之臣,但眼光、见识还是有的,也有胆略,纵非人杰,也是一时之才,倒也不愧他日后能在史书上留名。”

郭图与荀贞、钟繇有矛盾,但在面对共同的危险时,也能暂时放下嫌隙,与荀贞、钟繇站在一起,共同对外。只凭这一点,他虽私欲太重,但也胜过那些只知内斗的庸庸之徒了。

荀贞他们来时,文太守正在睡觉,他以为是城头出现了什么变故,起来得匆忙,发髻没有扎好,白发蓬松。他挠了半晌头,最终艰难地做出了决定:“好,既然公则也这么说,那就依此行事!”

……

得了文太守的同意,荀贞、戏志才、荀攸等人马上返回城头。

钟繇前前后后总共招了一千多的民夫。因为东城墙是黄巾军主攻的方向,所以这一千多民夫大半都在东城墙。荀贞回到城上后,马上令人把民夫们叫醒。

按道理说,挖掘地道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儿。

首先,要确定地道挖掘的方向和地道的深度;其次,要知道怎么才能有效率地往外运土;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要保证安全,不能正在挖掘的时候,突然坍塌。

要想把这几点做到,非得有专业人士不可。

不过,对眼下的城中而言,却不需要如此麻烦,因为他们打算挖掘的这条地道很短,从城墙内侧开始挖,只需要通过城墙,把洞口开到城墙外侧就行。

这条计策是戏志才想出的,荀贞把挖掘的任务交给了他,令冯巩、高素两人配合。

连着这么多天,黄巾军每次攻城之时,戏志才都在城头观战,对黄巾军的排兵布阵,通常他们何处人多、何处人少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昨晚他又细细观察了一夜,对城外的地形也了如指掌,早就选好了三处最适合挖掘地道的位置。

他接了荀贞的命令后,把数百民夫分成三队,冯巩、高素以及他自己分别各带一队,同时开工。

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

黄巾军的望楼乃是仓促搭建而成的,不够高,且离城较远,从望楼上至多能看到城中,看不到城墙内侧的活动。因此,尽管天色已明,荀贞、戏志才等人却也不怕波才发现他们的行动。

戏志才、冯巩、高素带着几百人在城下热火朝天地挖土。荀贞、文聘、荀攸、许仲、江禽、程偃、小任、刘邓诸人立在城上,迎着晨风,借着亮起来的天光俯视黄巾军的营地。

荀贞遥指前方数里外黄巾军的那两座望楼,对文聘、许仲等人说道:“仲业、君卿,日后若有机会行军打仗,你们要切记:望楼一定要搭建得足够高。望楼者,眺望之楼也。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之所以搭建望楼,就是为了能看清城中的虚实,就是为了能够‘知彼’。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比如眼下,咱们在城中挖掘地道,城外却茫然不知,那搭建望楼还有何意义?”

文聘、许仲等人点头应是。

守城的这几天,荀贞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以前只看过一些兵书,没有实战经验,通过这次守城,也幸亏他的对手是波才,同样没有经验,他这才有了机会把以前看到的内容学以致用。

文聘、许仲等人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是从荀贞身上学到的,比如“打仗就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谁能获得主动权,谁就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又比如在敌人夜晚骚扰时,可以反客为主、主动出击,并同时把士卒分成两班,轮番更替;又比如在作战时,不能把全部的兵力尽数投上,一定要留下一支后备队,以应付突发状况;又比如在危急之时,主将要敢於进攻,要身先士卒,在战后,要抚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程偃瓮声瓮气地问道:“若要看清城中虚实,望楼至少需得高达数丈。如此之高,不止需要木料,并且也需要匠人,如果木料不够,又或者没有匠人,不会搭建,该怎么办?”

