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第43部分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43部分

小说: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行中心”被告的亲属受到了株连。德罗布尼斯、谢列布里亚科夫的 妻子蹲了劳改营,甚至拉狄克的妻子和女儿也被推进劳改营。      许多在公开审判时同样被作为托洛茨基阴谋集团重要成员的人没有出 庭,而且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就是在当时,人们也有理由怀疑他们被秘密 处决了。比如老布尔什维克别洛博罗多夫,他就是当初签署乌拉尔苏维埃关 于枪毙沙皇一家的决议的人。公开审判时提到他,但是没有让他出庭。另外, 斯米尔加、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乌格拉诺夫等大人物在公开审判时被提到过, 但以后便杳无音讯。      1937年 1月28 日, 《真理报》登载一条消息:叶若夫被授予      国家安全总政委的称号,同时登载了叶若夫被修饰过的相片。当此之时, 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嗜血成性的侏儒,是何等地荣耀。注释:      ① 《1937年的农村来信》,载 《共产党人》杂志 1990年第 1期,第94 页。      ② 《大恐怖》,第168页。      ③ 《大恐怖》,第168—169页。      ④ 《恐怖统治——苏联秘密警察(1917—1970)》,第96—97 页。      ⑤ 《恐怖统治——苏联秘密警察(1917—1970)》,第97 页。      ⑥ 《大恐怖》,第169—170页。      ⑦⑧ 《斯大林的杰作》,第103、99 页。      ⑨ 《斯大林的杰作》,第97 页。      ⑩ 《斯大林肃反秘史》,第214 页。 (11) 《大恐怖》。第 170页。       (12) 《斯大林的杰作》,第103页。       (13) 《斯大林肃反秘史》,第214—215 页。       (14) 《大恐怖》,第171页。 (15)尤里·费奥法诺夫: 《恢复事实 真相》,载 《消息报》,1988年 6 月 13 日。 (16) (17) 《大恐怖》,第 172、173页。 (18) 《大恐怖》,第174页。 (19) 《苏共二十二大速记记 
… Page 182…

录稿》,莫斯科 1961年俄文版,第2 卷,第216 页。       (20) (21) 《大恐怖》,第174—175、175页。       (22) 《让历史来审判》上卷,第273 页。       (23) 《关于所谓“托洛茨基反苏平行中心”》,第40 页。       (24) 《让历史来审判》上卷,第273 页。 (25) 《关于所谓“托洛茨 基反苏平行中心”》,第40—41 页。 (26) 《大恐怖》,第176页。 (27)  《关于所谓“托洛茨基反苏平行中心”》,第41 页。 (28) 《大恐怖》,第 177页。 (29)B ·丹尼洛夫:《集体化是如何进行的》,载《真理报》,1988 年9 月16 日。 (30) 《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第159页。 (31) 《斯大林 周围的人》,第81 页。 (32) 《大恐怖》,第177—178页。       (33) 《大恐怖》,第178页。       (34) 《大恐怖》,第178—179页。       (35) 《关于所谓“托洛茨基反苏平行中心”》,第45 页。 (36) 《大 恐怖》,第 180页。 (37)《大恐怖》,第180—181页。 (38) 《大恐怖》, 第 181页。 (39)柳金1923年曾任达吉斯坦州委书记。当时,党中央的干部 o ·Я·卡尔克林曾去达吉斯坦出差,他向中央报告说,“我在这里不论与谁 谈话,都对柳金反映很好。”见阿尔卡季·瓦克斯贝格: 《栩栩如生),载  《文学报》,1988 年,第 26 期。 (40)B ·A ·斯塔尔科夫:《马·尼·柳 金》,载 《苏共中央公报》1990年第3 期,第 159页。       (41)《栩栩如生》。(42)(43)《马·尼·柳金》,第159页。(44)  《我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马·尼·柳金致亲人的信件摘录(1932 —1936),载《苏共中央公报》1990年第3 期,第 173页。(45)《马·尼·柳 金》,第 162页。 (46) (47) 《大恐怖》,第181页。 (48) (49) 《斯 大林肃反秘史》,第 197、216 页。 (50) (51) 《大恐怖》,第182页。 
… Page 183…

