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485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485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方式,有别于第82空降师的一次性空降打击,因此更具灵活性
和突击力。
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前身是1918年7月23日组建的第101步兵师。
1942年8月16日,美陆军正式组建第101空降师。1974年10
月,改称第101空中突击师。该师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根据美军1996年10月的编制,101空中突击师
辖3个空中突击旅、1个战斗航空旅、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1个防
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防化连及师属炮兵部队和师支援司
令部等。该师主要装备有aH64攻击直升机、UH60多用
途直升机、cH47运输直升机等。
在进攻作战中,101空中突击师每24小时可以突前150公里,并
能把这种作战速度持续72小时到90小时。当采用“蛙跳”式机降突
击时,该师首次机降纵深可达50公里60公里。
海湾战争中,101空中突击师两次蛙跳突击的纵深曾超过280公
里。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24日再次遭到
轰炸。在这次美英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
击旅参与主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1940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
尔组建了一支名为“哥曼德”的精锐突击队,它就是第三突击旅的
前身。
海军陆战队受英海军直接领导,总部设在普利茅斯军港,最高
指挥官是一名英军中将。第三突击旅是陆战队的主力部队,现有编
员5000余人,最高指挥官为一名少将,下辖一个司令部,3个突击营
即40、42、45营,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独立突击团,一
个后勤补给团,一个直升机飞行中队和一个地对空导弹排、一个通
信中队以及被称为“隐形恶魔”的特种舟艇中队。
第三突击旅是英军一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正规部队。为了增强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该部队采用精
干配套的编制,配备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海陆空交通工具,共装
备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70余部、81毫米迫击炮近30门、各型车辆
1000余辆。
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二战、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维和、
阿富汗战争等多次军事行动。从1957年起,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把
长期驻防北爱尔兰的任务交给了第三突击旅。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
埃及中东通讯社23日援引伊北部一位库尔德官员的话报道说,
大约300名美军陆军特种部队士兵当天深夜被运送到苏莱曼尼亚机场。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是由二战期间多支在敌后作战的非正规部队
发展演变而来的。美军最早的一支正规特种作战部队于1942年7月
9日在蒙大拿州成立。二战结束时,美军已拥有5支这样的突击部队。
陆军特种部队包括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特种作
战部队,拥有兵力29万人。陆军现役特种作战部队由5个特种
作战群、陆军第75突击团、第1“三角洲”突击队、第160特种作战
航空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第96民事营及一些通信和后勤支援与保
障分队组成。
特种作战群是陆军特种部队的最高编成单位,所属部队称为
“绿色贝雷帽”部队,一枚箭与剑交叉的浮雕徽章,一顶绿色贝雷
帽,便是这支部队的象征。每个特种作战群编制人数为800至1500人,
下辖3个特种作战营、1个直属特种作战连和1个支援连。“绿色贝雷
帽”部队装备有各种步兵武器和运输直升机,拥有十分先进的通信
器材,包括卫星通信和通信距离达3000多公里的轻型通信装备。
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引子
战略轰炸的思想源自意大利著名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的《制空权》一书,是指以远程重型轰炸机实施的大规模系统空袭,以达到破坏敌方战争经济和工业,削弱其抵抗意志的战略目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型作战样式,1940年德国对英国本土、1942年至1945年英美对德国本土和1944年至1945年美国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第一节人道远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开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先河的是中国空军。
1938年初,经过半年多的战争,中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中国军队也损失惨重,国内外有不少人认为抗战已无胜利的希望,主张放弃抵抗,向日本投降。鉴于这种情形,为了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显示中国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中国空军决定组织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
