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狠群 >

第48部分

狠群-第48部分

小说: 狠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克的嘴角翘了翘,然后指着堆放在甲板的武器箱,说:“看看那边,我想你应该知道军绿色箱子是装什么的吧?”
  塞尔诺舍维奇的脸色开始发白,但仍然强作镇定地回答:“如果没了我和这些船员,你们根本没办法开动这艘船。”
  “谁知道呢。”马克耸了耸肩,冷着脸说:“现在老板要你把船驶到欧罗巴岛旁边,到底是干还是不干,你最好马上给我个答复,让我可以第一时间转告他。”
  听到这句话,塞尔诺舍维奇紧握双手,脸部肌肉一抽一抽的。过了好一会儿,才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回答:“好吧。”
  

099 公海(伍)
更新时间2011…7…29 9:25:12  字数:1463

 得到塞尔诺舍维奇同意后,“克里斯托号”马上起锚驶向欧罗巴岛,最后在距离海滩不到四分一海里的浅水区停了下来。
  之后的工作变简单了很多,在大型探照灯引导下,三艘橡皮艇不断往返于海滩和货轮之间,很快把留在岛上的人全部送上船。回收橡皮艇后,“克里斯托号”马上掉头离开法国领海,向莫桑比克驶去。
  经过一晚休整,各种准备工作也密锣紧鼓地开始进行。
  那些黑人士兵一大早就被叫到货舱的角落。那里堆放着昨晚运上船的武器,马克当着他们面撬开一个装步枪的木箱。
  塞姆勒凑上前看了一眼,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十个淡蓝色的细长塑料袋。这种经过真空处理的密封袋和超市常见的食物包装差不多,只不过里面装的不是牛蒡或者腌萝卜,而是一支支黝黑的步枪。
  德国佬点点头,说:“还好是气相包装,让我们可以省下不少功夫。”
  “嗯。”马克应了一声,然后割开塑料袋,取出一支步枪拿在手上翻看起来。
  虽然从没用过SS1,但比利时人对FNC再熟悉不过。他把那支枪翻来覆去地看了遍,然后熟练地推出销钉打开机匣,接着抽出复进簧和枪机组,把零件逐一拿到灯光下仔细查看起来。
  确定机匣内没留下多余的油脂,他让塞姆勒把枪和保养工具分发给在场的人,接着开始教他们怎样使用和保养这件武器。
  他们把每一支步枪拆开,从里到外仔细地擦拭了一次,直到所有零件都被擦得铮亮,再薄薄地涂上一层枪油。经过一个早上的训练后,这些黑人士兵已经学会如何分解和保养这种步枪。
  把枪擦干净后就需要进行归零,为了避免弹道受到海风影响,马克和塞姆勒在船舱内建了三条二十五码靶道。靶子是几个垒起来的空木箱,里面塞满破布和泡沫塑料,然后在外面贴上靶纸。
  马克打开集装箱,拿出一箱点二二三步枪弹。这种军用规格包装的枪弹除了有个很结实的弹药箱外,子弹还被分装在密封的尼龙袋里面。他用刀割开袋口,把一堆十发装的小纸盒倒在地上。一群黑人拿着弹匣围上来,蹲在地上开始装子弹。
  为了提高射击稳定性,他们拆了几个武器箱,用木板钉成三个射击台,还在依托物上面垫了个枕头去减低射击时的震动。
  虽然这些黑人都不会校枪,但归零其实并不困难。塞姆勒让他们三人一组卧倒在射击台前,把枪架在枕头上射击。每次射击三发,然后马克会过去报靶,再根据弹孔和靶心的距离调整瞄准具。
  因为用的是归零专用靶纸,只要根据上面印的方格,就能推算出弹着点和靶心的距离,然后塞姆勒告诉他们需要调整多少就可以。但即使如此,把一百支步枪和十挺轻机枪全部归零,前后总共花了三个多小时。
  于此同时,邓诗阳也没闲着。詹森认识那位工程师仔细研究过AF64型触发引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后,想出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改装办法。
  引信的改造方法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詹森当着邓诗阳面,只花了不到两分钟时间就把一个引信改造完毕,需要用到的工具只有一段大约两英寸长的胶带。
  他把胶带贴在引信外则,刚好封住保险销弹出的出口,接着把其中一头回卷粘在一起,令撕下时更加方便。然后拔掉保险丝,再用力磕引信底部。这样一来,脱离止动销约束的保险销会被胶带限制住,投掷前只要撕掉胶带让保险销弹出,就能解除保险。
  邓诗阳和詹森花了一个早上,才改装完了一百八十个引信,接着在午饭后又用了整个下午把炮弹装进十五个投弹机。
  马克制作投弹机是个装有四个钩子的木箱,箱子的深度比炮弹长度大两英寸,就算把箱口向下倒放也不怕引信触碰到地面。里面用薄铁皮分隔成十二等分,每个空间刚好可以垂直放入一发八十一毫米迫击炮弹。
  两人小心地把绑着鱼丝的炮弹装进投弹机,再让鱼丝经过箱底的小孔穿出来,拉紧后绑在一起。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投弹机里面的炮弹都没装上引信——那是上飞机前一刻才会做的事。
  

