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第6部分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6部分

小说: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砘嵋樯希醒胛被嶂挥辛礁鋈吮灰恢峦猓毫心图九滴卜颉!≡凇1917年5 月召开的党的七次代表会议上,列宁和季诺维也夫的名字排在最 前面。3 个月后召开的党的六大,得票最多的是四个人:列宁 133票 (共134 票),季诺维也夫132票,加米涅夫131票,托洛茨基131票。①1917年春, 季诺维也夫与列宁一道回国。当年夏未,他和列宁一道藏在著名的拉兹里夫 窝棚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与列宁、托洛茨基等一起,领导了伟大的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后,在党和政府内担负了仅次于列宁的领导职务。 除此之外,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分别担任苏俄的两个首都列宁格勒和莫 斯科的党的领导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某些重大问题上,他们就像或早或晚 担任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其他人一样,曾与列宁有过分歧。这是探寻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道路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或难于避免的问题。但不论如何说,他们 在革命中的历史性作用和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的地位是无法抹煞的。正是因为 这一点,在 1923年党的十二大上,由于列宁病重不能视事,代替列宁作中央 委员会政治报告的是季诺维也夫。在 1924年举行的党的十三大 (当时列宁已 逝世了)上,也是他作的政治报告。而加米涅夫则继列宁之后担任劳动和国 防委员会的主席。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属于列宁的亲密战友是勿庸置疑的。或许正是因 为这个原因,他们受到列宁的批评也最严厉。大家知道,他们二人反对列宁 的武装起义计划,曾经被列宁气愤地指责为 “工贼”。《震撼世界的十天》 的作者约翰·里德说,他们自己也感受到了列宁论证问题的惊人力量。除了 这一错误外,他们身上井没有表现出比之其他领袖更多的缺点和错误。而且, 他们很快地纠正了这一持续不到一个月的错误观点,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彼得 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用实际行动证明改正了错误。1917年 11 月 7 日,季诺 维也夫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非常会议上讲话说: “同志们!我们此刻正处于起 义的阶段。’我确实认为,对起义结果的任何怀疑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们 一定胜利!”⑤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一错误后来被斯大林等大肆宣扬,使人 们形成了对他们的不大公正的偏见,总觉得他们是有严重错误的领导人。斯 大林利用了他在列宁逝世前后控制的中央书记处的实权,并利用了他们的错 误,将他们打成了反对派,赶出了政治舞台。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下台后的 10年内,在不太重要的政府机构中担任 具体的领导工作,以一个普通干部的身份,忠诚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事业, 没有进行什么公开的或秘密的反党派别活动,更没有什么凯觎他们昔日曾占 有过的领袖地位的举动。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老一代的革命领袖,是犯 过错误的领导人。可是,为什么要把谋杀基洛夫的事件与他们联系起来呢? 为什么 “内务部没有掌握任何地下反革命组织存在和‘季诺维也夫分子’进 
… Page 26…

行反苏活动的材料,但却对他们及其熟人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o 呢?甚至 把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本人也逮捕了呢?当时,人们是不了解这种作法在 后来所显露出来的重大政治意义的。人们因为对党和对斯大林的信任,在不 知情也不去认真思考的情况下,接受了中央的说法,认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 涅夫真的与基洛大事件有牵连。      不管人们是否了解实情,逮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这样的人物本身就 说明,刺杀基洛夫的事件已经迅速升级,变成带有全局性的政治事件。因为 这一事件的两极已经昭示于众:一方是党中央,一方是没有放下武器的原季 诺维也夫反对派。 
… Page 27…

