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13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213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别、别解呀,我向你道歉还不行,快说是什么好消息?”陈赓赶忙上前拽住他。杜聿明瞪了他一眼,然后把他拉到一边小声道:“方才我经过旅部,听某参谋说,咱们要开拔了。”“要开拔,上哪儿去?”陈赓急问。“上哪儿去,我也不知道,总之要打仗吧。妈的,蒋先云和陈明仁这两个家伙,算是过足瘾了。你知道吗,我的心脏快急出毛病来了。”杜聿明回答。陈赓又问道:“是整个方面军都行动吗?”杜聿明点点头。
    次日,陈赓、杜聿明等被传唤到旅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上旅长也是一脸喜色道:“命令已经下来了,命令我们马上准备,24小时以后出发。你们的营地和所有的设施,要移交给边防部队。时间紧、任务重,有什么困难吗?”“没有困难。”大家异口同声。
    接着杜聿明问道:“旅长,能透露一下吗,我们去哪里?”旅长变脸道:“你不知道这是军事秘密吗?是你这个级别该知道的吗?怎么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乱弹琴。”碰了一鼻子灰的杜聿明并没沮丧,仍然面露喜色道:“我猜测肯定要打大仗,妈的,总算熬到头了。”陈赓笑道:“别胡思乱想了,很多善后工作等着我们那,快走吧。”不一会儿,几辆军用吉普车,便跑得没影了。
    几天以后,夜幕笼罩着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车站,昏暗的灯光下,站台上军警林立,透着一股紧张的氛围。此时,满载坦克的列车正在隆隆的驶过,幽暗铮亮的坦克轮廓,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森人的亮光。1列、2列、3列,一支坦克装甲师通过了。
    在车站侧线停着3列客货混编列车,明显看出这3列列车是在给拉坦克的列车让路。此时,在一节客车车厢内,一名参谋说道:“坦克部队南下进入土库曼斯坦,肯定是对伊朗用兵,难道我们要和土耳其作战?”团长陈赓回答:“你分析的有道理,我们极有可能和土耳其作战。但是我猜想,仅靠土耳其自身的力量,恐怕他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尤其是中苏战场已经明朗化,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次美军的地面部队有可能参战……。”
    在另一列车厢里,团参谋长分析道:“情况已经明朗化了,坦克部队南下对伊朗用兵,就是和土耳其作战。但是我想不明白,土耳其不可能发动举国之战,而我们却动用整个方面军的力量,不会是向土耳其发动进攻吧。”杜聿明道:“对土耳其发动进攻,考虑到战线如此漫长,后勤补给根本无法满足大兵团作战。国防部绝不会昏厥到这种地步。我猜想法国人一定出兵了。他们在越柬遭到重创,恐怕有些狗急跳墙了。”“你是说法国、土耳其联合出兵?”团参谋长急问。杜聿明回答:“有这个可能……。”
    哥俩及手下的猜测,既有相同之处,又相去甚远。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又不知道真正的对手是谁。一路上他们难免心中焦虑,混乱猜疑了。
    列车从布哈拉车站从新启程后,转入西北方向。早晨醒来,列车依然在奔驰。陈赓举目向车窗外面张望,发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显然是进入沙漠地带。他又把眼光瞄向另一面,一条宽阔的大河引入眼帘。他立即拿出军用地图查看,不久得出结论。这条河流是一条东西北走向的河流,根据列车和河流并列平行,拿嘛这条河流应该叫阿姆河,是注入咸海的一条河流。陈赓顿时困惑了。
    列车为什么向西北方向的里海沿岸前进?他知道里海西部沿岸有两个最大的城市。一个是屡属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克套,一个是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克拉斯诺沃茨克。哪嘛列车显然是开往阿克套。到里海岸边是担任警戒任务呢,还是防止敌人登陆作战?
