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第35部分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35部分

小说: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⒒峒土刀际艿郊嗍印D谖癫慷运堑耐ㄑ读绲那榭鲇绕洹∮牍诹绾屯ㄑ肚榭觯窍嗟笔煜さ摹5牵泄厮怯搿 捌叫兄行摹钡摹〕稍钡娜魏瘟担ɑ崦妫ㄑ兑约捌渌问降牧纾谖癫棵湃匆晃匏』瘢簿褪撬担谖癫扛久挥兄っ魍新宕幕搿 捌叫兄行摹绷档闹ぞ荨!     ∑ご锟煞蛟谌酥恃沽腿八迪伦畛踝鞒龅墓赜谒胪新宕幕牧档墓〈蚀笠馐牵1935 年 12 月,他利用出差柏林之机,给住在挪威的托洛茨基写 了封信,请托洛茨基下达有关从经济上援助苏联国内阴谋组织的指示。托洛 茨基回信说,已同德国纳粹政府达成协议,德国将进攻苏联并帮助托洛茨基 回国夺权;托洛茨基掌权后将把乌克兰割让给德国,并在经济上给予德国优 惠的地位。信中还指示皮达可夫的反革命地下组织加紧开展工业部门的破坏 活动,以履行协议上承担的义务等。      皮达可夫的供词上交后,经研究讨论,决定将他与托洛茨基的通信联系 换成直接见面。故事经过这样的修改后,当然会变得更生动、具体,更具有 说服力。于是皮达可夫要直接去挪威会见托洛茨基。内务部的头目和负责皮 达可夫侦讯工作的人员只好按照上边定下的调子,开始了对皮达可夫的又一 轮审讯。经过各种手段的启发和诱导,皮达可夫终于作出了一个基本令人满 意的交代,和内务部侦讯人员一起,编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皮达可夫交代说,1931—1932年,他利用几次去柏林出差的机会,曾三 次会见托洛茨基的儿子谢多夫。会见是由斯米尔诺夫安排的。在会见时,谢 多夫转达了托洛茨基的口头指示,要他恢复反对派的活动。1931年底,舍斯 托夫从柏林回国后,将谢多夫交给他的一封托洛茨基的信转交给皮达可夫。 托洛茨基在信中要求皮达可夫将所有反斯大林的势力联合起来,排除斯大林 及其助手,采取对抗苏联党和政府的措施。1935 年 12 月,皮达可夫再次出 差柏林时,拿着伪造的德国护照,秘密乘飞机抵达挪威的首府奥斯陆,与侨 居挪威的托洛茨基举行了秘密会晤,面商了借助德军夺取苏联政权和推翻斯 大林的计划。为了接受 “布利斯托里饭店”的教训,供词中避免了多余的具 体情节,使这次行动看起来是一次确实存在的诡秘行动。当我们了解到供词 的制作过程后,对于它的虚假性已无须进行分析了,况且也无须我们多劳, 因为审判的组织者做了最好的自我揭露。像制作布利斯托里饭店丑闻一样, 这次他们又造出了一个 “奥斯陆之行”的丑闻。关于这一丑闻,读者在下一 章就会看到。       “平行中心”的一项重要罪行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破坏。这是审判的组 织者根据 “平行中心”成员的特色所设计的罪名。“托—季反革命集团”的 主要人物被捕前或者被关在监狱里,或者被流放,或者从事一般的文化工作 等,他们没有参加经济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因此,他们可以被加上进行 阴谋恐怖活动的罪名,但无法把他们与破坏国家经济建设的活动联系起来。  “平行中心”的成员则不然,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担任经济部门尤其是工业建 设部门的领导工作。既然他们有这样的特色,那么完全可以把当时加速实现 工业化计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反革命的破坏活动强加到他们身上。而这 样的问题,比如矿山爆炸事故、工程事故、日用商品的严重短缺、牲畜倒毙 等因国家的经济政策失误而出现的问题,是不胜枚举的。于是,破坏经济建 设成为 “平行中心”的一项主要罪行,也是“平行中心”案的一个特色。 
… Page 149…

