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47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247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军占领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后,国防部电令高加索前线指挥部,如有可能要在第1时间内促成格鲁吉亚独立建国,说格鲁吉亚一旦独立建国,将会对苏联产生更加沉重的打击,对于进一步瓦解苏联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个临时重任,不幸的又落到占领第比利斯的136师师长陈明仁头上。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说服军界重要人物吉拉若,同意中方的要求,并促成格鲁吉亚顺利建国。司令官吉拉若,在格鲁吉亚军界很有威望。如果能成功说服吉拉若,对于加快建国步伐将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况且,他手下10万官兵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格鲁吉亚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陈明仁接到这个任务,起初百般和叶司令员推辞,因为他在政治上就是一个白丁,作为职业军人他知道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冲锋陷阵。但是让他去政治斡旋,他根本不知道怎样入手。可是叶司令员不容他推辞,而是直接下命令,要他务必完成任务。
    陈明仁一筹莫展,这种事情又不可能放下身段向下属请教,那不显得的他无能吗?思前想后,忽然喜上眉梢,因为他想起了林彪。
    大约一袋烟的功夫,林彪走进师部。一见面陈明仁开门见山道:“兵团司令部命令我们,为了配合格鲁吉亚独立建国,要我们务必说服吉拉若司令官,同意我们的要求。我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怎么样有信心吗?”他说完仔细观察林彪的表情,看林彪找什么样的理由拒绝。哪成想林彪浅浅一笑,似乎胸有成竹道:“师长,卑职坚决完成任务。”
    在第比利斯一条最繁华的街区,有一座前俄国总督的官邸,目前136师师部就坐落于此,今天俄式建筑外面岗哨林立、戒备森严。早8时整,几辆军用越野吉普车,把居住在城外的吉拉若司令官载到师部门前,而陈明仁和林彪等众将领早已等候在此。
    前几天受降的时候,陈明仁和林彪与吉拉若司令官已经熟悉,此时双方互相敬礼、握手,显得很融洽。吉拉若司令官大约有50多岁,长大身高马大十分魁梧。他蓄着倒八字胡,一双细长的眼睛深陷在眼窝中,给人以山村野夫的感觉。此人很早就加入了布尔维什克,至于是不是坚定地苏维埃战士,这次他率众投降就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双方寒暄几句,陈明仁单刀直入道:“司令官阁下,今天找你来,是商谈格鲁吉亚人民未来命运的大事,请司令官一定要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吉拉若司令官果断道:“若想让我助纣为劣,请各位打消此念头,虽然我是败军之将,但我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陈明仁闻听非常尴尬、一时无语。
    这时林彪站起来质问道:“格鲁吉亚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难道是助纣为劣吗?格鲁吉亚人民建立独立、自由、平等的国家,难道是出卖自己的灵魂吗?我不明白,司令官阁下,你愿意在苏联的统治下苟延残喘,而不愿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过平等自由的生活吗?”
    吉拉若顿时脸色涨得通红,底气明显不足道:“请问,你们中国军队,来到格鲁吉亚干什么?”林彪道:“我们来到格鲁吉亚,不是来和格鲁吉亚人民为敌的,是来和盟军作战的,待局事平稳后,我们中国军队一定回撤军的,一定会把一个自由的格鲁吉亚土地还给你们,难道你不愿意吗?难道你永远希望苏联人统治你们吗?”
