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未完待续)
闲谈一,有关士兵。
我写景国有五十万主力军,不包括地方兵和辅兵,再一次性征召士兵一百万,原本怕考据党说太多,但毕竟是玄幻文,夸张一下无妨,结果有人说就算征兵三百万也太少。
那我就用最笨的方法模糊计算一下若是一亿人,理应有多少军队?
女性五千万,还剩男丁五千万。
圣元大陆元气丰富,人均年龄五十岁,这个数字在古代很高了。取二十岁到三十岁可以征召入伍的士兵有多少?平均一下,一千万,这个数字是模糊值。
不可能把每一家的青壮男丁都征召完,独子一般不强征,两子取一,至少得留两百万,还剩八百万。
三百万士兵如果是战兵,最少最少也需要三百万的辅兵民夫或工匠等等相助。
加上之前的两百万,还剩四百万,各行各业够吗?景国还要不要维持运转了?
要是真征召五百万的士兵,景国随时可能崩掉,要是征召一千万,景国不用等一年,武国庆国就可直接接手了。
古代的动员能力和现代能一样吗?哪怕是圣元大陆。
人族是农耕民族,蛮族属于游牧民族而且是半妖怪,后者不分男女都能上战场,妖圣一下令,一半人能南下杀人,动员能力不一样。
三百万人所需的军械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所需牛车马车船只运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景国真撑不住,那种几万人去山上打猎当军粮的事不会在本书出现。
这个算法可能不准确,但一亿人真没法在一年内征召那么多士兵,那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不是黄巾军,不是起义军……
别的不说了,有事出门……(未完待续)
第641章 不朽龙身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儒道至圣》更多支持!)欧寞道:“本官不知你们怕什么。明年初冬草蛮南下,殿试必然在草蛮南下前结束,以便让我人族全力备战。方运在宁安县无比安全,何来害他之心?我吏部最讲究人尽其才,宁安县乃是出了名的难以治理,去年曾派遣最优秀的计知白前往,今年依旧选派最优秀之人。”
“信口雌黄!”
“吏部文书已下,若方运出尔反尔,口中为国为民,心中贪生怕死,可请内阁重议此事。至于其他人,请待方运答复之后再争论。”欧侍郎平静地看着方运。
朝堂众官员不再争吵,一起看着方运。
朝堂之上才气激荡,上空的元气如风呼啸。
监察院的监察御史突然手握官印,不知做了什么。
许多官员发现这个细节,监察御史乃是监察院的第一大员,掌管整座监察院,曾屡次为难左相的党羽,是反左相党的一面旗帜。左相屡次想将其调任,都以失败告终。
随后,左都御史手摸官印,突然道:“欧侍郎,既然您说吏部人尽其才,那为何青乌府知府游泽原本官名狼藉、不堪大用,却委任其为知府?”
宁安县就在青乌府的辖区内。
欧寞身体一震。监察院的二号人物说出这事,明显是掌握了游泽的罪证,可游泽是左相的学生。虽然昏庸无能,但极为善于迎合左相。
欧寞思索片刻,道:“若游知府力有不逮,吏部自当将其调任。”
左都御史道:“我听闻原济县县令蔡禾为官清正,教化济县有功,又在短短一年内使一下县所获赋税超过中县,擢升五品。此等大才必然可治理一府。”
方运心中一动,前几日蔡禾就发来传书。因为治理济县有大功,直升五品,只是不知将调任何处,左都御史在这时候举荐蔡禾。是一种朝堂上管用的手段,也是想利用蔡禾保护他。
欧寞闭口不言,文相一党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迅速做出反应,文相一党同意方运前往宁安县,但左相必须要以青乌府知府交换。
欧寞沉默片刻道:“吏部对知县有任免权,但知府向来由内阁决定,下官无权置喙。”
众官看向左相柳山。
柳山若不同意,其他三相联合起来都无法让一人当上知府。
柳山一直眼帘下垂。此刻睁大眼睛,目光如灯,扫视群臣。缓缓道:“蔡禾正身勤民,训导有方,礼义兴行,廉政富民,可任青乌府知府。”
左相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好像敲打在百官的心头。
方运静静地看着左相柳山。这是两人第一次当面交锋,但自始至终左相都没有正面出手。
左都御史沉默了。没想到左相会答应的这般干净利落。
许多官员也不再争论,有蔡禾在青乌府照顾方运,哪怕密州是左相的天下,也不用担心太多。
欧寞再一次望向方运,道:“方会元若无异议,吏部将公布殿试名单。”
方运沉思片刻,道:“既然吏部有令,本官自是不会抗争。”
随后,欧寞以吏部左侍郎的身份宣读殿试名单,共有五十名进士,在二月初一后可前往各县任代县令。
进士前五十欢呼雀跃,但其余进士却心中叹息,不过却也并不太过失望,今年取三百进士都难以参与殿试,那取三十进士之时更不可能参与殿试。
殿试名单宣布后,百官继续朝议,这一次双方都没有太多争论,而是在四相的带领下,一条一条逐渐敲定抗蛮,动员、征兵、外交、运输、粮草等等事项非常顺利。
直到太阳落山,辅相建议朝议结束,太后总结今日的朝议,并言明日的朝议先讨论方运的封赏。
太后与国君在纱帘之后站起,太监高声尖叫。
“退朝!”