     任何真正的政治集团都不会把刑事破坏活动当作政治斗争的武器。如果 一个政治集团以夺取政权、复辟资本主义为目的,它是决不会把本集团的大 量精力花费在诸如往矿井里埋炸药、往饲料中投毒这样的破坏活动上去的。 另外,一个反党夺权的政治阴谋组织也是不可能通过经济破坏活动达到自己 的政治目的的。实际情况正相反,政治阴谋组织一般竭力避免因具体的破坏 行动而暴露自己。但是,苏联公开审判的组织者根本不理会这个常理,他们 硬是要把属于刑事犯罪集团的活动强加到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身 上,以为这样做,再加上大规模的舆论宣传,就可以把谬误变成真理,把谎 言变成事实,把 “平行中心”的人打成十恶不赦的人,欺骗本国人民和世界 舆论。      正是出于这样的政治需要,公开审判的组织者制造出了前面所说的三个 政治破坏集团。让我们举例说明它们的炮制过程。      在西伯利亚有一个距莫斯科三千多公里的库兹巴斯工业区,这里安置了 一些恢复工作的托洛茨基反对派成员。工厂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工 人们凭着革命的觉悟和良心忘我地工作着。当地领导由于生产任务重和资金 缺乏,对生产的安全注意不够,重大事故时常发生。1936年 9 月 23 日,正 当内务部需要重大破坏案件以便将它们与阴谋集团联系起来时,库兹巴斯的 卡麦罗沃矿的中心矿井发生爆炸。矿长诺斯科夫和几个下属干部立即被捕。9 月30 日逮捕了诺斯科夫的上司诺尔金。诺尔金之所以被捕,是因为他与在该 地区工作的托洛茨基反对派成员德罗布尼斯的关系,而后者又与托洛茨基反 对派重要成员穆拉洛夫有联系。最后,内务部将他们与皮达可夫联系起来。 内务部经过对一干人犯以重压和讹诈为手段的 “加工”和“培养”,制造出 西西伯利亚的 “托洛茨基的巢穴”,并把这个案件加以渲染,招摇过市地公 诸于世。1936年 11月 19 日至22 日,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在新西伯利亚市召 开了一个大型的公开审判会,审判会由乌尔里赫主持。诺斯科夫等人其中包 括德国工程师施蒂克林格受到审讯,其主要罪行是与德国情报机构相勾结和 在库兹巴斯进行破坏活动。中心矿爆炸使 10人死亡,14人重伤。法庭判处9 名工程技术干部死刑。起初,这一案件的被告中有德罗布尼斯、舍斯托夫和 斯特罗伊洛夫,但在结束侦讯以前他们被安排为另案处理,他们本人被安排 为这次审判的证人。后来事情明白了,原来德罗布尼斯、舍斯托夫和斯特罗 伊洛夫列入了 “平行中心”的被告之中,而整个卡麦罗沃一案案犯的罪行也 都算到了 “平行中心”的帐上。      与以往的案件的审判不同,这次除了犯人的口供还有物证,即罪犯似乎 建立了一个地下印刷所。在法庭宣布的所址的地下室里确实有一个印刷所。 不过它是由犯人在内务部的安排下在案发后布置的,完全是伪证。而罪犯们 散发成千上万张传单的罪行更是凭空捏造,因为卡麦罗沃的居民根本没捡到 过什么传单,也没有听到过任何人因散发传单而被捕的事件。唯一没有被判 处死刑的被告德国工程师施蒂克林格后来蹲了盖世太保的监狱。他说他在卡 麦罗沃的供词完全是假供,内务部当时利用他私生活中的隐私对他进行了讹 诈。后来流亡到西方的克拉夫琴科写了 《我选择了自由》一书。他在书中说, 1939年他被委任为卡麦罗沃工业联合企业的领导人。那时, “破坏分子”虽 然被枪毙了,但重大事故仍然继续发生。另外,在事故发生前,被处决的人 就向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对事实提出了预警。事实证明,卡麦罗沃爆炸完 全是因为安全设施缺乏所致,卡麦罗沃政治破坏案完全是内务部一手制造的 
… Page 150…

假案。      在调查卡麦罗沃中心矿事件的同时,内务部还收罗了卡麦罗沃各个企业 的重大事故材料,邻近的普罗科皮耶夫斯克市矿井火灾事故材料 (这样的火 灾在 1935年底以前就发生了60 次)。所有这些材料被加工后,都被算作“平 行中心”的破坏活动。一贯伙同内务部制造冤案假案,至少可以称为助纣为 虐者的维辛斯基;在罗织 “平行中心”的破坏活动罪方面不甘落后。1936年 11 月 29 日,维辛斯基向全国各检察机构下达了一个指示,要求它们在一个 月内整理一下涉及放火、制造车祸、生产劣质产品等的全部重大案件,以便 弄清反革命破坏活动的内幕及犯罪分子的重大责任。于是,刑事案件和重大 事故与反革命阴谋活动结合起来了。      维辛斯基在他起草的公诉书中说,阴谋集团的破坏和捣乱活动表现在化 学工业、采煤工业、铁路运输等方面,其表现形式是破坏生产计划、阻碍铁 路运输、延缓新企业的建设并降低其建筑质量、让工人处于有害的和危险的 生产环境、破坏铁路路基、路轨和列车、制造爆炸和颠覆事故等。50—60 年 代和 80 年代,苏联政府有关部门对托洛茨基阴谋集团的破坏案的调查表明, 上述各个部门所出现的种种事故确实存在。但是,这些事故当时就已由有关 机构和专门的委员会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非 有意破坏,而是违反生产纪律、工艺技术规程和工作质量低下的结果。但是, 内务部却不顾事实和结论,别有用心地把这些事故和事件说成是 “托洛茨基 平行中心”的破坏活动。      以1934—1935年戈尔洛夫卡氮肥联合公司的事故为例。当时,事故发生 后,进行过严密的调查。1935 年 11 月,制氮车间空气分解装置发生爆炸。 