    如果防止敌人登陆作战,恐怕结论只有一个,我们的对手一定是美军。因为美军具备海陆空立体作战能力,才有登陆作战的可能。而土耳其根本做不到。陈赓为自己猜对了作战的对象,不免有些沾沾自喜。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杜聿明身上,却产生不同的情形。杜聿明认为,法军和土耳其不具备登陆作战的能力。显然部队到阿克套是担任警戒任务,也许战役打下来,有可能一发子弹都打不出去。判断的失误,让他陷入沮丧之中,一路上的精神气顿时泄了。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塔什干,是该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昔日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上个世纪中晚期,塔什干等周边地区并入俄罗斯帝国,城内有大量欧式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内人工修建的大小水渠,形成靓丽的景观。
    此刻,在前苏市政厅大楼,一场紧张的军事会议正在召开。从阿斯塔纳专程赶来的陆军总长张作霖,亲自主持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的军事会议。张作霖首先道:“国防部拟定的针对美法土联军的作战计划开始正式实施。下面请我的副官介绍详细的情况。”
    随行的副官站起来走到军用地图前道:“目前的情况很危急,美英法组成的联军已经列装完毕。他们分别是50万美军布防在苏联境内的巴库一带,美军的作战飞机两千架,坦克2500辆,各种火炮4000门。美军由苏军的黑海舰队协助,将在里海西岸的阿克套至克拉斯诺沃茨克,实施登陆作战。”
    “法土联军,法军30万人,土耳其80万人,共110万人。作战飞机1200架,各种火炮5000门。并且土耳其的骑兵部队将达到30万人,他们将在伊朗一侧发动进攻。而我方的兵力是第一重型坦克师,被紧急抽调下来,包括第1、8、10、15坦克师。第8、9、10重炮旅。第2、4、21、29野战炮兵师组成。另外从国内紧急增调的、新组建的第1、2、3高射炮师即将加入战团。我们的总兵力是75万人马,情况通报完毕。”
    会场气氛显得很肃穆。张作霖从新站起来道:“秋明战役目前正在关键时刻,为了保证战役的提前结束,目前我们的空军部队不能支援你们作战。因此你们将面临极大的困难。我们的作战计划是,第一阶段,在北路里海沿岸,节节阻击美军。在南路争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我想说的是北路针对美军的立体作战,你们将经受难以想象的考验。刘司令员,谈谈你的兵力部署。”
    司令员刘云龙站起来道:“我准备在北路部署4个兵团,20万兵力,实施有效阻击。他们大部分都有登陆作战经验,对于反登陆作战能很好的起到鉴戒作用。在南路我准备集中全部装甲部队和优势兵力,首先对土耳其军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双方殊死的搏杀即将开始,连续征战的中国军队是否还能创造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五部走向辉煌 289章最后攻坚
  

    震雷般的炮群在怒吼,无数炮弹飞向城区,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前方出现巨大的烟雾。与此同时,天上出现了大批飞机,发出的刺耳啸音,迅速被连续的爆炸声所掩盖。突破了外围防线,对秋明城区总攻正式开始。
    前方是一片焦土,战壕纵横交错伸向远方,被炮火炸毁的房屋,残墙断壁、一片狼藉,显露着不忍目睹的怪摸样。由枕木搭建的掩体拉着一层伪装网,旅长蒋先云,一身尘土,拿着望远镜向前方查看。“报告旅长,47团遇到苏军的堡垒群,请求炮火支援。”“报告旅长,48团遭遇苏军炮火的反击,他们请求轰炸机摧毁敌人的炮兵阵地。”“报告旅长,49团遭遇苏军的顽强反击,他们请求火速增援。”
    “命令炮兵部队,迅速覆盖12号地区。”“命令空军部队,对5好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命令旅预备队,迅速向10号地区紧急增援。”蒋先云简要的发布了新的命令,从新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起来。无数个战火硝烟战场上的锤炼,使他的指挥作战更加成熟和镇定。
    蒋先云心里非常清楚,部队已经突破了秋明城区的外围防线,即将突入城区之时,非常关键。而苏军的抵抗也越发顽强,双方的比拼在考验着指挥员的决心和战斗意志。对于打巷战,蒋先云并不担心,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城市巷战经验。尤其是在异国的土地上作战,根本不用考虑任何因素,眼前的城市即使变成一片焦土、一片废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陈明仁趴在一人深的苏军战壕里,冷静的向前观察进攻的情况。方才他们攻势正猛,突然遭到苏军炮火的压制,这显然是一处苏军的秘密炮兵阵地。随着轰炸机的到来和猛烈的轰炸,很快苏军的炮火被炸哑了。陈赓望着烟雾缭绕的城区,意识到大规模的城区巷战就要到来,他反而有股轻松的感觉。对于打巷战他自信,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他进攻的脚步。
