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71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71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一鸣无奈只好往长春汽车厂发电报,后期生产的甲壳虫轿车一律发往京城。这次卢一鸣带来的十辆轿车,除袁世凯的轿车是特制的以外,其余九辆全是大众普通型,分发给段祺瑞、杨度等一帮国府大员,这些得到车的国府大员,立即对卢一鸣的信赖度提高了数个等级,能坐上国产的轿车,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与此同时,京城迅速掀起一股购车狂潮。
    而最先到卢一鸣处洽谈的却是外国驻华使节,不惜重金前来购买,由于数量有限,更刺激了他们的购买欲望,购车日期竟然排到了年底。另外,卢一鸣把甲壳虫轿车价位定的奇高,京城的大部分官员和有钱人,纷纷望而却步,眼光自然转向敞篷轿车。就如一场铺天盖地的广告,汽车的销路迅速被打开,反而刺激了长春汽车厂加速发展,无形中又拉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加速跟进。比如:公路,桥梁等等不一而终。
    另一个利好的消息是,营口炼油厂销路迅速渐长,在其刺激下企业开始扩大规模,不出几年,中国大地上将步入内燃机时代,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格局必将形成。
    四月中旬的一天,卢一鸣、杨度,段祺瑞等心腹大员齐聚总统府。除卢一鸣以外,每人脸上都表露着期盼的神态,似乎在静静等待什么。老袁坐在其首,似乎比谁都焦急,目不转睛的盯着旁边桌子上的一个木匣子看。
    桌子上摆放的木匣子是东北产最新式的电子管收音机,收音机正面左下角有两个旋钮,整个造型,古色古香,十分漂亮。和周围的家具浑然一体又别具一格。卢一鸣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分针、时针正好停在十点的位置。他站起身走到收音机面前,打开了旋钮,接着调好了波段。随着一阵丝丝拉拉的声音,一个十分标准、好听的女人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中华民国广播电台,现在开始试播音。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中华民国广播电台终于开播……。在袁大总统英明领导下,中华民国……。”
    卢一鸣见老袁表面上看不出张扬,但他的手却在微微抖动,依然能看出他的心情很激动。民国电台首播的、一篇激情四溢的社论结束后,紧接着播放了一段京剧和几首歌曲,新闻……。总之五花八门十分热闹。在座的所有人被深深的吸引了。
    唯独卢一鸣例外,他猜想有了电台舆论的导航,比报纸的作用要大数倍,袁世凯会更加顾及自己的名声,也许他很多狂妄的想法就会有所收敛,只要能起作用,就不失为一步好棋。
    此时,电台开始播放轻音乐。大家彷佛如梦方醒,顿时变的活跃起来。杨度说道:“大总统,电台可是好东西,以后大总统的讲话直接从电台发布出去,其效果将事半功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其他人跟着附和,溜须拍马声四起。
    老袁手捋着胡须对卢一鸣说道:“卢会长,你快让老夫的心藏受不了了,我能认识你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说完有些激动猛地站了起来,突然,老袁神态大变闭上了眼睛,手忍不住扶住了旁边的桌子,脑门上冒出了大片的汗珠。众人大惊纷纷上前,把老袁从扶回椅子上坐定,关切的询问。卢一鸣猜到了怎么回事,嘴角路出了一丝笑意。不一会老袁的私人医生,一个德国人匆忙的跑了过来。经过紧急检查德国医生发布,老袁只是昂奋过度,休息一下就好了,众人长出一口气,纷纷散去。
    在京城卢一鸣的居所,伟峰被找来,眼下他已正式进驻民国工商总会下的一个分支机构,开始坐镇指挥,京城的情报力量随之加强,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快速的运转起来。卢一鸣布置的任务难度不小,他要时刻聆听来自方方面面的汇报,正忙得焦头烂额。忽然接到老大的传唤,他以为有什么重要的情况,便匆匆忙忙的跑了来。
    一见面卢一鸣就不客气的问他:“我让你经办的那批特制的补药怎么样了?”伟峰拍了一下脑袋道:“大哥,这几天我简直忙懵了,忘了告诉你昨天到了一批货,但数量不多,你如需要,我马上给你提来。”卢一鸣又问:“按我说的那样配置没什么出入吧?”伟峰答:“我派人进行了全程监督,按你的吩咐,东北老人参,鹿茸、虎鞭用大烟水寖泡,然后烘干研磨成面,用蜂蜜调和成药丸,不会有一点马虎。”
    卢一鸣笑道:“很好,今天你把补药全部给我送来,另外,你要加紧催促后续生产的补药抓紧运来。”伟峰点点头暗道,大哥又出什么幺蛾子,怎么对补药来了兴趣。
