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224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24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与宦官监军,和盐铁转运使的情况也十分地相似。这些人都是皇帝与朝廷派出的亲信。到了地方或是军队,作威作福大肆收敛贿赂,对地方与军队存在地问题却是隐而不报。让大唐以前十分完善的御史监察制度形同虚设。这两个职务,朕也要取消它,改而恢复御史台的职能,让一切事情公开化。”
“陛下英明!”张万福激动的拱手拜了下来,说道,“陛下曾在西川当过节度使,肯定也是知道,所谓的地方观察使与军队里的监军,从来都是肥缺。谁要是领到了这个职务,那就表示他要发达了。当一年观察使或是监军,牟取的暴利和收取的贿赂足以令人吃惊。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节度与州县的贪官污吏们,也竭尽全力的讨好他们,唯恐他们将实情回报朝廷。观察使不说实话。朝廷就是成了瞎子聋子。长此以往,吏制越来越腐败,贪污之风越来越横行。现在,官场和民间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恶劣风气:只要有钱,就可通神。没有打不赢地官司,没有躲不掉的灾厄。只要你肯塞钱,多大的事情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吏制腐败直接导致法制混乱。律法被践踏,大唐在百姓们的眼里失去了公信力………这全是由吏制的漏洞所引发的!所以,陛下!整顿吏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嗯,你接着说。”李世民也不激动,不急不忙的说道。“你刚刚只说了取消盐铁转运使恢复御史监察这些事情。要整顿吏治,并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吧?”
张万福威凛凛地拱手一拜,大声说道:“陛下!老臣又有一狂言,要斗胆直谏!乱世当用重典。现今大唐的官场,如果没有严苛的律法和切实有效的惩处落实下去。是没办法让它好转的。对于一些态度恶劣情节严重地贪官污吏、称霸乡邻目无法纪的地方豪强、无视朝廷尾大不悼的公侯勋略,就要杀一儆百,以振朝纲。如果没有雷霆万钧的手段。想要温和的改良当前地朝堂与官场格局,那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想必陛下自己也明白,当日若不是血溅朱雀门,陛下今天也不可能安然登基。那些人,也唯有用鲜血来震摄一下才能有用。”
李世民依旧表情温和,徐徐说道:“仅仅是杀么?照你所说,天下官员没有不沾一点荤腥的。全都杀光了,谁来给朕当官。谁来替朕办事?”
“当然不是。”张万福说道,“老臣地设想是,从长安开始,进行一场官场大整风。御史台先下制诰,勒令所有官员主动交待所犯的过错。主动上交所收受的贿赂和牟取的不义之财。如果能够主动交待,可从宽、从轻处理。执迷不悟者。只要御史台清查出来,一概严惩。与此同时,修订律法,加强对官员的管制。并且制订出严格的官员考评制度。定期对朝廷百官和地方官吏进行审查和考评,按政绩与德行决定考评的等级。而这个等级,将是直接影响到升迁与废贬的依据。”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唐初地时候,太宗皇帝进行吏制整改,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当时的收效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这个官员考评,很值得试行并推广下去。张万福,你说的这些,很有建设性,也很符合现今大唐地情况。只不过,这些事情做起来,工程可是十分的浩大,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地。并且,还需要吏部、刑部、大理寺和宗正寺的这些人合作帮忙。”
张万福说道:“老臣年过七十,也算是活够了。就想在入土以前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出来。老臣也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不讨好的差事。但老臣不怕得罪人。整顿吏治这件事情,是肯定需要有人出来板黑脸、当酷吏的。老臣愿意担当这个任务。”
李世民呵呵一笑:“张万福,你倒是个实在人。你说得不错。整顿吏治,不仅仅需要完善律法重建制度,在这过程当中也要有人来担当反面角色。酷吏,是肯定少不了的。但是此酷吏与武周时的彼酷吏不同。当时武后任命的一批酷吏,主要是为了替她私人服务。但你这个酷吏,却是为大唐法制服务的。朕要给你撑腰,却也是名正言顺正大光明。现在刑部尚书杜黄裳和大理寺卿许孟容都在外面。你将他们叫进来,朕有话问问他们。”
张万福欢喜的拱手一拜,大步走了出去。李世民看着这个老头子心中暗道:这个老家伙,倒是个干实事、干大事的人。御史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事、敢做事的人来当顶梁柱。整顿吏治,看来也是时机了。
过了一会儿,张万福带着杜黄裳和许孟容,一起进了书房。李世民对他们说道:“刚刚朕已经与张万福谈过了。朝廷马上就要开始严整吏治。你们两个坐领大理寺与刑部,要紧密配合他。另外,你们二人都是与律法直接打交道的。跟朕说说,大唐的律法,现今情况怎么样?”