                            2。 “列宁格勒中心”案      对原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反对派的大逮捕基本告一段落后,政府首先 抛出了 “列宁格勒中心”。以前公开宣布的白卫分子恐怖集团杀害基洛夫的 说法突然停止。1934年 12月22 日,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发布通报,称侦 查表明, “1933—1934年,前季诺维也夫反对派分子在列宁格勒拼凑了一个 由 ‘列宁格勒中心’领导的非法的反革命恐怖集团。这个集团把杀害共产党 的领导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基洛夫同志成了第一个受害者。该反革命集团的 成员的供词清楚地表明,他们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保持联系并且得到他们 的金钱资助。”O 同时报道说,已经逮捕一批列宁格勒的恐怖分子,他们是  “列宁格勒中心”中直接策划和杀害基洛夫的人,其中有5 名大学生,8 名 文职人员,、名工程师,其首领是”岁的大学生科托雷诺夫和凶手尼古拉耶 夫。同一天的 《真理报》报道说, “列宁格勒中心”的首领是科托雷诺夫和 包括尼古拉耶夫在内的其他7名成员,所有这些人因其属于前季诺维也夫反 对派曾先后被开除出党,但其大多数正式宣布与党和苏维埃政权保持完全一 致后被恢复了党籍。第二天, 《真理报》又公布了一批被捕的季诺维也夫分 子的名单,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有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3 个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扎卢茨基、库克林和萨法罗夫,还有前列宁格勒 内务局局长巴卡耶夫。虽然后来报纸报道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扎卢 茨基和萨法罗夫因证据不足而被免于起诉,对以巴卡耶夫为首的其他人继续 审查,但实际上对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审查在加紧进行。 “被免于起诉”的说 法是做给人们看的一种姿态,其目的是要表明侦查机关正在认真调查。这种 和缓的姿态有助于使人们逐渐习惯于后来对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审判。      12 月 27 日,报上公布了对“列宁格勒中心”的正式起诉书,签署这一 文件的人是苏联检察院副检察长维辛斯基和特别重大案件侦查员列·舍伊 宁。起诉书中说, “列宁格勒中心”及其领导下的反革命恐怖集团的长远计 划,是谋害斯大林和联共 (布)其他领导人,杀害基洛夫是这个计划的组成 部分。起诉书说,恐怖组织分两个组,一个由沙特斯基领导,一个由科托雷 诺夫领导。尼古拉耶夫受科托雷诺夫领导井与某外国领事保持联系,从这一 领事那里得到 5000 卢布的活动经费。这个领事充当阴谋分子和桥居国外的托 洛茨基之间的联系人。后来得知该领事是指拉脱维亚驻苏领事比塞涅克。他 于 12月底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尽管拉脱维亚政府绝对否认他的领事与基洛 夫事件的关系。起诉韦中含糊地提到了尼古拉耶夫过去与邓尼金分子的关 系,以此暗示被大量处决的原白卫分子与基洛夫事件的关系。起诉书还指控 恐怖集团把赌注放在外国直接的武装干涉上。      起诉书虽然企图把尼古拉耶夫的凶杀案说成政治恐怖案件,却没有举出 任何确实的证据。从起诉书列举的罪名和空洞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承认有罪 的只有尼古拉耶夫和他的两个好友,但他们不是季诺维也夫分子。其他被告 虽然承认自己参加过季诺维也夫小组,但没有一个人说尼古拉耶夫是列宁格 勒中心的成员,证明谋杀基洛夫与 “中心”有关的唯一证据,是尼古拉耶夫 本人的交待,也就是他本人的口供。其他被告的口供则根本与他的口供不符。 不仅如此,作为起诉书所使用的物证,即尼古拉耶夫的日记等文字材料,也 证明尼古拉耶夫是单独作案的。但是,缺乏必要的物证、不利的日供和旁证, 都不能阻止起诉书的起草人作出元本之木的结论,因为缺乏物证可以用 “侦 
… Page 28…

查证明”几个字来代替。而不利的物证,比如尼古拉耶夫的日记等材料;则 被简单地宣布为是伪造的,是为了伪装自己和制造假象而炮制出来的。      由于缺乏物证,甚至缺乏必要的统一的口供,无法进行公开审判,于是 举行了秘密审判。审判于 1934年 12月28—29 日进行,审判长是乌尔里赫。 尼古拉耶大的大部分所谓同案犯,经过连续严刑拷问后被带上了法庭。科托 雷诺大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们仍拒绝招认,许多人说自己是第一次见到尼 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按照预先与他商定的保留他生命的条件,承认自己是 按照列宁格勒中心的指示实施谋杀基洛夫的行动的,他还在法庭上 “揭发” 了这个中心的其他成员。斯大林去世后,原内务部工作人员卡恰发揭发,他 于 1934年 12月一直在尼古拉耶夫的牢房中值班 (因怕尼自杀),尼古拉耶 夫把谋杀案是如何组织的告诉了卡恰发,井说他已得到保存他生命的保证, 条件是:他要指出列宁格勒的季诺维也夫分子是此次恐怖行动的发起者和领 导者。尼古拉耶夫还问卡恰发:会不会骗他?当法庭宣布判处所有被告以枪 决的判决后,尼古拉耶夫发觉自己受骗,大声叫嚷着企图挣脱押解者。1934 年 12月30 日, 《真理报》报道说,阴谋集团妄图通过杀害基洛夫等,按照 所谓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的行动纲领的精神改变现行政策。罪犯受到应有 的惩罚,尼古拉耶夫等被判处死刑并于12月29 日执行。 
… Page 29…

