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拾遗_yy论-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名家的任务,我没有资格说什么。只在此提两条建议:
一,引导YY文学样式发展。不要将任何一种类型逼上“绝路”。
二,引导新进写手成长。不要让YY文学后继无人。
①大婶:这个词应该是错位词。根据YY文学中已经存在的“大婶”使用的情形来看,应该是“大神”的刻意误用。大神,主要是指那些在YY文学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大大,也就是本文要说的名家。至于为什么将名家说成是“大神”。我个人的理解是它不仅符合后现代主义的称谓,还具有通俗性。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
******
下一章:得到的与失去的
第六章 得到的与失去的
给看本书的朋友们一个小小的建议:不要用看YY小说的速度来看美文作品!
****
原本,我是想将本文写成文论式文章的,后来发觉没有这个必要。
昨天,我无意间看到林海听涛兄的《我们是冠军》已经写完了。我怅然若失,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在我内心深处的净土之中,一直保留着《冠军》的背影。现在,《冠军》终于结束了。或许正如管平潮所说:“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奔跑于小白与大大之间,对YY小说的阅读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激情。现在,忽然发觉自己看的第一本YY小说《我们是冠军》结束了。一时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在近两年的寻觅中,我得到了什么?
对于一位写手来说,我经历了小白转换成大大那一瞬间的欣喜若狂。开始的激情完全是疯癫的展示。在一切都显得平庸的时候,只有一束光芒透露出来——创作!
“创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我正襟危坐在她的身边,生怕自己的言行亵渎了她。这样的情愫在后来的码字生活中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那是成熟的标志;也有人告诉我,那是堕落的开始。我忽然想起了高中时代的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当你学会虚伪的时候,你就成熟了。
在初期激情的带动下,我看到了小白的褒贬。我在赞赏声中扬扬得意,在刻薄声中挤压我的心脏。一个点击、一个推荐、一个收藏的增加可以让我高兴半天。这说明了在网络的那头,还有人在关注我!这是多么让人无法形容的喜悦!
一切的一切都是新的,也就是说,都是菜鸟行为,批评的声音自然不会少。对于一个从来不敢想象商业利润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读者的反馈来得实在?
沮丧在一声声批评中滋生、成长。我忘记了创作的初衷,我想证明自己。于是,我不停地投稿,不停地申请,焦虑地等待——停下我的一切写作!
时间的流逝换来的只是片言只语的安慰,我开始沉默。我的书就在我的沉默中沉没。这样,我也进入了TJ的行列。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我打开了过去的文字。血液再次沸腾,我重新换了个帐号,重新体验一下激情,重新沉没。
不知不觉中,我荒废了我的园子。我的园子中,现在是杂草丛生、一片凄然的景色。
我究竟在大大的两年中,得到了什么?
我明白了YY文学的创作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作——并不是你有点想法就可以写成YY的!
我明白了YY文学的创作并不是我的思维和打字速度可以跟上的——不过,这一切都是可以训练的!
我明白了YY文学的创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YY文学中,我感受到了浓烈的商业气息。通过YY创作,我了解到社会的一角。这一角在我后叙的写作中,不断地得到了运用。我觉得这是一种犯罪——心灵的犯罪。
我发觉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商业元素放进了我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我拼命地奔跑,想要跑出这个怪***。于是,我选择了美文类。我想用美文来洗涤我的心灵。我尽量避免商业的考虑;我尽力让自己的动机变得单纯一点;我故意让自己看轻本书在心中的地位;我尽力完成自己的诺言——完成本书,否则,不写小说!
也许,我的这份心并没有多少人可以明白,但是我怎么能够忽视朋友的一声声“加油”呢?我只能够孤独的存在,并让表面的自己保持与读者的一致。所以,我学会了宽容——至少表面上如此做到了。
我体验过瞬间成功的喜悦。在自己的读者一个个增加的时候,是快乐的;在自己终于完成一章写作的时候,是快乐。这些,也许就是平常意义上的成功。这样的情感体验让我迷恋。她是那么的真实,那么让人沸腾。
在喜悦的同时,我又有一种失落。我明显地感觉到:我失去了好多东西。我的内心有一种恐惧,我害怕自己与YY进程脱节了!——我对YY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文本阅读。
有人说,yangcheng314是一个看书狂人,他的《小说推荐》是那么的夸张。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沉迷于YY世界的人来说,谁没有一套自己的书单?谁没有一本自己的“YY圣经”?
