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较量-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撤退。尽管配备有现代化装备,两万五千人的兵力,从柳潭里突围到下碣隅里二十二公里的路程中,竟花了七十七个小时,平均每前进一公里,需两小时四十分到三小时半。就这样美军第十军团终于带着三十五万件装备,从空中和海上巧妙地撤出威兴,逃到大海上飘荡着,在釜山登陆。
彭总在朝鲜这场生死交织的战争中,他统率志愿军投入了全身心的战斗。毛岸英的牺牲当时他很悲痛!当时,他在指挥千军万马,不容他分心处理毛岸英遗体,只是用白布裹起装在薄木棺材里,同志们怀着极悲痛的心情,将烈士安葬在大榆洞山上。彭总在灵前脱帽仁立,默哀良久。半晌他沉痛地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党中央、毛主席刚任命我当志愿军司令员,那时他就找我报名了!”
有人提议将毛岸英同志尸体运回北京安葬。彭总没有立刻同意,他怀着满腔仇恨投入第二次战役。他经过思索,从大局考虑,他亲笔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明确表示:
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刻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伟大胜利,震动全世界,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是按毛泽东军事思想组织这支伟大的队伍,投入残酷战斗的。第二次战役后全志愿军在大整对训。彭德怀从朝鲜返回北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汇报,在他离开大榆洞指挥所那天,他的心情很沉重,中国人民志愿军受祖国人民和党中央的嘱托,投入战斗,虽然仗打得十分残酷,但他们没负众望。在三八线以北站住脚了。他在思考时信步走上山坡,他抬头一看,冷丁地愣怔住了,他走到毛岸英坟前了,正见一个阿妈妮在坟旁打扫,他止住脚步没有再往前走。他在心里转念着: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感情该有多么深呀!岸英安息吧!
此刻彭总坐在飞机里,翼下是祖国东北大地,白雪皑皑,庄严而肃穆,他不由得想到他们由北京坐飞机来到东北,他身边坐着憨厚腼腆的毛岸英,以后留在他身边工作,是他们的党小组长。是个大胆有为勤奋的青年,带他上过前线,带他下过部队,他们下过棋,唠过闲喀儿,一直到他牺牲了,他心里结着一个沉痛的疙瘩。当时他在毛主席住处,毛主席三林老酒,为儿子报志愿军第一名。“唉,毛主席把他儿托付给我,我怎么向他交待哟!我们都是老人,这时丧了儿子……”他眼内润出莹莹泪花。
飞机在北京着陆之后,毛主席派出专车来接,他本打算见着周总理商量一下,应该怎么向毛主席提到有关毛岸英的牺牲?不知周总理有什么安排,他把岸英牺牲的事说给主席没有?
周总理拿到电报之后,他把电报按在手里,半晌没有言语,他那浓重的寿眉皱成个疙瘩,过会儿问机要主任:“过几天这事我办!”他的声音很沉重,也要缓一下,他们有他们老年人的感情,平日他是很喜欢岸英的,他知道岸英和毛主席父子感情很深,这种老年丧子的不幸,是很酸心的。
过些天,收到朝鲜战场第二战役打得出色的战报送给毛主席阅。驱车去毛主席住处中南海菊香书屋。
天空阴沉沉的,空气压抑,冷风袭人,看来今夜要下场大雪。他走进毛主席书房时,主席刚从他办公的万寿路回来正看书呢。
毛泽东看周总理一进屋就问:“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可曾送来详细些的电报?”
周总理看出主席时刻都在惦念着出国在外的儿女。主席一问,他把手中志愿军战报递过去。
毛泽东让总理坐下边看边说:“仗打得出色,德怀给志愿军和三十八军提词是‘万岁军’!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每个将土都可以喊他们万岁,他们为人民立下大功。”
接着他谈了当前工作,特别提到志愿军工作,决定请彭德怀回国汇报。这时毛泽东问道:“恩来,你手还有电报?”
