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173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173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先云率领的先锋团,沿着铁路线勇猛的扑向贝加尔湖东岸的喀班斯克。关键是下一步占领喀班斯克西南方向的米什哈——这个紧靠贝加尔湖东岸的重镇。日后刘云龙的第四方面军,要在此处开辟新的攻击路线,取道贝加尔湖水域,向对面的贝如攻击。
    另外,喀班斯克和米什哈,处在重要的铁路枢纽线上,日后这两个地方将作为我西部攻击兵团的重要补给基地,其战略价值十分重要。喀班斯克的苏军已经撤走,可是蒋先云等却在米什哈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经过5天的顽强阻击,苏军撤往贝加尔湖西南部的斯留丹卡。
    看样子苏军在米什哈顽强阻击,是为斯留丹卡的守军争取时间。因为斯留丹卡后面就是伊尔库斯科,苏军不可能在向和后面撤退。眼下从伊尔库斯科紧急增调5万苏军,和斯留丹卡原有的5万苏军合并一处,组成坚固的防线。
    四月下旬,蒋先云所在的团,他们和兄弟部队一到,占领米什哈后。经过连续的攻击作战,部队十分疲劳,他们需要休整一番。眼下虽然是暮春季节,但是贝加尔湖沿岸依然十分寒冷。这天蒋先云和陈明仁忙里偷闲,来到贝加尔湖岸边。
    哥俩走到湖的冰盖上,用军用战镐刨出了一个冰窟窿。随后他俩用准备好的鱼线开始钓鱼,哥俩相约晚上好好打打牙祭。等待鱼儿上钩期间,陈明仁趁机说道:“蒋兄,告诉你个好消息,我那朝鲜老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你给赐个名字吧。”
    蒋先云也高兴道:“你小子行啊,转眼之间就当爹了。不过赐名不敢当,我可以帮你参谋一下。”陈明仁急道:“行了,谁不知道你满腹经纶,你就别侨情了。”蒋先云歪着脑袋想了想道:“我看就叫陈征吧,一来你是在征战朝鲜的时候,捡来个老婆,二来孩子是在战火中的氛围中出生的,非常吻合,你看怎么样?”
    陈明仁大喜道:“陈征,好名字,将来我儿子长大了也要像他爹一样,征战四方。”陈明仁意犹未尽又说道:“另外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儿晚上我收到一封家书,信中告知:我那找上门的老婆也怀有了身孕。真没有想到就一个晚上,你说我陈明仁的钢炮咋这么准?”
    蒋先云不屑一顾道:“行了,瞧你那得意忘形的样子,你闹心的日子还在后头那。我问你:你那朝鲜老婆告诉家里了吗?”陈明仁满湖在乎道:“到时候二老看见孙子,一高兴肯定不会把我怎么着,这一点你放心吧。不过,我到想问你,你那北京的女人,和她那个没有?”蒋先云已经私下把那次到北京相亲的事情告诉了陈明仁,但是他隐瞒了卢一鸣给做媒的细节。昨儿晚上,一封来自北京的情书,还在他胸前的口袋里装着。
    “什么那个没有?”蒋先云有些发懵。陈明仁不满道:“我说你呀,真是个白痴,非得让我赤裸裸说出。我问你:把她睡了没有?”蒋先云的脸腾地红了道:“我像你那,不知廉耻。正人君子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竟然还要拖我下水。杨雪是一个好姑娘,我不会做出损毁她名誉的事情。”
    陈明仁见蒋先云有些发急道:“行了行了,做你的大圣人吧,没人干涉你,我只是哪嘛一说,看把你急的……。”这时警卫员突然喊道:“鱼儿上钩了,鱼儿上钩了。”二人顿时手忙脚乱,不一会儿,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鱼被拖出水面。
    四月底,崔可夫经过艰苦跋涉,在我骑兵部队的严密封锁下,辗转回到伊尔库斯科。布留赫尔司令官,见到十分虚弱、憔悴的崔可夫,几乎认不出他的模样。





    第五部走向辉煌 228章形势
    

    苏联统帅部,对于哈萨克斯坦战局崩溃,一时之间处在焦头烂额之中。幸好苏联大军安全撤往国内,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然而苏联妄想一举攻占哈萨克斯坦的计划,已经化为泡影。目前担任进攻哈萨克斯坦的苏联大军,反而转入全线防御。
    接踵而来的打击更让斯大林头疼。中国迅速在外蒙开辟第二战场,打乱了苏联整体的战略计划。关键是赤塔的苏军来不及撤退,50万苏军转瞬之间烟消云散,可见中国军队的打击手段是多么迅猛,眼下中国军队在东线攻势如潮,斯大林最不愿看到的两线作战的局面,活生生的摆到他的面前,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使斯大林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年初,苏联人民的领袖列宁,在莫斯科泯然去世。这位苏联人民的导师、苏维埃的缔造者,在最关键时刻撒手人寰,使苏联人民的心头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当初,列宁是反对对中国用兵的,他期望用政治手段和中国谈判来达到目的,尤其是反对和欧美联合。
    然而久卧病塌的列宁,已经无法左右苏联的政局。接班人斯大林,这个格鲁吉亚枭雄,骨子里崇尚的就是铁血。列宁的去世,完全排除了他面前的障碍。不顾苏联的实际情况,悍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展示他的雄心伟略。
    斯大林于1779年出生在第比利斯省的哥里城。他的父亲是位鞋匠,母亲是格鲁吉亚农奴。斯大林的家境比较富裕,父亲由于嗜酒如命,喝醉后时常殴打他的母亲。经常目睹这一情景的斯大林,在他幼小的心灵渐渐产生了反叛的欲望。