作为一个学过历史并对历史还有那么一点兴趣的人来说,我的书单并不向的笨拙的语言那么苍白。但是,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看了多少书?
我记不清楚了,但是我的心却告诉我:你放弃了好多有趣的故事。
现在一想,即使是我看过的作品,又有多少是“纯粹欣赏”而不带有功利性呢?好多时候,我的文本阅读是为了任务而阅读,而不是为了愉悦而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欣赏吗?这样的欣赏是单纯的吗?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学会了人云亦云。学会了捕捉别人的目光和思想——一个“名家”认可的书,我会在第一时间里去寻找个三五章节来充当自己的门面。在网络中,我疲倦地寻觅;在寻觅中,我失去了自己。
呜呼!我失去了一个小白应有的基本素质,但我又不能够算一个敬业的大大。那么,在小白与大大之间有位置吗?
同样,我失去什么?
我忘记了自己!
我忘记了作为一个小白的快乐!
我忘记了时间的齿轮是不停地转动的!
我忘记了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会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小白和大大!
*******
这一章节可能是我用感性的笔调来写的最后一个章节了。后面的内容,我会尽量少渗透抒情成分。
另外,我将要在十一前后上传小说;在现实中,我又要完成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所以,本书可能会在十一前后结束。今后的更新一天至少一章!请新老朋友一直关注本书!
下一章:叠加效应
第七章 叠加效应
索引:叠加现象、总结——叠加效应——有意识——商业探索——文学艺术追求——情感、形式——组合——过渡说——前景——思考
对于“叠加效应”一词,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的小白和大大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又是我创造的YY词汇!(啊~不要随便扔砖头!~啊~)
为了能够形象地解释“叠加效应”,我特地搜寻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下面,请大家阅读几个现象描述:
①上官鼎先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成名的武侠作家,他是“台湾武侠十大家”之一。然而最让人惊奇的是,“上官鼎”并不是指一个人,他是三个人共同使用的笔名。(通俗文学——武侠)
②“朋友,我这里有一个言情小说的框架,想找人来当枪手,你有兴趣吗?”
“我考虑一下……没有问题!”(通俗文学——言情小说)
③“在这些小说中,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合写一本书的情况也时有出现。杨凡甚至清楚的记得,在梦中网游流行的时候,似乎三本网游开山大作中有一本很有名气的就是由几个人合写而成。”(摘自YY小说——《梦回九七》)
④公告:对不起关注本书的各位大大,本书昨天之所以没有更新,是因为负责更新的家伙出差了。(来自XX书站XXX书公告栏)
以上的四个例子,前两个分别来自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后两个来自我们溺爱的YY小说。给出同属于通俗文学的武侠和言情的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和借鉴。相信大家从例子中已经看出了一些名堂。
这里,我所说的“叠加”是特指创作者的叠加,就是一本书由两个以上(含两个)的作者合写的情况。而这样的现象在YY创作中已经存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好坏现在还没有办法说清),我称这种影响为“叠加效应”。
根据现在YY文学发展的情况以及我个人实际接触得到的信息来看,“叠加创作”在YY小说创作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写手还专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合作。
在这里,我先简单地说一下YY小说中的“叠加创作”与武侠、言情中的区别。
我们从例①中得到的信息是“上官鼎”是三个人共用的笔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用“上官鼎”字样来发表的小说是否就一定是他们三人合写的呢?