100 公海(陆)
更新时间2011…8…5 10:44:13  字数:1396

 另一方面,甲板的改装工作也在进行。
  经过一晚,塞尔诺舍维奇的态度发生很大转变。他一大早就找到了马克,表示愿意全心全意地参与到这件工作,并且让船员为基思一行人提供最大限度的协助,甲板的改造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基思让那些机械师先用气焊切断甲板上的扭锁接口,然后用砂轮机把凸起部分磨平。在七名水手帮助下,他们只花了一个上午,就在甲板上开辟出一片足够两架直升机起降的着陆场。
  甲板改造完成后,其它工作接踵而来。下午,盖在两架直升机上的帆布被揭开,机械师用胶纸封住直升机的机窗玻璃和进气口,然后在机身喷上黑漆。他们用的是一种醇酸快干油漆,喷上去后一个小时就能干透,而且不需要用烤箱烘烤。
  在傍晚前,两架直升机都被漆成黑色,基思让他们把机件和电气设备检查了一遍,然后重新盖上帆布。
  接下来的一天过得比较轻松。早上,詹森在塞姆勒从集装箱搬出一箱箱衣物和装具,然后根据尺码分发给众人。他们每人都拿到两件汗衫和短裤、两双袜子、一双高帮军靴、一条军用腰带、一套迷彩作战服、和一顶棒球帽式样的军帽,以及一件前后都插上“迪尼玛”防弹板的MBSS战术背心。
  装具方面,每名步枪手都拿到四个挂在战术背心上的双层弹匣袋,外,和一个类似美军ALICE装具上使用过的三联装弹匣腰包;另外还有一个大型的鞍袋,以及一个军绿色的双肩背包。这样的配搭令每名步枪手最多可以携带十一个备用弹匣,鞍袋和背包会用来装手榴弹和其它杂物。
  考虑到压制火力的重要性,邓诗阳要求尽量增加机枪手的弹药携带量。因此他们除了武器和弹药外,基本上不会带其它东西。每名机枪手的腰带两侧都会挂一个弹药包,这样可以带两个备用的两百发弹药箱;除此以外,在战术背心的前胸,还挂了个可以装一条两百发弹链的弹链袋。
  榴弹发射器和火箭筒射手买不到专用装具,只能用其它东西代替。四十毫米榴弹会装进鞍袋和挎包,而火箭弹会塞进野营背包。考虑到人的携带量有限,邓诗阳打算在直升机装上几箱榴弹和火箭弹,运到总统府建立一个弹药囤积点。
  分发装备的工作完成后,各人开始准备需要用到的武器。杜普里取出三门迫击炮,交给那几名炮手检查。他对自己找来的人很放心,这些人都在南非军队服役过,对南非生产的迫击炮和瞄准具很熟悉,只要实际操作几次就能找回状态。
  马克打开十箱点二二三枪弹,那群黑人围坐在地板上把子弹装进弹匣。他自顾自地拿了两箱子弹,用一台手摇式装弹机把子弹装进弹链。Mini-SS使用的是一种类似美制M27型的可散弹链,这些弹链和装弹机都是在开普敦一家叫“蜜獾武器和弹药”的武器商店购买的。
  由于时间还充裕,邓诗阳让“克里斯托号”稍微绕了远路,驶到一处雷达探明附近二十海里内没有其它船只的海域,让大家试射一下刚拿到的武器。他和其他白人雇佣兵都使用过至少半打各式各样的步枪,现在用SS1可说是毫不费事。但那些黑人士兵只打过AK和葡萄牙人留下的G3,矫正他们的射击习惯需要时间。
  十多个空木箱被搬到甲板上,接着一个接一个地丢下海,浮在海面上当靶子。等那些箱子漂到一百码外,塞姆勒带领站在甲板上的人端起枪射击,上百条步枪和十挺轻机枪同时开火,在海面上激起一朵朵白色水花。
  经过一轮历时两分钟的集火射击,那十多个箱子被打得满身窟窿,很快沉进海底。
  站在旁边观看的基思点点头,说:“这些黑厮的适应力比预期高,看来德国佬在训练方面的确有一套。”
  “嗯。”邓诗阳回答道:“本来我还怕他们拿到新武器会故态复萌,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101 公海(柒)
更新时间2011…8…12 9:43:04  字数:1117

