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铁骑-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在皇甫嵩行军去北地郡的途中,见到大宦官张让的住宅超过了标准,于是向汉帝上奏此事;皇甫嵩乃是当红的大汉名将,再说汉帝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敲诈机会,张让花了许多的钱才令汉帝不再追究此事,心中对皇甫嵩的愤恨可想而知了。
而且张让向皇甫嵩索要金钱时,皇甫嵩不仅不给,还骂了自己一顿,两件事撞到一起,更激起张让的报复心。
皇甫嵩一直认为大汉之所以有当今的局面,就是因为这群宦官卖弄皇权所致,心中早就巴不得铲除之,碰到宦官的毛病,岂能放过,皇甫嵩明里暗里没少骂这些宦官,宦官们对他也是咬牙切齿,奈何人家现在是大汉的功臣,在汉帝面前奏他一本,不仅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让满朝大臣攻讪。
张让得知皇甫嵩在北地郡败给了羌人,而且累战无功,如今正在与羌人对峙,心中舒爽极了,终于捏到了皇甫嵩的把柄,让你丫的还横,这一次非把你整死。
次rì早朝,张让就指使自己在朝中的人上奏汉帝皇甫嵩屡战无功、耗费钱粮极多之事,许多的大臣也附和此议,大世家自然不希望皇甫家崛起太快,这对他们的地位有影响,见识短浅的大家族纷纷上奏皇甫嵩的不是,只有少数大家族保持中立,看着嗡嗡的朝堂,汉帝一声退朝,离开了。
其实看着大臣之间相互攻讪,汉帝的心中一阵痛快,隐隐的有一种这才是帝王的感觉,我的一个命令就能左右朝堂,这是何等畅快之事。
熟悉汉帝xìng格的张让知道汉帝下朝之后一定会问自己着几个宦官的意见,张让与其他的宦官商议好参奏皇甫嵩一本之事,平时有点小矛盾的宦官,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显然都是受过皇甫嵩的气。
果不其然,汉帝下朝之后问及张让几人这件事,几人一致口径说皇甫嵩久战不利,于是汉帝也就顺理成章的将皇甫嵩给拿掉了。
张让几人又推荐了董卓担任此次的统帅,不仅董卓在这次的战争中的表现不错,而且董卓时不时的会孝敬几人,几人心中也把董卓当做了自己人,有好处自然想到的也是自己人,但是这群宦官却是忽略了世族大家的态度。
汉帝也感觉这一次董卓的表现的确不错,占领泥阳,端的是力挽狂澜,值得培养。
求收求红求打赏!您的支持就是铁骑不断进步的源泉,为了铁骑,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第七十三章:张温到任【求收求红】
汉帝也想把皇甫嵩这个天下人口中的大汉名将给削了,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成为汉室的大功臣,在军中的声望极高,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嫌,若是尾大不掉,始终会是一个祸患,早点拿掉也不是什么错事,区区的羌人,汉帝还没放在眼中,多少年的仗都打过来了,羌人不是依旧如此。
第二rì,当汉帝说出自己的决定之后,遭到了众大臣的一致反对,皇甫嵩被削职,可以,但绝不能让董卓这个山野匹夫来担任,汉军统帅之职,应该有世家之人来担任,世家的底线就是不让那些粗狂的武夫担任大权,与那些粗鄙的武夫一起上朝堂在这些士大夫的眼中都是一种耻辱,这也导致大汉的不少将领都文武双修,能上朝堂,能上战场,皇甫嵩能当上汉军的统帅,也是因为他出身世家,且是一名儒将。
一些大汉的名将经不住这些士大夫的一再排挤,只好拜师名门,踏入士林。
汉帝耐不住这群执着的大臣的上谏,同意由张温接任皇甫嵩,成为汉军新的统帅,当然汉帝借此机会向那些世家索要了不少的粮草,小小的高兴了一把,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得,以前战事一起,这些世族只知道一再的上谏,那肯出一粒粮食。
皇甫嵩见圣意难违,不得已只好吩咐三军再次退守北地郡,等待车骑将军张温的到来,对于张温担任汉军统帅一职,皇甫嵩没有多大的意见,张温本身就是有才之士,谋略不输于自己,无奈的是如此大好的局势因为汉帝的一道圣旨而打破。
灵州、廉县的汉军退军了,西凉军不可能再孤守一座城池,连夜撤退,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焚毁,不给羌人留下任何的有用之物。
灵州的李文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仰天大笑,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再一次的派遣士兵占领了泥阳县,带兵的将领自是李文侯的心腹大将。
北地郡,皇甫嵩召集三军,将汉帝的旨意宣布了下去。
统军多年,皇甫嵩也明白这些士兵肯定会有情绪,这些士兵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张温到来之后,肯定会有不少的困难,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皇甫嵩对手下的将领一一安慰,安抚他们的不良情绪,虽然有些将领对皇甫嵩的离职很是不爽,奈何皇甫嵩都这样劝说自己了,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一部分对皇甫嵩死忠的将领私下劝皇甫嵩带军杀向雒阳,清君侧,诛jiān腻,还大汉朗朗乾坤;皇甫嵩顿时大怒,狠狠的训了这些将领一顿。
看着被自己训的老老实实的将领,皇甫嵩喟然长叹道:“以后切不可如此说,我们身为汉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以后切不可再说此大逆不道之语。”