    越过最后一片开过地,陈明仁发布新的进攻命令:“1营务必攻占那座楼房,然后在楼房上组成交叉火力和布置狙击手,然后采用爆破手段,打通毗邻的那条街道。2营占领右边的平房区,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向前推进,千万要避开沿着街道向前攻击,避免人员的伤亡。3营占领左边的那座工厂,然后向前爆破攻击。”
    少顷,全团迅速展开行动,他们娴熟的打法、敏捷的身影,迅速向防守的苏军发动了进攻。随着猛烈爆炸声、密集的枪声,再加上60迫击炮和枪榴弹特有的怪音,我军各种轻重武器,在各个要点,均发挥出巨大作用。不到两个小时,陈明仁用极小的代价,便完成了他的攻击部署。此刻,那座大楼我军的重武器开始发挥作用,几乎方圆一公里被成功有效地控制在内。随后官兵们从容的爆破攻击。
    在那座大楼内,团部临时搬迁到这里。这时团参谋长一身硝烟走进来道:“团长,经过统计,方才的战斗,打死苏军312人,俘虏苏军和伤兵508人。不过打死了300多贫民,你看怎么办?”“***,全城都是交战区域,对于贫民死亡咱们有什么办法。况且这些贫民拿起武器就是战士,你我分得清吗?”陈明仁满不在乎说道。
    “你的意思是……。”参谋长疑惑道。“对,我的意思是这些贫民都是士兵,他们都是在战斗中阵亡的。记住以后在我的统计数字里,没有“贫民”二字,明白吗?”参谋长望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狰狞的面孔,无奈的点点头。
    我军在秋明一线,集中了15个兵团、30万兵力,分东南北三个方向,发动了全线总攻。此刻在秋明城西部一座东正教堂的地下室内,东部战区司令官叶戈洛夫,脸色灰白,正在聆听部下的报告:“司令官阁下,南部红25军的城防已经被突破,目前正在爆发巷战。北部中国军队,已经顺利突破外围防线,接近城区。而南部中国军队,正在向城防发动攻击,情况已经万分危急,请司令官定夺。”
    沉默良久,有些麻木的叶戈洛夫道:“统帅部的命令是什么?”参谋长回答:“让我们至少坚守半个月,说美军马上要在里海开辟第二战场,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叶戈洛夫依然面无表情道:“恐怕我们等不到那一天了。”
    这时上面传来一声猛烈地爆炸,尘土纷纷扬扬又飘落下来。参谋长拍了拍帽子上的尘土,嘟囔道:“该死的飞机,轰炸又开始了。”一名军官慌忙跑了进来道:“报告司令官,南部的城防被突破了。”众人大惊,目光不约而同的瞄向司令官。
    良久,叶戈洛夫道:“我决定与秋明城共存亡,决不后退一步。”参谋长道:“司令官阁下,我认为固守秋明,已经失去任何意义。统帅部的决定完全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我们现在撤退,对整个战局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与其在这死守,全军覆没。不如迅速撤退,保存有生力量,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叶戈洛夫似乎有所松动道:“参谋长,撤退?说的很轻松,我们能撤的出去吗?”参谋长回答:“能撤多少就撤多少,司令官你就下命令吧?”叶戈洛夫若有所思。这时那名军官又跑进来报告,城区东部,一支中国军队距离司令部已经不到5公里。
    叶戈洛夫依然在犹豫,参谋长挥了一下手,进来两名高大的士兵,不由分说架起司令官就走,“你们要干什么,放下我。混蛋,我要枪毙了你们。”叶戈洛夫声嘶力竭的被架走了,参谋长道:“,命令警卫部队,掩护司令官向西北部撤退。”随后他行使指挥权,开始从新进行军事部署,当然是撤退的军事部署。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叶卡捷琳堡,这个苏联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说秋明是东部重要的军事重镇,拿嘛叶卡捷琳堡就是心脏,他的造血功能辐射着整个南部地区。此刻我第二方面军集中20个兵团,40万兵力,向叶卡捷琳堡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
    叶卡捷琳堡始建于1723年,距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是以叶卡捷琳娜一世命名。是整个南部地区,包括乌拉尔在内的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贸易中心。该市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距离莫斯科有1667公里。
    经过近300年的发展,该城市工厂林立,工业体系健全。有两座苏军的大型兵工厂就坐落于此,另外该市还有几所苏联有名的大学。吐哈切夫斯基动用预备兵团,鉴于叶卡捷琳堡的重要性,组成50万兵力,在此构成了大纵深防守体系。
    苏军的战壕挖的又深又宽,并且纵横交错。其目的就是防止我坦克部队的进攻。然而,苏军的战壕却给我地面部队提供了进攻的便利。在外围阵地上,我攻击部队沿着苏军的战壕,不断地向前推进,已经形成了势如破竹之势,进攻的脚步一点一点向城市边缘推进。
    一场激烈的局部战斗刚结束,年轻的团长林彪,一身尘土、绷带依然醒目的吊着臂膀,出现在前沿攻击阵地上。望着烟筒林立的城区,望着大火和烟尘笼罩的城市上空,他开始思索如何展开进攻。“妈的,这个城市真大,居然有这么多工厂,可惜了。”团参谋长在旁边嘟囔道。“这个城市如果被攻占,肯定会成为一片废墟,300年的历史将毁于一旦,俄国人恐怕心疼的要流血。”一名参谋在旁边附和。
    这时,天空传来轰鸣声,大批的轰炸机群,从头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