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02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202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事。不久皇帝从皇宫发出布告,揭露唐继尧卖国的同时,河内的局势平稳下来。
    三天后,在河内广场,召开公审大会,唐继尧和他的死党被处于极刑。苦心经营8年之久的唐家势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变成历史的尘埃。随后,蒋中正开始整顿各地人马,并且声称,只要和唐继晓划清界限,可以既往不咎。





    第五部走向辉煌 271章仓促的进攻
  
    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带,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他就是柬埔寨首府金边。金边位于四臂湾西岸,上湄公河、下湄公河、洞里巴萨河、巴沙河的交汇处。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这座城市地理位置俱佳,众多的寺庙寺院分布在城区繁华之处,透露出独特的佛教文明。
    丰富的水系使金边这座城市,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因此它的内河航运十分发达。从越南南部的出海口巴东到四臂湾,这段宽阔的水域,3000吨到4000吨的货轮可以直达金边,而从金边向东南出海口转运物资更是便捷。
    法国人对柬埔寨的殖民历史,恐怕要上溯到上个世纪中晚期,1863年法国出兵占领柬埔寨,经过长达60年的殖民统治,柬埔寨几乎变成法国人的第二故乡。年初法国人出兵占领了泰国南部、包括泰国首府曼谷,打通了缅甸到仰光的陆路通道。
    由于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逆转,法国人制定的向越南北部进攻的计划,被迫夭折。究其原因,没有海上舰队的支持和强大的后勤补给,进攻计划根本不可能实施。3月20日,法国政府正式向中国宣战,全面加入美英战团,因为法国人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随后,美英法三国就越南的形势,主要是考虑到法国人的要求和整个南海水域已经被中国控制,因此联军责成法国军队出兵占领了泰国南部地区,与英军盘踞的缅甸南部沿海地区连成一片,形成缅甸到柬埔寨的防御体系。目前法国人的舰队已经转向缅甸沿海地带。
    此刻,在湄公河上,来往的的船只十分频繁。从金边到西贡的一条土制公路,车辆更是川流不息。法国人从越南南部的总撤退开始了。金边至西北部的洞里巴萨湖,有一条连接两地的洞里巴萨河,200吨的轮船可以直达洞里巴萨湖,为法军西部的撤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法军元帅但丁站在湄公河岸边,观望着从越南撤退而来的士兵、商人和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从他们疲惫的脸上,明显看出失望的表情。但丁元帅的心情十分沮丧。去年中旬他来到金边,就任法军总司令,同时拟定进攻越北的计划,他当时的信心和心情可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曾几何时,形势怎么会变成这样?英军、美军在开战初期,就丧失了太平洋的主动权,继而南海成为中国的内海,所有的计划都毁于一旦,所有的梦想都成为泡影,作为一个军人,但丁元帅不竟对眼前的局面,有一种无力的感觉,甚至有些灰心丧气。眼下让他最头疼的是,越南南部,有30万法军和大量的移民,要全部撤到柬埔寨,继而向西部转移,谈何容易。
    宽阔的河面上响起了汽笛声,又有一艘货轮靠上码头。这艘货轮似乎有些异样,好像甲板上十分狼籍。没等但丁元帅看清怎么回事,一辆带有醒目十字标志的军用医疗车,风驰电掣般的驶入码头,几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医护人员从车上跳下来,向停稳的货轮跑去。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情了?”望着码头上混乱的局面,但丁元帅皱起了眉头。一名副官回答:“这艘货轮,在越柬边境地带,遭到游击队的袭击。货轮上的平民出现了伤亡。”但丁元帅生气道:“为什么不早报告?”副官小心翼翼道:“司令高官阁下,方才见你心情不好,没有向你报告。况且这种事情,几乎每个小时都在发生。”
    “该死的游击队,命令警卫部队,一定要保证水路和陆路的安全,尤其是平民的安全,否则让警卫部队的指挥官提头来见我。”但丁元帅有些竭斯底里,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近三百公里长的撤退路线,若想有效地防止游击队的袭击,简直比登天还难。
    货船上平民伤者的痛苦喊叫声,听着让人极不入耳。缠着绷带的人,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艰难的走下悬梯。不少担架抬着重伤员或者已经死去的人,更加困难的向码头上转运。明显看出这艘货轮遭到了重创。但丁司令官心情更加沉重,不由得、痛苦的闭上眼睛。
    西贡总督普拉格尼,这位在其位长达十年之久的越南总督,在任上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每天和游击队周旋,使他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他利用政治手段,使不少南部的游击队分化瓦解,在达到目的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游击队的袭击活动。然而撤退开始后,游击队的袭击又开始频繁起来。面对如此局面,普拉格尼总督抓耳挠腮,开始绞尽脑汁。别说还真让他想出一条妙计,而且是一箭双雕的妙计。