中央向戈尔洛夫卡派出了两个调查委员会,一个是政府派出的,一个是总工 会派出的。这两个委员会没有所属关系,各自独立工作,他们经过调查后得 出的结论是相同的:爆炸发生的原因是严重违反安全规章,玩忽职守和工程 技术人员调度能力差。但是到 1936—1937年,制氮车间的爆炸事故却被定为 破坏活动。联合公司的主任普申在事故发生整整一年以后,因为政治需要而 于 1936年 11月22 日被捕了。他被捕后,作出了内务部要他作出的交待,其 中交待出了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化工总局局长拉泰恰克。在预审中,对制氮车 间的事故进行实地调查的技术鉴定委员会无法拿出自己的客观结论,这样的 结论根本就没有作为案件的证据被提出来。1956年,技术鉴定委员会主任卡 利别林教授被问及当时的情况时,作出了如下答复: “                                   内务人民委员部 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宣布说,蓄意制造爆炸事件的问题是毫无疑义的,因为被 捕者本人都承认是他们犯下的罪行。我们被着重告知说,爆炸事件的故意犯 罪性已被证明 (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审问记录),因此我们只需要给予这些爆 炸事件以技术上的认定。鉴于这一指示,根据向我们展示的犯人审问记录, 注意到进行此类爆炸的技术可能性和内务人民委员部干部关于我们必须回答 所有被问及的问题的指示,于是,我们就签署了技术鉴定委员会的证明书。”  (36)      再看拉泰恰克的供词。他在预审中交待说,沃斯克列先斯克化工联合企 业和涅瓦的一个工厂的破坏活动,也是按照他的指示进行的。后来,他在法 庭上也是这样交代的。但是,根本没有对他交待的情况进行任何的实际调查, 有关旁证材料也没有。      再如上文说的 “平行中心”在库兹巴斯的所谓破坏活动。公诉书在提到 
… Page 151…

这一点时使用了被告的供词和上述所谓 “卡麦罗沃审判”的材料。50—60 年 代和 80 年代的调查表明,库兹巴斯破坏案的技术鉴定是地地道道的无视法律 之举。当时,调查委员会整天呆在卡麦罗沃市内务处,没有与一个被告和企 业负责人见过面。技术鉴定的材料按照需要进行了挑选。根据所选材料作出 的结论又多次根据内务部干部的要求进行了修改,最后强加上破坏活动的结 论。1958年2 月,“卡麦罗沃案件”因所有被告缺乏犯罪证据被作为假案取 消。      同样,经过调查证明,原交通人民委员谢列布里亚科夫、西伯利亚机器 制造联合公司主任博古斯拉夫斯基、副交通人民委员利夫希茨、交通部运输 局局长克尼亚泽夫和斯维尔德洛夫铁路局副局长图罗克制造的铁路运输中的 颠覆事件,也是内务部门杜撰和伪造的。被告根本没有在化工工业、采煤工 业、铁路运输等部门进行过任何破坏活动。      工业部门后来事故增加、生产受到影响的实际情况,也证明工业部门的 大量事故并不是由于敌人破坏, “平行中心”的破坏案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假 案。      按照审判组织者的设计,把工业交通等部门出现的大量事故上升为内外 阶级敌人的破坏,不但能够把中央政策的失误的责任加到别人身上,消除政 治上的异己势力,而且能够制造一种普遍的恐怖气氛,使人们 “不敢”再发 生事故,达到以 “革命”促进生产的目的。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以基 础工业黑色冶金工业为例,第 2 个五年计划期间,黑色冶金工业的基本建设 计划虽然没有完成,但生产计划仍完成了。这主要是由于充分利用了设备的 能力。“但是,到1937年,情况发生剧变”。冶炼设备大量停工,事故率不 断提高。究其原因,是 “由于生产混乱所致,而生产混乱是1937年开始的对 工业领导干部的大规模的和没有根据的镇压造成的”。虽然工业各部门包括 黑色冶金工业一直存在着比例失调的问题,但 “对黑色冶金工业干部的镇压 带来特别严重的后果,不但造成了该工业部门增长速度的降低,而且造成了 金属生产的下降”。因为大量干部和技术人员被镇压后,新上来的人缺乏经 验,又害怕自己被镇压,根本不敢也无法大胆工作。1937 年 10 月在克里姆 林宫召开的黑色冶金工业干部会议被迫承认了生产降低的状况。 (37)另外 以煤炭工业为例,俄罗斯中央工业区图拉州和中央州党组织的档案中,保存 着关于 1936—1938年情况的文件。当时,斯大林提出了把图拉变成坚不可摧 的布尔什维主义堡垒的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