在中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中只有美制马丁轰炸机性能最佳,堪当此重任。当时中国空军拥有的马丁轰炸机,是美军三十年代初期所装备的标准轰炸机,中国1936年以民众募集的资金定购9架,1937年2月至8月分两批到货,该机双发中单翼,四座,安装两台莱特R1820发动机,单机最大功率750马力,最大时速383千米,最大作战航程2140千米,武备3挺7。62毫米机枪,最大载弹量1800千克,封闭式座舱和旋转炮塔,速度快,载弹量大,是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最先进飞机。在美军中代号为B—10B,出口中国的代号为139Wc,与美军装备的不同之处只是发动机排气管位置稍有改动。
中国空军得到马丁轰炸机后,专门组建了直属空军司令部指挥的第30中队,其成员均为中央航校前三期毕业生,而且全部高职低就,普通队员都在其他部队担任小队长,小队长则是其他部队的中队长。但由于在作战中的损失,该中队至1937年10月只剩下5架,中国空军被迫撤消第30中队,将残存的马丁轰炸机划归第14中队,该中队是由英、美、法等国的志愿飞行员组成的,是由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美国顾问陈纳德直接指挥。
在讨论轰炸日本本土计划时,中国空军的徐焕升上尉主动请缨,他是中央航校第一期毕业生,曾被选派到德国实习,并担任过蒋介石的专机驾驶员,是中国空军资深飞行员。他接受任务后,首先利用疏散躲避日军空袭的机会,取得了对轰炸机的控制,随后出示了有关证明,正式宣布接管第14中队。
接着他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一方面将飞机炸弹舱改装为油箱,以增加携带的燃料,从而增加航程,并加装了无线电定向仪,以保障远程飞行的航向准确;另一方面从各部队中抽调曾经驾驶过马丁轰炸机的空勤人员,在四川北部的凤凰山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主要是模拟实战的长途夜航训练。
5月初根据训练情况确定执行轰炸使命的两个机组人员,长机徐焕升为正驾驶,苏光华为副驾驶,刘荣光为领航员,吴积冲为通讯员,飞机编号1403;僚机由第19中队副中队长佟彦博为正驾驶,蒋绍禹为副驾驶,雷天春为领航员,陈光斗为通讯员,飞机编号1404。随后这两个机组飞往汉口王家墩机场待命出击,在待命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接见了机组成员,以示鼓励。
经研究决定,以宁波为前进出发基地,沿舟山群岛南部,避开日军的防空警戒系统,横渡东海,以日本九州的鹿儿岛为目的地。轰炸机将全部携带传单,既可显示中国空军拥有攻击日本本土的能力,又能显示中国泱泱大国的慈悲胸怀,比起日军的残暴,更具有对比性。
5月19日十五时许,两架马丁轰炸机从汉口起飞,十七时降落于宁波栎社机场,加油并装载传单。二十三时三十分,经航空委员会批准,从宁波起飞,以3000米高度向东飞行,由于云层很厚,无法看清地面,全靠宁波地面电台导航。远离大陆后,就只能凭借仪表进行盲目飞行。由于两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三个多小时的编队夜航,非常顺利。
5月20日凌晨二时四十分,机组发现了海岸线,经与航行图对照,确定为日本九州岛,机组随即开始进行投放传单的准备,然后从熊本向北,沿途经久留米、佐贺、长崎、福冈等城市,将所携带的数百万张传单全部投放完,在日本本土的飞行途中,均未遭到地面高射炮和飞机的拦截,只有在飞临福冈上空时,全城一片漆黑,显然日军已经发现了有飞机突入其领空,实行了灯火管制。
四时三十分,完成任务后,两机掉头沿原路返航,返航途中,两机失散,僚机于八时四十八分在江西玉山着陆,长机于九时二十四分在南昌着陆。随后两机分别在上述两机场加油起飞,十一时三十分在武汉上空会合,随即安全降落于汉口王家墩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此次轰炸,由于使用的是传单,所以史称“人道远征”或“纸片轰炸”,尽管没有给日本造成什么物质损失,但是完全收到了显示力量,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民心士气的作用。
1944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12名著名飞行员的照片,其中就有徐焕升,并明确指出,他是先于美军杜立特尔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徐焕升也因此战而在国民党空军中青云直上,五十年代出任台湾国民党空军司令。
第二节轰炸东京
(一)
1942年初,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士气低落,急需一次胜利来鼓舞民众的斗志。由于当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海陆进攻,唯一可行的就是组织对日本本土的空袭,然而美军可以利用的空军基地都距离太远,只有航空母舰才有可能接近日本本土,但问题是日军在距本土800公里就有警戒船只遂行巡逻任务,要想取得突然性,就必须在880公里以外起飞飞机,这样一来往返航程达到1760公里,没有一种舰载机具有这样大的航程,况且航母编队也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起飞海域等待舰载机的归来,因为日军掌握着海空优势,航母编队在靠近日本本土的海域停留时间过长,势必会遭到攻击,已经遭受重创的美国海军是再也经受不起什么损失了!因此空袭计划被暂时搁置。
1942年1月10日,美国海军总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的作战参谋弗朗西斯?洛上校在诺福克海军基地视察新服役的“大黄蜂”号航母时,看到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跑道上用白色油漆模拟的航母甲板,突然灵机一动,闪过一个念头,用航母搭载陆军航空兵(当时美国还没有组建独立的空军,陆军航空兵就是空军的前身)的双发轰炸机,运送到日本本土附近,那样就可以轰炸日本了!