    普拉格尼总督经过运作,和南部一支最大的游击队搭上了关系。条件是把西贡完整的交给这支游击队,附加条件是,要求游击队停止袭击,保证法国人的撤退安全。但是他还有后续手段,今天他正式和这支游击队的领导人面谈。
    此时普拉格尼坐在西贡富丽堂皇的总督府内,盘算着谈话的内容,关键是他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名属下走进来道:“总督大人,黄将军到了。”“请他们进来。”普拉格尼脸上露出笑容,显得踌躇满志,他站起身来,亲自到门口迎接。
    “奥,黄将军,尊贵的客人,请。”总督普拉格尼出奇的热情,竟然和来人热情拥抱。来人叫黄德明,是活跃在西贡北部一支最大游击队的头领,他帐下目前有5000人马。前不久普拉格尼为了兑现承诺,把西贡周边不少城郭移交给黄德明,得到了黄德明的信任。并且使黄德明的人马迅速扩大到10000多人马。由此促成了他们之间面对面的媾和。
    目前,越南境内已经基本杜绝了袭击活动。袭击主要来自柬埔寨境内,这为法国人安全的撤离创造了条件。黄德明显然对总督普拉格尼的过分热情极不适应,有些尴尬道:“总督阁下,首先感谢你的承诺。不知总督邀请我面谈,是何事?”
    普拉格尼准备先给他一个甜枣道:“为了加深我们之间的谅解,也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准备把西贡没有运走的50门75毫米的火炮,外加5000支步枪,50挺重机枪,100万发子弹,全部交给你,意下如何?”黄德明一听大喜。
    普拉格尼接着道:“黄将军,目前中国人统治着越南北方,你们的皇帝实际上就是个傀儡,没有任何自主权,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黄德明一惊道:“总督阁下的意思是……,请明说。”“黄将军,越南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越南人自己手里,为何要听人摆布。目前对于黄将军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黄将军一旦扯起大旗,肯定一呼百应。我可以向你承诺,法国人一定坚定地站在你们一边,黄将军意下如何?”黄德明闻听眼睛一亮。
    几天以后,普拉格尼率领最后法军撤离西贡。黄德明率领部队接收西贡的当天,便对外宣布成立越南南方自治政府,号召各地游击队形成统一力量。别说这一招的确收到奇效,获得了各地游击队的广泛拥护。各地游击队的领导人,纷纷赶到西贡,公举黄德明为自治政府第一任主席,迅速搭起了草台班子。
    蒋中正铲除了唐继尧后,开始清除他的势力,同时还要整合各地部队。其实他已经知道法军撤退的消息,但是没有办法,面对如此局面,他也无法用兵。关键是有一支法军部队,一直在岘港防守没走,鉴于法军的坚固防御工事,也无法进攻。
    这天,蒋中正正在河内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一名副官匆匆走进来,把一封电报交到他手里。蒋中正看完大惊,立即宣布军事会议结束。南方自治政府宣布成立的消息,的确让蒋中正措手不及。他和几位心腹商议了一番,一方面向国内报告,一方面立即进宫面见越南皇帝。
    不久,越南皇帝阮福宝峙,通电全国宣布越南自治政府是非法政府。蒋中正首先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再采取军事行动。国内也发来电报,告知海南岛军港有两艘战列舰,可以随时调动。蒋中正责令两艘战列舰前往岘港,汇和从城防港紧急出发的十余艘近海炮艇,然后向南部的湄公河口转进。
    当天午夜,蒋中正又接到岘港防线防守的部队的报告,说法军已经撤退。他担心被游击队接防这条法军多年打造的坚固防御阵地。说来也巧,南方临时政府,已经吩咐就近的一支游击队接手这条防线。可是这支游击队,光顾着捞取胜利果实,因此耽搁了时间。黎明时分,我岘港防守部队,波澜不惊的占领了法军阵地,并与前来接收的游击队发生了激战。结果可想而知,游击队被打跑了。
    第二天召开军事会议,蒋中正命亚力克夫留下五千兵力驻扎河内,其他骑兵快速向南方挺进。并由1、3、5军组成左路兵团,2、4、6军组成右路兵团,成钳形攻势向南部挺进。乌合之众组成的游击队,那里是对手,战之6月下旬,黄德明在南部的建江省被击毙。由此为法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他们在柬埔寨初步的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第五部走向辉煌 272章德国
   

    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温暖的春天过早的光顾了欧洲北部广袤的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北海东南部的德国,也愉快的投入春天的怀抱。坐落于德国东北部平原、易北河的支流施普雷河注入哈佛尔河河口的柏林,更是在春天的气息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德意志民族最早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移居中欧的民族。早在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了部落。公元10世纪形成了早期的封建王朝,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然而,德国在1914年至1918年,历经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战败国,第一次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意志坚定的日耳曼人,,面对领土被分割、钱财被拿走的局面,岂能善甘罢休。由于中国这个异类的出现,德国的发展轨迹于后世历史,完全背离了原有的轨道。
