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第8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四十一章 石墨烯问世
秦海花这么大力气收购尼斯公司并且将其拆回中国,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生产出几片igbt芯片以满足周林磊的需要,如果是这样,他找人在国外去采购几片就行了,哪里花得了这么多钱。他收购尼斯公司,根本目的是看中了igbt这个巨大的市场,打算从中分一杯羹,要做到这一点,获得尼斯公司的设备和专利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以尼斯公司原有的专利为基础,开发出新一代的igbt技术,与国外现有的几大厂商分庭抗礼。尼斯公司的专利体系与西门子、东芝等大厂商不同,被这些大厂商的技术所压制,这也是尼斯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的原因所在。秦海却知道,其实尼斯公司的专利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其中有关透明集电区、电场中止、载流子存储之类的思路,在后来都成为igbt技术突破的方向,只是目前尼斯公司的技术人员还不能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而已。
秦海在英国与尼斯公司的工程师们进行了一些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回国之后,他便把这些想法与自己脑子里掌握的有关下一代igbt技术发展方向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向京城大学物理学院半导体中心的教授们做了一个专题报告。他对这些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知半解,但那些超前于时代近10年的思想,对于半导体中心的教授们而言,简直就是提供了指路明灯。
中国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比西方要落后十几年,但在理论研究上差距则没有这么大。教授们都是在这个领域浸淫多年的,秦海说出的一些观念。他们能够马上理解,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时间,各种改进igbt的方案不断涌现出来,只等着这批设备到位,就可以实际地进行生产验证了。
光解决产品设计的问题,还远远不够。生产设备也是一个重要的瓶颈。甚至可以说比设计更为重要。秦海找来了机械专家岳昆,请他领衔主持对引进设备的“山寨”工作。说是山寨,当然并不是进行简单的仿测、复制,而是要在吃透国外设备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半导体加工理论,开发出自己的设备。
大秦集团旗下的青锋机械集团,是在原来青锋农机厂的基础上,兼并了北溪市的若干家机械企业而形成的。这些年,青锋机械集团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精密加工设备。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最初,青锋机械集团的主打产品是热喷涂机,后来则增加了不少其他的材料加工设备,其中也包括由京城大学物理学院设计开发的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制造设备。这一次秦海安排岳昆全面山寨国外的半导体机械,青锋机械集团就是岳昆的强大后盾。
要在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基础上自主开发igbt技术,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而且还要做到设备的国产化,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不过。汤荣敏也罢,岳昆也罢。对于承担这些任务都没有任何的怨言和担忧,反而是充满了斗志和激情。在他们看来,有生之年能够做一番这样的事业,哪怕为此而少活多少年也是在所不惜的。
由于设备是采用非常手段从欧盟的眼皮子底下偷运回来的,在短时期内还不适合于大肆声张。秦海在浦江市郊找了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作为半导体厂的厂址。又扯着冀明初的虎皮,从当地军方那里调来了一个警卫排,常驻在厂子周围,保护着厂子的秘密。对于这件事,冀明初是完全支持的。因为周林磊向他介绍过,igbt属于战略性产品,在军事领域也有大量的应用,大功率igbt芯片能够量产,绝对是对军工技术的提升大有好处的。
秦海看过设备卸船之后便离开了,这边的事情有汤荣敏、岳昆负责,用不着他过多担心。他匆匆忙忙地赶回安河,是因为材料学院传出了一个喜讯:
由聂森主持的石墨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前面已经介绍过,所谓石墨烯,简单说就是由单层石墨原子构成的一种薄膜材料。由于其厚度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大,所以也被称为一种“二维材料”。石墨稀的概念很明白,但要真正把它制造出来,就没那么简单了。最早发明石墨稀的英国科学家采用的是“撕胶带法”,是用一种特殊的胶带把石墨一层一层地揭开,最终达到只有一层原子的程度。这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备,倒是可行的,但要用于工业化制备,就远远不够了,必须要开发出其他的方法。
开发石墨烯这个想法,是由秦海向聂森提出来了,在提出这个想法的同时,他也把后世一些有效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向聂森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包含了若干小类,例如液相法中的氧化还原法、有机合成法,气相法中的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等等。
聂森原本就是一位纳米材料专家,对于纳米级材料的制备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得到秦海的原则性指导之后,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进行了艰苦的攻关。秦海交代王晓晨对聂森团队的经费支出给予全力的保障,饶是如此,他们花掉的钱也让王晓晨胆战心惊了。好在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聂森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两种工业制备方法的研究,并且在小试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此前,为了避免被实力雄厚的西方厂商抢到先机,聂森对于石墨烯的存在一直保持着缄默,没有把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直到工业制备方法已经得到确认,他才通过电子邮件向science期刊投出了一篇关键性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告这种神奇材料的诞生。在论文寄出的同时,大秦集团法律部同时向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的专利机构递交了石墨烯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一家专门生产石墨烯的中型企业也在安河省的岑州市悄然成立了。
周林磊得到秦海的通知,甚至都等不及预计机票,直接搭乘海军的一架军用飞机,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红泽。
“秦总,你说什么,弹射器上的润滑材料有眉目了?”周林磊大踏步走进材料学院会议室,没等落座,便迫不及待地向秦海问道。秦海在长途电话里没有提到石墨烯的概念,只是说自己开发出了一种能够用于航母蒸汽弹射器的润滑材料,请他前来鉴定。
看到周林磊一脸急切的样子,秦海微微一笑,从桌上拿起一小片塑料薄膜般的东西,递到周林磊的手上,说道:“周工,你别急,你先坐下看看这个东西再说。”
周林磊坐了下来,接过那块薄膜,认真看了看,又用手捻了捻,发现了一些异样。这薄膜片的厚度似乎只有寻常塑料袋的几分之一,周林磊甚至担心轻轻一用力就能够把它戳破。可是当他实际这样做的事情,却感觉到其韧性非凡,远不是真正的塑料薄膜可比的。更让他觉得惊讶的是,在他揉搓这块薄膜的时候,竟然发现其根本不是一层,而是有数十层之多,层与层之间可以自由地滑动,其中又完全没有间隙。
“这是什么物质?”周林磊吃惊地问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材料的非凡之处,正如秦海说的那样,这种材料非常适合作为蒸汽弹射器的密封和润滑材料,因为它即薄又韧,能够经受住反复的摩擦而不会出现磨损。
秦海道:“这是一种单层的石墨薄膜,我们把它命名为石墨烯。石墨的耐磨性质,周工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做到这个程度,应当能够满足周工的需要了吧?”
“这个还需要进行实验。”周林磊用谨慎的态度说道,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如果这种材料是石墨材料,以我的经验来看,应当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的。”
“有关它的力学、热学性能,我们已经做过了全面的测试,这是测试报告,周工可以参考一下。”秦海把一叠资料递给周林磊,说道。
周林磊没有急于看相关的数据,而是诧异地问道:“你们开发这种东西,就是为了作为润滑材料的?”
