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宋风 >

第183部分

宋风-第183部分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顼听后有些垂头丧气,他便说道:“圣上,破坏总比建设难,臣站在这里来挑王相奏章的毛病,那自然是容易地,但若是重新建立这么一套新法,就非臣力所能及了!臣在这里只是对王相的新法条例拾缺补遗,好让新法在推行的时候能够扬长避短。不过在没有更加稳妥的方式之前,王相制定的青苗法应该谨慎行事,最好能够画出一片地方专门试行一番,观察其效果后再做进一步的定夺!”
    赵顼说道:“改之之言不愧为老成谋国之言!爱卿,你可愿意入三司条例司?”
    赵顼地这项临时起意的想法一下子把王静辉给噎住了,让他进三司条例司,每天面对吕惠卿等人?这个玩笑可开大发了吧?王静辉现在犹如嘴里面吃了一只苍蝇一般的恶心,强作笑颜说道:“圣上,臣现在想多读读书,好好整顿一下书院的事务,对于政事上面的事务,臣是很外行的,恐怕会给王相拖后腿,还是算了吧!”这个时候王静辉可以想象自己的表情比哭都难看了。
    不知道小皇帝赵顼心中是怎么看的,不过嘴边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改之学识渊博,开口则一向旁征博引,怎么突然想起读书来了?
    朕听人说你现在在家正苦读《尚书》是吗?”
    赵顼自然知道王静辉和王安石之间的分歧,在他看来如果驸马能够入三司条例司任职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不过他本人也不大相信王静辉真地就愿意去。就如同冰炭不同器一般。这样说来不过是打趣一下这个一直顺风顺水地驸马罢了。
    王静辉知道自己把华英书院的那帮先生们给折腾地够呛,没想到连皇上都知道他读《尚书》的事情了。心中不仅有些汗颜,笑着说道:“以前读《尚书》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不大对劲,现在有时间清闲下来了,在加上汴都这里聚集了大宋最知名的学者名流。正好可以请教,所以便琢磨着把《尚书》在读上一遍,以便证明自己地猜想是否正确。”
    皇帝赵顼笑着说道:“改之也有疑古之意?”
    王静辉说道:“不敢,只是觉得《古文尚书》可能是东晋人的伪作而已,《今文尚书》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臣才疏学浅,幸好有欧阳公在旁指导,解答了臣很多疑问之处。”
    “欧阳公的学问自然是好的,可称得上我大宋第一人,朕本想待他身体痊愈后召他再度出山。可惜被欧阳公婉言谢绝了!”赵顼有些可惜的说道。
    “臣以为欧阳公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欧阳公已经答应在华英书院长住讲学,为圣上培养朝廷栋梁之才,这远比他在朝堂之上起到的作用更大!”
    “对了,爱卿,朕还有一事要托付与你,朕打算让你做翰林学士,这件事两府已经同意了!”现在王静辉已是斗争双方都要竭力争取的人物。两代皇帝地智囊加钱袋,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等人都已经放弃在外戚身份这个问题上的纠缠,参知政事赵忭以前素有“铁面御史”之称,但在这道任命上还是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圣上,臣以为此项任命不妥,有违祖制。臣断断不敢受,开此先河为后来者所效仿,长此以往终究是一个隐患,到那时臣便是个罪人了!”
    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爱卿乃辅国良材,朕亦深知卿的心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吧!”
    “圣上对臣的知遇之恩臣心领了,但翰林学士一职臣断断不能承受,如果圣上还怜惜臣胸中所学,还是让臣继续做龙图阁直学士吧!能够给圣上和大臣们出谋划策、拾缺补遗,臣以心满意足,若是有功则多奖励臣一些田地或是进臣的爵位,政事职位还是留待后来俊杰的好!”
    皇帝赵顼听后沉默良久,点点头说道:“嗯,如此这样也好,是朕孟浪了!”
    当王安石知道自己提出的设置三司条例司机构地札子在王静辉手里面大打折扣,心中对这个驸马是非常不满意的,皇帝赵顼自然从旁劝解。赵顼对王安石非常尊敬,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作为一个皇帝所拥有的判断,三司条例司虽然在精神上是唯皇命是从,但也同时把掌握三司条例司的参知政事提升到了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这严重破坏了宋朝政治平衡的传统,想到王静辉给他讲到晁错和袁盎地故事后,他更加信服王静辉的建议——“快意之事不做也罢”!
