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末当悍匪-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者看完之后,脸上同样难以置信,略带颤声道:“赵部长,前线军情……俄军溃败。”
因为在东北自治区保险队并不归总理管辖,而是由王一负责,他的位子相当于后世的国家主席或者美国总统。当然,现在保险队效力的对象并不是王一本人,而是东北自治区。然而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以王一今时今日之地位,保险队自然是对其效忠。不过王一并不准备建立一个如后世朝鲜金太阳家的封建政权,所以放开军权是其日后必然的选项。而像郑海涛和项龙等领军之人,在战事完成之后,也必然是放下手中的军队,要么治学,要么干脆卸甲归田,做个富家翁。这有点像杯酒释兵权,可总比让他们始终在军职上好。王一活着的时候,一切都好说,可万一他不在了,这些领兵将军就缺少了制衡的力量,到时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王一穿越回来的所有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
因为杨秋兴对保险队具体的军事部署并不知情,因此对于突然出现的大胜,也感觉有些不知所措。本来准备好的与俄国谈判策略现在看来已经不足以应付眼前的局势,更确切地说,是不足以给东北带来足够的利益。所以商讨如何善后,就成了政府目前最主要需要商讨的事情。
王一此时也接到了前线大胜的消息,而且知道的比杨秋兴还要详细。
郑海涛的西路军在叶尼塞河东岸对俄军展开了包围,基本上以每天一到两个团的速度消灭着俄国人的有生力量,然后谁都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局。真正的动手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借着北海道事件,不停压迫着日本的东北保险队北方东路军,也就是项龙的部队。从西路军对俄攻击开始之后,东路军就兵分两路,一路从南,会和原本驻守在蒙古的两个西路军师团,穿俄蒙边界的西萨彦岭,绕到了俄军叶尼塞河西岸战线的背后。另一路从北沿着安加拉河,忽然在战事最吃紧之际,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叶尼塞河与安加拉河交接处的城市列索西比尔斯克,在付出巨大代价将整个城市攻占之后,北路军没有多做停留,兵锋直指南方的阿钦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克斯。
两支意料之外部队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德拉戈米洛夫的部署,俄军原本布置的战线是沿着叶尼塞河,从列索西比尔斯克开始,向南到达阿钦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然后再向南到达阿巴钦,最后到克孜勒为止。如今克孜勒已经失守,列索西比尔斯克被北路军攻占,如果阿钦斯克再失守,那俄军就会被彻底包围。
而此时东北空军完全像疯了一般,飞艇不顾一切地向着俄军重兵集结的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发动空袭,包括第一代云爆弹在内的各种炸弹被扔下,原本就不大的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而更让德拉戈米洛夫心惊胆寒的是,东北保险队南路军已经对新库兹涅茨克和比斯克发动了攻击,这两处城市是整个俄军远东战线的大后方。其中比斯克驻扎了三个师,因为这里曾经被东北的骑兵师团偷袭过。至于新库兹涅茨克则驻扎了一个新兵师团,防御力量极其薄弱。东北攻击比斯克就是为了牵制鄂毕河沿岸的俄军部队,防止他们对新库兹涅茨克进行增援。
在得到各方汇报的电文之后,德拉戈米洛夫也知道事不可为,趁着己方通讯还没被东北切断,他立刻下达了命令。全军舍弃一切重装,向西北方的鄂毕河撤退。
坐镇前线的郑海涛和项龙压根没想过,一直号召士兵要拥有坚韧顽强意志品格的德拉戈米洛夫竟然事到临头之时,想都没多想就直接下令全军撤退。态度之果决,弄得二人都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可也因为这样,叶尼塞河东岸的保险队根本来不及完成对包围敌军的最后请教工作,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俄军快速撤退而去。
当然,撤退的代价是巨大的。原本驻守叶尼塞河西岸的六个俄军军团,共计三十个师团,小三十万的人马,最后逃过东北南北两路保险队围追堵截的,只有不到其中的三分之二,而这里面还有将近八万人成了逃兵。真正逃回新西伯利亚的只有十二多万人,全部重武器和大部分粮草都成了东北的战利品。俄军的远东防线彻底崩溃,若是不在哈萨克斯坦的俄军,以及北方的俄军及时驰援,恐怕鄂毕河都挡不住东北保险队的进攻脚步。
几天之后,东北保险队取得大胜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
第二百九十七章 黄*祸下的不淡定