    次日,卢一鸣特意揣了两盒补药,去探视老袁的病情。眼下卢一鸣完全进入老袁的私人圈子,进入总统府便宜多了。一进入后宅卢一鸣发现洪姨太正好就坐,而老袁的神态好多了。洪姨太见是卢一鸣娇道:“唷,是卢会长大驾光临,刚才我和大帅还念到你那,说你忒不简单了,竟想出稀奇古怪的招数,不过我喜欢。”卢一鸣笑道:“谢洪姨太夸奖。”接着转向老袁问道:“大总统不知你的病情怎么样,可把我们吓坏了。”老袁神情大悦道:“无妨无妨,医生说我不能过于激动,没有什么大碍,卢会长谢谢你的挂念。”
    卢一鸣溜须拍马道:“你的健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黎民百姓的福祉,请大总统千万保重身体,这是国人的共同心愿。”洪姨太忍不住说道:“瞧,咱卢大会长真会说话,听着就是顺耳。”洪姨太对卢一鸣的印象出奇的好,年轻俊朗不说,即富有又幽默,文化素养更是没得说。洪姨太的话老袁赞许的点一点头。
    卢一鸣趁机掏出两盒补药说道:“大总统这是东北药厂新近开发的神力大补丸,效果非常好,可以试用一下。”老袁盯着补药没有吱声,洪姨太也没敢言语。卢一鸣猜出老袁的心思,首先介绍了补药丸的成分,接着打开药盒随手拿出一丸补药吞进肚里说道:“最近我吃了一阵子,感觉精神好多了,尤其是对缓解疲劳有特效。”
    洪姨太忍不住走过来,拿出一丸,先用鼻子嗅了嗅,然后又用舌头舔了舔,最后含在嘴里道:“挺甜的,里面有蜂蜜。”卢一鸣补充道:“此药丸是用蜂蜜调制的。”老袁见洪姨太吃得津津有味说道:“留下吧,我试用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卢一鸣知道,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肯定要化验一下里面的成分。卢一鸣不担心,这个时代的检验水平差远了。
    老袁后世是尿毒症、并导致并发症而亡,说明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据说他家族就有严重的糖尿病史,袁世凯糖尿病完全是遗传的病因。别说那个时代,即使现在对于糖尿病——戏称富贵病也没有根除的治疗方法,只能是维持。
    那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本来就不高,对于糖尿病根本认识不清。糖尿病特忌大补,会加剧病情的恶化。卢一鸣想对症下药,来加速袁世凯的死亡。
    几天以后,老袁发来消息,说补药疗效不错,让卢一鸣多送几盒。然而,卢一鸣只拿了两盒,他要逐渐吊老袁的胃口,并反复说此药制作不宜,要他每天只能进补一丸,说不能补得过猛。况且,药丸成分里有虎鞭,能有效的起到壮阳的作用,时间长了能增加老袁房事的频率,双管齐下老袁不死也得扒层皮。
    由于去年民国政坛出现重大变故,老袁目光的成功转移,后面许多原有的历史事件没有发生。虽然宋教仁被杀,老袁极其被动,但凶手很快被揪了出来。凶手虽然是洪姨太的哥哥,但老袁在综合考量下及时大义灭亲,在舆论的配合下,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
    宋孝仁被杀后,孙中山奋起反袁,由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没有及时组建中华革命军。而是愤怒的去了日本。随后,民国政坛在舆论战场上发生了硝烟。袁世凯非常平稳的在秋天里把临时两个字去掉了。
    民国政府的历史走向连卢一鸣也不知道今后是怎样的局面。





    第二部华夏风云 第85章风云突变
  

    老袁连续服用了一个月的补药,身体彷佛好多了,对药丸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精神饱满的他,对卢一鸣越发信任,大事小情几乎都找他商量,这无形中却冷落了杨度。毕竟卢一鸣出了很多馊点子,在执行过程中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使他度过了不少危机。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不是党政要员,对自己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针对性非常强的是把总统制改成内阁制。对老袁有一定的制约,他心情很不爽,便有意改动,他要施行强有力的统治,但又怕引起政局不稳引起骚乱。由于身边两员忠心耿耿的大将的离去,再加上卧榻边有个强邻在时时刻刻窥视自己,试图采用军事高压的手段,已经很不适宜,老袁不得不有所顾忌而变得小心翼翼。
    这天,老袁单独把卢一鸣找来商议。眼下老袁有些话可以明着对卢一鸣说,但对杨度、段祺瑞等心腹大员只能采用意会不可言传的招数。另外一点他格外重视卢一鸣三年过渡期的提法,但是三年时间毕竟太长了,他确实有点等不起。
    一见面老袁就开门见山问道:“卢老弟,眼下我这个大总统当的憋屈呀,国会那帮大佬张口闭口就是约法处处和我作对,我这个总统几乎成了摆设,而这个临时约法必须改一改,变成一部对我有利的正式法律条文,你以为如何?”