    接着林彪口气变得平缓一些道:“司令官阁下,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即使你不同意,格鲁吉亚建立独立的国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完全可以绕开你,只不过花费些时间而已,请司令官阁下三思。”
    良久,沉默不语的吉拉若,长出一口气道:“好,我接受你们的建议……。”几天以后,格鲁吉亚对外宣布了独立建国的消息,这样的信息,恐怕最难接受的应该是苏联人。





    第五部走向辉煌 342章俄罗斯共和国
   

    7月初,中军队占领了巴库,继而陈兵土耳其边界。正如预料的那样,撤退到土耳其的美军法军,继续马不停蹄的向法国和北非撤军,高加索战役宣告彻底结束。继车臣、格鲁吉亚宣告独立后,一场更大的变局又接踵而来。
    位于伏尔加河东南部的乌发,一场震惊世界的“分裂活动”正在紧密锣鼓的展开。在中方的鼎力支持下,尼古拉二世主导的组建俄罗斯共和国的脚步,随着高加索硝烟的散尽,迅速由后台走向前台,继而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在乌发一座豪华的建筑内,一间宽大的会客厅里,俄国的前贵族及旧官员等显赫人物,尽管已经是昨日黄花,但是他们依然趾高气扬的就坐。他们大都是十月革命后逃亡欧洲各国的而幸存下来的人,后来中方通过德国政府,把散落在各地的旧大臣和贵族老爷,聚集起来。然后在德国境内,用远程运输机秘密运到乌发,为尼古拉二世组建俄罗斯共和国,提供急需的各式官员。
    在这些人当中,还有一部分人来自中国,他们代表的一股新兴力量。这些人当中几乎都是有钱的大亨、实业家、金融家等。而以契尔年科为代表的大亨,则更具有代表性,他们财大气粗、踌躅满志,绝对鹤立鸡群。常言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吗。
    此时,坐在客厅里的契尔年科,这个中国黑土地上发了大财的俄国人,他和所有的有钱人一样,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当腰缠万贯的时候,野心开始膨胀。在不满足现状的同时他们开始追逐名利、荣誉,期望自身价值的更加辉煌。恰在此时,卢一鸣给契尔年科提供了一次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契尔年科望着前俄那些旧有人物,一股优越感在心头升起。虽然他知名度上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他凭着雄厚的财力和中国总统卢一鸣良好的私人关系,使他在这群人里显得与众不同。基于这一点,尼古拉二世对他犹未重视和欣赏。
    正当大家热烈讨论如何组建俄罗斯共和国的时候,契尔年科思想溜号了,他想起了10天前的北京之行,想起来卢一鸣在总统府款待他的情景……。
    6月的北京花团似锦,温暖的阳光洒在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城市,给人以沧桑巨变的感觉。自从卢一鸣离开东北以后,十几年过去了,契尔年科再没有见到卢一鸣。此时,坐在情报部专门接他的轿车上,契尔年科一丝忐忑、一丝昂奋。
    卢一鸣坐在总统的位置上,也许契尔年科早就料到,卢一鸣他一直崇拜的非凡人物,如果达不到今天的成就,坦率说契尔年科反而无法接受。突然接到卢一鸣的邀请,契尔年科有些意外又有些惊喜,他知道日理万机的卢一鸣,邀请他到北京,绝不是叙叙旧那样简单。
    契尔年科作为俄罗斯人,对于中国对苏联用兵,心里没有一丝难受的感觉。十月革命后,他在俄国许多产业都被没收了,因此他对苏维埃是憎恨的。闲暇时他时常怀念尼古拉二世统治时的美好时光,至于苏联的死活眼下和他没有一丝关系。
    在总统府门前,契尔年科从轿车里钻出来,一眼便认出站在台阶上迎候的卢一鸣,他发现卢一鸣依然那般年轻,不知什么原因,契尔年科生出一丝妒忌。他想不明白,泱泱大国的首脑,每天要面对多少事情,为什么他依然保持年轻的面容。
    契尔年科还是老样子,上来和卢一鸣就是一通熊抱。此情此景倒把站在旁边的警卫搞得非常紧张,是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正当警卫们不知所措之时,卢一鸣和契尔年科热情的、寒暄着走了进去。
    卢一鸣让座后道:“老朋友,你可是发福了。”契尔年科道:“卢,你还是这样年轻,真让我意外,你是如何做到的。”卢一鸣笑道:“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你就会延缓衰老。”契尔年科无奈道:“岁月不饶人呀,瞧我已经老了,钱再多也买不来青春。卢,你把我专程叫来不知何事?如需要我帮忙、责无旁贷。”
    卢一鸣收起笑脸、言归正传道:“尼古拉二世在乌法马上要组建俄罗斯共和国,我准备让你出任俄罗斯共和国工业大臣,这次把你邀请来,就是与你谈这件事情,意下如何?”