杜黄裳上前一步,拱手拜道:“回陛下话。现今大唐仍然尚用永微年间编修的《唐律疏议》中整理的律法章程。长孙无忌等人在百年前编定的律法,至今仍然没有过大的修改,这显然是有些不符合现今的实情的了。微臣以为,大唐的律法在许多地方都需要修改和重新编订了。尤其是在监督和惩治官吏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从贞观到永微乃至后来的武周时候,大唐的吏治都是十分清明的,贪官极少。所以当时的律法也更偏向于让官吏自觉、自省,而少了许多严明的约束与管制。方今乱世,当用重典。只有从律法上先明正典型,才有依据去整顿吏治。”
许孟容也说道:“杜大人言之有理。微臣在大理寺坐堂审案,也发现了律法中许多的不合理之处。常常有些案子,让微臣发现无律可依、无例可遁。重编律法,势在必行。”
“很好。”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从明天起,由杜黄裳居首,许孟容次之,刑部与大理寺的官员以及翰林院的众学士为辅,开始着手编修新的律法。朕会亲自时时从旁监督。这部律法暂时就命名为《大唐景兴律》。”
“微臣遵旨!”





    网友上传章节 第321章 霸道与王道
     更新时间:2008…8…22 23:35:40 本章字数:4364

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天朝会,每个人都抱着一种异样的心情走进了太极殿。虽然太子监国的日子也不短了,但他真正登基、以皇帝的名义开始处理国家大事,今天还是头一遭。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新气象,心中充满了希冀与期待。
李世民珠帘冠、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听百官山呼万岁罢了,朝会开始。
与吐蕃的使者尚悉东赞商议的和盟条约,已经都弄得清楚了。陆贽将盟约递了上来,并在当朝宣读。大致意义,就是约束两国不再相互侵犯,互市通商。大唐释放在西川的近四万名吐蕃战俘,吐蕃相应的送回之前劫掠的近十万汉民百姓。
李世民拿起皇帝玺印,在两份和盟条约上按下了朱印。尚悉东赞伏拜谢恩,带着大唐皇帝加印的盟约回了吐蕃。只等赤松德赞也加盖宝印,两国的和盟就算正式缔结了。
大唐与吐蕃打了近三十年的仗,现在终于宣告的和平的到来。一时间,满朝欢庆,整个长安城内的百姓都兴奋不已。大大小小的欢庆活动,自发的就举行了起来。民众们对这个新登基的皇帝,有了更多的好感。毕竟,战争给百姓们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这个时候,人心思定,谁都想过几天安稳的日子。
处理了和盟这件大事,朝堂上的气氛也变得活跃和轻松了起来。又议了几件小事以后,御史大夫张万福就站了出来,声音洪亮的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讲。”李世民知道,张万福是要说起整顿吏治、严刑律法的事情了。
“遵旨!”张万福手执玉圭拱手一拜,朗朗说道,“方今大唐,吏治腐败律法失度。要想重振大唐。势必要严整吏治、重修律法。臣建议,从即日起废除盐铁转运使、诸镇地方观察使与宦官监军等一些官职,恢复御史台监察与监督的职能。严查严办朝廷与各地方贪赃枉法的官吏。”
张万福话刚落音,整个朝堂突然一下诡异的安静了下来。刚刚才轻松了一点的气氛,瞬间化为乌有。
张万福也感觉有些尴尬,回身看了看自己身边那些同僚,低声说道:“你们……怎么都这副表情?莫非以为老臣是在向皇帝索权、要给你们小鞋穿么?”
李世民听得清楚。但装作没有听到一样,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群臣地反应。
这个时候,陆贽站了出来,先拜过了皇帝。然后对张万福拱手一拜,说道:“张相公说要废除盐铁转运使、诸镇地方观察使与宦官监军等一些官职,以及恢复御史监察制度,卑职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张相公刚刚还向皇帝进谏。说要严查严办朝廷与各地方贪赃枉法的官吏,请问,是怎么一个严法。怎么一个办法?”
张万福早料到今天的朝会上肯定会有人对他发问,于是也不急不忙,说道:“乱世当用重典。。wAp。.CN。为今之际要想重振朝纲,就要用严刑苛律来制裁那些犯了事的不法之徒。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流放的就流放。现今大唐天下,已是人心不古,光是用怀柔地手段。已经无法彻底的解决问题了。唯用有上一些雷霆万钧的手段,方能见到成效。老臣不才,愿意担任一名酷吏,替皇帝陛下惩治天下那些不法之徒,还律法一个公道。”
“好一个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流放地就流放”不料。陆贽一声冷笑,大声反驳道,“陛下,朱雀门一事,已经让天下仕人与百姓们心惊胆寒。现如今如果再推行酷吏制度,肯定会带来极坏的影响。仕人百姓们在重压之下惶惶不可终日,就算一时摄于严刑,心中也是不会服气。长此以往,就算能解决一时的隐患,更大的隐患则是会埋藏在所有人的心中。那种恐惧与危机,将会比千军万马还要厉害!眼下各种矛盾已经在不断激化而且愈演愈烈。如果再推行这样地霸道政治,势必令天下策反、民不聊生!微臣身为谏议大夫,严辞驳回御史大夫张万福的疏议!”