除却大儒,百官低头行礼,但在百官行礼的一刹那,敖煌终于按捺不住,直飞向大殿顶部一颗很普通的夜明珠。
在敖煌的龙爪抓到夜明珠的刹那,整座奉天殿华光大作,所有的门窗轰然关闭,一股浩然堂皇的气息弥漫大殿。
与此同时,一道雷霆凭空而降,劈在敖煌的身上。
但是,敖煌的龙爪已经抓住那颗常人拳头大小的夜明珠,生生拽了下来。
敖煌倒在地上轻轻颤抖,全身黑乎乎的,龙鳞被电的片片直立,各处冒着烟,鼻口歪斜,正流着口水呵呵傻笑,爪子一松,夜明珠慢慢滚动到方运脚下。
敖煌毫无所觉,继续傻笑。
陡生异变,百官都惊呆了,连方运都满头雾水,敖煌憋了一整天,怎么朝会结束了却发疯?
在场的大儒一直气定神闲,哪怕朝会吵翻了天,他们也不动声色,可现在却哭笑不得看着敖煌,龙族怎么会有这么一条不可理喻的龙。
方运抬脚踢了敖煌一下,敖煌傻呵呵地笑着,显然被电的不轻。方运无奈翻了一个白眼,这里毕竟是京城枢纽,景国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哪怕防卫再差,防备大儒层次的敌人不在话下,更何况敖煌还只是相当于翰林的小龙,没被雷劈死已经算是命大。
太后紧张地道:“煌亲王身体如何?”
方运立刻拱手道:“启禀太后,敖煌无恙。只是敖煌无礼,惊了御驾,乃下官教导无方,请太后责罚。”
“傻……傻龙!”小国君轻声笑道。
太后松了口气,道:“无妨,煌亲王年幼,喜欢玩闹倒也真性情。那夜明珠他既然喜欢,就赠与他吧。来人,命御医仔细检查煌亲王的伤势。”
“不……不用……本……本龙辣么腻害……”敖煌说完全身的黑色缓缓褪去,周身重新恢复明黄色泽,身体以极快的速度恢复。
“真龙天赋,不朽龙身!”一个将军忍不住低声道。
方运颇为羡慕地看着敖煌,不朽龙身可不一般,四海龙圣也只有两尊有,若敖煌没有不朽龙身,现在不死也只剩一口气。
方运本来担心敖煌,一看不朽龙身起效,便放下心,只要敖煌还有一口气在,不朽龙身就可以让他迅速恢复,这也是在登龙台中其余妖蛮龙妖不愿意跟他缠斗的原因。
方运呵斥道:“混账东西,奉天殿岂是你撒野的地方?回家老实反省,抄写一千遍《礼记》!”
上到国君太后,下到四五品官员,全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我的小说《儒道至圣》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642章 梦回宁安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儒道至圣》更多支持!“万象珠里有什么?”方运问。
“他没说,不过既然夸我,自然很好。你放心,你假意骂我帮我脱罪,让别人不好借机生事,等龙圣爷爷奖励下来肯定分润你!”敖煌一边说一边摇着尾巴,格外高兴。
“嗯,既然是圣位力量记载的信息,必然不错。你过年若是喜欢参加文会,可以拿着我的请柬自己去。”方运道。
“我去也行,但你得让我带着你的诗词啊,你人不到,但诗词得到。”敖煌眼珠一转。
“到时候再说吧。”方运现在心里有春猎、殿试和草蛮入侵三件大事,没心情去做别的事。
“好吧……”敖煌的眼睛继续乱转。
回到家,方运与家人闲聊吃饭,与奴奴玩闹片刻,然后拎着逃跑失败的砚龟前往书房。
方运把门锁好,拿起《孟子》默读。
默读完孟子,方运铺上一张纸,提笔书写《正气歌》。
之前方运最多只能写五个字,而现在准备试试能写多少。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写完前两句,方运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丝毫的凝滞,松了口气,然后盯着这两句看。
这两句虽然普通。却是《正气歌》的总纲,是说天之间有正气,赋予万物以不同的形态。
这十个字与纸张没有丝毫的变化。表面上也没有任何异象,但是,夜里的星辰光芒变亮了一丝,方运文宫的那颗微型文曲星的亮度则增加一倍!
