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风云便化龙-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刘备的帐中。孔明也在刘备身旁坐着。刘备对张任说:“蜀中的各位将领,纷纷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张任怒目而视,叫喊说:“忠臣怎能事从两个主人呢?”刘备说:“你不识时务啊!投降即可避免一死。”张任说:“今日就是投降了,日后也会变节的。你快把我杀了吧!”刘备不忍杀他,张任破口大骂。孔明令人斩杀张任,保全他的名节。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敛张任的尸首,葬在金雁桥旁,以表彰他的忠诚。 '评析' 设伏是军事上的一个常用的计谋。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伏击敌人的战例。设伏实际上是挖一个陷阱等着敌人来跳。孔明此计先是在熟悉地形的基础上,再以他本人聪慧的头脑,准确无误的算计,以及对兵法的熟谙,果断地采用了诱敌深入,切断退路,然后布置伏兵,请君入瓮的绝妙计策。 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出兵进攻曹操空虚的东部防线。合淝守将张辽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尽撤西部大军,来救合淝,与孙权接战。 孙权为挫曹军锐气,决定趁其远道而来又立足未稳之际,率先进攻。部将凌统主动求战,于是带三千人奔向曹营。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交锋,走马奋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恐怕凌统有闪失,才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就要求孙权,让他当天夜里只带一百名战士奔袭曹营:“要是损失了一个人、一匹马,也不算成功!” 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咱们奉命偷袭魏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 那一百名战士听到后,面面相觑。 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 战士们见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 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 夜黑,声杂,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奔跑进退之间,自相扰乱,十分狼狈。 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碰到人就杀。又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阻拦。 曹操恐怕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 于是甘宁偷袭成功,一百名战士没一个受伤。回到吴军时,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欢呼“万岁”。孙权亲自出门迎接,赏赐众多。一时,甘宁声名大振。 '评析' 这一计谋是出其不意的应用。出其不意就是出乎敌人意料,就是敌人想都没有想到,所以能保证出师大捷。要想成功,打破俗套、一反常规并出乎常人预料,有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何况“创新”更是军事家最重要的素质。 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黄忠在定军山和曹将夏侯渊相遇,初战告捷。夏侯渊于是坚守山寨,不再出来交战,黄忠率领部队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四面望了望定军山的地势,对黄忠说:“在定军山的西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山,四面的山道崎呕艰险,在这座山上,能够充分探察定军山夏侯渊的虚实。将军如果能攻占这座山,再攻打定军山就易如反掌了。”黄忠抬头看了看,见山顶比较平缓,山上人马也不是很多,就决定先攻打这座山。“这天夜里,黄忠带领军士,趁着敌军防范松懈的时候,突然敲鼓鸣锣,一直杀上山顶。这座山是由夏侯渊的部将杜袭把守的,只有几百人。当时望见黄忠大批人马一拥而上,声势骇人,慌忙丢下营寨,逃下山去。黄忠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顶,正好和定军山相对立,地势特别优越。法正说:“将军可以驻守在半山腰,我守住山顶。等夏侯渊来进攻时,我举起白旗将军按兵不动;等他倦怠了,疏于防备时,我就举起红旗,将军迅速地下山冲击曹军。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够获胜。”黄忠听后,连说妙计,便带领大部人马在半山腰扎下营寨。 杜袭丢了山寨,逃回定军山,说黄忠夺取了对面的山顶。夏侯渊非常恼怒,说:“黄忠占领了对山,不由得我不出战!”张郃劝阻说:“这是他们的计谋,将军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夏侯渊说:“他占了我的对面山顶,观察我的军情虚实,我怎么能不出战呢?”张几次苦苦地劝阻,夏侯渊就是不听。 夏侯渊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心不在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评析' 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篇文章还提出,“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隋归。”