之前叶尼塞河东岸危机的消息已经震惊了亚历山大三世,而这次连米柳金都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棘手。虽然预计到了德拉戈米洛夫的失败,但是从未想过竟然会如此的一败涂地。
今天是斯科别列夫前往华沙军区司令古尔科那里报到的日子,不过眼前的混乱让斯科别列夫有些莫名其妙,古尔科此时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只是道:“陛下,还有米柳金大人从我们军区抽调三个师的兵力,前往新西伯利亚。”
斯科别列夫一愣,旋即也是一脸的震惊。
“你想的不错,远东彻底失守了,东北保险队的东路军暗中兵分两路,从南北两方直插我们在叶尼塞河西岸防线的背后,若不是德拉戈米洛夫反应迅速,我们在前线的所有军队都将被东北保险队包围。”
“损失多少?”斯科别列夫脸色铁青,远东的俄军里面大半可都是他当初的部下,其中许多从征讨中亚时就为其效力。大家在一起流过血,受过苦,打过败仗,也品尝过胜利的滋味。生死与共中培养出来的感情,自然非寻常可比。
“叶尼塞河东岸无人返回,虽然那边的战事还未结束,不过……西岸六个军团,回到新西伯利亚的只有十万人,剩下的不是被东北围困住,就是被打散了。即便最乐观的估计,最后能再次回到部队的应该也不足两万人。”
听到这话,斯科别列夫双眼发直,忽然头脑一晕,之后仰面摔倒。
古尔科一见大惊,立刻喊道:“快来人,叫医生。”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斯科别列夫在医生赶到之前,便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王一没穿越之前的历史中,斯科别列夫死于1882年,年龄只有三十九岁而已。在这个年代虽然算不上短命,但也不算长寿。而在王一穿越后,他因为一直在远东前线作战,所以没如前世般返回圣彼得堡染病去世。不过这多活的五年对他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毕竟后世历史中,他是在平定中亚土库曼斯坦的无尽荣誉中去世,他是帝国的步兵上将,个人的军事理论被受推崇,甚至不再同时期欧洲其他陆军大国之下。而现在的他不但被免了官职,而且还被德拉戈米洛夫在沙皇面前说成了一个懦夫。这对他这样一名将军来说,无异于最大羞辱。而也正是这个将他形容为懦夫的人,却眼高手低地在远东战场亲手将他一番的心血彻底葬送。人生从一帆风顺的喜剧变成了现在跌宕起伏的悲剧,虽然根据后世的理论,悲剧被认为更具有戏剧张力。但是对于斯科别列夫本人来说,应该就不会这么认为了。现下唯一值得欣慰的就只能是他并不知道之前的历史,不然对王一的怨恨恐怕会让他死不瞑目。
斯科别列夫的去世在俄国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的年代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沙皇陛下只是叹口气,然后给这位帝国功臣的后人一定的抚恤,然后又让他家族中几个年轻人到军中效力。米柳金在听到死讯的时候,多少有些失神,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庄园里的麦田,许久没有说话。至于俄罗斯帝国里面的其他人,该吃吃,该喝喝,在东北的阴影下,如藏头露尾的鸵鸟般自欺欺人的苟且偷生。
虽然对于胜利带来的影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其后在整个世界中引起的情绪波动,依然让东北始料不及。作为当今世界中心的欧洲,除了德国之外,剩余国家都掀起了一股黄*祸论调。在法国的联络下,英国和俄国勾连在一起,除此之外,还包括在南中国海拥有殖民地欧洲老牌强国也都参与了此次会谈。
如果之前法国的战败还能被说成是劳师远征,后勤不畅,那么这么些年东北与俄国的战争,可就是与一个欧洲强国真正的硬碰硬。然而俄国败了,败得一败涂地。虽然欧洲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平时也称不上和睦,甚至是敌对,但是对手的战败,也给了他们深深地刺激。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给世界的震撼原比这场战争本身的意义更重大,作为东北自治区的宗祖国,大清过去几十年间接连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已经让西方人在意识形态中,给这个东方大国贴上了东亚病夫的标签。
而东北的出现恍如平地一声雷,俄国虽然只是失去了领土,还不到亡国败家的地步,但是东北自治区拿这头所有欧洲人想起来都脑仁疼的北极熊祭旗,还真是出人意料。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东北的眼光,看出了俄国人的弱点,东部和中部空虚得一塌糊涂。
虽然前几年,对俄战争也取得了进展,但是俄国东方领土的移民人口是用千来计算的。在鸦片战争之后,东北崛起之前,俄国总共才向远东的几大边疆区移民六千人,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移民都陷入停顿的状态。如果不是大清东北地区发现金矿的消息略微产生了一点刺激作用,恐怕连这点人都没有。