    十岁斯大林被母亲送去上学,开始学习俄语。十六岁考上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过奖学金。这期间斯大林接触了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来由于学费昂贵他无力支付,被学校开除学籍。
    在担任气象局职员期间,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工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民工党分裂后,斯大林选择了加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维什克一边,不久斯大林成为高加索地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1906年,斯大林和他的第一人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泽尼结婚。后者不久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雅可夫。07年斯大林的妻子因伤寒去世。
    伤心的斯大林曾在巴库颓废了几个月,他把儿子交给娘家抚养,从新投入革命活动之中。这期间斯大林被逮捕7次,6次流放5次逃跑。后来他来到彼得堡,进入列宁主办的真理报,担任一名编辑,成为列宁的左膀右臂。一战爆发后,斯大林再一次被逮捕。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后,沙俄罗曼若夫王朝灭亡,斯大林被释放。他再次回到彼得堡,继续从事真理报的编辑工作。一段时间斯大林曾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列宁决定用暴力TF临时政府时,斯大林义无反顾的站在列宁一边。十月革命胜利后,斯大林顺理成章成为苏维埃的核心成员,并且担任民族事务委员一职。
    俄国内战期间,斯大林迅速崭露头角。他采用铁腕手段,对意志不坚定者、叛徒、逃跑的士兵,一律枪毙毫不留情,在紧要关头一次次挽救了新生的苏维埃的命运。尤其是他获得了,包括伏罗希洛夫、布琼妮等一大批红军将领的拥护,使他逐渐接近了权力的中心。
    俄国内战结束后,斯大林已经成为苏联政府的二号人物。对于身边泱泱崛起的大国——中国,尽管所有人都看不懂。但是列宁考虑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外交困,必须要修生养息。尽管在外国的军事干涉下,苏联损失了{包括领土}等许多重大的利益,但是新生的苏维埃,还是在夹缝中站稳了脚跟。
    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等为首的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抛去前嫌向苏联伸出了橄榄枝。当初列宁是反对和欧美结盟,但是不断发作的脑部疾病使他长期卧床{有人说列宁死于枪伤,实际上这是误传,确切说列宁死于脑部动脉硬化。}不能理政。
    由于斯大林有红军将领的拥护,使他如虎添翼,趁列宁长期卧病,采用卑鄙手段,排挤和打击当时的二号人物托洛斯基{其实托洛斯基是十月革命真正的领导者,当时列宁不在。同时托洛斯基也是苏联红军的缔造者},使斯大林很快走上权利的顶峰。
    久卧病塌的列宁,已经看出了斯大林的野心。据说列宁在临终之前曾留下一封遗嘱,其中心内容就是撤销斯大林的职务,后来这封遗嘱被斯大林销毁了。斯大林迫于巨大的压力,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悍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不能不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眼下斯大林有些后悔,原以为趁中国对日作战的良机,欧美又强力支援,一举拿下哈萨克斯坦,没想到中国早有准备,其军事实力已经恐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关键是日本的迅速投降,使他遭受了巨大打击,此刻骑虎难下的斯大林,有上当的感觉。
    前途如此不明朗,斯大林心急如焚,下一步中国会全力以赴对付苏联。斯大林感觉凭苏联一己之力难以抗衡。他一方面调兵遣将展开防御部署,一方面让苏联外长前往美国,督促美国迅速开辟太平洋战场,使中国处于两线作战之逆境,以此缓解苏联的困境。
    在莫斯科统帅部,契卡头目{苏联情报机关}贝佳宁正在向斯大林汇报:“斯大林同志,根据远东军区司令官布留赫尔提供的情况,中国军队在赤塔攻坚作战中,采用了立体攻坚战术,至使我防线坚固的赤塔,在十天之内便沦陷。针对这一新的情况,恐怕我们的防御部署也要随之改变,目前中国军队已经开始对伊尔库斯科防线展开了进攻。
    另外,据我情报人员探知,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完成了军事集结。中国的第一方面军,已经陆续增兵达到120万人,中国的第二方面军增兵达到100万人。目前在哈中国有作战飞机1500架,1200辆坦克。还有8个炮兵师,其中有新近列装的两个重炮师。估计5月初,中国西线兵团,会展开全线进攻。”情报头子贝佳宁似乎面无表情。
