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狠群 >

第40部分

狠群-第40部分

小说: 狠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 10:12:05  字数:1683

 就在抗压训练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基思又再来到比勒陀利亚,这是准备工作的第五个星期。
  检修完成后哈罗比就付清了货款,两架直升机已经完成过户手续,成为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航空服务公司的资产。所以飞行要求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威廉·克劳福德还重开了已经关闭的机库供基思使用。
  早上八点三十分,杜普里开着一辆租来的三菱“帕杰罗”V73越野车,把基思送到“精密航空服务”的机库。
  接收两架米-17后,基思在候选名单里面挑选了两名飞行员和六名机械师,然后让杜普里通知他们今天早上到机库候命。
  第二次见到基思这位“老板”,这些人虽然都有点紧张,但已经没有上一次那么拘谨。基思微笑着和他们打过招呼,然后把两名飞行员拉到一边。而杜普里则先从车上卸下两个半人高的木箱装上直升机,然后让那些机械师为直升机加油。
  负责这次飞行的其中一个飞行员就是上次被杜普里“赶”进屋那个红发男人,他的名字叫马蒂尼·西恩,在南非军队服役时驾驶过“云雀III”,有超过五百小时的“K-Car炮艇”飞行经验,“三十二营”解散后转到南非警察航空队任职,改为驾驶SA330“美洲狮”中型通用直升机。
  另一个飞行员叫丹尼尔·莫利,是个膀阔腰圆的高壮白人,因此被同事们取了个绰号——“熊”。他曾经在南非海军服役,原本驾驶的是韦斯特兰“黄蜂”轻型直升机,加入“精密航空服务”后担任西恩的副驾驶,两人一直合作无间。
  “这里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基思递过一张写着GPS坐标的纸条。
  西恩接过纸条看了几眼,说:“离这里不远嘛。”
  基思点了点头,补充道:“我准备往地面丢一些东西,需要先测试一下在不同高度的投掷精度。”
  “虽然我很想知道你打算丢什么。”西恩把纸条交给莫利,接着问:“但你应该不会告诉我吧?”
  “实验会用沙袋。”基思回答:“我向你们保证,不论到时丢的是什么,都不会落在南非境内。”
  “嗯,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西恩小声应了一句,然后开始和莫利讨论飞行计划。
  大约一小时后,改装完毕的米-17离开温德本机场,载着基思和杜普里向市郊飞去。
  在地直升机的机腹,加装了一个小型无线闭路电视摄像头,同时在驾驶舱内装了个十四英寸的液晶屏幕和信号接收装置。由于时间紧迫,安装摄像头的具体位置还未决定,只用胶带粘在机舱门下方。
  他们向北飞了大约半个小时,然后降落在伯纳克拉洛国家公园附近一处人迹罕至的荒原上。
  直升机刚停定,杜普里就拖着一个木箱跳下机,木箱里面放满了卷成一卷的白色布条。他把这些一英尺宽的白布条在地面展开,围成一个九十英尺长、六十英尺宽的巨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区域代表总统府的卫队营房,大小是根据卫星照片上测量的尺寸再按比例计算出来的。
  布置好目标后,基思让西恩启动直升机,爬升到一千五百英尺的高度,然后按照摄像头的影像调整位置。当直升机进入悬停状态后,他拿出一个装有气泡水平仪的瞄准镜,趴在机舱门边垂直向下望,瞄准镜的十字线中心正位于目标区内,现在可以确定直升机的位置在目标正上方。
  校正完成后,他打开另一只木箱,从里面拿出实验用的“弹药”——一些细长的麻袋。这些麻袋的大小全部一致,每个都装进十一磅沙子,重量和南非生产的八十一毫米迫击炮弹大致相当。
  基思戴上抗噪耳机,拿起一个沙袋走到舱门口。他双抓着沙袋伸出机舱外,接着用无线电向地面的杜普里说:“一千五百英尺,第一次,准备——”
  “地面收到。”早已远远地跑开的杜普里拿起对讲机回答。
  “三——二——一——”三秒倒数完毕,基思放开双手。
  细长的沙袋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坠落,扎成布条的袋口被气流吹得左摇右摆,就像条棕黄色的飘带。
  “啪——”沙袋重重地砸在地面,激起一股淡黄色的烟尘。
  “没命中。”耳机中传出了杜普里的声音。
  ------------------------------------分隔线------------------------------------
  注释:
  云雀III(Alouette_III):法国宇航公司生产的轻型单发多用途直升机。
  K-Car炮艇(K-Car_Gunship):南非军队利用“云雀III”改装的轻型武装直升机,武器是一门MG151或Mk_V“伊斯帕诺”20毫米机关炮。
  

