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狠群 >

第16部分

狠群-第16部分

小说: 狠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位部长的表现看,纵使他不是目不识丁,也不会比那些半文盲好多少。致祝酒词虽然是读稿,但还是洋相百出。他曾经数次中断发言更正错误,把两名翻译弄得好不尴尬。
  早上十点十五分,“柯斯达”小巴在马特萨帕附近转入三号公路,驶进曼齐尼近郊。
  曼齐尼和Google_Earth看到的卫星图片差不多。城市建立在一片广阔的丘陵上,市区位于地势平坦的腹地,政府机关和高级住宅都集中在那里。工厂区在市区西南角,建有大片蓝顶白墙的厂房。在城市外围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东南方的山坡上开垦了梯田,其它地方见缝插针地建满由简陋房屋组成的贫民窟。
  要进入市区,必须通过连串的检查站。这片被铁丝网和混凝土路障封锁的街区就像个独立城镇,里面的景象和市郊截然不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房屋都是两层高,带独立花园的漂亮洋房,偶尔还能见到院子里有网球场和泳池的豪华别墅。只经过一个路口,遇到的汽车就比昨天见到的还多。
  “柯斯达”离开三号公路,从岔路口转入恩格瓦尼街,一直驶到和杜图特街的交界处,最后在曼齐尼市内唯一的酒店——特姆斯乔治酒店门口停了下来。两名商务部辖下的“中-斯经贸合作拓展处”的职员迎上来,带领考察团来到一间宽敞的会议室。
  会议内容没有任何新意,不是大力宣传斯威士兰政府对外资提供的优惠政策,就是大肆吹嘘该国的投资环境。就像他们不是要引资,而是打算提携前来投资的公司发财一样。
  邓诗阳对这番说辞嗤之以鼻。他还在香港时,就通过哈罗比提供的资料了解过斯威士兰的经济情况。
  政变前,斯威士兰是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台湾在该国有不少投资项目。单在曼齐尼,就有十多家从事纺织、制衣,以及小型电器生产的台资工厂。
  政变后,新政府与西方交恶,恩多法开始推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自然无法维持和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失去外交保护后,惧怕资产被“国有化”的台商大量撤离,造成资金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加上现时斯威士兰局势不稳,该国的工业体系实际上已经瘫痪。
  为了解决越发严峻的经济和就业问题,新政府积极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希望引入资金和技术,使工厂恢复运作。但他们只准备用收益分成作为交换条件,并不打算开放工厂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简而言之,就是中方不但要提供资金和技术,还将承担绝大部分风险。
  邓诗阳在出发那天就知道,考察团大部分成员是大陆国企的代表。经过在斯威士兰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后,他心里萌生出一种想法:投资只是幌子,其实是中国政府对斯国提供经援的掩眼法。
  会议直到中午才结束。考察团在桌布都没完全晾干的餐厅吃完午饭,然后在曼齐尼的地方官员陪同下,到工厂区参观了一家国营制衣厂。
  这家工厂的厂区建有四栋厂房和一座仓库,在曼齐尼算是中上规模。其中一栋厂房正在开工,另外三栋的大门紧闭。邓诗阳抬头看了那几栋厂房的屋顶一眼,上面安装的无动力风机全都没开动。
  厂房里面是个缝纫车间,一群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工穿着白色制服,坐在缝纫机台前,缝制一批印着红色字母的白色T恤。
  参观直到下午四点才结束。离开曼齐尼时,当地官员送给考察团每人一件胸前印有“I_Love_General_Endofa”的白色T恤。这是那家制衣厂的产品,准备在两个月后总统生日时派发给国民的礼物。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24 斯威士兰(陆)
更新时间2009…11…12 16:18:38  字数:2357

