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霸三国-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先生,卑职知道了!”。张辽恍然大悟的说道。
“哦,张太守,那你知道如何分辨苍蝇公母吗?”,郭嘉一脸坏笑的又向张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张辽立即被这个问题吊起胃口,他锁眉思考,也没有想到答案。他正想出声询问,便被郭嘉另提话茬,转移了他的思维焦点。
“张太守,如果他日让你选择:是跟随本官远走他乡还是追随曹公,你会如何选择?”郭嘉神色平静的问道。
“这个……”,张辽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实在搞不懂,郭嘉为什么会向他提出这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莫非郭嘉心存随时离开曹操的心思?当然,郭嘉能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也侧面说明:郭嘉是把他心腹对待了。
即便张辽面对郭嘉的推心置腹,感到受宠若惊,可是面对这个问题,他实在有些为难。
万般无奈之下,张辽憨笑一声,轻声回问道:“那先生是打算离开曹公身边,还是继续追随曹公呢?”。
“保密!”,郭嘉没有恼怒张辽的态度,他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张辽说道。之后,二人不再言语,直接用美酒交流沟通了。
由于郭嘉的雷厉风行和深谋远虑,即便是身为超级猛将的张辽,也是十分敬畏郭嘉的,对郭嘉是绝对的言听计从,根本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和懈怠啊。
以至于,郭嘉亲自张罗给他接了一门亲事,他也是勇敢的担当了。一次婚姻,张辽收获的礼物就够他滋润的生活三辈子了:地方豪绅出手大方,曹操以及诸位将领和官员也是厚礼庆贺。
由于深的人心,张辽举办婚礼的当天,就是整个徐州城狂欢的日子。新婚的第二日,郭嘉便向张辽打趣的问道:“张太守,如今你知道如何分辨苍蝇的公母了吧……”。
此时,张辽还是不解。他一脸疑惑的看着郭嘉。郭嘉一脸坏笑的对张辽解密说道:“通过姿势啊……通过姿势获得知识啊……”。
“姿势……姿势……知识……”,在喃喃自语中,张辽终于恍然大悟:在新婚洞房之夜,他就是采用男上女下的体位办事的,如此类比,那苍蝇……
即便郭嘉又揶揄张辽的嫌疑,获得知识的张辽还是一本正经的对郭嘉表示谢意!
而在这同一天,许昌城也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姻庆典:曹操的次子曹丕迎娶陈群的长女陈燕。
虽然曹操和郭嘉都畏惧陈群,但是那是一种饱含尊重的敬畏。陈群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二人都自认无法做到:对于规范军纪,提高将士的素质,执法如山,令行禁止等方面陈群所起的作用谁都无法取代。
但是毕竟是在群居的社会,对于陈群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得罪人的行为,有些人对陈群可是恨之入骨啊。为了支持陈群,在荀彧的撮合下,曹操便和陈群接下这门亲事,让次子曹丕迎娶陈群的女儿。和曹操有了这一层关系,陈群就更敢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施行职权了。
曹陈二家的婚宴,你单日,我双日一直持续七天,真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正式的筵席之外还有招待前来观礼的流水席。所谓流水席,就是前一拨人吃完喝完,后脚才离开,后一拨人便前脚踏进坐席。这些人根本不用敬奉礼金和财物的。
如此的婚宴,在当时粮草紧缺的许昌造成前所未有的轰动。此举,也是变相的赈济普通的民众了,让普通的民众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婚宴的最后一天,招待宾客的礼官又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形。这个人一直穿着蓝色长衫,一头黑发散披肩上,衣饰虽然破旧但是很清洁。礼官之所以对他有印象,是因为其眉清目秀,气质脱尘清新,行为洒脱不羁。
第一天,礼官看到此人,此人是一脸菜色,走路身体摇晃不已,很显然是饥饿所致。
此人没有拜帖,也没有敬奉贺礼,也没有进入流水席,却径直走向贵宾席就坐。参加婚宴,在流水席就餐的普通人不需要在卷纸上留下姓名,而在贵宾席就餐就需要留下自己的姓名了。此人的行为真够出格的。
此人一滴酒都未喝,吃相端庄优雅,好像他自己是贵宾一般,其他人好像不存在一样。
本来礼官想询问此人的,可是他看到绢纸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体“祢衡”二字,便放过此人了,任由其自行离去。