080 南非(肆拾壹)
更新时间2011…1…28 15:24:30  字数:2310

 沙袋落在目标区外。
  基思皱了皱眉头,然后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沙包,举起深处机舱外,说:“一千五百英尺,第二次,准备——”
  “地面收到。”
  “三——二——一——”
  又一个沙袋从天而降,地面再次扬起一团烟尘。
  “没命中。”但杜普里的报告同样令人失望。
  他们花了十五分钟,把箱子里的沙袋全部丢了下去,但投掷的十多个沙袋却没有一个命中目标。
  基思让西恩把直升机降落到地面,然后拿出一个测距滚轮,推着在那些沙袋和目标区之间走了几次。
  测量结果,所有沙袋落点都偏向一边,和目标区边缘的距离从二十五英尺至三十五英尺不等,如果以目标区的中心点作为瞄准点计算,投掷误差则超过六十英尺。这令基思感到沮丧,他决定放弃还没进行的两千英尺投掷实验,让杜普里收拾东西。
  就在杜普里忙着收拾围成目标的白布条时,西恩脱下抗噪耳机,凑到基思身旁,说:“老板,虽然我不大明白你打算干什么,但我想我有办法减少那些投掷误差。”
  基思看了他一眼后问:“什么办法?”
  “从落点全部偏向一个方向可以看出,沙袋是受到横风或者气流之类的外部因素影响,所以偏离了目标。”
  “这个我也考虑过。”基思皱起眉头,失望地回答:“但我看过天气预报,今天的风力只有一级,应该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偏差。”
  “你搞错了,我指的不是那个。”西恩接着解释:“坐过吊篮的人都知道,接近机身时会晃动得特别厉害,我觉得你丢下去的沙袋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才会偏离目标。”
  “嗯。”基思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
  “当直升机飞行时,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会沿机身侧面的斜角向下冲,在两侧形成不对称的绕流。你的投掷位置在左则的机舱门口,那里很容易受到气流影响。”
  听到这里,基思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问:“你想到的办法是什么?”
  “办法其实很简单。”西恩回答:“就是把投掷位置改到机尾。”
  “那要把尾舱门拆掉啰?”基思扭头望向机舱尾部,看了对那个对开式的舱门一眼。
  “没错。”西恩接着补充:“‘河马’的尾舱门口在尾梁下方,下洗气流会被尾梁一分为二,然后沿机身向下方流动,不会形成不对称的扰流。”
  “很好。”基思再次点了点头,说:“我们现在马上收拾东西回去,把尾舱门拆掉再做一次投掷实验。”他顿了顿,然后提高声音道:“如果实验能成功,我会给你一万兰特作为额外奖金。以后你们有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只要被采用就能得到奖励。”
  当载着基思和杜普里的直升机向温德本机场返航时,塞姆勒正忙着操练那些黑人士兵。
  抗压训练已经进入第二天,昨天在空包弹的射击声中打了一天靶,那些黑人已经习惯了空包弹发出的声音,射击成绩也大幅提高到接近正常打靶水平。塞姆勒惊异于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临时决定更改第二天的训练计划,把原定的五十米半身靶射击改成更高级的抗干扰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是他在“神盾防务”时学会的,曾经在刚果用过。训练内容简单归纳就是在各种干扰下射击,期间教官会用各种办法干扰射手,射手则必须经受各种干扰手段,射击指定目标并且准确无误地执行教官的命令。为了刺激这些人的进取心,塞姆勒想出一套奖惩措施——每次射失靶或者错误执行指令,都要从薪水中扣除十美元,但成绩最好的三个人可以获得两百美元额外奖金。
  奖惩措施带来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当听到接下来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收入时,那些黑人马上变得干劲十足。而为了平息诸如“因为不熟悉规则影响表现”之类的怨言,每个人受训的顺序都是通过抽签去决定。
  塞姆勒“喀嚓”地把手里装了空包弹的AMD-65拉上膛,用葡萄牙语对一个站在靶场射击线前的黑人大声说:“准备——”
  那名全副武装的黑人士兵端起AR-S,接着用力点了点头。
  “Ir!”
  黑人一个箭步跨过射击线,向靶场中心冲去,塞姆勒紧跟在后面跑了出去,当两人跑到靶场中央时,他突然大声说:“第一排,左边第二个。”
  接到命令的黑人马上站定,端起枪射击。
  “突突——”等第一个两发点射打完,塞姆勒突然一脚踹在黑人的膝盖后方,把他连人带抢踢翻在地。
  “干,**的到底在这里干什么?”他恶狠狠地骂了起来,接着说:“原地做十个俯卧撑!”
  黑人顾不得爬起来,马上把枪放在地下,忠实地执行他的命令。塞姆勒扣动扳机向地面扫射,空包弹在地面吹起一股烟尘。
  当俯卧撑做到第八个时,塞姆勒又是一脚踢在黑人撑起的右手手腕上,把他踢得整个人趴倒在地。
  “起来,马上起来,你这该死的杂种!过来这边!”紧接着又是一阵喝骂传来,其中还夹杂着空包弹的射击声。
  那黑人捡起地上的步枪,然后狼狈地爬地身向塞姆勒跑过去。
  “啪——”他马上又挨了一记耳光,再次被打翻在地。
  “别他妈看着我!”塞姆勒冲上前朝他的小腹踢了一脚,然后大声喝道:“你的枪没子弹了!笨蛋!”
  那个黑人马上卸下步枪的弹匣,接着从战术背心里掏出一个备用弹匣,在辱骂声和空包弹扬起的烟尘中装上步枪。
  “蹲下!快蹲下!”刚换好弹匣,塞姆勒一巴掌掴在他的后脑,指着一个在二十五米处的靶子,说:“敌人在那边。”然后压低枪口,向他身后的地面射击,附近霎时间变得烟雾弥漫。
  “操!你这智障在干什么?”
  刚端起步枪瞄准,黑人就被用力掀翻在地。塞姆勒边向地面开枪,同时大声叫骂:“这不是在玩该死的射击游戏!他们要来杀你了,快干掉那帮杂种!”说完又向正打算爬起来的黑人屁股踹了一脚。
  满身灰尘的黑人咬着牙爬起来,狼狈地捡起地上的步枪,在谩骂和空包弹扬起的烟尘中继续向靶子射击,直到把弹匣里的子弹打光后。
  训练结束后,塞姆勒和那个黑人一起走回射击线前,他对站在靶场的黑人士兵大声说:“我知道你们现在都很恨我。但无所谓,你们要杀掉的是他们。”塞姆勒顿了顿,转身指着远处的靶子大声说:“给我记住,你们是去打仗,你们的工作就是干死那些狗杂种!我要你们把所有敌人都当成自己的仇人,然后把子弹射进他们的脑袋,再剖开他们的肚子,用枪把里面的内脏打烂!”
  

