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宸濠兵起,声言直取南京,道经安庆。太守张文锦与守备杨锐等合谋,令军士鼓噪登城大骂,激怒逆濠,使顿兵挫锐于坚城之下,而守仁得成其功,虽天夺其魄,而文锦诸人之智亦足术也。
【译文】
隋末时李渊由晋阳发兵,进入临汾郡,离霍邑有五十多里路。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人驻守霍邑,另有大将军屈突通带领数万骑兵戍守河东,共同抗拒李渊。
李渊的将领请求先攻打河东,任瑰对李渊说:“关中的豪杰,盼望我们义军的到来已有多年了,我在冯翊多年,请让我前去晓谕,他们一定会起而效忠我们。我们大军从梁山度河,直走韩城,进逼郃阳,当地的首长萧造是一名文官,听说大军来到一定会请求归顺。然后我们再击鼓进兵,直攻永丰。虽然尚未进入长安城,但整个关中已在我们的掌握中了。”
裴寂(字玄真)说:“屈突通率大军戍守河东,如果我们不先击败他,而直攻长安,万一失败退兵,就会被屈突通所率领的河东兵攻击。前后夹击,对我军相当危险。”
李世民说:“话不是这么说的。用兵作战讲的是快速,我们借着多次胜利威猛的气势,一路抚慰归顺的士兵、百姓,这时向西进攻长安,长安的百姓,望见我军的军旗就已震惊骇怕,我们趁对方还不及思考计谋,还不及奋起作战勇气时,一举攻下长安,就如同摇撼树上的枯叶一样容易;如果只在长安城外耗费时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计谋,修治防备完成部署,只不过是使自己白白浪费时间,消磨军士斗志,那么大势就去了。再说关中群豪并起,不能没有归属,也不能不早加招抚。屈突通只是一名奴才,不值得顾虑。”
不料这期间一直大雨不停,李渊无法进兵,军中粮食短缺,刘文静去见突厥的治毕可汗请求援兵还没有回来,就传出突厥和刘武周暗中勾结偷袭晋阳的消息。李渊想回晋阳救援,李世民说:“现在稻谷大熟,遍布原野,不必为军中缺粮而发愁。宋老生个性轻率急躁,只一场胜仗就能制服他。李密在夺取粮仓后,就没有再作久远的打算;刘武周和突厥表面虽然亲善,内心却相互猜疑,刘武周虽想攻太原,但又哪能忘记近在咫尺的马邑呢?我军打着举大义,救苍生的旗号,就应该奋不顾身先入咸阳,以号召天下。现在遇到小小的敌人,就立即调转军队,我怕为大义而投效我军的壮士,会因而离散解体,则我们也不过是防守太原城的地方贼寇而已,如何保全自己?”
但李渊不听他的意见,李世民想再进帐劝止,可是李渊已经睡了,李世民无法进帐,只有在帐外号哭。哭声传到帐内,李渊只好召他进去。李世民说:“今天我们高举义旗出兵,向前拚战就成功,懦弱后退就离散。士卒离散在前,敌军乘危于后,不要多久就命丧黄泉,我怎不悲伤大哭?”
李渊终于觉悟,说:“但军队已经出发了,怎么办?”