礼官不认识此人,也没有听说过此人,只是那二个字写的太漂亮了,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的字体啊。
从相貌,行为到字体,礼官无法不对此人印象深刻啊。礼官感到很奇怪,自从献帝从洛阳迁徙到许昌,曹操就以献帝的名义颁布“招贤令”,广招天下英才。为什么此人不去应招呢?此人仅凭近乎完美的字体,就可以谋取一官半职啊。礼官对祢衡的行为感到不理解。也因为他爱才之念,所以他才纵容祢衡出入正式的筵席,不闻不问。
第二百四十一章 婚宴上三杰相识
第三天,祢衡的气色比前二天好很多,这是营养丰富的菜肴滋补的结果啊。这次,他巧合的和渤海郡太守孔融以及曹军守城军队主薄杨修同坐一席。当筵席即将结束时,祢衡在绢纸写下自己的名字,他身旁的孔融正好看到。
孔融看到如此飘逸俊美的字体,当时就惊呼起来:“德祖,你快来看这位先生的字体……”。
孔融口中的“德祖”就是杨修。杨修,字德祖,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学识渊博思维敏捷闻名于世。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以“孔融让梨”流传于世。孔融乃是三国时期一代名儒,继蔡邕之后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文如其人,孔融的性格也是刚正不阿,不屈权贵,常有惊人之语。
杨修是和父亲杨彪跟随献帝一同来到许昌的,而孔融是跟随刘备军队从渤海郡赶来许昌朝见献帝的,等刘备率军开拔到前线,孔融便被留在许昌了。杨修和祢衡年纪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而孔融已经年过四旬了。
物以类聚,人以族分,性情和爱好相近之人,年纪不是障碍,于是杨修和孔融可是一见如故啊。自从相识后,他们一有空闲,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侃。二人都是学识渊博,一聊就是大半夜啊,相当的投机。在投机中,二人的友情日渐加深。
杨修听到孔融的惊呼和赞美,便探过身体观看绢纸上的字体。字体果然近乎完美,极具收藏价值。
“祢衡?可是写《鹦鹉赋》的祢正平?”,杨修目光炯炯的盯着年轻人问道。那神情就如色狼看到一个妩媚的妖艳女子一般。
“哦,你们是谁?”,年轻人斜睨着二人,慵懒的回应道。
“呵呵,先生真是祢正平啊!弥先生,小生杨修,这位仁兄乃是青州渤海郡孔融孔文举,他可是文圣人孔子在世的二十世孙啊!”,杨修不在乎祢衡的怠慢,他神采飞扬的回应道。此时,他只顾表达自己的兴奋和愉悦之情,根本不在乎同席的替他客人,好像他们是空气一般。
“孔文举?”祢衡眼中精光一闪,正眼望着孔融。此时,杨修还没有什么名气,孔融和祢衡可是以文采名动天下了。
“呵呵,弥先生,正是在下!”,孔融随和的笑道。
“幸会!”,祢衡淡淡的说道。
祢衡的冷漠并没有冲淡杨修孔融结交的热情,他们象狗皮膏药一般,贴着祢衡,一来二去,三人便投机的交谈起来,根本不顾婚宴的结束。
直到子时三更,三人才相互搀扶离去,有去孔融的家继续饮酒了。在二人的相劝下,祢衡也喝了不少酒。在醉熏的状态中,他们三人书生意气,嘴上烟云。谈古论今,针砭时弊。三人好不畅快惬意啊。
礼官自然把三人在婚宴上的表现如实记录,报告给曹操。春风得意的曹操对此不以为然:不过是三个文士出格的行为,三个文士能干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顶多图个嘴唇的快感而已。
按照郭嘉的逻辑:物以类聚,人以族分,人与人之间都是以“圈”划分的。象孔融和杨修就不是他“圈内”的人,但是目前,他们也不是他的敌人。所以,曹操一边重用他们,也一边时刻防备着他们。
据曹操所知:孔融是忠心拥护汉室王朝的,当初在渤海郡,面对黄巾军排山倒海一般的进攻,危在旦夕之中,孔融属下一名谋士曾经劝孔融要不跟随翼州袁绍,要不投诚衮州曹操,结果被愤怒的孔融杀死了,他孔融只对皇帝效忠,他怎么能随便追随地方霸主呢?即便是死在叛军的刀下,他孔融也不会向地方霸主低下高贵的头颅的……
孔融这个人,门里出身,文采自是非凡,但是整个人说好听点是理想主义者,实际上他就是行为艺术者。当初袁绍派兵攻打渤海郡,孔融来不及向周边的英豪求救,也不抵抗袁绍的侵犯,只是和家人静坐府邸。他天真的以为袁绍一方会碍于他的家世和名声,碍于他勤政爱民的表现,会自动退兵。结果,袁绍一方利索的攻破城池,将他和家人一起驱逐出渤海郡。至此,袁绍霸占渤海郡多年。
由于孔融对百姓仁爱,没过多久,渤海郡百姓联合起来又将袁绍的驻军消灭,又将孔融迎接回渤海郡。
而杨修,更不是属于曹操的“圈内人士”,因为其母亲就是袁氏兄弟的姐姐。而袁术已经在淮南登基称帝,翼州的袁绍和曹操也是面和心不和。杨彪父子之所以呆在许昌,不过是跟随献帝而已。
虽然孔杨二人不是曹操的“圈内人士”,但是曹操又不得不重用他们,因为他在朝廷的根基不稳,他需要大量的人才管理城池啊。
