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第8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子,其实早就盼着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了,他去北店和安什谈判,不过是聊尽人事而已,宁中英在心里暗暗地对秦海下了一个判断。
先说话的是张岱渭,他可没有秦海那样的淡定,一张嘴就是火药味:“北店和安什的领导,就是这样的德行。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根本就没打算和咱们谈什么。我从一开始就反对秦总去和他们谈,秦总还不信,现在看看,还不是应验了我说的话?”
“老张,找北店和安什谈判,也是咱们共同商量决定下来的事情,这一点你也是投了赞成票的。”宋洪轩笑呵呵地提醒道,他倒不是要挑张岱渭的毛病。只是想证明秦海并非自作主张而已。
“是啊是啊,我当时是说。谈谈也好,先礼后兵嘛。”张岱渭改口倒也挺快,“现在谈也谈过了,该尽的礼数咱们也尽到了,该抛弃幻想、准备斗争了吧?”
“照他们的条件,如果咱们把超级电容和永磁电机的技术授权给他们。不收或者少收一点授权费,咱们会有多大损失呢?”秦明华问道。对于与两大汽车集团开战这种事情,秦明华的心里多少是有些忐忑的,他想象不出这两大集团有多大的能量,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能够扛得起这样大的压力。
秦海道:“爸。授权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按照一年生产30万辆电动汽车计算,我们收取的授权费大约是十几个亿。如果我们的电动汽车销售顺利,一年能够挣到一两百亿,这十几个亿当成买路钱,也不算太贵。
我觉得无法接受的,是北店和安什两家对于向我们施压感到理所应当,丝毫没有觉得这是一件需要互相妥协的事情。如果纵容他们这种心态,下一步他们就会要求我们限产、保价,以及提出其他各种我们无法接受的条件。我的想法是,就算要向他们让利,也必须先让他们知道我们并不软弱,否则后面的合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我赞成秦海的想法。”宁默大声地插话道,“老虎不发威,他们还以为我们是病猫呢。我们哥们可不是被吓大的,惹急了,我把乙烯装置关上几天,全国的化工企业都得发疯了,我不信没有人出面来求我们松手。”
“你胡说什么呢!”宁中英听儿子越说越不像话,忍不住便训了一句。
“爸,我就是举个例子……你不也说过这样的话吗,当年咱们厂搞汽车配件的时候,那么多协作厂联合逼宫,你当时就很硬气。”宁默硬着头皮辩解道。
夏扬杰道:“我觉得宁默说的有一定道理,咱们手上也不是没有手段。其实北店和安什现在也都在用咱们集团的材料,高强度尼龙、阻燃树脂之类,需求量都不小。只要我们稍微地卡一下他们的脖子,他们就难受了。”
“这样做不好。”傅文彬道,“咱们集团的盘子大,牵涉到很多个行业。如果凭借在某种产品上的垄断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会影响到整个集团在客户心目中的信用,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我觉得,不到迫不得已,不要用这样的手段。”
宁中英道:“老傅说得对,这种手段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滥用。现在我们和北店、安什之间的冲突,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搞这种名堂,对我们自己的影响更大。”
“咱们和北店、安什之间是有供货协议的,因为电动汽车的事情就单方面撕毁协议也不合适。”秦海打了个圆场。其实他也想过采用手上的垄断物资作为手段,但听傅文彬和宁中英这样一说,他也觉得这种方式不太理想。
如果大秦集团还只是一家刚起步的小企业,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现在集团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渗透进了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如果再用这种手段来进攻对手,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
“我汇报一下国外市场的情况。”陈鸿程说道,他现在是大秦集团海外分公司的负责人,这一段时间也在忙着向国外市场推销大秦汽车,秦海把他召到平苑来,就是要让他提供一些国外的情况。
“咱们的电动汽车在几场国际车展上赢得了普遍的好评,希望成为大秦汽车海外代理的厂商很多,有一些也是具有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的。不过,大众、通用、丰田等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地阻挠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他们的院外游说能力强大,对美、欧、日等地的政府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当局都对咱们的电动汽车提出了严格的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欧盟希望我们提供50万辆以上在用车辆的安全数据,否则不允许咱们的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50万辆在用车辆……”夏扬杰吸了口凉气,“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如果咱们没有卖出50万辆,就完全没有进入欧盟市场的资格了?”