李世民说:“右军严整装备还未出发,左军虽然已经离开,依我估计距离并不远,请准我追赶。”于是李世民当夜便追上左军。
不久,太原的粮食也运到了。接着李世民用计诱宋老生出兵,宋老生大败被杀。这时天色已暗,李渊下令登城,由于没有登城的城梯,士兵搭成肉梯,终于攻下霍邑。
[述评译文]
其实任瑰的献计与李密游说杨玄感、魏思温游说徐敬业,都是同出一辙。然而只有李渊采纳,因而取得天下,另外二人不用,所以败亡。
杨玄感有谋反的野心,李密向他献三计,说:“天子远征辽海,您若率军直入蓟县,控制险要,天子因前有高丽国,归路又被您阻断,您一定可不战而胜,这是上策;关中形势险要,我们向西而行,沿途不攻城镇,直取长安,安抚当地豪杰,招抚当地百姓,占据要塞严加防守,天子即使回来,已失民心,我们就可从长计议了,这是中策;如果先就近攻打东都,以号令四方士民,只怕别人早已事先防备,如果百日之内无法取胜,等天子援军一到,胜败的结果,就不是我所能预料的了。”
杨玄感说:“不对。朝廷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果先取得东都,就会动摇他们的斗志;再说如果大军所经过的城邑,都不加以攻占,又如何显示我的威武呢?所以我认为你所说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李密退出后,对别人说:“楚公想造反却不想求胜,我们快成为阶下囚了。”不久,杨玄感果然兵败。
徐敬业举兵后,曾询问军师魏思温的看法。魏思温说:“明公以匡复大唐为借口,就该率军直攻洛阳,那么天下人都会知道明公起兵是为王室靖难,四方都会群起响应,天下也就指日可定了。”徐敬业却说:“不对,金陵有长江为天险,仍有王者霸气,不如先攻取常州、润州,奠下根基,然后再北攻中原。”
魏思温说:“山东的豪杰们怨恨武后专政,听说明公举兵,都自带粮食准备投效我军,为什么不利用这大好形势,而只想死守金陵,置自己于死地呢?”徐敬业仍不接纳,自己带兵攻打润州。魏思温叹气说:“用兵最忌讳兵力分散,徐敬业不集中兵力渡过淮河,率领山东豪杰攻取洛阳,我看很快就要败亡了。”
李密替杨玄感所拟的计谋,是何等明智,但为自己策划,却又愚笨无比;魏思温的谋略是对的,反观徐敬业的做法,哪里是为平王室之乱呢?明人李士实也曾劝朱宸濠直攻南京,不要出兵安庆,但朱宸濠不听,终至失败。唉!隋炀帝骄奢淫逸,武则天篡唐自立,李密、李渊起兵,还算是师出有名,但朱宸濠所持的理由是什么呢?
老天不保佑叛贼,我看即使朱宸濠直取南都,恐怕也不见得能取得天下。
907、习马练刀法
【原文】
北虏马生驹数日,则系骒马于山半,驹在下盘旋,母子哀鸣相应,力争而上,乃得乳。渐移系高处,驹亦渐登,故能陟峻如砥。今养马宜就高山所在放牧,亦仿其法,马自可用。
又,倭国每生儿,亲朋敛铁相贺,即投于井中。岁取锻炼一度,至长成刀,利不可当。今勋卫之家,世武为业,而家无锐刃,愚意亦宜仿此,箕裘弓冶,不足为笑也。
【译文】
北方胡人所饲养的母马生下小马后,就把母马拴在半山上,而让小马在山下跌跌撞撞的找寻母马,两马嘶鸣声此起彼落,小马极力挣扎攀登上山,才能吃到母奶。过一段日子,再将母马移往高处,小马为吃奶得爬得更高。所以当小马长大后,行走险路有如奔驰平地,
现在我们要训练战马就该在高地放牧,仿效胡人养马的方法,日后,马儿自然能担重任。
此外,听说倭人生下男婴,亲友前来祝贺时,都会携带铁器,投进主人家水井中,主人便会将亲友所送的铁器销熔打造成刀,每年锻炼一次,等婴儿长大后,刀已成利刃,锋利无比。
而今明朝卫士之家,世代以武为业,但家中却找不到锋利的武器,依我的看法,不如也仿照倭人的做法,师法别人的长技,没有什么可耻的。
闺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其然,岂其然乎?夫祥麟虽祥,不能搏鼠;文凤虽文,不能攫兔。世有申生,孝己之行,才竟何居焉?成周圣善,首推邑姜,孔子称其才与九臣埒,不闻以才贬德也!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则懵,无才而可以为德,则天下之懵妇人毋乃皆德类也乎?譬之日月:男,日也;女,月也。日光而月借,妻所以齐也;日殁而月代,妇所以辅也。此亦日月之智,日月之才也!今日必赫赫,月必噎噎,曜一而已,何必二?余是以有取于闺智也,贤哲者,以别于愚也;雄略者,以别于雌也。吕、武之智,横而不可训也;灵芸之属智于技,上官之属智于文:纤而不足,术也。非横也,非纤也,谓之才可也,谓之德亦可也。若夫孝义节烈,彤管传馨,则亦闺闼中之麟祥凤文,而品智者未之及也。
【译文】
俗语说:“男人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这当然是不对的。像麒麟凤凰这样的吉祥之物,亦不能用来捕鼠猎兔,而像春秋时申生这样的仁孝,也不代表他有治国定乱的才能。周朝最被称誉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赞她能不下于当时一干功臣豪杰,哪里会有因为邑姜的才华洋溢而有损于她个人的德行这种事?所谓的才能,基本上便是智慧,没有智慧便是无知,没有才干若等于有德,是不是等于说天下那些无知的村姑村妇,皆是德行高洁的人呢?我的想法是,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日落之后月光照明,所以女子正是男子的辅助,为此,我特别采集历史上有关女子才智的实录为“闺智”,分为“贤哲”、“雄略”两卷。
集哲卷二十五
【原文】
匪贤则愚,唯哲斯尚,嗟彼迷阳,假途闺教。集“集哲”。