陆贽这些话一扔出来,刚刚安静如死水的朝堂一下炸开锅了,众人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纷纷一起看向了站在朝堂正中地张万福与陆贽。
张万福感觉异常的尴尬,行伍出身的他顿时也就来了火气,厉声说道:“陆九!老臣这样做,也是为效忠朝廷、效忠陛下!你为何如此强辞驳反于我?哦,老臣明白了!当年太上皇在位之时,你才刚刚出仕,位卑言轻。老臣曾有一回对你不甚客气,你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陆贽一声冷笑:“卑职眼中、心中只有大唐的江山社稷和朝纲帝君,没地方装你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关于严刑酷吏这件事情,不管是谁提出来,卑职都会严辞驳回。对事不对人,你要往那些不堪的地方想,那是你的事情!”
张万福气煞,指着陆贽激动的道:“你、你陆九小儿!居然敢如此奚落老夫!”
“放肆…………”一声低沉地吟喝从金銮殿上传了下来,就如同滚雷落地炸响在众人心头。正要发作的张万福浑身惊颤了一下,拱手弯腰拜倒下来。
李世民龙目如炬的看着台上诸臣,不急不徐的说道:“朝堂议事,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情。张万福,你身为御史大夫,心里却装着陈年旧事,岂不令人寒齿?”
张万福慌忙跪倒下来,连连跪头:“陛下教训得是,是老臣糊涂了……老臣戎马一生性直粗鲁,请陛下恕罪、恕罪!”
“罢了。起来。”李世民扬了扬手,说道,“张万福刚刚提出地这些事情,还是切中了当前大唐的一些时弊地。方今大唐天下,贪污腐败严重,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至于该如何解决,还要大家集思广益。多献计策。有争论是好事,但不要因己论而废人言,更不要搞什么人生攻击、私下怨恨。同是为国为国办事,谁的法子好,就用谁的。不存在谁献出了不好的计策,朕就会贬斥谁。畅所欲言,激烈争辩。这是好事。”
“臣等遵旨!”众臣一起拜服。
“陆贽。”李世民看向他,说道,“刚刚你出言反对张万福,所说地理由是反对酷吏制度、反对严刑峻罚,对么?”
“回陛下。正是。”陆贽说道,“陛下登基仡始,关内初定,人心浮动。河北淮西叛乱未平,天下诸州道节度使都持一个观望态度。天下都还未尝安定。这个时候。安抚人心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在这时候推行酷吏与严刑,势必引发重大骚乱。各地方官吏被逼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那你的意思是。这吏制还治不了,也不能治了?”李世民反问。
“治,是肯定要治的。也未必就是非要用这样霸道的法子。”陆贽说道,“臣读史书,闻贞观初年时,大臣封德彝也曾向太宗皇帝提出,以霸道治国。当时朝臣持支持意见的居多。唯有魏征,劝太宗皇帝以王道治国。以诚、以信、以德服人。后来。太宗皇帝最终采纳了魏征地建议,这才有贞观之治的到来。现今的大唐,比贞观初年时更加混乱、更加不稳。再欲推行霸道政策,势必激起各地方的强烈反抗。到时候,滚滚巨涛来袭。陛下在龙椅之上,还能坐得安稳么?”
“陆贽。你太放肆了!”张万福恼羞成怒的喝道,“你居然敢说皇帝陛下会坐不稳江山?!”
陆贽瞟了张万福一眼,并不回应。
这一下,众人都没有出声,而是屏气凝神地等着皇帝将会如何裁决。
李世民平声静气的看了台下二人一眼,说道:“朕刚刚才说了,勿以己论而废人言。但凡忠言,势必逆耳。朕都听得下去,倒是有做臣子的听不下去了。”
张万福又跪了下来:“老臣……知罪……”
“赦你无罪,不可再犯。”李世民说道,“朝堂毕竟不是军队里,不要这样大吼大叫的咆哮。有理不在声高。”
张万福惶恐不安的站了起来,退回站到了班列里。
李世民扫视了朝堂中众人一眼,说道:“刚刚朕说过了。吏治整顿,那是势在必行地。只是究竟如何整顿,还需要一个切实妥行的法子。你们,都一一的给朕说一说,你们心中地想法。别告诉朕你们没有想法。都是做官的人,谁还不明白现今官场上有什么问题么?必须说。”然后,李世民看向了站在武将之首的李晟,说道,“李晟,你先说。”
李晟是二品宰相,现今这朝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