“当然不是。”秦海呵呵地笑了起来,“不怕你生气,作为润滑材料,不过石墨烯最不重要的用途而已。这种材料具有优良的电性能,聂教授的实验室现在还在对它进行测试,我们到目前为止提出来的用途,就已经不下100种了,其中每一种都比当润滑材料来值钱得多呢。”
“我说嘛。”周林磊丝毫没有觉得秦海这种说法对他有什么不敬,作为一名资深的科学家,他完全能够想象得出,一种新型二维电性材料的问世,会在这个领域里掀起多大的风浪。(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全球轰动
正如周林磊预计的那样,聂森投给science的简短论文一经发表,就在全球的材料科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石墨烯问世之前的1985年,科学界已经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状分子,从而产生了被称为零维晶体结构的富勒烯;到1991年,一种由石墨层片卷曲而成的一维管状结构被发现,称为碳纳米管。在那之后,许多科学家都在猜测并试图发现具有二维结构的材料,而石墨烯的问世,恰好填补上了这个空白。
尽管在此前,二维材料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但材料学家们已经臆想出了无数种二维材料的应用方案,就等着通过实证方法来检验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聂森的论文写得非常简单,在介绍了石墨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以及部分基本性能之外,还不经意地提到了一句,即石墨烯的小规模工业化制备技术已经突破,安河材料学院能够向全球同行提供少量的石墨烯样品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这最后一句话最为关键,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整个安河省的入省电话线路完全被打爆了,弄得省公安厅还以为是遭遇了什么黑客攻击。
“秦总,你可把我坑苦了。”聂森脸上带着笑意,向呆在他实验室里看热闹的秦海抱怨道。这一天时间里,他亲自接的电话就有上百个,其中有一些是他过去认识的学者,也有一些是拐弯抹角找到他的联系方法,从而把电话打到实验室来的。所有这些电话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首先是对他表示祝贺,接着就是提出要进行合作。说穿了就是希望得到石墨烯的样品,以便抢在同行的面前完成各种研究。
石墨烯拥有许多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从而能够使许多传统产品得到革命性的改造。比如说,石墨烯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的透明材料,这就打破了传统材料导电则不透明、透明则不导电的两难境地,从而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传感器、抗静电涂层等领域。用石墨烯制作的手机屏幕可以卷曲成一个纸筒。而丝毫不影响其显示效果。再比如,科学家发现,石墨烯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具有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低的超精细相互作用等,从而可以用于量子效应器件的制造,对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具有重要价值。
从秦海的理想来说,他希望所有这些应用都能够收入自己的囊中,但他也深知,以中国目前的科研水平和装备水平。要完成所有这些研究是不现实的。如果选择闭门造车的方法,或许可以抢到一些先机,但只要石墨烯这个概念传播出去,国外材料学界找到其制备方法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自己想和别人一块玩,人家也不一定带你了。
认识到这一点,秦海便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决定采取开放政策。欢迎全球的材料科学家和材料企业与安河材料学院进行合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石墨烯这种新材料的潜能。当然。既然是合作,那么总是有一些条件的,例如对方需要吸收安河材料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工作,要传授一部分研究方法,以及最终分享开发成果等等。
目前,石墨烯的工业化制备专利是掌握在大秦集团手里的。除非国外厂商能够找出其他的制备方法,否则所有的用户只能从大秦集团这里购买石墨烯。石墨烯的应用范围越广,市场需求量就越大,大秦集团的收益也就越多。等过上几年,新的制备方法问世。市场上的石墨烯价格必然暴跌,到那时候再卖就没意思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秦海让聂森在所发表的论文上说明能够提供石墨烯的样品,目的就是吸引全球的专家来寻求合作,事实表明,这个信号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聂森虽然是石墨烯名义上的发现者,但他也深知,没有秦海给他指出的方向,以及后来不计成本的投入,他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发现的。秦海已经承诺,大秦集团会因为石墨烯的应用而给聂森一笔丰厚的奖励,其数额足够让聂森这辈子都不会为钱而发愁,作为交换条件,聂森也必须全力配合集团对石墨烯的经营。
其实用不着秦海给什么承诺,聂森也不会自大到要把石墨烯当成自己私有的技术。按照秦海的吩咐,他对每一位提出要进行合作的科学家都表示了欢迎,并且重复了大秦集团的那几项条件。让他感到放心的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对这些条件没有任何的异议,因为他们清楚,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些条件,安河材料学院自然可以找到其他学者来做这件事情。
一种材料被发现之后,其应用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谁捅都能够捅破,关键只在于谁拥有这个机会而已。优秀的科学家都是智商高于180的,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聂老师,你抓紧时间整理一下这些联系人,分门别类,列出他们的能力以及期望的研究方向,然后咱们统一商议一下,看看应当和哪些人合作,采取什么合作方式。我估计最快的可能会在这星期之内就赶到安河了,到时候咱们可别不知道怎么说呢。”秦海笑呵呵地向聂森交代道。
“秦总,你放心吧,我今天晚上就把这些资料都整理出来。”聂森兴奋地说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聂森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如此辉煌的一天,些许的劳累算得上什么。
“还有,你的研究团队要拆分出来,安排最得力的助手去和其他的团队合作。最重要的发明要留给咱们自己学院,现在全学院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