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末风流逐鹿记 >

第69部分

明末风流逐鹿记-第69部分

小说: 明末风流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稣难印
    搞完了之后,皇太极得之东江军主力入京,紫禁城内讧,张善羽重伤的消息,于是皇太极就纠集了一般虾兵蟹将进攻宽甸,被左都督毛文龙的部将击败之后转而进攻朝鲜,朝鲜的军队根本就不叫军队,一帮农民罢了,怎么抵挡得住皇太极的流氓军队呢?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率领众贝勒大举进攻朝鲜,大军渡过鸭绿江,占领了义州,攻陷了平壤,兵锋直至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害怕,派人向皇太极的军队投降,双方在王京之下杀白马订立盟约,皇太极摆酷,说是兄弟之间的会盟,朝鲜国王李琮也敢怒不敢言,只好默认,于是有了所谓的“兄弟之盟”。
    打完了朝鲜之后,皇太极得之张善羽的伤还没有好,东江军主力还留在京城,于是皇太极放下胆子,准备大举进攻辽南,被狗头军师范文程劝住之后改而进攻漠南,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
    蒙古这时已经与六百年前的蒙古大不相同,分崩离析,互相攻讦,被皇太极的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逃窜,皇太极三次用兵,自以为强悍,于是愈加猖獗。






    第八卷 第七章 兵变
     更新时间:2008…11…4 21:34:22 本章字数:2329


    边军进京期间,辽东基本上无兵驻守,后金新汗皇太极得以上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指东打西的,搞得辽东乱成一窝粥。
    天启七年,辽南侯、掌銮仪卫事大臣兼右都督挂将军印、殿阁大学士兼辽东总兵大人张善羽于紫禁城下负伤,昏迷不醒达三个月之久,尔后,镇守山海关的袁书生也被天启皇帝罢官,迫不得已的袁书生,决定回老家种田,辽东的兵没人管了,于是发生了一场在当时影响相当恶劣的兵变,史称“宁远兵变”。
    宁远这个地方,是袁书生冒了极大风险崛起的地方,这里的军队素质也比较高(与那些素质特别低的部队相对而言),战斗力也马马虎虎(经受住了后金军队的二次打击,据说或得的胜利,不过第一次斩首五十,第二次斩首二百,总共交给兵部一百八十首级,其中七十可能是半路上遗失了,不过兵部很客气,还是给了袁书生二百五的赏银)。
    按理说,这支看上去不错的军队应该不会发生兵变这类恶性事件的,但很不幸的是,兵变确实发生了,而且是在崇祯皇帝上任,启用辽东巡抚袁崇焕之时。
    原因很简单,军饷已经欠了八个月了,士兵们已经穷得比乞丐还不如了,没饭吃,谁还给你打仗啊?当然要兵变了。
    袁书生很幸运,兵变的当天边,他还在京城去山海关的路上,袁书生不知道他的防区宁远已经发生了恶意的兵变,正踌躇满志,在半路上吟诗做赋呢!
    此时的辽东巡抚是毕自粛,这个家伙很倒霉,上任还没有三个月,就被兵变的士兵给扣押了。
    哗变是从外地调来的士兵先发起的,当时有两个家伙闹得最激烈,一个叫杨正朝,另外一个叫张思顺(张善羽的老本家)。
    这两个家伙本事仍就人群就找不到的流氓下民,用贾谊的话来说就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伊顿之富有;涉足行伍之间,掘起阡陌之中”,这两个“迁徙之徒”,却率先兵部,从而引起了骨牌效应,整个宁远的驻军都依次兵变了!