张岱渭解释道:“如果实际使用的数量不够,可以通过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来弥补。不过,这种实验很耗费时间,没有三五年是无法完成的。”
“其实美、日、欧的目的就是拖延进度,为他们自己的电动汽车上市争取时间。”陈鸿程说道,“这些发达国家本身对中国的技术就存在歧视,提出这样严酷的技术标准,更容易在议会里得到接受。”
“内忧外患啊。”傅文彬叹道,“这种时候,咱们国内的企业应当团结一心,共同对外,可就有这么一些人,眼睛里只看得到自己的小集团利益,看不到国家大局。”
“傅老太高看他们了。”张岱渭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自然要再黑一黑北店那些人,“他们眼睛里连集团利益都看不到,只是迷恋于自己的权力和面子。其实,合作生产电动汽车这种事情,对于北店和安什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可王凯华这些人根本就不往那想。”
“这么说,只有撕破脸这一种选择了?”田如芝看着众人,问道。
“看起来,是这样。”宁中英点了点头,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想了很久,现在看起来,不打是不行了。”秦海说道,“今天把大家都请过来,就是要商量一个最佳的方案,既要保证我们有必胜的把握,又不要对我们既有的业务产生不利的影响。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大家一起参谋参谋……”(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五章 秦海的组合拳
秦明华是个农民出身,虽然前些年担任集团副总,见过的世面不少,甚至还和中央首长握过手,但在骨子里,他对于“公家”还是存着几分敬畏之心的。在他想来,自己的儿子不管混得多辉煌,毕竟只是一个私营企业家,明目张胆地和“公家”去掰腕子,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秦海则不同,前一世的他作为知名科学家,见过的中央领导、部委官员不计其数,根本就不拿王凯华这样的司局级企业领导当一回事。在这一世,他虽然只是一个青工出身,但短短十几年时间建立起这样一个材料帝国,也已经拥有了骄傲的资本。更何况,从浦桑国产化到帮助70x所走出困境,从推动98号钢材研发到三年前参与抗击特大洪水,中央各部委和军方都欠下了他诺大的人情。凭着这些人情,他也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对付北店和安什而遭受什么打击报复。
前往北店和安什去谈判,是秦海给这两家企业最后的机会。他一向不喜欢内斗,更愿意到国际市场上去与国外厂商争个高低上下。北店和安什纵然有千般毛病,毕竟还是中国的企业,而且还属于国有骨干企业,秦海不想轻易地和他们开战。不过,正如张岱渭说的,该尽的义务自己已经尽过了,两家企业不珍惜自己送上门去的机会,那就怨不得他了。
秦海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众人做了一个介绍,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套组合拳,包括经济、舆论、政府关系等各个方面。秦海的想法是,对北店和安什这样的庞然大物,要么就不出手。只要出手就一定要让对手没有翻盘的机会。否则的话,就会打蛇不死,反受其噬。
听完秦海的讲述,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不得不说,秦海的方案一环扣一环,每一招都是凌厉之至。如果北店和安什是那类机制更为灵活的企业。面对这样的手段或许还有一些腾挪的余地,但以这两家企业的僵化与傲慢,只怕会被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堪言。
宁中英点起一支烟,慢悠悠地说道:“北店和安什都是特大型国企,在中央领导心目中也是有很高地位的。咱们和这样的企业进行斗争,必须要慎之又慎,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影响到我们大秦集团未来的发展。”
“宁厂长,你的意思是说,小海这样做不行?”秦明华问道。
宁中英摇摇头:“这倒也不是。人家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如果咱们一点反应都没有,以后就更没法发展下去了。这件事,从开头就是他们做得不对,官司打到中央首长那里去,咱们也是有道理的。我的意思是说。咱们现在占着理,千万不要因为做得过火了。反而失去了道理。”
“那么,宁厂长,您觉得该怎么做呢?”秦海问道,在集团的会议上,他一向都是称宁中英为“宁厂长”的,只有在私人场合才会称他为“爸爸”。这样做也省得给其他人一种过于家族化的感觉。
“我的建议就是六个字……”宁中英把烟头狠狠地掐灭在烟灰缸里,然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有理,有利,有节!”