 第三天,考察团动身前往墨巴本。他们会在首都逗留两天,期间将参观该国政府机关,并且和中国外交部派驻当地的官员会面。
  交通工具还是那辆日野Blue_Ribbon旅游巴。车子在埃祖维尼附近的交汇处转入三号公路,然后顺着这条贯通斯威士兰的主干道北上,向埃祖维尼谷尽头驶去。
  首都入口处有个很明显标志,一堵宽大的绘壁。壁画背景是蔚蓝晴空和连绵起伏的墨绿色山丘,前景则是片金黄田野。身穿军装的恩多法总统英武地站在左侧,昂首挺胸眺望远方。在他身前聚集了一群穿着斯威士兰传统服饰的黑人,正兴高采烈地举起双手,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
  墨巴本的布局和曼齐尼差不多,但有两处工地引起了邓诗阳的注意。
  第一处是包围着市中心的高大围墙。围墙大约十六英尺高,由一块块高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连接而成。在已经完工的墙头上,缠绕着带刺的铁丝网,还装有闭路电视摄像机。工地的围板用中文写着“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导游通过旅游巴的内部扬声器解说道:“各位现在看到的是兴建中的首都圈围墙。围墙全长十公里,包围着市中心及旁边的肯洛和桑德拉两个城区,合共六平方公里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各国使馆、以及墨巴本的商业区都位于保护区内。”
  第二处位于距离市中心以东四分三英里的山崖上。在崖壁有两列棚架,直通往山顶的观景台。山崖顶部搭建了一个十多层楼高的脚手架,里面有个棕灰色的高大底座,上面装着两条古铜色的巨大“小腿”。
  内部扬声器再次传出导游的声音:“位于东面山顶上是未完工的恩多法总统像。铜像由中国政府赠送,总重量超过二百五十吨,高三十点五米。花岗石砌成的底座高八米,建筑在海拔一千三百八十米的山顶。为了方便游客参观,附近的山崖安装了两座电扶梯。工程由中铁十四局承建……”
  邓诗阳努了努嘴,小声嘟哝道:“真是太妙了,刚好比科科瓦多山顶那座高半米。”
  考察团下榻的是埃祖维尼阳光酒店,位于阿奈特·米勒大街西侧的加冕公园内。和原来住的斯威士阳光酒店一样,这间只允许外国人入住的酒店也是由中国人管理,员工没有是一个当地人。
  安顿好后,邓诗阳找到负责接待考察团的其中一个翻译,以“吃不惯西式午餐”为借口,向他申请出外用餐。
  三十多岁的中年翻译听后,一脸为难地表示反对:“这样做是违反规定的,您坚持的话会令我很为难……”
  听出话里的意思,邓诗阳不动声色地往他手里塞了张二十美元钞票,然后小声说:“我很希望尝尝这个国家的中国菜,麻烦你通融一下。”
  把美钞装进裤兜后,翻译的态度马上变得积极起来。他没花多少时间就办妥了报备手续,还打电话叫来一辆出租车。在出门前,他特意叮嘱:“外出时千万不要带相机,否则会惹上大麻烦。”
  邓诗阳自然是百般应承。他到房间锁上门,在旅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一个标贴印着“Valium”的白色药瓶。他先从笔记本撕了张空白页放在茶几上,然后打开药瓶倒出两片“安定”在纸上,接着从杯架拿了个阔口玻璃酒杯,用杯底把药片碾碎成细细的粉末,再用纸包好放放进上衣口袋。
  他在洗手间洗干净双手和粘了药粉的酒杯,然后在衣襟别上那台iPod_Shuffle,和翻译一起坐出租车离开酒店。
  墨巴本市的商业区一派萧条景象。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不多,路边不时可以见到荷枪实弹的士兵。他们四人一队,用各种奇怪姿势挎着或扛者参差不齐的武器,态度懒散地围站在用三菱或日产SUV改装成的军车旁。
  “华利”中餐厅位于商业区一个僻静的角落,离酒店大约十分钟车程。餐厅的店面不大,里面没有其他客人。看到走进门口的两人,老板热情地把两人招呼到一张靠近水吧的桌子坐下,然后送上餐牌,亲自站在旁边为他们下单。
  邓诗阳把餐牌草草看了一遍,接着点了价值一百多美元的饭菜,还特地要了瓶最贵的轩尼诗干邑。他知道在这种物资紧缺的国家,洋酒是一般人难以享用得起的奢侈品,于是不住地向翻译敬酒。
  那翻译开头还装模作样地推搪了几下,但在邓诗阳的怂恿下,很快一杯接一杯地干了起来。
  葫芦形的酒瓶没多久就空了一半。邓诗阳借口上厕所走进洗手间,从上衣口袋掏出装着药粉的纸包,小心放到左手手腕内侧,用表带夹紧。
  回到餐桌后,他双手捧起酒瓶移到自己的酒杯上方,在倒酒同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从表带里抽出纸包轻轻一揉,当着对方面把药粉撒进自己的酒杯。
  接着,他敬酒时“不小心”碰翻了菜碗,把菜汁泼到翻译大腿上的餐巾上。趁对方分神清理衣服的瞬间,把放在桌上的酒杯和自己的对调……
  翻译不疑有诈,喝下带安眠药的白兰地后,没过多久就趴倒在桌子上。邓诗阳叫了两声,又按住肩膀轻轻摇了两下。确认翻译睡着后,他走到水吧前,压低声音对餐馆老板说:“我的翻译喝醉了,恐怕短时间内站不起来。有兴趣趁他酒醒前聊聊吗?”
  头发花白的老板听后,把邓诗阳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小心地问:“先生您想聊些什么?”
  邓诗阳轻松地回答:“是这样的,我要写一份关于斯威士兰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所以希望更深入地解这个国家。听说你在墨巴本呆了十多年,应该会知道些他们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事。”他顿了顿,用诱惑性的语气说:“我向你保证,资料来源我会严格保密。而且,我不会要你白白告诉我的。”
  老板看了趴在餐桌上的翻译一眼,接着皱眉沉思了好一会,才把脑袋凑上前,小声说:“在这里说话不方便,请跟我来。”
  -----------------------------------分隔线-----------------------------------
  注释:
  科科瓦多山顶那座:指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名胜——救世基督像(Christ_the_Redeemer),该塑像高30米,连底座高38米。
  安定:又名“地西泮”(Diazepam),或“苯甲二氮”,抗焦虑和安眠药。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25 斯威士兰(柒)
更新时间2009…11…19 14:30:37  字数:3292

