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这两日的功夫已经有不少朝中的大臣,宿老先后来劝,希望不要重演费氏一族的惨剧。这蜀中的群臣,多多少少都和许靖有些瓜葛。家中的先辈都是许靖的同代人,对许靖的推崇那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甚至不少人家都有向许靖求过学的经历。作为当代的大儒,谯周也是希望可以从轻发落许氏一族。许靖是一代文人的偶像,为人臣子的典范,既然自己有这个地位和能力,理所应当保全这一宗血脉。
抱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和陈袛的关系已经撇清,还是可以走许靖这条门路的。文立等人也从侧面表示了朝中的看法,希望陛下能网开一面。对于时人纠结所在,刘禅没有什么感觉,自己到这个时代还没有百天缺乏代入感。自己给了马承几天时间处理奔马庄的事务,然后再来入朝正式拜官。眼下确实有一件大事儿需要马承去做。
江阳和武阳的军情也先后传到了成都,一喜一忧。征西大将军宗预亲自领兵赶赴江阳,江阳的叛军听说来的是宗预,不少人都放弃了抵抗出城投降。余下的叛军还没有完全掌控江阳城,只好灰溜溜的逃跑。不想宗预老谋深算在乡野之间布下了许多眼线,当叛军高兴于抢到一家大户时,被赶来的官军一举歼灭。宗预亲自押解叛贼赶赴成都,并且派人询问是否需要自己这一路人去一趟武阳协助平乱。
武阳的消息就不是非常明朗了。胡济阎宇的大军在城外屯驻了数天,诸葛瞻每日都会到城楼上一观。这是先前约定好的暗号,每日出现在城头表示城外的蜀军需要按兵不动,等待消息。胡济二人看接连数天都是如此,也不知何时才有结果,于是派人先往成都禀报。
朝中众臣多有担心,刘禅不以为然。诸葛瞻身处数万贼中安然无恙,最差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或许等待的只是一个时机。
三郡乱党被灭的消息不久之后也传到了武阳,诸葛瞻听到后抚掌大笑,派人去约蛮军首领一谈。
第二十二章 北伐之计(上)
南中占地面积极大,几乎占据了蜀国国土的一半还要多。有汉嘉,犍为,越嶲,朱提,兴古,建宁,云南,永昌八郡皆为蛮夷之地或是蛮夷族群生活栖息的主要地域范围。当年东吴攻占了荆州,顺势挑拨了蜀中的南夷叛乱。驻守南中地区的蜀国官员多有被害者,只有王伉,吕凯二人据守永昌,众蛮久攻不下。
等到诸葛亮平定了南中,降服了南夷人心,更传授了耕织之法及相应的工具,南中地区的夷人才算逐渐平稳。同时又从南中地区迁移数万人到川中生活,将各族打乱,重新编排组成了无当飞军。之后的历任庲降都督皆是奉行此法,以南中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川中地图。久而久之,在蜀地生活的夷人逐渐被同化,加之对诸葛亮的崇拜更是再无异心。可打乱的族群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又自发的形成了新的族群,不断的壮大势力。
陈袛便是钻了这个空子,夷人素来彪悍民风淳朴。到了川中过上汉人的日子虽然像模像样,但终究是底蕴不同,习惯不同,所以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教化。未掌权前陈,许两家便致力于在夷人势力中培植自己的小团体。但各个族群称霸的格局已然形成,所以只好无功而返。等到陈袛掌握了权势,便暗中拉拢了不少蛮族首领。蛮夷之人落地生根几十年,对于汉人的一些恶习学的非常之快,尤其是掌权的族长们,不少都被陈袛拉拢。
听说城外来了朝廷的使者,蛮夷各族首领态度不一。在陈袛派来的亲信挑拨下,众首领都同意拒不接见。当使者报出诸葛武侯后人身份之时,情况就变了,就算是被陈袛拉拢的满族首领也决定将这诸葛后人迎入城中。于是诸葛瞻带着五六名伴当受到了各族首领最高规格的接待。派来挑拨的亲信见状还想阻拦,也是无能为力。
对于城中的形势,诸葛瞻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蛮人成功占领了武阳城,可陈袛被抓后蛮人便是没了动作。这几十族蛮人大部分应该都是被蒙骗,逼迫而来。陈袛能耐再大也不可能把南夷各族都拉拢到手中。临出行时在陛下面前虽是说下大话,但诸葛瞻也深知这几万蛮人可不是谈笑间便可化解的。
