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56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5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敝人就抛砖引玉喽!”报完岁数,梁启超没有忸怩作态,而是当仁不让,“说到年庚,我就承着这个说吧。慈禧皇太后是道光十五年(1835)生人,今年已经六十有八。‘人生七十古来稀’,孝庄文皇后七十六岁登遐,已经是古今罕有。况且如今国势风雨飘摇,她日理万机、殚精竭虑,恐怕不是长寿之道。而今上是生于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刚过而立之年,只要耐心蛰伏数年,一旦山陵有事,便是重整乾坤之时。我于今上了解颇深,乃是爱国恤民、锐意进取之帝,非安旧守成、尸位素餐之君。到时候,上下一心,进行政体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师法泰西日本,洗刷陈腐,必可使中华复兴,重收失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孙元起历史虽然没怎么学好,却也知道光绪没几年活头了,之后是年幼的娃娃做了宣统皇帝。梁启超所说,自然纯属异想天开。自己本不愿喝酒,当下只是端起酒杯,略作示意,便放下了,酒是一口没喝。

杨度则端起酒杯,小饮了半口,然后说道:“就某所见所闻,长江以南,在道光以来,便开埠通商,与西洋来往交通,民风开化。广东、江苏,最为全国风气之先;四川、云南、湖广、江西等省在戊戌变法时,也是新学泛滥,民心思变。前年庚子国变,便有东南自保的举动,已可见江南与朝廷趣向不同。而淮河以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向来是朝廷的心腹要地,由忠心帝后的鹰犬把持,驻军也最多,虽然不是针插不进、水泼不透,却一时半会不会有反侧之象。所以,江南一旦再有变乱,恐怕九州便会划江而治!”

梁启超听毕,微微点头。刚才太所说,不过是与光绪帝君臣相知一场,还有些幻想罢了,而不是真的从理性出发思考问题。这时闻听杨度所言,觉得极是,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孙元起学着杨度刚才的动作,小啜一口,感觉酒味不是很重,有些甜味,倒像是米酒一般。放下酒杯,看着杨度给每人斟上酒,说道:“下面该我啦?”

“正要听百熙兄高论!”梁启超目光炯炯地望着孙元起。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元起首先想到国父的这句话,以此开头,然后屈指略算,“不出十年,清帝当逊位,天下或可称共和。如今的中国,农民作为国民中最庞大的群体,更多还是安守土地,为一箪食一瓢饮而苦苦挣扎;工人、手工业者,只出现部分大城市;军人,则分为两种人,一部分是昏昏噩噩,不过是军官的打手,另一部分则是接受了新式教育、有新思想的,他们会成为社会上最激进、最不稳定的力量;还有,就是包括传统士绅在内的读书人。在中国现今社会,读书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良心,还是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

“随着新式教育的推开,教育模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渐渐演变成平民教育。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平民子弟,无疑对封建**充满憎恨,对西方的自由民主充满憧憬。经过十年,一代人的教育,就足以使得读书人的主体,由过去的士绅,变成青年学生。他们作为社会的领导力量,再加上军队中那些激进的军人,相互一联手,就会天地变色!

“如皙子兄所言,江南自然不足虑。在江北,那是封建统治最牢固的地方,会发生什么变动呢?我们要知道,李合肥中堂去后,北洋的主要兵力是掌握在少数将领手中,到那时候,他们不一定要倒戈,只需保持一个中立态度,清王朝立马就会走进坟墓。

“但这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乱世的开始。

“南方的激进和北方的保守,在还有一个共同敌人——清王朝的时候,双方或许还能做坐到一块儿。等清帝统治终结,两派开始分享胜利果实之日,便是南北大动干戈、兵戎相见之时。北洋军力最为雄厚,南方的新军在初期不能抵挡,这导致保守势力抬头,在北方另出一个皇帝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南方的革命力量不会就此认输,经过一段时间的养精蓄锐,还会卷土重来。北方的保守势力,因为这些倒行逆施,渐渐失去民心,最终失败。

“对了,还有退位后的清皇室,因为南北相争无力顾及,很有可能死灰复燃。在某些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会占据一隅,比如关外,成立傀儡王国,进而窥伺中原。南方革命力量在艰难战胜北方保守势力后,还要与这个外国势力正面交锋,胜负难料。而西藏、新疆、青海、外蒙等边疆地区,因为中原动荡,会呈现分崩离析之态。

“也就是说,未来的二三十年间,中国会动荡不安,干戈日起,民不聊生……”孙元起越说声音越低,仿佛看见数十年后的人间惨状。

梁启超和杨度的脸色也非常难看,最后各自举起酒杯,对饮而尽。

杨度又给大家斟满酒,道:“国内的太沉重,我们说说国外的,不准再说令人愤懑的事儿!这次,从最小的开始!”