周恩来他把这千钧重的电报递过去了。
毛泽东眨下眼睛一看,一怔,目光开始在电报上缓缓移动,然后轻轻放在桌上。他伸手拿烟,两次没从烟盒里抽出来,他没有再抽烟。警卫员看出是有了大事,他忙走过来抽出烟给点着了。屋里静了很长时间,谁也没说话,听着他咝咝的从牙缝往里吸烟的声音。很快这支烟抽完了,他又摸过第二支烟,抽有大半截就熄灭在烟缸里,他叹了口气说:“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警卫员明白了,把脸转向墙,强忍住哭出声,但没有止住长长的泪水。
周恩来沉默地坐在那里,陪着这位丧子的老人。窗外雪花飞舞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毛泽东先说了话:“恩来,你休息吧,明天不是开政治局会吗?”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了。
周恩来默默地从桌上拿走电报,默默地走了。坐在车里微微闭上眼睛,泪水润饱了眼窝儿。
毛泽东屋里的灯亮了大半宿,他倒背双手站在窗前,警卫员没有挂上窗帘,毛泽东是在看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没有见他落泪呀!接着翻岸英寄来的材料,还没有见他落泪呀。
毛泽东他看着那一片片大雪花,他是思绪万千呀!儿子,他的亲爱的儿子岸英,是那个常常穿着一身白袄、白衫、白裤、白裙、白袜、白鞋,头上包着白帕巾,那一身洁白无瑕的妻子杨开慧留给他的儿子呀!多少年来,雪、霜、冰这些洁白水的晶体,纯洁的爱情的结晶,在他这位伟大诗人手下,写过多少这洁白的雪、霜、冰的诗篇。他在这纷纷扬扬大雪中,看见了妻子、儿子,他们在默默无言,没有流泪。泪,就是这场大雪了,纯洁的雪。无私的雪,无私的爱。
第二天早晨,风停了,雪住了,白皑皑的大雪,把大地厚厚盖了一层,菊香书屋的院里、房子顶上、房檐上,院里松柏枝上,都托着厚厚一层雪。毛泽东这天起的非常早,好像他一夜未睡,他把窗子推开了,一股雪后的清新空气,吹满一屋子。警卫员给他披上一件呢子大衣。
毛泽东说:“这院子里的雪谁也不准踩一脚。麻雀也要赶飞了。”
早晨毛泽东没有吃东西,桌子上的材料都摞得很整齐。他要去开政治局会,他不忍踩院子里的雪,他让警卫员把多年关紧不用的侧门撬开,他为了不踩雪出侧门上车走了。
警卫员这才放声大哭了。他看出毛主席为他儿子的牺牲没有落泪,但是这场洁白的大雪,何尝木是他老人家思念儿子的泪水 彭德怀专机在北京南苑机场着陆了,毛主席已经派车把他一直接到住处,他向主席当面汇报工作,主席安详地听着,他说当时采取了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战术,以小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而主力控制在北镇东西地区,利用有利地形,在离敌进攻出发地三十公里左右,隐蔽构筑反击阵地。
毛泽东抽支烟说:“小部队节节抗击,引敌攻击,这是引蛇出洞战术。”
彭德怀继续说,待敌进至云山、龟城线预定战场反击阵地前沿,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又是一天疲劳之时,以小部队插入敌军后方。
毛泽东连连点头说:“三十八军打得很好。”又点起一支烟。
彭德怀继续说,我兵力、火力领先适当配备,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敌阵,用手榴弹、刺刀与敌短兵混战,使敌优势火力不能发挥,我军奋勇冲杀,打得敌人人仰马翻,车辆横七竖八,阻塞于途。
毛泽东高兴地说:“此种打法,敌军未见过哟。”
“也是出敌不意,是我争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的正确战术方针,舍此没有第二种好办法。”彭德怀说到这里也点起一支烟说:“此役胜利很大,报销了敌军汽车六千辆以上,坦克、炮车干数百辆。”
毛泽东问道:“我们是没有很多司机把它开出来?”