何止是这些将领劝过自己,当初携大胜之军时,一名汉阳名士就曾劝自己掌权称制,但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告诉着自己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之事。
皇甫嵩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功绩太高,容易引起汉帝的猜忌,自古功高震主者,能有几个得到好下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接到汉帝的旨意,皇甫嵩劝慰手下将领之后就轻装离开了北地郡。
仅仅过了几rì,张温就火速赶来,张温得到汉帝的任命之后,不禁为当前取得的局势感到惋惜,也为皇甫嵩的遭际感到不满,堂堂的大汉名将,汉军统帅,竟然说换就换掉了,而今大汉的局势,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汉帝却还这般。//。。//
战场的不容得耽误,张温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地郡。
虽说皇甫嵩被朝廷替换掉了,但在朝廷那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临走之时,留给了张温一封书信,同时向汉帝再次举荐贾荣,贾荣之前拒旨而逃,按理说皇甫嵩不应再次向汉庭举荐他。
通过这次与羌人的交锋,皇甫嵩又一次的欣赏贾荣的机智、韬略,贾荣又一次的被推到了朝堂之上。
且说张温到达北地郡之后,自然是受到了汉军的热烈欢迎,不管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反正看着有那么一回事。
临阵易帅,乃是兵家大忌,容易使士气降低,士气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它能让弱小的士兵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就像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战斗有时却比一只羊带着一群狮子的战斗力要高。
来到北地郡之后,张温并没有发动战争,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拢军心,张温将汉帝的赏赐全部赏给了众将士,吩咐伙房改善伙食,亲自带领士兵cāo练,较之皇甫嵩之前所做,犹有过之;虽然士兵们对皇甫嵩的调职不满,但士兵始终是士兵,命令是一定要执行的。
张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渐渐的士兵也接受了他。
趁此良机,贾荣抓紧与手下的新招的羌人骑兵磨合,任命姜羽不断的给他们洗脑,也就是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这些投降的羌人士兵彻底的归于汉军,不致于会发生临阵叛逃之事。
接下来要商讨的就是对羌人用兵之事,张温当然明白当今汉室的状况,也不采用那一套据守北地郡的策略。
半月之后,张温带领汉军八万,李文侯带领羌人九万,对峙在距离灵州和富平之间。
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压抑在每一个汉军士兵的心头,平时吃完饭没事一阵天南地北的胡侃的士兵也默契的不再言语,静静的等待着战争的到来,训练起来也是倍加的努力,其中尤以西凉军贾荣部训练的热火朝天,骑兵冲锋作战,步兵结合作战,一遍一遍的演习。
汉军中军大帐中,董卓一再建议张温:“将军,而今我军占据劣势,应当以静制动,等到敌军有异动之时,我军再行出击为时未晚也。”
张温反复思量之后还是摇头否定,大汉朝目前的情况不允许汉军再行拖延,粮草已经快要不济,若是再拖下去,别说打仗了,饿也饿死了。
大部分将领也同意董卓的建议,认为一动不如一静,静待羌人变化才是上上之策。
想起皇甫嵩临走时留下的书信上所述,张温看向董卓身后的一名将领说道:“说说你的看法吧。”
贾荣看着张温将目光指向自己,十分的纳闷,自己从来没有与张温打过交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的个人魅力这么大,以前怎么没发现。
时间不容许贾荣继续思考,拱手答道:“将军,卑职同意董将军的看法,一动不如一静,为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静制动;何况而今我军兵力少于羌人,且羌人多骑兵,一击不中,远走而去,步兵追击不及;羌人大将李文侯也不是善于之辈,颇有谋略,所以我军还是静待变化方为上策。”
董卓向贾荣投来善意的微笑,贾荣说的正是他心中所想。
袁滂等一干将领也出言劝张温等待时机,他们都是吃过李文侯的亏,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
张温摇了摇昏涨的脑袋,摆摆手说道:“就以诸位之见。”张温又何尝不知,他也是抱着和皇甫嵩一样的想法,早点结束战争,让风雨飘摇中的大汉得以喘息。
“运粮官何在?”张温喝道。
一名将领应声而出,“卑职在。”
“军中存粮尚有多少?”张温问道。
“启禀将军,尚有十rì之粮。”
“催促朝廷筹备粮草、军饷。”张温脸sè并不是很好。
运粮官一脸难sè的应道:“卑职领命。”
贾荣现在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粮草问题不是自己需要担心的,只管打好眼前的仗就行,等到真正临到贾荣掌权之时,却是明白了现在的张温心中的难处。
运粮官带着张温的命令来到京师催要粮草,自然又是引得汉帝一阵大怒,大骂张温小儿贻误军机,不知道速战速决,引的一干大臣静若寒蝉,生怕一个出言不当撞上了枪口就有的受了。
汉帝怒火发完,冷笑的看着手下的一干大臣,说道:“当初是你们一再举荐张温为统帅,而今粮草欠缺,该当如何?”