“那说说令人高兴的!”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风景秀丽的花园中,说那些令人垂头丧气的话,确实大煞风景。孙元起决定说个好消息:“未来十多二十年,欧洲必有一场大战,战争将波及全世界,各强国均因此而元气大伤。这场大战,可以使得中华避免灭国亡种之祸,如果处理得当,国家从此兴起亦未可知!”

“哦?”两人眼睛俱是一亮,“百熙,说说你的原因!”

原因?这我哪知道啊!你们问村长去。孙元起心里这么想,可不这么说,面上故作高深:“此乃天机,不可泄露!”

“切——!”两人都很无语,当下只端起酒杯,抿了小半口。看来,他们对此是半信半疑,疑还更多些。

“依我看,这日本倒要和俄罗斯大打一架!”杨度笃定地说。

梁启超接上一句:“俄罗斯内部很有可能要出大问题!”

孙元起补充道:“这两个恶邻,真该从我中华身侧消失,最好挪到欧美旁边,让他们好好乐呵乐呵!”

说罢,三人都哈哈大笑,各自干了杯中酒。

杨度晃晃酒壶,然后给每人斟了半杯,便把酒壶扔于一旁,原来没酒了。

“酒饮半醉,月看半圆。”梁启超举着半杯酒,“盍各言尔志?”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孙元起听得明白。

杨度饮完酒,从后衣领中掏出折扇,忽悠悠地扇着,然后吟出一句词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也是尊师湘绮老人的夙愿吧!”梁启超也一口喝完,慢慢念道:“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这不是坑爹嘛!本来还在好好说话,怎么到了最后,突然改吟诗啦?孙元起脑袋里面高速运转,想找一句勉强能应景的诗句来。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酒杯在唇边放了半分钟,最后冒出一句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对了,这是谁的诗啊?

第五十一章君平帘下谁家子

“黎明睡觉未婚妻,煎饼果子大烧鸡。”

这是北方的一句谚语,认为人生最大享受莫过于此。而排第一的,就是在睡意正浓的早上,美美地睡个回笼觉。骑马坐轿,不如黎明睡觉嘛。

孙元起昨日刚从颠簸的轮船上下来,一番周折,吃了中饭,又和人喝酒聊天。晚饭后,回到房间,虽然不太习惯和式旅馆的直接睡在地上,困意上涌,自然也管不了那么多。裹着薄衾,就着夏夜凉爽的海风,沾枕即睡。再一睁眼,窗外已微有熹光。夏日天亮得早,现在大约是五点钟的样子。转念想起,船票是今天下午的,倒也不急,不如多睡会儿。换个姿势,又沉沉睡去。

睡得正美,仿佛听见有人说话:“百熙兄起来了么?”

再想听时,却又没有声响,只疑是发梦。

“百熙兄?”声音仿佛在门外。

“谁啊?”孙元起不再睡,坐起身问道。

“哈哈哈,是我梁某人。”旅馆的和式推拉门没有任何保护**的效果,外面的人直接拉开,施施然走进来。原来是梁启超。

孙元起见梁启超一大早过来,以为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困意顿时去了大半,整了整睡衣,被褥胡乱地堆在一旁,问安道:“任公,早啊!”

“百熙早!”说话间,梁启超走到窗前,“哗——”地拉开另一侧的推拉门,正好是面对东方,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阳光直射进屋。门外是溪水汇成的小池塘,脉脉无声地流淌着,几缕菖蒲随着晨风翩翩起舞。

孙元起精神为之一振:“好景色!”

“大清早,扰人清梦,我倒做了回恶人。”梁启超一步迈出,在门外的台阶上坐下,拍拍身侧,示意孙元起也过来坐,“昨日回去,我便一直在想你说的那个中华未来形势,越想,就越觉得有可能发生;越觉得有可能发生,就越不安。所以一晚上没有睡好。”

孙元起在他身侧坐下,闻言心想:“这本来就是真实的史实,自然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当下却没有说话,继续听他说下去:“自道光以降,我中华屡蒙外侮,有志之士起初见西洋船坚炮利,便欲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兴办洋务,恭忠亲王、曾文正公、左文襄公,以及数月前刚去世的李文忠公,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国家强盛、万民康乂。谁知道,学来学去,还是照吃败仗,国家也一天天坏下去。