    斯大林眼睛注视着军用地图,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下一步我们恐怕要进入全线防御阶段,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我们对中国军队缺乏了解,因此你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军事情报,对我方军事防御的部署,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斯大林显得忧心重重。
    四月下旬,美国总统柯立芝,英国首相丘吉尔,法国总统加斯东、杜梅格,苏联外长加米洛夫等云集华盛顿。针对中苏战场出现的被动局面,紧急展开斡旋。自中日开展以后,美国人完全是坐山观虎斗,随着对日本的失望,美国人开始全力支援苏联。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迁,面对如日中天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这个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中国,整个欧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荡,面临自身的生存危机,老牌的列强各国自然坐到了一起,形成了针对中国的统一战线。
    中日战争爆发伊始,美国人开始换位思考,随着自身的强壮和大国地位的提高,美国有头脑的政治家,开始雄心膨胀。他们迅速抛去了绥靖主义,真正关心自身的价值,以及作为世界大国的话语权和领导世界的雄心壮志。
    美国人一方面利用日本人消耗中国的战争潜力,继而又支持苏联人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另一方面开始扩军武备,当初美国为日本建造的两艘航母,他们没有交给日本人,而是窃为己有。与此同时,美国人建造的两艘航母也已成军,目前美国已经有四支航母舰队。
    鉴于菲律宾美军被频繁袭击的原因,美国民众自发的涌上街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FH浪潮。他们抢劫华人的商店、华人的财物,甚至屠杀华人。美国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泛滥。甚至推波助澜,以莫须有的罪名没收华人的实业。
    美国的华人纷纷逃离美国本土,他们漂洋过海辗转回到大陆和南洋。针对美国人的倒行逆施。中国政府强硬的发表了声明,同时单方面宣布冻结美国在中国的全部资产,中美两国完全撕破脸面,公开走上对立的道路,一场世界性的危机提前来到了。
    日本的投降,中苏战局的迅速逆转,欧美各国震惊之余,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美国国会迅速研究了对苏进一步援助的法案。包括以往军事领域的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与此同时,美国人加快了战争的脚步。这次在华盛顿的磋商,其实就是被迫之举。
    然而列强各国首脑,这次华盛顿会晤,并不是苏联外长有多大能量,而是丘吉尔一席话,人们的焦点集中到,加里曼丹岛对面的苏拉威西岛,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由于蒋中正的贪婪,促成了太平洋战争的提前爆发,为一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战埋下了伏笔。





    第五部走向辉煌 229章对策
    

    美国总统亲自接见了来自各国的政要,气氛显得并不十分热烈。眼下列强各国、尤其是英国、法国这两个老牌的列强,曾几何时会拜倒在美国人面前马首是瞻。各国首脑面对当前严酷的形势,恐怕把希望都寄托在美国人的头上,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美国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大国、工业大国,一战后迅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英法两国不仅把大部分经济利益拱手让给美国人,现在已经沦落到看美国人的颜色行事的地步。美国的国民总产值,已经坐上世界头一把交椅。其雄厚的资本足以傲视群雄,完全可以担当领袖的角色,当前状态下,美国人普遍有这种心理状态。
    而英国作为老牌的日不落帝国,其衰败的程度早已名存实亡。一战后的英国,战争的创伤还没有痊愈,紧接着发动了殖民地之战。以往轻松的镇压行动,变得异常艰难。在南洋这块土地上,英国人不仅颜面扫地,连最后的资本也赔了进去。
    英国虽然在南洋的土地上夺得了荷兰的属地,但是那些可恶的印尼猴子,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频繁爆发的武装暴乱,使占领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的英军,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关键的是,英国的传统属地印度所爆发的骚乱,是让英国人最头疼的事情。
    经过半年的镇压,印度总算趋于平静。然而缅甸的局势,已经变得不可收拾。眼下缅甸的英军只能龟缩在仰光等周边地带,其余地区已经完全被张小山收入囊中。下一步英国还要对缅甸用兵。关键是,南洋共和国的存在,使英国人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