作为守城的一方,在敌人来前,有经验的将领常会把城外的树木砍光,一是避免敌人就地取材,二来也是为了避免树木遮挡城中的视线。

荀贞曾看过《墨子》城守诸篇。

墨子是一个防御大师,擅长防守城池,墨家子弟常会帮助一些小国对抗大国的侵凌。

《城守诸篇》就是写来教人守城的兵法,总共二十篇,从“备城门”到“备高临”到“备梯”、“备穴”等等,不但逐一破解了十二种攻城方法,而且对军法、选将、战术皆有详细讲述,并对城中在战时应该怎么布置人员、部署物资,乃至对应该怎么掌控城中百姓,以防城中生乱等都有描述,可谓巨细无遗。可以说,就算是一个完全不懂兵法的人,只要有些才智,按照这个城守诸篇来守城就能保证城池不失。当然,前提条件是:敌人并非名将。

在城守诸篇中,就提到:在敌人来前,要把城外的林木砍伐一空。

荀贞受命守城后,便按照篇中此言,遣人出城砍伐树木。只可惜,时间太紧促,只砍光了近城的树木,没能把远处的林木也都砍掉。

荀贞回头看了眼站在自己身后的程偃,对他能提出这个问题感到很满意。

黄巾已起,天下将乱,无论是保全性命於乱世,又或者取功名於疆场,程偃、许仲诸人都将是他的心腹班底。他当然希望他们能够快一点的成长起来,不说独当一面,至少可当大用,所以,他不怕他们问题多,只怕他们没有问题。

他回答说道:“可以垒土为山。”

“垒土为山?”

“土,到处都有。没有木材,可以掘土。垒成土丘,高临城内。特别在长期围城时,此法最为合用。”

文聘问道:“为何?”

荀贞转述他从兵法上看来的内容,说道:“屯大军於城外,不但你攻城,城内可能也会主动出击,来进攻你。因而,在攻城之时,不能只想着攻,也要想着守,要把营地扎好,一定要在营外挖掘沟堑,以防敌人突袭。挖掘沟堑的土,正好用来筑造土丘。此是一举两得。”

“不能只想着攻,也要想着守,……,以防敌人突袭”。

这几天守城,荀贞两次带队出城突袭黄巾军,都取得了较大的战果。文聘、许仲、程偃诸人对此印象深刻。此时闻得荀贞此言,皆深以为然,文聘说道:“原来如此!”

“除此之外,垒土丘还有几个好处。”

“噢?什么好处”

“首先,土丘不比望楼,不易毁坏。其次,土丘垒成后,可以遣派蹶张士、弓箭手上丘,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矢,配合步卒进攻。再次,又如果城坚南下,而同时我军士卒众多,还可以把土丘慢慢延长至城下,使士卒可以通过土丘直接向城头发起进攻。”

没想到垒造一个土丘还有这么多讲究,文聘、程偃、许仲诸人佩服之极。

程偃说道:“还好攻城的是波才那个竖子,不是荀君你啊!要不然,阳翟怕早就被攻陷了。”

荀贞哈哈一笑,说道:“这些都是我从兵法中看来的,纸上谈兵罢了。”拍了拍立在他身侧的钟繇、荀攸,又往城内正在挖掘地道的戏志才处指了指,继续说道,“要论破敌制胜,还得元常、公达、志才啊!”

荀攸一直在观察黄巾军的营地,此时突然说道:“贞之,贼兵将要聚众进攻了。”

城外,从波才的中军营地里,奔出了数十骑,都打着小旗,分散驰入前军各营。他们经过处,原先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休憩的黄巾士卒纷纷起来,不多时,整个的营地上升起了数十道炊烟。

以这几天守城的经验来看,在他们吃过早饭后,就会发起新一次的攻势了。

荀贞、荀攸、钟繇对视了一眼,三人同时点了点头。

“就是现在?”

“就是现在。”

荀贞从怀中取出在太守府时写好的“降书”,递给钟繇,说道:“元常,此去深入贼穴,务必要小心谨慎!”