    其实德国自战败以后,于后世历史不同的是,由于中国这个崭露头角的畸形怪胎,其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中国包括新组建的犹太国家,接纳了德国战后的军事工业、造船工业等所有领域的过剩产能,与此同时,中国广阔的市场,又为德国的工业制品提供了倾销之地。
    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采用务实的态度,大刀阔斧的进行经济改革。他们鉴戒中国的成功经验,利用德国马克贬值的契机,大胆的下出了出口创汇这盘好棋。拒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的拉动,贡献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至少有100万人先后涌上中国的土地,或者从事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这样一来,反而使德国的海上运输和贸易,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仅仅两年时间德国经济便抑制了下滑的趋势,并且开始好转。
    还有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战后英法两国迅速卷入殖民战争,巨大的消耗,促使他们被迫到德国采购工业制品甚至军火。尤其是军火工业的需求,反而让德国的军工企业得以保留,相反一面不难看出,无形之中,为德国的鲤鱼翻身埋下了厚重的一笔。
    自兴登堡总统上台以后,不仅延续先前的政策,而且有过之而不及。他抓住中日战争的契机,利用美英法对中国开始经济封锁,德国迅速接纳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经贸份额。尤其是中苏战争爆发以后,使德国更加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德国政客包括兴登堡总统本人,面对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尤其是面对风云突变的世界形势,他们必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精明的德国人,开始在政治上展开斡旋。首先他们响应美国人的号召,在技术领域对苏联进行支援,同时又把工业制品倾销到苏联境内。另一方面,他们要求美国政府,减免战争赔款,鉴于中国的原因,美国人自然应允。
    与此同时,德国人又开始和英法两国商谈,要求延长战争赔款的时间。英法两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基本同意了德国人的要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成了以中国和美英法苏等国的两大军事对立集团,世界海上贸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可是唯有德国的货船能在大洋上畅通无阻。截止到今年5月份,德国的经济已经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对于中国在各个战场上取得的节节胜利,尤其是中国人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德国国内的政客和军事专家,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德国人得出结论,鉴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巨大的生产力,充足的兵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
    因此兴登堡总统决定,必须和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军事合作。他们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德国必须抓住这大好时机,和中国进一步保持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处于德国整体利益的考虑,德国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他们需要话语权。
    由于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又开始抬头。年初德国各地爆发了民众的示威yx,强烈要求政府收回割让的领土。其实这是德国政府有意而为之的行为,随着德国政府的放任自流,媒体、电台又推波助澜,民众的呼声很快席卷全国。
    德国政府备受“压力”的情况下,于4月10日,德国外长坎贝尔紧急和法国驻德国大使
    进行商谈。4月15日,两国外长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正式会谈,要求法国归还鲁尔工业区。结果会谈不欢而散,法国政府口气强硬的回绝了德国政府的无理要求。消息迅速传到德国,促使民众和民间团体爆发了更大的示威yx。对于这个情况,美英两国意外的保持了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