                  3。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反革命集团”案      对 “列宁格勒中心”的审判没有得到有关季诺维也夫参与杀害基洛夫的 有力的证据,是不能使上司满意的。为了继续寻求季诺维也夫的罪证,内务 部对 “囚犯”和材料分类归拢后,于1935年:月 9 日确定了一个新案:“列 宁格勒萨法罗夫,扎卢茨基等反革命的季诺维也夫集团”案。该集团共 77 人,其中55 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包括党务、政府、工会和经济界的领导 人以及教育、出版、技术界的人士直至工人和家庭妇女。在党员中,十月革 命前参加党的有40 人。从被告的政治份量及涉及的社会面来看,大大超过了 此前受审的列宁格勒中心。      此案中,最有名的被告是萨法罗夫和扎卢茨基,他们在十月革命前就与 列宁有着紧密的联系。      萨法罗夫从 1905 年起就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的社会主义 青年联盟工作,1908年3 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10年被迫侨居国外后,在 列宁的领导下工作,1915年4 月,列宁以中央的名义派他和阿尔曼德作为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青年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伯尔尼国际代表大会。二月革命后 回国,在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和 《真理报》工作。1921                                1922 年任共产国 际执行委员会的书记和远东局的主任。1922年,萨法罗夫调往列宁格勒,被 选为省委委员。在党的十大、十一大和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列 宁格勒工作时成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员。1926 年中央监委指责他对抗中 央,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此后,他曾多次致信中央,对党内缺乏民主的状况 提出抗议。在 1926年6 月8 日致中央政治局的信中,他说:“在高尔察克和 邓尼金的机枪的扫射下”, “党还能充分自由讨论”党的原则问题,可是现 在哪怕稍微触及一下这样的问题就会立即受到严厉的制裁。他说, “没有集 体领导。斯大林统治着党,而列宁同志在其遗嘱中曾明确建议把他从总书记 的职位上搬开)使我们整个党内状况极端地恶化                              ”1927年8 月,萨法罗夫 被调往苏联驻康斯但丁堡商务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 11 ·斯米尔加曾 致信中央政治局,对这种贬滴民主斗士的行为表示抗议。1927年 10月3 日, 萨法罗大致信中央监委说: “不论受到怎样的流放和迫害,我们也要为恢复 列宁主义的党内民主,为恢复列宁主义的党内制度而斗争。”o 他的信受到 中央监委的谴责。1927年 12月党的十五大的决议将他开除出党。1928年, 他在流放地阿钦斯克声明脱离反对派,同年 11月被恢复党籍。      }=·A,扎卢茨基是党的著名活动家。他190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1912年作为代表参加了党的布拉格代表会议。曾任布尔什维克彼得堡执委会 委员。积极参加了 《火星报》和《真理报》的组织工作。十月革命时,扎卢 茨基担任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国内战争时在东线、南线和西部战 线负责工作。1921年担任全俄中央执委会委员和书记。国内战争后先后任乌 拉尔和彼得格勒党委会的书记,是党的九大和十大的中央候补委员和十二 大、十三大的中央委员。列宁经常与他商讨党的建设工作,1925年,他成为  “新反对派”的成员。在党的十四大上,他批评斯大林违反了列宁主义的党 内生活准则,清除列宁的战友,形成斯大林宗派特权集团。他要求执行列宁 的遗嘱,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位置上调开。在党的十五大上,他被开除出党。 1928年表示脱离反对派,同年6 月恢复党籍。      内务部和列宁格勒内务局拼凑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的目的是十 
… Page 30…

分明显的,即镇压原反对派,败坏其领袖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声誉,收 集反对他们的 “罪证材料”。      季诺维也夫长期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列宁格勒党组织的第一书记。而 该集团多数案犯是曾在季诺维也夫手下工作过的列宁格勒党组织的前领导人 和干部,曾参加过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对派。比如,阿·亚历山德罗 夫曾任列宁格勒省委委员, n@32 回亚·博戈莫利内曾在列宁格勒省委宣传 部工作,卜·索洛维约夫被捕前在列宁格勒担任经济方面的领导工作,亚·采 特林是前列宁格勒共青团的领导人。      该集团的另一部分人级别较低,但是也曾在季诺维也夫手:F 工作过。 他们或者参加过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或者曾经支持或同情过季诺维也夫的观 点。如 B ·卢金,20 年代他曾担任过列宁格勒省团委新闻处主任。再如K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