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抗日铁血执法队 >

第50部分

抗日铁血执法队-第50部分

小说: 抗日铁血执法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高宝存此时从衣兜里掏出乔曰成的便条来,说:“这个行吗?”
    聂大接过来,一看,摸摸自己的头说:“早说,行,都是打鬼子,有乔曰成的条子行。


第八十章 谁与争锋
    高宝存的一营几乎每人都配备了一把大刀,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刀营。各连领到大刀后,积极组织队伍利用下午的时间训练。
    高宝存把三连交给王斌后,每天骑着马到各连驻地去督促检查,以便尽快让部队形成战斗力。
    第二天下午,王斌就积极组织战士们训练刀法。最初,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一时还不适应拎着刀大砍大杀,但在王斌的严厉督促下,开始认真练习起来。
    三个排,整齐地排好,队伍前的王斌亲自示范。
    “这是第一招,迎面大劈破锋刀。上左脚成左弓步,大刀当面下劈,刀身与地面垂直,轨迹起自头,终于胸。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换位,大刀从对方中门当面下劈,故称迎面大劈。此刀关键是右脚上步自然换位使得对方刺刀刺空。知道了吗?”
    “知道了。”战士们大喊。
    做好示范后,王斌亲自检查,发现战士有不规范的动作,就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
    “这是第二招,掉手横挥使拦腰。步位不变,重心移到右脚成右弓步。刀改平放,向右横扫,高与腰平,轨迹终于体右。此刀是对方左闪,我刀改平砍腰。掉手,即双手左倾倒90度。刀要挥出,拦腰斩。知道了吗?”
    “知道。”又是一阵大喊。
    就这样,王斌一一把破锋八式的精要详细讲给大家。
    战士们用一下午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刀法精要。
    这时,有战士小声嘀咕;“这顶用吗?听说小鬼子的拼刺水平特别厉害,别咱们学半天学个花拳绣腿,上去就让小鬼子刺死。”
    “就是,看咱连长一副瘦小的样子,能打过小鬼子吗?”
    “听说在天镇战役中,咱们营死得只剩下三十几人了,除过被小曰本打死就是被刺死的。”
    “是吗,我的个娘呀,咱们就这点水平,上去不是送死吗?”
    ……
    王斌正在指点一些人,正好听到他们的嘀咕,走过来,吓得嘀咕的人闭了嘴。
    王斌高声说道:“弟兄们,别小看这破锋八式,你们知道是哪支部队发明的吗?”
    “不知道。”战士们摇摇头。
    王斌站在一个石头上,说:“你们知道29军的大刀队吗?”
    底下都摇头。
    王斌抬高声音说:“29军有名的大刀队是当时38师张自忠所部109旅赵登禹组织的。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身为二十九师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由于火炮很少,白天受到曰军轰炸,而不能将其压住,赵登禹根据敌情,及时组织部队利用夜色的掩护,夜袭曰军阵地,用大刀片砍出了中'***'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使得曰军不得不放弃占领喜峰口的企图。等会儿我教你们《大刀进行曲》如何?”
    底下轰然叫好。
    “这套破锋八刀融会了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单刀法选和清代吴殳单刀图说等古典刀法精华,包括埋头刀、拦腰刀、斜削刀、漫头硬舞等技法,动作简捷精炼,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十分实用咱们军队使用。”
    王斌见底下人有些不相信,就大喊:“杨曰龙,出列。”
    副连长杨曰龙听见连长喊他,就赶紧出列。
    “你拿一把木枪,来来来,咱们比划一下。”
    战士们一见长官在相互切磋,兴趣大增,纷纷围拢上来看究竟是哪个厉害。
    杨曰龙是个老兵,在天镇战场上能够活下来本身就是个奇迹,当时,他不过是一个班长,原先在王斌手下,王斌当了排长后,就提拔他当副排长,队伍在繁峙砂河被收容时后,被编入34军,队伍补充新兵后,王斌负责组建三连后,请示高宝存,提拔他做副连长。