因此东北对俄的前期胜利,欧洲人虽然吃惊,可还不至于觉得难以接受。然而随着东北保险队扩张的脚步逐渐向西扩展,俄国领土上的俄罗斯族人,以及其他如哥萨克之流的仆从民族,开始是以万计算,然后十万计,等到叶尼塞河沿岸的所有人口便是以百万计。
东北保险队在这样的地方取得胜利,就意味着如今东北的武力已经可以与绝大多数欧洲强国在陆地上进行较量,而不落下风。大概是蒙古人当年的攻击给欧洲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如今同样拥有蒙古土地的东北,也被现在的欧洲悲观者形容成了第二个蒙古。
战争光环笼罩下的东北俨然成了撒旦的化身,而欧洲纯洁得像脱光了一副的小姑娘,面对魔鬼随时可能到来的侵犯,媒体报纸上已经了歇斯底里的尖叫。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斯坦国的朋友们
东北威胁论开始出现在世界上,连带着黄*祸也有了不同的含义。法俄勾结在一起,这在王一的意料之中,英国人暗中帮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虽然两方的本土远隔重洋,但是彼此之间的竞争却早已经开始。这不是什么秘密,英国人也没有隐瞒,当然,他们目前还没与东北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因此也不会完全站到法俄一边。
至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现在他们还不是世界的主角,虽然由于排华法案的通过,民众之中黄*祸之言也甚嚣尘上,不过与东北之间的生意倒是没受影响。
东北自治区对于黄*祸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外交部进行了几次不咸不淡的口头抗议。说实话,王一根本就不在意白人国家的这些说法,对他们也从没报过任何的幻想。在没穿越前,他就不是所谓的带路*党,也没觉得外国的月亮有多圆。至于现在,王一也不着急。在他的刻意安排下,东北自治区与德国交好,如今东北已是除德国本土外,德国人数量第二多的地区,甚至超过了德国自己的殖民地,有将近五万人常年居住在东北。
德国就像一根钉子,钉在欧洲人的心头。在王一的帮助下,德国如今的发展态势要远远好于历史同期,许多在这个年代没有的技术,也开始向由东北向德国转让。虽然德国现在还没有展现出过多称霸欧洲的野心,但是王一明白,欧洲人也清楚,德国人或者说德皇终有一天会忍不住自己向上的欲望,于欧洲诸强的联手打压下,破茧而出,鱼死网破。
在俄军退守鄂毕河沿线一个多月后,以英国人为代表的几国找上门来,希望对东俄战争进行斡旋和调解。当然,这只是好听的说法,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俄国留下喘息之机。虽然英俄之间也有矛盾,但是过分被削弱的俄国同样也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因为这样一来,日渐崛起的德国就只剩下曾经的手下败将法国来制衡,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英国的这种举动,在林泰熙这丫头的眼中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是王一却没让英国吃闭门羹。眼下的世界第一强国,面子还要给的,而且不得不说,英国人上门的机会非常好,王一大婚。
既然是结婚这种喜事,自然是忌刀兵交战,虽然东俄前线不至于为此停战,但是如今彻底掌控局面的东北保险队,在打退了俄国人的数次反扑之后,又开展了几场小战役,为今年的整个战局收尾。目标也不再是西进,而向北清剿残余俄军的部队。
如今时间也到了九月末,北方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寒冷,相对如今成了南方的盛京却依然是秋高气爽。
当王一走进总参的作战室的时候,总参谋长王晓小略微一愣,然后笑道:“队长,您怎么来了?”
王一大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东北,以李御珍为首组成的婚礼委员会成天累得跟狗差不多,本来还准备看笑话心里偷着乐的王晓小,怎么也没想到婚礼的当事人竟然今天跑他这里来了。
“过来看看。”王一拍了拍王晓小的肩膀,又道:“我这两天闲的也没事,四处走走,今天就到你这来了。”
闲的没事?四处走走?这是新郎官该说的话么?王晓小一阵的腹诽,他也算明白了,王一这是又做了甩手掌柜的。
“婚礼怎么布置,我说了不算。雅芝她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反正结婚那天我人出现,有司仪引导,我照着做就可以了。”
王一这人就这么个德行,对结婚仪式本身压根就不在意,若是可能,简单地将家人朋友约出来吃个饭就完了。不过这辈子他的地位太过尊崇,他不在意,别人也在意。况且还要顾及到沈雅芝诸女的想法,因此抱着不反对,不参与的狗屁态度,每天此处流窜,闲得蛋疼。
“前线的情况怎么样?”说了闲话之后,王一问起了正事。
“战役再过半个月就能结束,西路军正在与俄军在南方隔着鄂毕河对峙,东路军大部分部队开始向北清剿残余俄军部队,之后回归驻地。”
王一点点头,然后道:“如今我们在东边的敌人只剩下一个日本,短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