依照戏志才的计策,先“诈降”,再“出击”,并且“诈降”要在黄巾军发起“最后一次”攻势之前,以泄其气,那么,现在就是“诈降”的时候了。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29 钟繇
荀贞与波才有杀弟之仇,如果他去“请降”,怕就回不来了。文太守是一郡之长,请降这种事儿也不适合他亲自去。如此算来,也只有钟繇最适合去。

钟繇是郡功曹,在郡中的地位仅次太守、郡丞,还在荀贞之上,并且他本人又是本郡名士,出身衣冠士族,他的曾祖父钟皓是“颍川四长”之一,博学书律,教授门生千余人,他的祖父、从祖以及诸父也皆显名於郡中,谅来波才也不会对他动杀机。

最重要的,钟繇有勇气,胆气十足。

事实上,代表城中前去黄巾军中请降这个活儿,文太守本是想请郡丞费畅走一趟的,结果费畅胆小,不敢去。当时,五官椽韩亮、主簿王兰也都低头不言。钟繇因而主动请缨。

他接过“降书”,整了整衣冠,慨然说道:“贞之放心,吾此去,必不辱使命!”

荀贞、荀攸、文聘等人把他送到城下。

荀贞从宾客里选了十几个个勇士,想让他们陪同齐去。

钟繇拒绝了,说道:“波才若中计,肯接‘降书’,则我一人去足矣。波才若不中计,则百人去亦是无用,白白送死。接战多日,军卒伤亡不小,还是把这些勇士留在城中,以防万一罢!”

……

城门打开,钟繇单人独骑,径出城外。

为防城中再出城突袭,波才在护城河外放了一队骑兵,看见他一人出城,都觉古怪。

领头的队长打个唿哨,二三十骑拦在吊桥前头。

初生的晨阳下,钟繇昂首挺胸,缓缓驱马上前。

那队长横矛马上,叫道:“来者止步!”一边叫,一边警惕地盯着城门口。

荀贞挥了挥手,示意文聘、许仲等人退后,自己一人留在门洞里,往外观看,听得钟繇说道:“吾乃本郡功曹,奉府君之令,求见汝之渠帅。”

“郡功曹?”那队长呆了一呆,狐疑地往城门瞧了眼,打量钟繇,问道,“可是为童子时,堕水险死的长社钟君么?”

“正是。”

“堕水险死”是钟繇小时候的一件事儿。他小时候和他的族父钟瑜去洛阳,路上碰见个看相的,看到钟繇,就对钟瑜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於水,努力慎之”。相士说完这句话,结果未出十里,过桥时,拉车的马就惊了,钟繇掉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这件故事早已传遍了郡中,这个黄巾军的队长亦曾有耳闻。

听了钟繇的回答,这个队长肃然起敬,收起了长矛,说道:“小人不知是钟君,尚前多有失礼,请勿见怪。不知钟君见我家渠帅是为何事?”

这个年代,黔首对士子、官吏的敬畏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对“名士”,非常敬重。虽然已经揭竿造反,但一听来人是在郡中鼎鼎有名的郡功曹钟繇,这个队长依然一如往日、毕恭毕敬,自称“小人”。

“奉府君之令,递送降书。”

“降书?”

“然也。”

“城里要投降了?”

“城中粮尽,为百姓计,府君愿意请降。”

这个队长又惊又喜,再又往城门洞看了眼,慌忙偏开马头,一叠声令拦在桥头的诸骑让开道路,对钟繇说道:“钟君请跟我来!我带你去见我家渠帅。”

二三十骑,他留下了大半,依然守在桥头,带着其它的人,簇拥着钟繇奔去中军大帐。

……

城门离护城河不太远,荀贞在门洞里听到了他们两人的对话,出了一口长气,放下了心,心道:“长社钟氏世宦州郡,家声在外,郡中士、民受其家恩泽者甚多,连这个黄巾军的小帅都对元常如此恭敬,更不必说颇有野心的波才了,想来他此去应是没有危险了。”

等他们远去后,他退入城内,命守卒将城门关上,返回城上。

文聘、许仲、程偃、江禽、刘邓、小任诸人凑过来,问道:“荀君,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