    兵变先从四川、湖广的部队开始,进而波及到十三个营地,全宁远的驻军,事态不断扩大,影响迅速蔓延,哗变的士兵涌入巡抚衙门,将辽东巡抚毕自粛、辽东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函淳等等官员从衙门拉出来,捆得似乎粽子一般,并且拿鞭子狠狠的抽打。
    辽东巡抚毕自粛,被叛军逼迫从银库中拿出银子,结果打开银库,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于是毕自粛倒霉了,被叛军打得满头大包,狼狈不已,幸好兵备副使郭广及时赶到,毕自粛看到郭广,大声呼救,郭广与毕自粛交情颇深,于是郭一边用身体护住毕自粛,一边通哗变的首领杨正朝、张思顺谈判。
    这两个家伙说要十万两白银,其中杨正朝和张思顺要从中拿二万两平分,其余的分给叛军,郭广说要价太高的,拿不出来,杨正朝和张思顺不理他,喝令士兵继续鞭打辽东巡抚毕自粛,郭广无奈,设法筹集了二万两白银先给了叛军首领杨正朝和张思顺,这两个家伙拿到银两,一分也没有发给手下的士兵,自个走了,结果剩下的士兵仍然不肯放掉扣押的士兵,郭广无奈,只好向商人贷款三万两银子,发给叛军,才将巡抚毕自粛、通判张世荣和推官苏函淳等救出来。
    毕自粛被救出来后,自觉得很没有面子,一个堂堂的辽东巡抚,正三品的大官,居然被一群流氓士兵扣押勒索,于是在自己的屋子里自缢而死。
    此事,《明史》中有记载:
    “是月,四川、湖广兵戍守宁远者,以缺军饷四月大燥,余十三营起应之,缚巡抚毕自粛、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函淳于鼓楼。毕自粛伤重,兵备副使郭广至,躬翼毕自粛,括抚赏及朋二万金以散,不厌,贷商人五万,乃解。毕自粛引罪,走中左所,自经死。”
    此时,袁书生正好赶到山海关,错过了好戏部分,只好善后。
    袁书生是怎么善后的呢?很有意思,本来像兵变这样的恶性时间,应该及时剪除首恶,羽翼不记,而袁书生刚好的做法刚好想法,首恶不记,剪除羽翼。
    “召首恶杨正朝、张思顺至,宽言抚之,二凶唯唯。”
    然后将次恶田汝栋等十五人抓起来,磔,即凌迟处死,说可以产生威慑作用,此时此刻,杨正朝和张思顺正在自己屋子内分赃。
    然后袁书生派人对这两个家伙说,你们“擒叛有功”,经奏报朝廷,还奏报朝廷,将他们“发前锋立功”。
    中军被斩首,参将被受到斥责,都司左良玉等被罢免,通判张世荣等被降职,总兵官朱梅解职。
    唯一没有被解职,反而受到表彰的是都司祖大寿,因为唯一祖大寿的部队没有参加兵变,因此受到了奖励。
    袁崇焕处理完兵变一事情之后,向朝廷上报,经过,原因、处理及善后事情,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于批准。
    于是,这一次看起来比较严重的兵变就被袁书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袁书生没高兴多少时间,锦州也发生了一场兵变。
    这一场时间有花费了袁书生不少时间来平息,袁崇焕浪费了八个月,奔波与处理兵变及其善后事情之中,一时无暇向东江张善羽争夺辽东统治权的问题,于是,东江看起来还是风平浪静,十分安宁。
    不过,东江的张善羽知道,长期的平静下去是不可能的,同时,张善羽一直都不敢小瞧袁崇焕,这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看起来很客气,很融洽,很不错,但论起权利利益起来,这个看起来很和气的人却露出了其狰狞厉爪,并且武装到了牙齿。