【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是天生的智者,总希望自己能有可以学习、仿效的对象。除了千篇一律的男性光辉外,有时也不妨就教于闺中的妇人。
908、马皇后
【原文】
高皇帝初造宝钞,屡不成。梦人告曰:“欲钞成,须取秀才心肝为之。”觉而思曰:“岂欲我杀士耶?”马皇后启曰:“以妾观之,秀才们所作文章,即心肝也。”上悦,即上本监取进呈文字用之,钞遂成。
【译文】
明太祖即位初期想发行纸币,但筹备过程中屡次遭遇困难,有一天夜晚梦见有人告诉他说:“此事若想成功,必须取秀才心肝。”太祖醒后,想到梦中人话,不由说道:“难道是要我杀书生取心肝吗?”一旁的马皇后提醒太祖说:“依臣妾的想法,所谓心肝,就是秀才们所写的文章。”太祖听了大为赞赏,立即命有关官员逞上学者的研究心得,终使纸币得以
顺利发行。
909、赵威后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问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衄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不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王命使者送信给赵威后向她请安。书信尚未取出来,赵威后就问使者:“今年田地的收成如何?人民生活是否都好?大王的身体是否康健?”
使者很不高兴地说:“我奉王命前来向王后请安,王后不先问大王近况,却先问农地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把大王的事放在最后,这不是有些尊卑颠倒吗?”
赵威后说:“话不是这么说的。假使田地收成不好,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国家没有百姓,又怎会有君王呢?如果先问君王事,那才真是舍本逐末呢。”
接着赵威后又问:“齐国有位叫锺离子的处士,他目前的生活还好吧?他这个人是不管自己有没有饭吃,都想办法给他人饭吃;不管自己有没有衣服穿,都想办法给他人衣服穿。这样一个辅佐大王养民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拔擢他?还有,业阳子这个人也好吗?他同情失去丈夫的女人和失去妻子的鳏夫,抚恤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常常帮助穷困的人,以弥补他们生活上的不足,这也是个辅佐大王养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也不拔擢他?还有,北宫的女婴儿子(人名)好吗,她放弃自己婚姻的幸福,将珠花首饰搁在一旁,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可说是一位贤慧的女子,可做为天下万民的表率,为什么到今天还没让她进宫呢?如果朝延不重视前面这二位贤臣和一位贤女,那齐王又如何能以王者姿态统治万民呢?于陵(地名)的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上不能尽忠于王,下不能治理室家,中不能结交诸侯,只知道驱使百姓做些无益的事,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把他杀了呢?”
910、刘娥
【原文】
刘聪妻刘氏,名娥,甚有宠于聪。既册后,诏起皇鸟仪殿以居娥。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娥私敕左右停刑,手疏上,略曰:“廷尉之言,关国大政,忠臣岂为身哉?陛下不唯不纳,而又欲诛之,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怨,咎皆归妾;拒谏戮忠,唯妾之故,自古败亡之辙,未有不因于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忿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后人视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色荒之过。”聪览毕,谓群下曰:“朕愧元达矣。”因手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娥,朕复何忧?”
[议]
姜后、樊姬、徐惠妃一流。
【译文】
刘聪(五胡十六国前赵人,刘肃第四子,字玄明,晋永嘉年自立为帝)的妻子叫做刘娥,刘聪对她宠爱有加。册立为皇后后,下为她建造皇鸟仪殿。廷尉(官名,掌刑狱)陈元达上书劝谏,言辞激切,刘聪大为震怒,下令斩陈元达。
刘后听说这件事,秘密敕令左右停止行刑,亲笔写了奏章说:“廷尉的话,关系着国家兴亡、百姓福祉。忠臣进言时,哪里会先想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呢?想不到陛下不仅不采纳他的忠言,反而要诛杀他。陛下的怒气是因臣妾而起,廷尉遭到杀害是由臣妾招致,如此一来,天下的罪过都集中在臣妾身上;陛下拒绝进谏,杀害忠良都是因为臣妾的关系。自古以来国家的败亡,往往由于妇人所引起,臣妾每见史册所记,常常难过得吃不下饭。没想到今天自己却做出这种事,那么后人看臣妾,不是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