    为了平息王安石心中的怒火,年轻的皇帝还是放下身段劝解王安石,自然把晁错的故事给他讲了一遍,然后又说道王静辉已经坚决不受翰林学士的职位,只做他的“王龙图”,这也让王安石心中想通了许多。
    王安石是当世经学大师,在史学上的成就比不上司马光,但晁错的故事他还是知道的,仔细想想这个故事也确实是符合现在他自身的处境,心中不平之气渐消。皇帝把他妹夫不肯做翰林学士的事情说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祖制的限制,另外便是对驸马的淡薄之心非常嘉许,王安石深通权术之道,自然是理解皇帝的心意,若还是一味精进,那只能是徒劳无益,他不会做这样的傻事,所以闭嘴不提,只是心中盘算如何按照皇帝给他画的圈子再次设计三司条例司的组织结构。
    在谈及青苗法的时候,赵顼也转告了王静辉对青苗法的一些建议,在这个问题上,王安石倒是听得非常仔细,因为驸马的免役法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正是凭借着推行免役法得力,他才可以在没有太大反对声中得到了英宗赵曙的支持登上了参知政事的位置。
    王安石也知道驸马曾经在楚州的时候实行青苗法,他也翻看过当时驸马写给太上皇的一些札子,心中也颇有启发,但现在却没有这个时间去仔细思考王静辉的青苗法条例中间的含义,在加上驸马的青苗法似乎成效并不显著,只得将自己已经用过青苗法条例搬过来使用。现在能够知道当初王静辉心中的想法,对于他自然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对于驸马建议青苗法条例要在一定范围内试行后再推广全国,他也非常赞同。
    最让王安石满意的便是,皇帝赵顼已经明确的传达了王静辉的意愿:他无心阻挠新法,但要拾缺补遗,中间若有得罪,也不过是出于公心。  


第一第一百七十四章质疑
        
    虽然王静辉对三司条例司的设置进行了压制,致使其权力和结构受到了皇帝的直接关注而被迫缩减,但同时驸马也公开表示不会为难新法,这让王安石的心中还是可以接受的。最近一段时间的争论已经让他有些疲于奔命了,终究是反对者日益增多,而支持者虽然有,但没有一个是有分量、有才华的人,原本以为驸马会由于往日讨论的分析会站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结果现在变成了拾缺补遗者,不难想到以后会有来自驸马的反对建议,但能够做到有理有据,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看来我要和他好好谈一谈了!”王安石心中默默的想到。驸马的立场在此时非常暧昧,不过总好过成为自己的对头,能拉拢的便拉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强得多,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司马光和他渐行渐远,这对王安石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想到以前很多曾经支持他回到朝廷来为国效力的人,现在都已经开始转变了角色,这不能不让他有些神伤。王安石需要新的盟友,给变法运动注入新鲜的血液,驸马那张年轻的面孔又浮上了他的心头。
    当王安石从皇宫中出来坐着马车往家走的时候,路过街上的一个书铺,道路都被人挤满而不能通过,王安石在车中听到外面有些在议论“《古文尚书》”、“伪作”等词,心中感到好奇,便让随从到书铺上去打听一下。随从回来说道:“是驸马王静辉最近出版了新书《疑古文尚书系伪作》,汴都的士子都在争相购买!”
    “这几个月来早就听闻驸马酷爱读《尚书》。原来如此!”王安石也是个著名学者。《尚书》位列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这样一本书要是被提出质疑为伪作的话,那在当时地学术界可是个天大地事情,一时间王安石心中也难耐好奇,便嘱咐家仆买一本回来。
    王安石的名头在买书地时候威力就显现出来了。那个家仆不用排队便轻松的买到了一本,回来交给王安石。王安石一边吩咐车夫改道行驶,一边翻开书籍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他读书很快,在马车刚刚停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就已经全部读完了。
    作为当代响当当地几个经学大师之一,王安石显然明白虽然王静辉在书中的一些论据还不够充实,但《古文尚书》是东晋人的伪作,这是板上钉钉了,还有本书的序是欧阳修亲自写的,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站在了王静辉一边。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局。这些到没有什么,关键是王静辉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提出:怀疑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有的基本品质,前人留下的经典,后人应该活学活用,不能墨守成规!王静辉不知道自己一时兴致所来写了一篇《后记》,其价值远远超过了这本书的价值,自此以后,宋朝学界大开疑古之风。各种学说不断涌现,这可不是他所能够预料到的了。
    王安石拿着买来地书刚刚走到后院,就看见厅堂里面坐着的是很久没有回家的王安国。王安国原本是考场失意,到华英书院不过是帮忙而已,但时间一长了,书院财务以外的事情几乎都找他来处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他也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便干脆把家搬到书院里面,做起了常务校长。
    “平甫,你回来了?”王安石对弟弟说道。王安国在华英书院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了,看到弟弟无心科举,忙于办学,心中还是非常满意的。
    “大哥,我正在这里等你呢!你看看这本书……”王安国话刚说到一半,看到自己大哥手里也有一本书,笑着说道:“原来大哥也买来看了!”