    第八卷 第八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更新时间:2008…11…5 22:18:00 本章字数:2392


    “哈哈哈哈,自古兵变,皆有除首恶而留羽翼,今袁书生却除羽翼而留首恶,真是个书生啊!”张善羽得知东江兵变的消息,不由得哈哈大笑,心情愉快。
    军师陈继盛结果塘报,也不禁莞尔:这个袁崇焕,难道丝毫不会带兵么?
    “如此也好,”张善羽道,“袁书生本来是将矛头对准我东江的,这次小皇帝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粮饷、军饷基本上都在袁崇焕手上,整个北方的军队几乎都划归其统领,可惜啊,可惜啊!”张善羽叹道。
    时亲兵队长张三在旁服侍,问道:“爷,可惜什么?”
    张善羽笑道:“可惜皇帝所托非人,哈哈哈哈,小皇帝将全国的粮食、饷银、军队将之一书生,岂有不败之理?自古有云‘若个书生万户侯’,这个袁崇焕,明明可以在朝廷当一个文差,偏偏要到辽东来与我东江军争夺统治,真是搞不懂这厮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
    张三奉承道:“爷神机妙算直,他袁崇焕算哪根葱,爷只要伸出个小拇指一推,袁崇焕这厮就爬不起来了……”
    “免了,免了,你这厮,从京城回来,别的没学会,阿谀奉承到学了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下去吧,本帅这里不需要你服侍,唤几个卫兵进来就行了,张三啊张三,你要多读点书,你难道想在我这做一辈子的亲兵队长么?”张善羽语重心长的道。
    张三诺诺退下,不过张善羽分明听见他嘴边嘀咕道:“做一辈子的亲兵队长有什么不好,起码衣食无忧啊!”
    张善羽心道:这厮,真之适合做一个亲兵队长,罢了,罢了,看来我东江军,还是要吸收一批人才进来啊,可惜这明末,有用的人才确实不多,阿谀奉承的马屁精倒是一抓一大把。
    “都督,我看袁崇焕这厮手上有这么多军队,掌握着全国的财权,又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依属下愚见,我们还是小心的好。”陈继盛道。
    “呵呵,军师,有话就只说吧。”张善羽打了个哈欠道。
    陈继盛道:“都督,袁崇焕这厮是个书生,都督屯兵于辽东,受命于先帝,袁崇焕如果要跟都督一较高低的话,肯定不会先动兵,谁先动兵谁就理亏,依属下愚见,袁崇焕可能会先礼后兵,都督应该小心提防,切勿中了袁崇焕的圈套。”
    “无事,无事,军师放心好了,本帅已经有办法了,嗯,你说的对,不过袁书生肯定会从军饷方面向我们下手,这一点不可不防啊!陈继盛,我军中现有多少粮饷和银两?”张善羽问道。
    “都督,银两有五百万两,不包括毛都督、刘将军和喻将军处,粮饷可支持一年有余。”陈继盛道。
    “嗯,五百万两白银,够支持东江三年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袁崇焕断绝我东江饷银,我们还可以支持下去,可是粮食,不够,远远不够,陈继盛,你立刻使人去朝鲜、东瀛、登莱、天津等地收购粮食,越多越好,同时派水师拦截东海一带过往商船:国内之船每艘按一成收税;国外船只,朝鲜的按一成五收税,东瀛的收三成,红夷的直接击沉,货物辎重并吞。”张善羽道。
    “是,都督。”陈继盛答得分成干脆,让张善羽不禁怀疑,以前自己除外巡查之时陈继盛也是不是煽动水师干过同样的勾当。
    “算了,算了,以前的事情现在也不好说,这对我东江有百利而无一害,我张善羽又何乐而不为呢?”陈继盛走后,张善羽一个人在屋内自言自语道,“等等,还有一点忘记告诉陈继盛了,水师必须插上海盗的旗帜,否则的话让袁书生和朝廷知道了,又要七嘴八舌的唠叨个不停。”想到这里,张善羽大叫一声:“来人!”
    立刻有两个士兵进来:“都督,何事?”
    “你们两个,速去通知军师,水师出海收税,一定要插上黑色的骷髅旗帜,不许升我东江军的血雕旗帜,明白不?”张善羽喝道。
    “是,都督。”
    ……
    山海关,袁崇焕府邸。
    “总算将锦州兵变给压下去,***,几天没来,辽东的军队怎么都成一帮土匪流氓了。”袁书生甚是郁闷,不由得也骂了一句脏话。
    一旁的心腹程本直和余大成假装没有听见,撇过头去,看窗外的空气,自从袁崇焕得到小皇帝信任,自己两个一文不名的小兵也得到了提升,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一年之后,皇太极绕到攻破嘉峪关,奇袭昌平,蹂躏京畿,他们所依仗的主子,遭到举朝痛骂,结果最后小皇帝也保不住他,只好将其做替罪羊,一刀咔嚓了。
    此事袁书生在想什么呢?当然想着是怎么整东江军?不,还言之过早,张善羽不是毛文龙,袁书生也不是一傻瓜,现在他看起来很强大,不过强大是建立在皇帝信任的基础上,万一那一天皇帝不信任之,则就是狗屎一堆、一文不名了,甚至还有杀头的危险。
    而张善羽不同,张善羽的部队,自万历末年其就一直屯兵与东江,前后经历了四个皇帝——万历皇帝、泰昌皇帝、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根深蒂固,袁书生如果不是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信任,估计想都不敢想,更不敢做了,只是袁书生一向就是一漫言之徒,皇帝的信任,于是凭其一张嘴说出来的,因为他了解崇祯皇帝的忧虑,这个皇帝是袁崇焕见过的所有皇帝中最乖张的一个,一方面他想让东江军驻扎辽东,彻底铲除后金势力,解除明廷北方边境的忧患,一方面又怕东江张善羽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于是就命令自己来牵制东江军,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想马儿长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
    袁崇焕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和张善羽一样,都是旁观者,旁观者能看得很清楚,而当局者崇祯皇帝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第八卷 第九章 掘墓
     更新时间:2008…11…6 0:41:55 本章字数:2479


    袁崇焕平息了两场兵变,就准备与张善羽的东江军一比高下,但被两名心腹手下程本直和余大成劝住。
    程本直道:“大人,眼下兵变虽除,但大人与天启七年离开辽东山海关,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大人,我们不是不可以与张善羽一较长短的,但是我们的根基必须还要稳。”
    余大成也道:“是啊,大人,如果我们与张善羽一争高下之时,后金率兵来攻,我们则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何况大人初到山海关,必须先修葺关宁锦防线。小人与程将军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五条妙计,若大人依照此计策,则我关宁军可立于不败之地。”
    袁书生心动道:“何计?”
    余大成答道:“第一,修葺城池;第二,催发粮饷;第三,整顿军纪;第四,更定军制;第五,任选亲信。”
    袁书生摸了摸山羊胡子道:革“此计策确实不错,好,本官这就上奏朝廷,任用赵率教、祖大寿和何日纲分别戍守关内、锦州和宁远。”
    程本直奏道:“大人,光戍守还不行,大人必须上奏皇上,请求将三位大将升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