    契尔年科闻听,胡子顿时颤抖起来大喜道:“奥,老朋友,让我如何感谢你。”他激动的上前又要拥抱。卢一鸣忙制止道:“且慢,先别高兴的太早了。常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百废待兴、一贫如洗的新国家,起步是相当困难的,你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契尔年科有些发懵,卢一鸣又道:“经过多年打拼,你已经富甲一方,相信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商、办实业的经验。关键是利用你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迅速使新生的俄罗斯共和国,从战争的泥潭里走出来。是你所要承担的职责。我们需要一个富足的俄罗斯国家,一个富裕安康、生活幸福的国度……。”
    会场上嘈杂的声音,打断了契尔年科的回忆。他张眼细瞧,见会场上乱成一锅粥,不同的人都在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治国纲领。契尔年科听了一会儿,满耳灌得不是废话就是蠢话。望着他们向尼古拉献计献策的样子,尤其是他们夸夸其谈、洋洋自得的样子,契尔年科生出一丝厌恶之感。
    纷纷攘攘之中,有人主张这样,有人主张那样,丝毫理不出一点头绪。毕竟那些前俄旧官员,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如何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状态下走出来,没有一点经验,因此只能想当然、所以然了。
    在这之前,国家体制已经达成共识,基本上是按照英国的现成模式,君主立宪制为蓝本,制定的建国纲领。这次对奥尔加女皇的权限也作了明确规定,并与前沙皇的权限有了明显的区别。而政府机构采用内阁制,主要以首相、大臣、议员等组成。
    在中方的干预下,尼古拉二世顺利地当上了俄罗斯共和国第一任首相,而契尔年科也顺利的坐上了工业大臣的宝座,其他位置经过一番合理的酝酿,基本上名花有主。现在各位就坐的大臣们正在讨论如何施政的问题。
    也许是尼古拉二世被吵晕了,其实他心里也没有任何主张。这功夫他瞥见契尔年科不屑一顾的面孔,心里似乎有了主意。这位中国总统力荐的大亨,这位来自中国的实业家,大概有锦囊妙计,不妨听听他的见解。
    听到尼古拉二世亲自点自己的名字,契尔年科信心满怀的站起来道:“女皇陛下,首相大人,尊敬的先生们,我先告许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来之前在北京,中国总统答应为我们提供2000万中华元的低息贷款,有效期是10年,日后我们可以用矿产资源偿还。”如此利好的消息,迅速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眼球,大家都长大嘴巴静听下文。
    契尔年科接道:“我制定了2年恢复国民经济的计划,无论在交通、能源、基础工业、教育等领域,争取在两年时间恢复到战前水平。另外争取在3年之内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与此同时,我们要和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并制定优惠政策,容许中国的实业家来开矿办厂,容许商人来做买卖,并迅速拉动我们的经济,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10年之后,我们要达到中等富裕国家的水平,20年之后要像中国那样繁荣、富有…。”
    毕竟契尔年科是在中国打拼出来的实业家,中国的经商理念,先进的工商业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他的骨髓。关键是他早期在卢一鸣的熏陶下,积累了丰富的实业和经商经验。因此他的见解。面对这帮古董式的人物,自然是如雷贯耳了。很快他的见解获得一致通过。
    7月10日,在乌法最大的一座东正教教堂的广场上,举行了最热烈的建国仪式。此时,这块土地和苏联境内形成鲜明的对照,那边还处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这边开始了欢庆的盛典。喜庆的人群,呼喊着奥尔加女皇的名字,热烈庆祝俄罗斯共和国诞生。
    在开国盛典上,奥尔加女皇,亲自宣布了尼古拉二世、契尔年科等担任各个角色的任命书,并亲自颁发了证书。俄罗斯共和国的疆域划分,东部以新西伯利亚为界。而新西伯利亚以东地区,日后还要组建不同的共和国,目前暂被中国军事占领。实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新西伯利亚以东地区,恐怕永远也不会回归俄罗斯了。
    俄罗斯共和国北部地区,目前疆域无法划分。而西部、西北部的边界线即被固定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军事分界线。西南部直达黑海是中国军队新占领的地区。南部按传统分界线和哈萨克斯坦和车臣为邻。目前俄罗斯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已经相当于现在苏联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至此,中国对苏战略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第五部走向辉煌 343章驻军
    
    俄罗斯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苏联的土地上炸响,并迅速传遍了辽阔的苏联土地。此消息就像8级地震一般,在苏联国内产生巨大的反响。苏联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向全世界宣布,俄罗斯共和国政府是非法政府、不予承认,并号召伟大的苏联人民,同仇敌忾,一定要把搞分裂的尼古拉二世,送上历史的审判台。
    然而木已成舟,这预料不及的变局,在苏联国内又产生出另类的声音。继车臣、格鲁吉亚、俄罗斯共和国相继独立,尤其是格鲁吉亚独立,对斯大林本人的打击是巨大的,目前媒体的导向,已经出现对他极不利的话语,它的根基开始动摇。
    尤其是军事战场连续的吃败仗,斯大林本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国土的连续被分裂,苏联政坛恐怕要重新进行洗牌,下一步会出现何种变局,没有人能清醒的认知。
    俄罗斯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中国国防部,责成担任伏尔加河防线的守备任务的第2方面军司令部,立即组成警备师,担任新生的俄罗斯共和国首都乌法的警备任务。然后,这个警备师要过渡为驻扎俄罗斯共和国境内的首支中国驻军。
    这个警备师不仅要担任首都的安全保卫,他们的另一项任务,是在两年之内,为新生的俄罗斯政府训练一支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