    王安石笑着说道:“《古文尚书》系伪作,这样重大的事情我怎能不买来一观?!不过这王改之真是了得,现在看来此书虽然略显不足,但《古文尚书》是伪作,已经成为定局了!”
    “大哥学术精深,弟愧不及也,本来想过来看看大哥地看法,现在已是明了!”
    王安石说道:“我准备写道札子,上书皇上召集馆阁来评议此书,然后建议朝廷在明年的春季大比上废除《古文尚书》只考《今文尚书》!”
    王安国笑着说道:“前几日碰到王改之的时候,我还曾问过他为什么单单质疑《古文尚书》,他回答道:《今文尚书》也感到有些问题,但那是济南伏生所献,虽有疑问,也可能是当时伏生老朽记错了,质疑《今文尚书》的难度可是太大了,某不及矣!”
    王安石兄弟二人在厅中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王静辉这本新作的得失,正巧王芳从外面走进来,看到王安石说道:“父亲,皇上对三司条例司地设置批准了吗?”
    王安石摇摇头说道:“皇上对三司条例司有侵两府三司之名为由拒绝了,不过又划定了新的范围,着我重新考虑然后上书请奏。”
    王芳听后一楞说道:”听闻昨夜皇上又召见王改之入宫面圣,密议良久,是不是他在从中作梗?!”
    “驸马入宫面圣的时候,皇上确实拿出《制置三司条例司》和《青苗法》向他提出咨议,他不过也是出于公心提出了一些建议,算不得什么。”王安石淡淡的说道,虽然他心中对王静辉是有些意见,但也并非全无道理,并且驸马本人也表示出了善意的举动,他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穷追猛打。
    “阿父,您不是常说‘采取霹雳手段,以解沉疴之疾’吗?变法路上哪有不被反对的?!阿父应该建议皇上将那些反对变法的腐朽官员枭首于市!”
    “芳儿,不要忘记驸马虽说对你没有救命之恩,但也有赠药之德!况且朝堂之上只要有人递上一个札子。肯定会有人反对。我观驸马不是那种小人,他反对必然有反对的道理。你父亲应该重视这些意见,才能成事!”王安国听到王王芳想要“诛除”王静辉吓了一跳,便出言训斥他。
    “阿父。在这个关头新法不能没有威信!设置三司条例司正是其中地关键。可是被驸马搅了局,那我们该如何推进新法呢?要知道一个月以来,皇帝虽然宣布支持您变法,可新法条例到现在还没有实行过一条,不就是因为我们手中无权吗?!好不容易韩琦、富弼、唐介等这几个腐朽之辈离开汴都,若是再不争取,恐怕悔之晚矣!”王芳不理叔叔王安国地教训,竭力劝王安石万万不能在三司条例司的问题上退步。
    “芳儿,此言太过,不可再提!”王安石脸色有些阴沉的说道。他不满的看了一眼儿子。这个儿子聪颖过人是真的,但也太过喜欢自以为是了:“你难道不知道驸马是两代皇帝最宠信的人,连救太上皇两次生命,欧阳修也欠他一条命,汴都大雨若是没有他,一场瘟疫下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智方大师也曾说过你身患奇症,他王改之正是天下有数能够救你地人。如果你能够平安活过四十,那他就是你的救命恩人!他现在出的这本书质疑的正是天下学子心中的儒家经典《尚书》,你虽从小才思敏捷,下笔千言,这么年轻就可以注解佛书、《老子》,但和他还差得远。我虽被人称为‘通贯五经’,但也没有到质疑经典这一步,王改之仅此一书便可以步入经学大师之列,他日学术日渐精深,难保不是一代学宗!这样的人你怎么‘征诛’!”
    王芳听后一阵哑然,而王安国则是大惊失色,他还以为自己的大哥还要真的想对王静辉施以权谋,那可是得罪了。
    “驸马不比别人,他虽然阻碍了三司条例司的设立,但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其全盘否定,而是觉得三司条例司其职能太大,有侵权之嫌。前几日王改之还在皇上面前以晁错之事来喻今,分明是想保全我!
    他也明确告诉皇上他不会阻碍新法,但对新法的条例会拾缺补遗,这要远胜于韩琦之辈,驸马眼光之长远,就是连我也不及,若是他能够从旁弥补,对新法有着不可估量地益处!”王安石补充的说道。
    王安国听后心中也算是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