黄忠、法正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善于应变,占据有利地形,改变被动的态势,采用了“以逸待劳”的妙计。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谙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得到这样的好机会了。”姜维问:“如果大军撤退,司马懿乘势追杀上来,该怎么办才好?”孔明说:“我们这次撤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这座大营。假设说营内只有一千士兵,却要掘两千人的灶;今天要是掘了三千人的灶,明日就掘四千人的。每天退军,都要添灶之后再出发。”杨仪问:“当年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的办法,现在丞相退兵,为什么要增灶?”孔明说:“司马懿善于用兵,他知道我们撤退,必然追赶,可他又必然会怀疑我们有埋伏,一定会在旧的军营内数一数灶的多少,看到咱们每天增灶,又不知道兵到底是退还是没退,便存有疑惧,不敢追赶,我们便不会因退兵而遭受损失了。”于是传令退兵。 司马懿估计到他的反间计已经奏效,只等蜀兵撤退时便要追杀。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忽然得到报告,说蜀军大营已经空虚,人马都已撤去。马司懿因为知道孔明足智多谋,不敢轻易追赶,亲自率了百余名骑卫前来蜀军营地察看,教军士数数灶的数目,便回到自己的营寨中去了,第二天又教士兵赶到那个营内再一次查点灶数,士卒回来报告说:“这营内灶的数目,比原来又多了一分。”司马懿对众位将领说:“我猜到孔明足智多谋,现在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赶他们,必然中了他们的计;不如暂且退军,再作更好的打算。”于是他回师不再追赶。 孔明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望成都从容进发。后来当地居民前来报告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并没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孔明仿效虞诩的办法,瞒过我了,我的谋略还是不如他呀!”也率领大军返回洛阳。 '评析' 示形欺敌之法千变万化,目的是为了使敌产生错误的判断。要让敌人生疑,已之示形,要因时因地因敌而变。用兵双方,都求诡道,一方的诱敌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断失误为前提,关键看谁更棋高一着。高明的指挥员,总能在深入了解敌情我情等基础上,用示形之法诱敌生疑,使敌失误。 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两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吴虽已占领荆州,但形势是很严峻的,因为关羽现在力量尚强,荆州是其老巢,他的复夺之志正盛,双方一旦交手,结果实难预料。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吕蒙占领荆州后,立刻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并且城中各级官吏,原封不动留任。他又将关羽家属专门保护起来,优厚供养。吕蒙的军令的确是严格无情的。他的一位同乡士卒因为拿了百姓的箬笠盖铠甲,被抓获,吕蒙说:“你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你既违反,当按军法。”当即推下斩首,自此三军震动,东吴兵士再也不敢骚扰百姓。过了几天,吕蒙又传下号令;凡随关羽出征的将士之家,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者,派医治疗。结果“军属”们对东吴感激涕零,个个安居不动。 再说关羽,一路之上气急败坏,他先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质问吕蒙的背信弃义。关羽使者到后,吕蒙亲自出城迎接,待以宾礼,并解释说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设宴款待后,送使者回馆驿休息。这时随征将士的家属纷纷来使者处打探,并让使者传书传盲,都说家门无恙,衣食不缺。使者回军中后,将士们一听说家中安好、吕蒙照顾周到,个个都很欣喜,全无战心。 在行军的路上,关羽军中就有不少将士逃回荆州。及与东吴之军交战,吕蒙除了派几路兵马夹攻之外,又将城中将士的亲属都叫了出来,在山上喊话。四山之上,都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这样一来,关羽军心涣散,将士们都循声而去,无心作战。关羽喝止不住,军队不战自溃。关羽遂奔麦城。 小小麦城被围,无有外援,关羽突围不出,父子最终双双被擒。 '评析' 吕蒙击溃关羽这一战是“攻心战”的一个典范。中国古代兵法历来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军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膑也指出:“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以自己之威猛与敌人硬拼图可取胜,但自己多少也得有牺牲;如果能以攻心为上,不费多少力气而令敌人自溃,这才能说是彻底的胜利。从兵力上看,吕蒙并不比关羽占优势,他的攻心战直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吕蒙这一攻心战,与楚汉相争时的“四面楚歌”之计颇为类似。 将计就计——曹操厚葬关羽头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和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