大臣们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又要被汉帝褪一层皮了。
袁隗上前一步答道:“老臣愿意出一千金作为粮饷。”说完,脸上的肉皮一阵颤抖,显然是不舍,奈何军中有老袁家的人,只有忍痛了。
汉帝抚掌大笑道:“袁太傅忠心可嘉!”
其余的大臣见袁隗都身先士卒的捐献了,也纷纷出血。
汉帝开怀大笑,一个劲儿的表扬众大臣,反正表扬又不用花钱的,看着他们一个个肉痛的样子,汉帝更是心中大爽。
一个月的粮草备好之后,汉帝没忘记发旨让张温火速消灭羌人,而今大汉境内又有一些宵小起兵作乱,战火四起。
张温仍旧是与羌人对峙,没有开战的意思,谋士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张温与羌人对持的决心。
求收求红!您的支持就是铁骑进步的源泉!
第七十四章:汉羌对峙【求收求红】
张温仍旧是与羌人对峙,没有开战的意思,谋士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张温与羌人对持的决心。
帐下的一名谋士劝道:“将军即为汉军统帅,应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而今大汉所有可用之军尽在将军手上,也就是大汉的危亡就靠将军来扶持;羌人势大,我们要做的唯有以静待变;将军一力发兵,若胜还好,败的话,将军就是大汉的罪人。”
谋士的一番话让张温冷汗直流,大汉的罪人,这个罪名可是万万也不可担的,此前一直考虑着与羌人决战,没想到这么深的层次,自己一直想着名留青史,肯定不想留下骂名。
经谋士一提醒,才发现以前自己的目光有多么的短浅,无论发费多大的代价,也要以静制动,即使不能击败羌人,也要保留大汉的元气。
虽然汉羌两方是在对峙期间,但避免不了小规模的碰撞,敌我双方你来我往,小打小闹自然是不在话下,最倒霉的当数大汉的百姓了,一些没有牵走的百姓成为了羌人劫掠的对象。
贾荣为了训练骑兵,向董卓请命,游荡于战场之中,历练士兵,董卓欣然应允,贾荣的骑兵大部分都是羌人,用羌人的士兵消耗羌人的军力,在董卓看来是再妙不过了,为了贾荣的安全,派遣华雄作为贾荣的副手,投向战场,这也是汉羌交战以来首次如此做法的,以前交战的时候没有允许己部士兵游曳在战场之上,主要是羌人多骑兵,汉军占不了任何的便宜,只能任由羌人劫掠。
张温见这样的对峙也不是办法,也同意了贾荣的做法,小胜几场提高一下己方的士气,汉帝面前再讨要粮草也好说话。
华雄那是贾荣的老搭档了,对贾荣是言听计从,对于华雄做自己的副手,贾荣完全没有意见,其实贾荣是希望李催能给随自己,这样就能有足够的理由向贾诩不断的讨教,增加自身的见识。全文字。。
华雄的副将李蒙也跟随而至,李蒙贾荣也没少见面,不过却没有什么印象,只知道一直是华雄的副将,深得华雄信赖,贾荣对这个小将颇为欣赏,不卑不亢,做事认真,有大将风度。
得到贾荣的夸奖,华雄得意不已,终于有一样拿得出手了。
这是一个被羌人扫荡过的村庄,村内房屋的缕缕黑烟显示着这支敌人的队伍还没有走远,看着村内横七竖八的尸体,贾荣又想起了秀儿,那个令自己十分想念的女子,是不是李家村在遭受劫掠的时候,也是这般的尸体横陈,而后被山野牲畜所食。
蓦然,秀儿无助的眼神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那是遭受山贼强迫、家人身亡的无奈,给人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目光,那无助的目光不断闪现在心中,挥之不去。
回过头来,姜羽发现贾荣的眼睛里血丝涌现,这是爆发前的征兆,姜羽清楚的记得贾荣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