一连数日各族蛮人都是对诸葛瞻亲爱有加,诸葛瞻本身又是八面玲珑之人,在这数万蛮人之中正吃的开。今日这个族来请,明日那个族来邀,忙的诸葛瞻一行人是不亦乐乎。对于此次暴乱诸葛瞻只字不提,众蛮也不愿强迫其开口。暗中的陈氏党羽却是急了,这个诸葛瞻每日都接待大批蛮人,不少蛮人回到族中后态度已然是倾向于刘氏政权。蛮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唯恐有哪个不长眼的冲撞了诸葛后人,各族都派出了勇士保护诸葛瞻的安全。
无论是明处设阻,还是暗中使诈,都奈何不得诸葛瞻一行人。陈袛入狱的消息更是搞的蛮人沸沸扬扬。没了陈袛在背后指挥,陈氏党羽对蛮人的控制力是日渐衰退。诸葛瞻表面上四处应酬各族,实际上已经借此机会将各族的底细摸清。大多数的蛮人就算知道诸葛瞻再套自己的底细,也是愿意倾吐。
响应武阳的三处叛军都被平定,蛮人们也没了主意。初时感觉这蜀国岌岌可危,几天的功夫自己这几万人被孤立了起来。看来蜀国的官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并非是之前武阳城守军的水平。
当晚各族首领齐聚,诸葛瞻也是出席。大家十几天来都是彼此熟悉,推杯换盏不在话下。琴棋书画诸葛瞻样样擅长,又通古博今机智巧言,言谈之中颇有当年诸葛亮的几分风范。曾经见过诸葛亮的蛮族老者都是如此称赞,如此一来众人更加迷恋诸葛瞻的风采。
酒席之间诸葛瞻话题陡然一转,终于聊到了正题。几个被陈袛拉拢的蛮族首领还待狡辩,可在场的有二三十名族长,谎言很快就被揭穿。同样的解释从诸葛瞻嘴中说出说服力暴增,其实之前阎宇都说了几十遍……所谓众怒难犯,被陈袛拉拢的几人自知狡辩无用只得认栽。陈氏党羽见状便想逃之夭夭,早被各族勇士一拥而上尽数擒获。
陈袛拉拢的几族都是大族,人数上就算不占优势,也不是其他各族可以轻易击败的。但这酒席宴上,外面是自己的族人,里面坐的却是外族居多。想要挣扎逃命也是有心无力。不过一夜的时间,相关的人犯尽数抓获。足有四百人之多,都是参与反叛的骨干分子,大多数人都参与了对武阳太守府的攻打和围杀。
胡济,阎宇见诸葛瞻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瓦解叛军,均是高兴。于是留下阎宇负责后事,胡济诸葛瞻带着人犯返回成都。随行的还有近千蛮人,都是各族的首领和使者,带着珍奇珠宝等随同前往请罪。
寿春的日子并不好过,对于文钦,唐咨等人来讲尤其难过。全怿带着吴军投靠了司马昭,城中的淮南军对于入城的这五千多吴兵始终保持距离。也不能怪淮南军将,吴国本土的将领都投降了,这些曾经的魏国叛将又怎能靠得住呢。
若非朱成,焦彝苦苦相劝,诸葛诞早对这几千吴人动了手。这东吴援军没带来援助不说,反而使自家士气跌到了低谷。更可气的是带兵的全怿不按照约定进兵,害的淮南军损失惨重,到头全怿自己投降了魏人。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又想起和文钦的旧怨,正是怒火中烧。
焦彝和朱成对吴人也是愤恨,可诸葛诞已经投身东吴儿子都送了过去,这个时候还是整合军力保住寿春的好。文钦等人在,吴人才会继续支援寿春。一旦杀了城中的吴军惹恼了东吴,那便是自掘坟墓。
诸葛诞并非不识大体之人,明白二人所讲的都是实情,于是强压着怒火接待了文钦。文钦身知自己处境,于是开诚布公的道明了来意。现在大家坐的是同一条船。互相残杀自己一定是被杀的一方,但诸葛诞也会因此失去军心和外援。与其这样倒不如暂时放下恩怨,等过了这一关回头再算旧账也不晚。按照文钦的脾性无论如何不会向诸葛诞低头的。但这次是吴人做的过分,全怿投降了,这责任只能自己来承担。对淮南军,对江东都要有个交待才是。
看到文钦致歉,一旁的朱成,焦彝都松了口气。诸葛诞闻言面色也是一缓,和颜悦色的客气了几句。如此城中的局面算是暂时稳住,但士气依然低落。这样的军队拉出去三万都打不赢对方一万。军队萎靡不振,除了守城一途别无他法。
司马昭这边每日都派东吴降兵去劝降,同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全氏一族已经逃到了江北,被接往项县见魏帝曹髦。自从到了项县曹髦并没闲着,虽然前方打仗没自己什么事儿,但曹髦每天都召集群臣商讨战事。并且先后下达了三次诏书,对于不幸身亡的士卒给予抚恤。
魏廷的大臣多数都留在许昌处理公务,维持朝廷运转。随军出征的大都是一些闲职,对于军事本就是漠不关心,对于做官倒是精通得很。
前几天还能依诏参与魏帝曹髦的军事讨论,逐渐的不是患病便是外出公干,曹髦能召集的人越来越少。前车之鉴不可不防,曹髦是个聪明能干的君主同时也很有魄力。司马氏大权在握怎么会容下这样的聪慧之主?