081 南非(肆拾贰)
更新时间2011…2…23 13:30:50  字数:2042

 “三——二——一——”
  紧随着基思的倒数,又一只沙袋消失在他的双手之间。
  “啪——”在白线围成的目标区东南角扬起一团烟尘。
  “命中。”从抗噪耳机里传出杜普里的声音,他说话时语气依然是冷冰冰的,一副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的态度。
  “Yes!”基思兴奋地握紧拳头,同时夸张地挥舞着右手。由于动作太大的缘故,他的身体被牵动着在机舱口一颤一颤地摇晃起来,仿佛随时有可能抓不稳从直升机摔下去,让人看得胆颤心惊。
  这是两千英尺的最后一次投掷实验。
  回到温德本机场后,基思命人拆掉了直升机的尾舱门,少了两扇对开舱门的米-17尾梁下方就像被刀子切掉了一大块,变得很难看。不过改变位置的效果立竿见影,从机尾投掷的沙袋准确度大幅提升,虽然落点和瞄准点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但已经可以确保丢下去的沙袋全部落在目标区内。
  实验结果证实了邓诗阳这个“迫击炮弹轰炸”的可行性,同时令基思暗暗松了口气,他命令西恩把直升机降落到地面,然后让杜普里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他必须尽快赶回德班,和马克商量制作投弹装置的事。而且投掷位置从机身侧面改到了机舱尾部,他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怎样改良投弹机和活动支架的设计。
  当投弹装置的设计决定下来,已经是两天后的事。今天本来是“人工显隐靶”训练的第一天,但邓诗阳却忙着写一份报告,内容是昨天发生的一起事故。
  “头顶扫射”是美军的传统训练科目之一,迄今已经在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过,可算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军事训练。从名字可以准确而且具体地反映训练内容,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令士兵亲身感受子弹在脑袋上方飞过时的震撼情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真实的战场环境。
  这项训练需要用到的设施由邓诗阳设计,主体是个长一百五十英尺、宽十五英尺的长方形浅坑,坑底的泥土用夯实机夯实,使用时会向里面注水,令浅坑内变成一片泥泞。浅坑旁立着两排两英尺高的木桩,还拉上了带刺的粗铁丝,形成一条被铁丝网覆盖的低矮通道。两挺机枪会分别装在两个二点五英尺高的三脚架上,向一堵浅坑旁的土墙射击,弹道刚好比铁丝网高出六英寸。
  训练时那些黑人士兵要把身体浸入又湿又冷的泥水里,在铁丝网下面匍匐前进。爬行中除了浅坑旁的枪声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