“是这样,我们还把俘虏中会开车的说服为我们开车呢,可是车太多了。”彭总摆下夹在手指中烟说:“这些装备,被敌大量用凝固汽油弹所烧毁,只是缴获小部。敌军狼奔豕穷,放弃平壤,退回了三八线。”
接着彭德怀和毛泽东讨论第三战役即乘胜追击,一举突破三八线,夺取汉城,飞渡汉江,控制仁川港,才能稳定三八线。毛泽东表示意见后,要彭速返前线和志愿军及朝鲜诸领导计议后再动手。
彭德怀这时心情很沉重地谈到岸英牺牲的经过,他说:“主席,我没有保护好岸英,我有责任。”他见毛主席点烟沉默无语。他知道毛主席已经知道这不幸的消息,他这是又给毛主席一次痛苦,但他又不能不说。
毛泽东沉默一会儿,缓慢地掐着指头数了一遍,点点头说:“岸英刚满二十八岁,他尽了自己的责任。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主义,反击侵略者,中国人民把自己最优秀儿女,组成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牺牲了多少优秀战士,岸英也是一名普通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彭德怀被毛泽东豁达的胸怀所感动,于是把岸英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他牺牲的国土上的事顺便向主席提及了。
毛泽东说:“恩来征得我的同意,向总干部部有批示?你的信转送少奇、小平传阅了。你回去要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至于岸英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朝鲜的国土上,体现了我与朝鲜军民同甘共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也说明我们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凝成的,你们做得很对,很好。”
彭德怀很重的心情负担放松了,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战争才仅仅是打开个局面,艰苦的日子还在战斗之中。他说要很快返回朝鲜战场,要趁热打铁,在美军没有站稳脚跟时、美国国内预备力量没调来时下手。
毛泽东说了他对朝鲜战争发展前途的看法和意见。朝鲜战争可能迅速解决,但也可能拖长,我们准备至少打一年。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但美帝国主义必须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但美帝和蒋介石一样,诺言、协定都是不可靠的,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
毛泽东留彭德怀吃饭。他亲手斟上酒,两个人默默举起杯来碰一下,他们的眼前似乎闪动着当年毛主席三杯老酒送儿子岸英参加志愿军那一刹那的情景,可毛泽东把杯举得那么高,他在这饭桌上并不是代表党中央主席,他是代表一位牺牲儿子的老人。而且要为这位大将军壮行,因为战争还在无情地进行着。那是为千百万志愿军中战士的父母来敬酒。他说:“德怀,你的担子很重哟。”
彭德怀说:“这付担子为党我要担下去!”他们都喝干了杯中酒。
毛泽东转了话题说:“德怀,你还有什么要求?”
彭德怀一下子想起来说:“主席,我要求高射炮多些,咱们的飞机要把清川江以北的制空权夺到手。”
“你有这么大信心?”
“我有!因为我们是中国飞行员。”
“百万大军都过江了,飞机还有什么说的。”
两位领袖为了夺取制空权干一杯!
彭德怀带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带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党的嘱托回到朝鲜,在投入第三次战役时,他日夜思考战斗方案,人们说,彭总的头发都熬白了。这天他偶而走上山坡,看见毛岸英的坟堆,他仿佛看见墓碑,在碑的前面镌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
墓碑背面刻有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
毛泽东同志的儿子。一九五 O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
志愿军,于一九五 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
勇牺牲。
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
鼓舞青年的一代。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彭德怀全神贯注地往前走,他看见他第一个铲土埋下的坟,埋下了向他报名当志愿军的第一个战士。眼下这坟堆被刚刚下过的洁白的雪培成圆圆的坟堆。他立刻想到那位身穿洁白服装的阿妈妮来培坟了。在坟堆旁一定会留下不少孩子们的脚印。毛岸英像青松一样,常青在中朝人民心中。
一批大编队的志愿军米格飞机呼啸而过。警卫员说:“彭总,我们的银燕!”
彭总脸上带着笑说:“银燕,这是多么和平的名字。”他用手掌遮着早晨的日光,目送银燕往南清川!江南上空飞去。
●李承晚的野心
麦克阿瑟断然拒绝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在朝鲜狭窄的蜂腰部,建立一条横贯朝鲜坚强防线的建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保守派记者采访时,他抨击杜鲁门政府,对穷追和轰炸中国东北下达的限制令是通向胜利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华盛顿政府自私自利、鼠目寸光,放弃了对他的部队的支持。
杜鲁门对麦克阿瑟这些令人震惊的指责愤怒了,甚至考虑要解除麦克阿瑟的指挥权。五角大楼由马歇尔组织会议,讨论到半道上突然吸收陆军部副参谋长李奇徽中将。他在军中被认为是一名意志坚定、知识渊博的伞兵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战场颇负盛名。他对麦克阿瑟被志愿军打得小心谨慎、犹豫不决,感到愤怒,他像指挥伞兵作战一样,大声喊道:“我感到我们已在辩论上花了他妈的太多时间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为了战场上士兵,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为了上帝,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对于那些士兵的生命,我们应该向上帝负责,让我们停止空谈而采取行动吧!”他是张口便讲的,这是他肺腑之言,也许是太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了。
坐在宽大的桌子周围的二十多位参加者,还有沿墙坐着的二十几个人,都像木头人似的沉默不语。李奇微的话并没有打动谁。散会时,李奇微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说:“为什么参谋长们不向麦克阿瑟下道命令,告诉他该干什么。”
范登堡用眼睛瞟了李奇微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