一旁的砚龟瞪大眼睛,张开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恨不得要把这张纸吞下去。小爪子甚至在桌子上抠出浅浅的印子。
墨蛟从龟背砚台上飞出,飞来飞去。急不可耐。
方运继续书写。
“下则为河岳……”
写完这五个字,方运感到无比疲惫,只觉身体真的被山峰压住。
这句话就是解释上一句话,是说天地正气降落在地便形成山脉河流。
砚龟和墨蛟认认真真看着。无比紧张。
“上则为……”
方运本想写完“上则为日星”五个字,可写完“为”字后,方运只觉眼前突然多了一条银色的瀑布,犹如无数的星辰垂落,压在自己身上。
“啪……”
方运手中的御赐湖笔折断。
方运一眨眼,星光瀑布消失。
就见写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的纸张突然飘起,字字金光。随后整张纸燃烧殆尽。
砚龟大怒,猛地一跳,张口一吸。把那微不可见的尘埃吸到嘴中,然后美滋滋一笑,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方运轻轻摇了摇头,自己现在勉强有察河岳之能,面对日星却力不从心,根本不能把天地正气与日月星辰相连。
随后。方运进入奇书天地,那里的《正气歌》上共有“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十五个字。
“我有种感觉,一旦再写三句,必然引发巨大的异变!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族为浩然正气定性。”
方运知道这种事急不得,便不再强求。
方运看了看砚龟,闭目进入奇书天地,学习《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的“瞒天过海”和第二计“围魏救赵”方运已经完全写成兵书,而第八计“暗渡陈仓”也因为得了《韩信三篇》的第一篇而可直接使用,方运现在准备把第三计“借刀杀人”书写成兵书。
方运读遍史书,发现玩借刀杀人最特别的要数唐朝的史思明,此人不仅随安禄山的叛乱,还曾归顺唐朝后又叛乱,最后自立为国称帝。
史思明未发迹前穷困不堪,为逃债逃到奚族被抓住,史思明为求自保说自己是大唐使者,是来和亲的,奚王信以为真,奉为上宾并送一百人让他带人前往大唐。
但史思明却说这些人太过低贱,为什么不派奚族最重要的大将一同前去?
奚王就派遣史思明与奚族大将和三百人前去。
快到平卢城的时候,史思明让人告诉平卢城守将:“奚族大将和三百人就在城外,表面是朝拜大唐皇帝,实则是准备偷袭平卢城。”
于是,平卢守将率军杀光毫无准备的奚族人,只留奚族大将。而史思明则把奚族大将当做俘虏送往幽州节度使那里,立下大功,之后平步青云,一路高升。
方运反复琢磨,不得不赞叹史思明厉害,无论是计谋还是胆识都乃个中翘楚。
方运之前一直在研读兵书,成进士后效率更高,现在完全可以把第三计化为兵书内容,从而使用兵法。
到了夜里,方运嘱咐方大牛,不准别人打扰,然后回到屋里,开始书写《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和以前一样,方运以《易经》《孙子兵法》等内容阐述计谋的总纲,然后进行分析,再用真实的历史事件举例,最后方运以圣元大陆不曾有的史思明的事迹结束这“借刀杀人”。
在方运写完最后一个字后,和之前一样,被拉入才气演武。
方运一睁眼,便发现自己位于一座华丽的府邸中,自己身穿武国进士服,桌子上放着自己的官印,是正六品的卫将官印。
三千人为一卫,将领为六品卫将。一万人为一军,将领为四品封号将军。
不过,官印却是百年前的式样,方运立刻判断出此时是十国相互征战的时期。
在方运看到卫将官印之时,就听前方一个幕僚低声道:“大人,此刻定北将军急缺一位五品正将军辅助他掌管定北军,但目前人选除了您,还有四位卫将军,您必须要胜过这四人才可。”
随后,另外一个举人佐官开始诵读四个卫将军的履历、喜好、特点等等一切细节。
方运一边听幕僚与佐官们禀报,一边思索。
“才气演武真坑人啊!第一次瞒天过海还好,主要考的是细节。上次围魏救赵,是我的人马被围魏救赵,差一点失败。这一次又来阴的,明显是要借四把刀杀四个人!”
方运心中腹诽,怪不得都说才气演武一次比一次难。不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