                           第八章 “右派阴谋集团”      我没有罪,但没有党我无法生活。                                                                ——托姆斯基      在所有的子此处发表的针对我的指控中,没有一句是真实的。                                                                  ——布哈林      我要肯定他说,对我的所有指控从头到尾都是谎言。                                                                  ——李可夫      我要求这种恣意妄为停下来!我现在还是政治局委员嘛!我要把一切翻 个底朝天。科巴,即使这是我活在世上的最后一次行动也要干!                                                           ——奥尔忠尼启则      莫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的主要被告是:原联共 (布)中央政治局委员、  《真理报》主编、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布哈林,原政治局委员、苏联人民委 员会主席李可夫。原政治局委员、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托姆斯基因在审 判前自杀,未受审判。 
… Page 184…

                        1。布哈林和李可夫问题的提出      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与斯大林的政治分歧出现于 1928年。从那时 起,他们受到了斯大林越来越严厉的打击。      1927—1928 年,苏联出现了以粮食收购量骤减为标志的 “粮食危机”。 斯大林认为这是阶级斗争加剧的反映,是富农对社会主义的反抗。他提出强 制征粮的 “特别措施”,认为鼓励个体农民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已经过时,提 出要在最短时间内, “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 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 农民”。①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则认为粮食困难是党的工作失误所致, 它能够在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予以解决,集体化需要在农业积累 和机器化的基础上逐步地实现,不能急于求成。他们认为,加速工业化和强 制征粮的特别措施违反经济规律,不但打击了富裕农民,也打击了中农和贫 农。在 1928年 7 月联共 (布)中央全会上,斯大林进一步提出了农民必须为 工业化作出 “贡赋”的思想,即强迫农民低价销售农产品的政策,提出了随 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理论。虽然在布哈林、李可夫 和托姆斯基等人的反对下,全会通过了部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终止强制征 粮的决定,但他们没有及时对斯大林的错误理论进行批判,反而极力维护中 央委员会尤其是政治局的表面一致。李可夫甚至表现出不必要的宽厚,说什 么他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应为 “特别措施”负责。李可夫说,如果党与中农 和贫农的关系受到破坏,那么 “我是所发生事件的主要责任者之一”。②而 斯大林则在全会后不指名地把他们作为右倾势力予以批判,并利用他控制的 实权,在 1928年 7—9 月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排挤布哈林的领 导,接着在布哈林任主编的 《真理报》安排D ·克鲁明任副主编,控制了《真 理报》的实权。然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参加了联共 (布)莫斯科委员会和 监察委员会于 10月18—19 日召开的特别会议,指出某些领导干部犯了右倾 错误,迫使市委第一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乌格拉诺夫和市委书记 B ·科托 夫于 11 月 27 日辞职,“选举”莫洛托夫和K ·Я·鲍曼任莫斯科委员会第 一书记和书记,从而排除了莫斯科党委对布哈林的支持,控制了共有8 名中 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强大的莫斯科党委会。接着,莫斯科党组织对干部 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从而向同情布哈林直至中立、动摇的人表明反对斯大 林将会带来的后果。这种状况迫使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在 1928 年 11 月全会前递交了辞职声明。在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奥尔忠尼启则的调停下, 斯大林答应了他们的某些要求,他们也收回了辞呈。后来,布哈林揭露斯大 林的这一策略手段时说: “  一开始总是要玷污、败坏你,损坏你的声誉, 侮辱你;到时候就不是满足你的辞职请求,而是借怠工而将你 ‘撤职’。这 种把戏是一目了然的。”③      在 1928年 11月中央全会上,双方就工农业发展速度等问题继续争论。 李可夫强调必须重视农业问题。他说,社会主义凭票证供应制度是建不成的, 并说在小农提供90%的粮食的情况下,急于建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作法 是不对的。斯大林则强调必须增加工业投资、加快工业发展、加强反对右倾 的斗争。他把副财政人民委员 M ·и弗鲁姆金给中央的信作为右倾的靶子予 以批判。虽然全会的决议在农业方面容纳了布哈林、李可夫的观点,在工业 方面表达了斯大林的观点,取得了妥协,但是右倾和对右倾的调和态度被宣 
… Page 185…