“我明白了。”秦海点头说道。之前他一直纠结于如何掌握分寸,听了宁中英这六个字。他突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所谓有理,就是任何时候不要做无理的事情,以免被人抓住把柄,把主动变成了被动;所谓有利,就是要避免两败俱伤的做法,采取反击行动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收益;所谓有节,则是达到目的就收手,不要逼人太甚。正如宁中英说的,这两家企业都是在中央领导心目中有很高地位的,如果真的让大秦集团给挤垮了,不管他秦海占着多大的理,人家都会对他产生强烈的反感。
宁中英的话给整个反击行动定了调,众人开始按照这样的原则推敲秦海提出的方案,并把各项事务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甚至还要计算出成本和收益。
整个会议足足开了两天时间,最后几个老人都以身体扛不住为由,提前退场了。当然,这也是在他们已经确定整个方案没有什么硬伤的情况下,才敢把决定权交给了这样一帮年轻人。
会议结束,前来参会的集团高管们各奔东西,回去照看自己管的那一摊业务。秦海带着田如芝和王晓东,又踏上了新的旅途。
“论证电动汽车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框架中的地位……”
在华青大学汽车学院的会议室里,知名教授蒋海林看着秦海递给他的研究方案书,皱起了眉头。作为资深的汽车技术专家,他对于大秦集团与北店、安什之间的冲突有所耳闻,一听秦海提出的要求,就知道对方的用意何在了。
“秦总,恕我直言,这个时候,我实在不适合对燃油和电动之争发表什么看法。王总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秦总你……哈哈,咱们也是新朋友嘛。这种时候,我说什么都不太合适,你说是不是?”蒋海林说道。
“蒋教授,我们注意到,您在1998年的时候曾经承接过科学院的一个电动汽车课题,你在当时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中,都谈到了电动汽车对于未来汽车行业的影响,并且预言在储能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之后,电动汽车将会全面取代燃油汽车,成为普通乘用车的主流。我们希望的,不过是您把当年的观点再充实一下而已。”秦海说道。
“不错,我的确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蒋海林道,“不过,那只是一家之言,而且时过境迁,结合一些新的研究资料,现在我对当初的观点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您能介绍一下,是什么新的认识吗?”秦海问道。
蒋海林摇摇头道:“目前还不行,这些认识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所以还不合适提出来让秦总批评,请秦总见谅。”
“呵呵,蒋教授言重了,我只是对蒋教授的研究比较感兴趣而已,哪敢提什么批评。”秦海笑道,“我们大秦集团目前正在做电动汽车的生产与推广,蒋教授的研究,对于我们肯定是有很大启发的。听说蒋教授的想法还没有得到验证,我觉得非常遗憾。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集团愿意提供一些资金,支持蒋教授尽快完成这些研究工作。”
听到资金二字,蒋海林的眼睛里闪出了一丝光彩,他看着秦海问道:“怎么,你们对我的研究有兴趣?”
“不瞒蒋教授,我们与全国十几所高校的汽车学院都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机制,研究内容波及到电机、电容、汽车材料、空气动力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汽车经济、汽车产业管理、汽车文化等软科学课题。我们了解到蒋教授在汽车产业战略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所以希望能够与蒋教授在这方面开展一些合作。”田如芝说道。
“是吗?”蒋海林道,“那么,你们有什么合作要求呢?”
“我们想请蒋教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研究,其中包括技术上的趋势,也包括市场前景,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集团制订正确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我们这项研究以三年为期限,我们愿意每年为这项研究提供100万元的研究经费。”田如芝说道。
“你是说,这些经费是你们整个战略研究的经费?”蒋海林问道。
田如芝微笑道:“不,这只是我们支付给蒋教授您的团队的研究经费,至于我们集团内部的经费保证,与这100万元无关。”
“大手笔,绝对是大手笔。”蒋海林翘起大拇指,对秦海说道:“秦总,你们这才像是做大事的样子。现在企业目光短浅的例子太多了,大家都在谈战略,但真正愿意为战略研究而投入巨资的,寥寥无几。在那些人看来,战略就是忽悠,根本不需要花钱。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错了,大错特错了。真正的好战略,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搞出来的。秦总您的作法,恰恰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