“我的老师康南海见此,认为非得立宪法、开国会、变革政体,则国家不能兴起。所以纠合同志,公车上书,希望皇上与太后能审时度势,变法维新,庶几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谁成想,一朝风云变幻,努力皆付诸流水。之后又闹拳乱,八国联军扣京,帝后狼狈西狩,最终以四万万两白银换得一时苟安,这可都是万民的膏血呵!当此时,国未亡实已亡,民未乱实将乱。

“我来日本,听闻游学生中有人倡言暴力革命,以为国家危亡,皆是封建统治的缘故。若想国家振兴,首先便要推翻这满清统治,然后建立全新的共和政府,则国家强盛可期、民众富裕可待。私以为,振兴中华之路,其在兹乎!

“昨日闻君一言,转觉即便暴力革命,也不能扭转中华之颓势,反而南北争斗,遍地刀兵,使得中华之惨状,尤甚于今时今日!”梁启超攒眉蹙额,不胜愁闷,仿佛愁肠百结,困顿无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中华的路到底在哪里?难道真的只能坐等亡种亡国么!”

“就目前形势来看,清廷陈旧腐化,而且民心思变,暴力革命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了!”孙元起怕他又想起保皇党的那一出,事先给他打预防针,“如果想改变,只能从改变革命党本身入手。”

梁启超思忖片刻,猛一击掌:“是极!革命党人之起事,不在太后病危之际,便在太后身死之后。近时帝后自西安回銮,一路车马劳顿,尚无偶恙,足见太后康健,应还有五至十年之寿。百熙你也推测是十年左右,应该不谬。十年后的青年学生、青年士兵,如今不过是少年,如果施与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其明白革命之目的、肩负之使命,心中自有主见,不为政治家所迷惑。纵使南北兵戎相见,士卒皆从正确之一方,则欲图私利者,其可得乎?”

“是的,”孙元起也赞成梁启超的思路,“民弱则国弱,民强则国强,国民素质决定一国政体的优劣。正是由于中国民众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知道如何抉择,才使得中国只能由**政府统治,陷入了南北相争、彼此杀伐的深渊。我们必须把中国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广大民众身上,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身上。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改变他们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的毛病,让他们具有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观念,以及高度的政治觉悟,时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第一要义。由此出发,改造中国社会,选择合理制度,建设一个民主富强新中华的目标必能实现。”

“对!”梁启超兴奋地站起来,在过道中一边踱步,一边大声说:“欲建新中华,必先新民众。苟有新民众,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那些中老年人,让他们接受新思想很困难,关键是在青少年。明日的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青少年!今天的责任,则在你我肩上!”

梁启超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孙元起:“原来百熙早有定见,是不是?所以你从前几年就开始办学校、编教科书,就是想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是不是?很好,很好!我就知道,我们中华必然会有大智慧、大魄力之学者,在此危难时刻迎风奋起,左右国家,启蒙民众!”

孙元起摇摇头,心想:自己的本意,最初不过是为了谋生,后来稍微开阔些,想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直到立意创办学校,才有一丝科技救国、教育救国的想法,现在也是如此。却从来没有想到梁启超所说的那么宏远。

梁启超复又挨着孙元起坐下:“百熙,你编的教科书,我认真拜读过,非常好。可是也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新思想、新理念没有大张旗鼓地予以突出——当然,我也知道,在现今国内,这些都是犯忌讳的,而且你在《生物》《思想品德》等教科书中也隐约提过,不过还不够。——我觉得,你还可以再编一套历史或者地理的教科书,把国家、民族等观念融入其中。要知道你的教科书在江南流布极广,几乎只要是有学堂的地方,就有你的教科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有责任、有义务宣传这些!”

让我编写历史、地理课本?搞笑的吧!这就是问村长,村长也不知道啊。孙元起就要出口拒绝,可那些话,被梁启超充满希冀的目光生生地逼在嗓子眼里说不出来,只好硬着头皮答道:“好吧,我尽力。”

梁启超这才满意,抬起头,望着东方的太阳,最终喃喃低语:“我在日本,不能回国,不过我还能办报纸、还能写文章,也要为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中华新青年而鼓呼!十年、二十年后,我深爱的中华,你会变什么样呢?”

下午,横滨港口人来人往,太阳照在东京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

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客轮缓缓离开码头,孙元起和杨度等一行,扶着栏杆,挥手作别岸上的梁启超、马君武等。等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