布为主要危险,阶级斗争加剧的理论为全会大多数人所接受。      11月全会以后,布哈林对斯大林背离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其中 包括新经济政策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深刻地阐述了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 设的思想。按照列宁的思想,党的工作重心已经从政治斗争转向和平的 “文 化”的组织工作这一过渡时期的形式。布哈林还利用纪念列宁逝世5 周年的 机会,大胆地作了以 《列宁的政治遗嘱》为题的报告,向斯大林提出了挑战。 但是,为了避免所谓党内冲突,他和李可夫、托姆斯基都没有提出把斯大林 从总书记的位置上搬开的问题。      斯大林则提出了 1928 年布哈林与已打成反对派的加米涅夫秘密谈话的 问题,把它斥之为反党宗派活动,并在1929年 1月和4 月的中央政治局和中 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上,公开把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斥之为 右倾投降主义集团。在4 月的会议上,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则指责斯 大林粗暴地破坏党的生活准则,破坏党的统一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否定党的 新经济政策。布哈林还用长篇发言批判了斯大林的阶级斗争理论。但他们到 这时还不敢提出执行列宁遗嘱的问题。在他们向4 月全会所作的声明中只是 说: “我们觉得,斯大林同志应当考虑列宁给予的(非常英明的)劝告,不 要放弃集体领导”。④而斯大林及其支持者则歪曲新经济政策和布哈林的讲 话,诬蔑布哈林庇护富农,把布哈林关于阶级斗争、农民问题、新经济政策 和市场关系等后来被证明正确的思想,武断地斥之为背离列宁主义的右倾思 想。斯大林还恶毒他说,在 1918年讨论布列斯特和约时,布哈林曾与左派社 会革命党人进行秘密谈判。斯大林的话已经露出了杀机,它是后来莫斯科第 三次公开审判关于布哈林妄图谋害列宁的罪名的最初表露。全会以压倒多数 通过的关于党内事务的决议完全贯彻了斯大林的意志,对布哈林、李可夫和 托姆斯基进行了谴责,把他们打成了右倾反对派,决定撤销布哈林和托姆斯 基在 《真理报》、共产国际和总工会的职务。      斯大林依靠他手中的实权压垮了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后,于 1929 年 11月7 日宣布“大转折”即全盘集体化的开始,保证要把苏联变成世界上 粮食最丰富的国家。接着,在反右倾的旗帜下,制定了高指标的工业发展计 划。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继续受到攻击。他们被责令放下反党的机会 主义的武器,承认错误,彻底投降。11 月 12 日,李可夫代表他们三人在中 央全会上宣读了一项声明,同意中央决定,但拒绝承认所谓右倾的指控。布 哈林被撤销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受到了警告。在党的十 六大上,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再次作了自我批判,做出了贯彻党的总路线的表 示。布哈林因病缺席,但于 1930年 11月在 《真理报》上声明承认党的十六 大的决定,谴责了派别活动和一切与党的领导进行隐蔽斗争的企图。      党的十六大以后,所谓右倾反对派的领导人未坚持前见和从事反对党的 路线的活动。尽管他们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受到了不应有的谴责和处分,仍被 代表大会选为中央委员,后来党的十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然而,在 斯大林有意的安排中,逐渐造成了一种对他们不信任的甚至怀疑、挑剔和监 视的气氛。他们对党的决议和路线的服从被说成是两面派行为,沉默被说成 是政治消沉,表态则被说成缺乏诚意。在布哈林承认自己 “右倾错误”的声 明见报的第二天,中央报纸 《为工业化奋斗!》和《劳动报》就把声明斥之 为两面派行为。这种显然是粗暴武断的责难当然无法为社会所接受。因此, 党中央委员会只好于 1930年 11月21 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说,上述报纸 
… Page 186…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然而,中央委员会的策略性的决议是无法掩盖报纸透出的真情的,更是 无法掩盖事实的。在斯大林的指导下,反对所谓右倾反对派的斗争和对其首 领的定性在慢慢升级。布哈林以及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实际上已被定为政治上 的两面派,还在继续其所谓的反党隐蔽活动。对于这一点,首当其冲的布哈 林是非常了解的。他当时给斯大林写信,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在 1930 年 10 月14 日致斯大林的信中,布哈林写道:“科巴:电话上交谈之后,我怀着绝 望的心情,立即离职而去。这不是因为你 ‘恐吓’了我,你不会对我恐吓, 也是恐吓不住我的。这是因为你对我的无比荒唐的指责,清楚地表明某种魔 鬼般凶险的、卑鄙的和下流的挑衅的存在。而你却相信这种挑衅并据以建立 自己的政策,而且这种挑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即使你像政治上成功地消灭 我一样在肉体上也把我消灭掉也罢       “我认为你的指控是荒诞无稽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