    卢一鸣像装思考心里却骂道,真是狗改不了吃屎无可救药道:“大总统,我也认为临时约法应该改一改,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大一统的社会制度,采用中央集权制。忽然施行什么美国式民主纯属扯淡。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吗?但是我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应当有个循循渐进的过程,不妨先在舆论上造造声势,然后拿出一个具体章程,让国会那帮大佬去讨论,待时机成熟以后,一蹴而就自然水到渠成。”卢一鸣就是画个饼让老袁充饥。
    老袁满意的点点头又说道:“卢老弟,你认为准备时间需要多长时间?”卢一鸣想想道:“我想怎么也得两三个月时间,大总统不妨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方方面面考虑得更周全一些,首先要有七、八成的把握方可实施。”卢一鸣暗道,到了八月份以后,你老袁恐怕没有时间考虑这件事情了。老袁显得若有所思,陷入沉默中。
    卢一鸣的伎俩很快被老袁采纳,舆论适时发起了攻势,什么人民滥用民主制度与现实不符,什么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不能完全照搬,什么中国的国情如何如何?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不足以担当大任,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过渡时期等等不一而终。你还别说,老袁的舆论造势很有政治水准。
    与此同时,国会也展开了新一轮的大辩论,就临时约法的章程是否与现实相符,开始了唇枪舌战,整天无所事事的大佬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令人称奇的是,老袁的政治主张竟然获得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
    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在京城卢一鸣的居所,伟峰正在做汇报:“老大,青岛德军军事情况及布防已基本调查清楚。大致情况如下:德军在青岛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青岛要塞陆上有两道防线,第一道距市中心6公里,有5个炮台,炮台周围是壕沟布满铁丝网,而它的前面有一条近7公里长,2到4米深、10米宽的壕沟,壕沟里布满10排铁丝网。”
    伟峰喘口气继续说道:“德军的第二道防线是炮兵发射阵地,正面陆上有近100门火炮。120挺机枪。而海上有8个炮台,有23门150毫米到280毫米的火炮,射程达13。5公里,陆上守卫兵力接近5000人。而青岛港目前停泊着4艘大型德国战舰及一些小型舰艇,屡属德国远东分舰队指挥,其人员数量不详。”
    伟峰接着补充道:“老大,有关山东龙口、崂山等岸边及外海的情况,已基本摸清,并分别绘制了精确的地图,开始投入使用。”
    卢一鸣心里有数了,在正面战场上凭德军强大的火力,再加上纵深配备的完整的防御工事,日军若想在正面突破,简直比登天还难,难怪他要在龙口崂山实施登陆采用包围作战了。
    其实卢一鸣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最大限度的阻止日军在青岛登陆,同时暗中助德军进行有效的抵抗,即使不能成功也要让日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与此同时,自己在国府这边还要有目的的推波助澜,若能有效的遏制日本人的企图那是再好不过了。另外,朝鲜的大范围破坏活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说心里话没有十分把握。这要取决于破坏的程度、规模以及日本内阁所采用的对策和态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绝不会和中国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因为他还不具备那样的实力。
    萨拉热窝一声枪响,终于点燃了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极端分子刺杀一事,立即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在欧洲南部一个小小的城市里,然而他背后的玄机却产生了震撼世界的效果。欧洲的两大阵营——同盟国和协约国立即吹响了战争的号角,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究其原因,深层的剖析一下,不难看出这场大战所爆发的必然结果。由于,各列强之间急速扩张的资本,强大的生产力使商品、产能过剩急需它国市场,再加上对原料产地的争夺以及不断扩张的野心,使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扩大。大战也就在所难免。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无疑是给人以口实的催化剂,一根被点燃的导火索而已。
    湛蓝的海水碧波荡漾,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在浪花的拍打下,发出有节凑的响声。
    八月份,在青岛崂山仰口外滩大关岛上,高铁成率领部分队员正在训练。眼下这群特种精英,经过近一年的严酷训练,以基本适合海上生活,他们每个人都晒得黝黑铮亮,相熟的人冷眼一看几乎认不出原来的摸样。
    此刻,高铁成站在岛东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正拿着望远镜向大海深处瞭望,不知他在看什么,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也许被海天一色的美景所吸引,有些忘乎所以。正在这时,一名属下从远处急匆匆跑过来,把一纸电令交给他。
    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