 邓诗阳点点头,跟着餐厅老板走进大堂旁边,沿短短的走廊一直走到尽头,来到一堵漆着深棕色木纹漆的厚重铁门前。
  老板掏出钥匙打开门锁,推开门跨前一步,伸手到门框旁点亮电灯,然后转过身,向后招了招手。
  邓诗阳走进门,借着日光灯发出的白亮光芒,上下打量门后的空间。
  那是间面积还不到六十平方英尺的窄小办公室。墙壁上贴的白色墙纸已经开始发黄,显得肮脏而且陈旧,米色的矿棉吸音板天花很低矮,令人觉得这间本来就不大的办公室更为局促。
  在靠近门口的墙边,放着两个灰色不锈钢文件柜,中央则是一张很小的深褐色办公桌,上面放着一台灰黑色的“联想”笔记本电脑。日光灯照在光滑的烤漆外壳上,倒映出两条亮白的长条形光斑。
  老板锁上门,走到正对门口的墙壁前,拉开上面的百叶窗。然后用手指了指摆放在办公桌前那张灰蓝色的靠背椅,同时绕过桌子,在背靠墙的黑色皮转椅上坐了下来。
  百叶窗后有块一米多宽的单面透光玻璃,玻璃另一面是水吧的酒柜,前面放着一排不同颜色的酒瓶,从间隙可以看到餐厅大堂的情况。
  邓诗阳透过玻璃,看了一动不动地趴倒在餐桌上的翻译一眼,慢慢坐在椅子上。
  老板拿起遥控器打开冷气,然后倚在转椅靠背上,平静地问:“这位客人,你打算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呢?”
  邓诗阳不紧不慢地回答:“大家都是生意人,其实你应该明白,减多少税,或者人工贵不贵不是我们最操心的。”然后顿了顿,进一步说明道:“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局势,谁也不知道这破地方会不会再搞出什么事来,让我们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老板听后点了点头,发出轻微的“嗯——”一声,然后皱起眉头忐忑地说:“你说的我都明白,但出卖政府和军队情报可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才会有值得你冒险的报酬。”邓诗阳立即打断他,扭头瞅了墙上的单面透光玻璃一眼。
  老板狡谲地笑起来,问:“那你愿意付出多少让我冒这个险?”
  邓诗阳把手伸进外套,摸出一捆对折后用橡皮筋扎着的一百元美钞,轻轻放在办公桌上。
  “这里有两千美元。”
  看着桌面上的钞票,老板的眉毛动了动,但没作声。
  “老狐狸!”邓诗阳腹诽道。他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会,才满脸肉痛地再掏出一捆美钞放在桌上,心不甘情不愿地说:“这里一共三千美元,是我的底价。不行的话,我只能去找别人了。”
  对方依然没说话。
  “看来还是谈不拢呢。”
  又过了几分钟,邓诗阳一脸失望地站起来,嘟哝着伸手打算取回放在桌上的美元。
  “我接受你的条件。”就在这时,老板出声制止了他,同时迅速抓起两捆美元塞进抽屉。
  这天中午,邓诗阳认识了许昭雄——“华利”中餐厅的老板。
  许昭雄五十多岁,祖籍福建周宁,出生于台湾高雄,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一九七七年,受到“中砺事件”影响,他加入了民主团体“夏潮”。三十年前,台湾爆发“美丽岛事件”,由于曾带领示威群众冲击防暴警察,他仓惶出逃,之后辗转到了南非。在德班一家中餐厅,他花了六年时间,从洗碗的学徒做起,一步步升上大厨的位置。
  一九八七年,蒋经国总统宣布解除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令。他辞职返回台湾,但还不到一年,他发觉自己无法适应已经物是人非的故乡,于是另觅去处。一九八八年底,他经南非到斯威士兰,用积蓄在墨巴本开了这家中餐厅。
  他花了十年时间在餐厅经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