曹操知道:他得不到孔融和杨修这样人才的忠心,但是他可以利用他们的才智。只要有一天自己不需要他们,他们的下场就是……
曹操不得不承认,如孔融和杨修之流,都是极佳的谈友,与之谈古论今不会感到枯燥,与之针砭时弊绝对获益匪浅。
孔融杨修之流有个文士共同的毛病:就是恃才傲物,喜欢钻牛角尖,他们比起袁氏兄弟,真才实学多了,而且还不讲究排场,沽名钓誉。他们的个性有点自恋,内心深处只是想完美自己,只在心田一角留下“天下”的位置。他们不如曹操郭嘉之流担当“天下”,心怀忧虑天下苍生之念。
既便如此,他们也比袁氏兄弟之辈可爱许多。
对于祢衡,曹操经过一番了解,便感到此人就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但是祢衡也与曹操有所不同,祢衡出身贫寒,此时还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平民出身,草根的底层生活,却胸怀和天空一样宽阔的志向,并且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知名文士,由此,曹操一眼便能看透祢衡的心理:讨厌官场,但是又希望获得官员的俸禄。没有稳定的生活,想进一步提升学问,太奢侈了!
曹操理解祢衡的心理状态:此人心理一定积累大量的郁闷和愤怒,并且还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渠道。心理不平衡,思想肯定偏激……暗地里,曹操有点想看到祢衡到底能偏激到什么程度?他想帮助祢衡达到某个领域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曾经是他本人极其向往的境界!
如果真能达到那个境界,也比碌碌无为一生强上百倍啊!年轻时的曹操无比渴望那样啊,因为年轻时的他活的也郁闷!所以,当年在家乡城池外筑室独处,就喜欢秉烛夜读,是光着身体哦……他喜欢赤裸…身体狩猎啊!那在密林里疯跑,令人无比舒畅啊……
如果当时不是发生黄巾军造反,曹操家人的安危受到威胁,他才组织乡民自保对抗黄巾军,最后靠枪杆子,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
否则,他估计后半辈子就这样过了!笑傲山林,快意人生!
正是由于曹操这个不可告人的心态,所以祢衡后来的凄惨遭遇,并不是因为他攻击了曹操,令曹操恼怒,故意折磨他;而是曹操忍气吞声故意成全了他,使他成为华夏历史上的奇葩人物!
第二百四十二章 祢正平桀骜人物
祢衡字正平,青州平原郡人。年幼时为躲避青州兵祸,随家人迁徙到荆州。同时,祢衡被当代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收为弟子。司马徽精通三教九流,是当代实至名归的杂家。
本来荆州掌管者刘表想把荆州学堂交给司马徽管理,但是司马徽极其讨厌现实中的裙带关系,便自出费用在是长沙郡白鹭山建立书院,自主招生。于是天资聪颖的祢衡就成为白鹭书院的第一批学员。
司马徽招收弟子,根本不向金钱和权贵低头,只看学生的天资和品性。当然,如果出身高贵,其他条件又能被司马徽看上眼,那么你需要缴纳天文数字的学费。没有钱财,白鹭书院如何生存和运转呢?
在白鹭书院潜修十年,祢衡可是深得司马徽的真传。司马徽不止一次对门下弟子说道:“人世间,不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都是修心的过程,都是完美人格的渠道……你们要做真实的自己,这是你们一生的目标。‘学我者生,象我者死’!……”。
由于司马徽脱俗标新立异的教学理念,所以祢衡成长的十年过的很自由。期间,司马徽又收庞统,诸葛亮等俊才为弟子。司马徽听说曹操把献帝接到许昌,之后又颁布招贤令,便令祢衡来许昌寻求忠君报国的门路。
司马徽此举也是让祢衡前来曹操一方探探路子,以狂傲不驯的祢衡试探曹操的底线,如果曹操能容忍狂傲不驯放…荡不羁的祢衡,那就说明曹操真的是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如此以来,他的许多门生便有了去路,有了投奔的明主了……
忠君报国、完美自我、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矢志追求和坚守的内涵品质,光宗耀祖、高官厚禄不过是一个人成功的附带品,而不是一个人最终的根本追求和归宿。不能把手段和目的混淆,这就是司马徽的弟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身为人师,又与祢衡朝夕相处十载,司马徽自然知晓祢衡的缺点和优点:祢衡的优点就是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缺点就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当然这是祢衡面对社会黑暗面的时候的态度,由于乱世黑暗面太多了,所以他的脾气和才气呈正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