征西将军司马望是司马孚的儿子,与魏帝曹髦一度走的亲近,最终还是选择了外镇领军。这让曹髦很是失望,因为自己能接触的大臣实在是太少了。空有雄心壮志,想重整曹家的天下,可笑的是竟然没有忠臣愿意协助自己。无奈之下,只好逐步的收买人心,等待机会。
曹髦经常拉着皇后的手说:“刘禅沉溺玩乐数十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蜀中的奸佞之辈尽数被其打压。我堂堂大魏,竟无一忠心之士可以替朕分忧!难道是朕不如刘禅么?”远在千里之外的刘禅若是知道自己被魏帝如此欣赏,想必睡觉都是偷着乐。
诸葛瞻平蛮的消息还没传到成都,杨戏与樊建却是商量着如何说服陈袛。经过两次谈话陈袛的态度已是非常明确,如实报给刘禅想必这陈袛立即就要掉脑袋。武阳蛮威胁甚大,唯有说服陈袛,借陈袛之手平复叛乱才是最佳途径。
姜维连年征伐,如今的蜀国经不起大战的摧残。即便是成功击败了蛮人,可自家元气大伤,依照目前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有所恢复。杨戏常年随军征战,深知战争之苦,百姓之苦。对于姜维罔顾国内形势,穷兵窦武的做法很有意见。
从杨戏的角度看,姜维北伐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立功。唯有不断立功巩固自身的位置,姜维在蜀国才有出路。可为了一些微薄的战功,就屡屡兴师动众动摇国家根本,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做法。现在国内又有了叛乱之事,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否则对蜀国的伤害将是无可估量的。
两人正准备第三次前往狱中说服陈袛,门外跑来下人呼喊着:“老爷!老爷!不好了……有狱卒来通报说陈袛死了!”
第二十二章 北伐之计(下)
回首昨日,仿似过眼云烟,大殿之上刘禅不住的感叹。数月之前还与陈袛书信不断言谈甚欢,一番心思的将新政交给陈袛实施。谁曾想到如今竟是个人死名灭的结果。或许在陈袛眼中,自己这大汉皇帝从始至终都只是被其利用,谋取权势的工具。自杀之前陈袛写了一封折子,内容除了认罪更是请求对其家族从宽处置。
陈许两家没了陈袛这主心骨,加上此番巨变,即使是陛下手下留情也难成气候了。陈家倒是无所谓,可许家闻名天下,与蜀中各大家族都有所关联,松一些总是好的。朝堂上主流的声音都是类似言论,偶尔抱有不同想法的知众怒难犯都不做声。前大将军费祎的宗族都被陛下砍个干净,陈许两家最终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敢说,只是尽其所能的鼓噪言论。
人死但不能入土,陈袛既然认罪,这就是畏罪自杀。畏罪自杀是法理不容的事情,陈袛掌控蜀国朝政多年,刘禅需要从其嘴里挖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就这么死了,明着是希望一死可以减免族人罪行,暗地里却是断了许多线索。群臣纷纷上书为陈许两家开脱,也是因为陈袛死了的缘故。
陛下是赦了众人的牵连之罪,但陈袛知道的是在是太多了。这样一个人落入陛下手中,保不准什么事儿上就把自己供了出去。现在人死了,大家都没了后顾之忧,唯恐陛下继续深追此事,由其他人嘴中扯处自己以往的丑事。因此准备搭救两家,给自己也留一条后路。两大家族逼死陈袛自然有所用意,同时也是提醒牢笼之外的众人,我做了第一步,后面的轮到你们了。毕竟陈袛知道的,许游一定也知道。
这个道理刘禅也是明白,所以下令妥善保管陈袛的尸身。开始对牢中的两族老小盘问审判,一一定罪。同时也是等待凯旋而归的各路人马,他们带回的俘虏口中必定有自己期待的供词。此事依旧交给杨戏,樊建去做。这都是正常的程序,大家看陛下没有表态,心里不由得悲观起来。
接下来公布的事情很是意外。参与比试的十四名皇室都受到了陛下的封赏,并且都有了任职。让众人更为惊奇的是,任命的这些职位中没有高官要职,无论文武都是些中下层的职位。上任的同时,这十四人也被剥夺了皇室的身份,与寻常官员无异不得特殊对待。只有当任职结束之时,才恢复皇家之身。而且,什么时候结束任职的权利就在每个人的手中。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不想做了,就可以立即恢复皇室成员的身份。
十四人欣然领命,对于其他人来讲这是难得的磨练。对于刘禅的六个儿子来说,这是父皇的考验,想做太子就要拿出优异的表现才是。各部大臣听到任命都是头疼,自己下辖有这么一位皇室宗亲,陛下又是这么一道内容的圣旨,两下都是为难。难做也是要做,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最后一道诏命是命令各郡把为国殉难的官吏,兵卒一一呈报。国家将对亡者进行吊祭以及封赏。同时各郡也须把遇难的百姓明细报上,国家也将给予抚恤。群臣郁闷了半天,听到陛下如此下旨,才感到一丝欣慰,都跪地称颂陛下的圣德。
杨戏与樊建在退朝之后主动留了下来,询问处置两大家族的相关事宜。其实就是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