这个问题有待考证。不过,在YY创作中的“叠加创作”绝对是大大们合作,最后产生作品。这是YY小说的“叠加创作”与其他通俗文学相区别的一个地方。
其次,“叠加创作”不同于枪手创作。即使是在文学商业化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区分一下枪手创作与“叠加创作”。首先,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合作者之间的地位是否平等。在枪手创作中,提出创意或付稿酬的人具有创作思想上的绝对权威,他可以任意的强奸枪手的思想,枪手在作品生产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为一个写作工具。他不能有太多的思想在作品中流露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当今中国影视界的剧本创作。
而叠加创作不同。叠加创作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者的组合力量,合作者思想的“化学反应”才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在叠加创作中,合作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的思想不存在“谁是谁的权威”问题,他们只需要在合作者中寻找最合适作品的思想。所以,他们创作过程中的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就是YY小说中的叠加创作是“有意识”的叠加。这里所说的“有意识”创作是指合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主动的。这种主动不仅包括行为动作上的主动,还包括创作思想上的主动。这绝对不同于大多数“没心没肺”的枪手创作。
说了那么多的关于“叠加创作”的言语,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即:为什么会出现叠加创作?
现在,我主要从商业和艺术追求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我刚刚说了,现在是一个追求文学商业化的时代。所以,文学的价值已经同金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我说不出来。但是,不可否认,YY小说的“叠加创作”中含有很强的商业意味。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必要回避。那么,在叠加创作中包含了哪些商业元素呢?
首先,我们根据“叠加创作”可以联想到工业上的“流水线生产”以及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生产。
这在YY文学三要素中更多的表现为更新。更新与“网络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传播平台”是分不开的。网络信息是覆盖式的,而不同于印刷传播工具的并列式。这就决定了YY创作要通过不停更新来保证自己在最新信息的顶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作品的价值(更多表现为商业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这在YY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要求就是字数量产的最大化。而“叠加创作”可以使字数生产效率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来说,YY创作又是一种个人性质的商业投资行为。不管你是在网吧写作还是买电脑写作(也有的大大开始是借用朋友的电脑),都需要一笔启动资金,来解决网络写作的“纸”和“笔”的问题。这同传统的文学写作相比,金钱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大大们在追求精神世界别认同的同时,也追求商业价值是可以理解的。
“叠加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商业价值。第一,作品跳出了个人的思维而存在,并得到了至少两个人的认同(大大的认同)。这样的作品商业得到体现的概率增大了。
第二,即使作品在商业上失败了,它让大大承担的商业负担也被众人分担了。这远比一个人承担要好多了。
此外,虽然说是“叠加创作”,创作思想取决于合适的思想。但对于绝大多数“叠加创作”作品来说,它的定位都是商业价值的追求。这实际上说明了,“叠加创作”中的思想是偏向于商业的。
其次,在“叠加创作”中,合作者的一方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会把精力集中于广告方面。这也保证了作品生存的外部环境。
一直以来,合作的艺术都要低于个人艺术。这是七大艺术的共性。艺术的和谐在个人艺术中更加容易找到。合作的艺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和谐的境界。这好象又巧合地应证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孤独”。
对于“叠加创作”中直接从大大身上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追求是比较单薄的。这跟我上面提及的创作思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单薄并不代表没有文学艺术追求。
“叠加创作”中有许多是让人惊喜的存在。我们从中找到了思想的谈话;找到了艺术大量存在的可能性;找到了新的角度重新思索艺术;找到了后现代文化的影子;找到了哲学的路径;找到了他人和自己。
“叠加创作”中的艺术追求是间接的。它是商业不明显时候的补充,我们从中寻觅到情感的寄托和依赖。
认同和共识是情感愉悦的前奏,也是创作的动力。“叠加创作”中,大大把这种动力提前了。
“叠加创作”的作品,我知道一些,但是朋友说还是不要告诉读者为好。我尊重朋友的意愿,在这里就不提及实际性的作品。
关于“叠加创作”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那就是“过度说”。
有人坚信:“叠加创作”是YY创作的未来。认为YY作品重在创意,而个人的创意是有限的,这实际上就间接肯定了“叠加创作”。毕竟像琼瑶那样有人提供思路和故事题材的人少了,自己写作的人多了。
当然,许多名家是不认同“叠加创作”的。其中的原因就不是我能够说清楚的了。
不管怎么说,叠加创作是YY文学中现存的一种现象。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也只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