洛回到华盛顿以后,立即向金上将汇报了这一设想,金建议他先与航空兵副官伦纳德?邓肯上校讨论是否可行。邓肯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是金上将的首席航空兵顾问,精通航空兵业务,战后官至主管航空兵事务的海军作战部副部长,他听取了洛的设想,立即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他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花了足足五天进行研究,甚至不让秘书参与,亲自撰写了一份长达30页的报告,首先从航程、载弹量、飞机起飞距离和尺寸是否适合航母甲板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B—25“米切尔”轰炸机;其次建议派遣两艘航母,一艘负责运送B—25,另一艘则搭载战斗机,负责在航行途中为编队提供空中掩护,鉴于“大黄蜂”号航母即将结束试航,将前往珍珠港,邓肯建议可以在旧金山将B—25和机组人员秘密装船,这样就不会引起注意;最后航母编队全速驶抵距日本本土900公里海域,起飞轰炸机,航母迅速撤离,轰炸机则在完成空袭任务后飞往中国,加入在中国作战的陈纳德航空队。由于有利的天气条件只有在4月底前,因此他特别强调空袭必须在4月底前实施才更有成功的把握。
1月16日,邓肯在洛陪同下向金上将递交了报告,金翻阅了报告,指示俩人去和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联系。
1月17日,邓肯和洛向阿诺德汇报了这一计划,阿诺德也已经在指示陆军航空兵作战计划处进行从航母起飞陆军轰炸机的可行性研究,因此立即做出了热烈的响应,表示全力支持,并同意邓肯继续筹划海军所承担的任务,而由他负责物色陆军航空兵的参战人选。阿诺德首先想到的就是詹姆斯?哈罗德?杜利特尔,一位杰出的特技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杜利特尔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飞行员,曾两次刷新横越美国东西海岸的飞行记录,创造过水上飞机航速世界记录,赢得过施奈德锦标赛、本狄克斯航空竞赛和汤普森杯航空界三大赛事的胜利,1929年进行了世界上首次仪表飞行。他不仅是技艺高超的优秀飞行员,而且获得过马塞诸塞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学博士学位,是专业的航空工程师,1930年退役后被著名的壳牌石油公司聘用,正是在他的坚持下,壳牌公司于三十年代后期投资兴建生产高辛烷航空汽油的工厂,而不久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大功率活塞发动机就是以高辛烷航空汽油为专用燃料的。1939年他意识到战争已不可避免,就向阿诺德提出要求返回现役,但由于杜利特尔是预备役少校,根据现行法律阿诺德是无法征召他加入现役的,直到1940年7月国会通过征召预备役的修正案后,他才成为被召回现役的第一人!
邓肯和洛刚离开阿诺德的办公室,阿诺德就找来了杜利特尔,任命他负责这次行动的改装飞机、训练飞行员。杜利特尔尽管知道此次轰炸行动极具危险,但他强烈要求亲自担任空袭行动的空中指挥。
(二)
杜利特尔从1月22日起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美国中部航空公司的工厂和佛罗里达的埃格林机场开始进行飞机的改装,工程量最大的是加装三个副油箱,使飞机的载油量能增加一倍,第一个是在炸弹舱加装的副油箱,最初使用的265加仑钢制油箱由于漏油严重而改为225加仑橡皮油箱,第二个是在炸弹舱上方加装160加仑的折叠式橡皮油箱,用完里面的油料后可以将其压瘪折叠,不占空间,第三个是在机腹炮塔里安装了110加仑的金属副油箱,此外还在飞机尾部的无线电员座舱装十个容量为五加仑的小油箱,要求炮手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将小油箱里的油料加注到炮塔副油箱里,然后在小油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