 实弹射击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那些黑人士兵每人打了五、六百发子弹后,总算适应了手上的武器。
  塞姆勒找了七、八个人聊了二十多分钟,然后向邓诗阳和基思转达了他们的使用意见:“大多数人认为,这种步枪后坐力小,装上瞄准镜后可以打得更准,而且操作比AK和G3方便。”
  邓诗阳点点头,问:“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吗?”
  “目前主要是两个问题——换弹匣和快慢机的操作。”塞姆勒回答:“AK和G3的弹匣卡笋设在扳机护圈前面,他们已经习惯用非射击手按卡笋和拔出弹匣,用这种释放钮在机匣旁边的步枪一时间还不能适应。”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让他们多练练就能行。”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塞姆勒接着道:“还有一个问题是快慢机,他们觉得FNC的快慢机转动角度大,手指短的人操作困难。另外因为多了个三发点射的限位档,射击时常常会不知道选哪个;而且在全自动和半自动之间转换总要拨两档,感觉不方便。”
  “这可没办法,我也用不惯点射模式。”邓诗阳耸耸肩,然后对塞姆勒说:“这几天让他们除了睡觉和上厕所都带着枪,多利用空闲时间熟习武器的使用和保养。”他顿了顿,接着补充道:“要教会他们用空仓挂机,让他们养成在射击间隙看抛壳口的习惯,我不想有人因为端着没子弹的步枪射击而送命。”
  “我知道了。”
  把要说的都说完了,邓诗阳摆摆手,让塞姆勒回去干自己事,然后问站在旁边的基思:“你觉得这些人怎样?”
  “马马虎虎。”后者回答:“不过对黑非洲的士兵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清理好散落在甲板上的弹壳和弹链,“克里斯托号”又原地停留了三个小时。期间杜普里用卫星电话联络了那家供油公司,确认加油船的船名和呼号,然后让塞尔诺舍维奇启程前往会合地点。
  次日早上八点,“克里斯托号”在公海和加油船“托斯卡那号”会合了。
  这艘加油船由一艘两万吨的小型油轮改装而成,比五千吨的“克里斯托号”大了整整一圈,在船的右舷,安装了一排橘红色的大型漂浮式碰垫,让人一眼就能把它和普通油轮区分开来。
  用甚高频无线电和加油船取得联络后,塞尔诺舍维奇把航向通知对方,然后把航速降低到三节,“托斯卡那号”从左侧缓缓靠了过来。当两艘船接近后,“克里斯托号”的航速已经进一步降低到两节,接着并靠作业就开始了。
  加油船的船员先是丢过来十多条缆绳,由“克里斯托号”的船员系牢。把船拴牢后,两艘船都关掉引擎,然后抛锚。
  看得出船员对海上加油很熟悉,“托斯卡那号”先用吊臂送过来一条加油软管,五、六个甲板水手在大副和轮机长的指挥下,麻利地接好油管。
  加油没花多少时间,只过了一支烟功夫,三千加仑航空煤油就被注入“克里斯托号”的压载水舱,无线电传来加油船的解缆要求。
  水手们解开缆绳,“托斯卡那号”很快驶离附近海域。塞尔诺舍维奇却盯着AIS,直到对方走远才下令起锚。
  

102 公海(捌)
更新时间2011…8…19 9:40:48  字数:1326

 完成燃料补充后,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基思命令机械师为两架直升机安装旋翼,并且把投弹机和瞄准用的摄像头等器材装上,然后加满油。
  这天晚上,在“克里斯托号”上进行了一次夜间训练。
  马克挑了四挺SS-77通用机枪,接着装上夜视瞄准镜再归零。邓诗阳要求那些黑人士兵分批登上停在甲板的直升机,让塞姆勒教他们怎样以最快的速度下机,然后在着陆场附近建立火力阵地。
  模拟机降训练进行了大约三个小时,接着开始夜间飞行开始了。飞行员戴着夜视仪,驾驶直升机在附近海面上作超低空飞行。“克里斯托号”则把灯光全部关闭,只在甲板上设置了几盏闪光信号灯。这些信号灯全部装上红外滤光罩,把几英里外能看见的白光变成不可见的红外光波,飞行员必须依靠夜视仪发现这个信号,以此标定方位然后降落。
  当飞行员熟悉操作后,邓诗阳带着那些黑人士兵分批登上直升机,亲身体验乘坐直升机飞行的感觉,然后进行全副武装的机降演练。
  直升机从来不是一件舒适的交通工具,飞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都容易让人烦躁,而且颠簸感也比定翼机强烈,这都会令乘客的神经进一步绷紧。邓诗阳坐在漆黑的机舱内,借助夜视仪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黑人士兵脸上的紧张表情。虽然还没公布任务细节,但恐怕他们都已经知道,这是突袭时实际情况的预演,那时如果发生什么意外,绝不可能再有补救的余地。
  一百名黑人被分成四批,每人都要坐直升机在附近飞行十分钟。
  在甲板上着陆后,基思走到邓诗阳面前,说:“我刚才仔细听了一下,直升机的声音有点大,半英里外都能听到。不过涂成黑色后很难发现,我在两、三百码外只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用肉眼很难确定你们的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