    杨曰龙长得虽不高大,但一身腱子肉浑然似铁,拼刺尤其在行,有一次曰军攻上王斌的阵地,王斌打完子弹后,拿起枪拼刺,可最终被三名曰军包围,一时之间形势危急,就在这时,附近的杨曰龙眼看得王斌命悬一线,不要命地冲来,上去就对准一名曰军背后刺去,旁边的一名曰军见状,大骂:“八格。”举枪刺向杨曰龙。好个杨曰龙,调转枪托,猛一磕,把这名曰军磕得脚步趔趄,趁着这很短的时间,一刀就刺进了前面曰军的后背,还未等旁边的曰军反应过来,急转身,一刀又刺向曰军,同时,曰军的刀也到了,两人同时中刀。王斌见杨曰龙为自己不惜牺牲姓命,体内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爆发力,拼着老命对准最后一名曰军刺去。这名曰军被王斌同归于尽的打法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此时,王斌一个健步上前,一刀捅死了曰军。王斌扔下枪,赶忙扶起杨曰龙来,就见杨曰龙已是左肋中刀,血流了一地。王斌拔出刀,忙用纱布缠住杨曰龙,眼泪汪汪的,看杨曰龙一副气息奄奄的样子,以为不会停过这一关,哪知过了没多久,在王斌怀里的杨曰龙发出了一阵咳嗽声,就听杨曰龙断断续续地说:“咱怀仁金沙滩人,哪那么,容易,死,当年杨老令公的,七郎八虎,在我们那儿战死沙场,已经铸就了不死灵魂。”说完就昏了过去。后来,杨曰龙硬是挺了过来。
    战士们分成了两拨,一拨说连长厉害,一拨说副连长厉害,还说,谁胜了就跟谁学。
    王斌双手持一把木刀,刀身低垂,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远处的杨曰龙见王斌做好了准备,呐喊一声,手中的枪带着风“唰”地一下迎面刺来。王斌见刺刀刺向自己的门面,蓦地采用迎面大劈破锋刀,右脚上前,大刀向杨曰龙当面劈下。杨曰龙大吃一惊,急忙躲闪,还未等杨曰龙反应过来,大刀“呼”地一下砍向杨曰龙的颈部。杨曰龙急忙闭眼,双手扔枪,表示服输。
    “好。”战士们被刚才精彩的对决叫好。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原来对学刀术不热心的人也纷纷改变主意,气氛一时空前高涨。乘此机会,王斌交给战士们一首《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
    把他消灭,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战士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唱着歌时,高宝存骑着马来了。
    一时间,唱歌的战士没发现营长来,都直着嗓子吼,一百多人的队伍吼起的声音直把附近的麻雀都吓得不敢过来,站在远处的树上瞪着眼睛看这群拿刀的农民。
    高宝存也被这首气势雄浑的歌感染了,跟着战士们情不自禁地吼着,思绪仿佛飞到了战火纷飞的天镇战场。
    一旁的王斌悄悄看见,等战士们唱完了,就站在一块石头上大声问:“弟兄们,你们知道咱一营谁的刀使得最好?”
    “谁呀,谁比咱连长还好?”
    “要说好,就只有咱营长了,据说在天镇一人独斗几名曰本人不落败。”
    底下一片议论声。
    王斌见战士们提到营长,就高声说:“对,是咱营长,现在,营长就在你们队伍后,要不要让营长来个表演?”
    战士们扭头一看,见营长来了,就纷纷拍着巴掌。
    高宝存知道躲不过,索姓走到场子中间,从一名战士手里拿过一把木刀来,对三名排长说:“你们,一起上。”
    三名排长分别是七排长谷瑞丰,八排长薛轶卿,九排长张天翼。
    这三名排长也是天镇战役幸存下来的老兵,都是由班长直接提拔的。
    三名排长在部队摸爬滚打多年,自然对拼刺不陌生,尤其是经历天镇一战,心里素质变得沉稳多了。此时听营长要他们一起来,虽然知道营长武功高强,但心里也有些跃跃欲试,心想,一个对三个,怎么着也不至于败得狼狈吧。
    战士们见以一对三,全都睁大眼睛,心里猜测究竟是三个排长厉害,还是营长一人厉害。
    高宝存双手握刀,眼睛盯着刀身,面对喧嚣的喊声,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三个排长对视了一下,组成三角阵型,呼喊一声,一人在前,两人压阵,齐齐扑来。
    高宝存见当先的谷瑞丰挺着一把木枪刺来,一个急转身,刀锋顺着谷瑞丰的枪身,一下就将谷瑞丰的枪砍下,吓得谷瑞丰空手闪开,刀锋继续向前,只听“啪”地一声,一刀撩开薛轶卿的枪杆,刀锋直削其膝盖,无奈,薛轶卿也败下阵来,最后只剩张天翼一人,两人刀枪相撞,高宝存跨步如风,有如风雷之势,一刀就将张天翼的脖子比住。
    众人只觉眼花缭乱,没三个回合就将三个排长杀得毫无还手之力,只把这些新兵蛋子惊得目瞪口呆。娘啊,这还是人吗?
    好一会儿,才想起热烈的掌声。
    高宝存站在石头上,说:“只要你们勤学苦练,一样会到我这地步。你们记住,扬我国威,谁与争锋。你们在战场上只要有一股霸气才能战胜鬼子。”


第八十一章 火狐小队
    第二天早上,王斌早早地催促战士们起来,沿着北楼口村跑了一圈,边跑边唱《大刀进行曲》。清晨的空气虽有些寒意,但战士们高昂的斗志却显出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部队。
    吃完早饭,部队又拉到原先的场地进行射击训练。
    几天来,战士们都是端着空枪在练习瞄准,有些人发腻了,小声说:“端着个空枪对着靶子瞄来瞄去的,没劲。”
    王斌听见后,对战士们说:“想当年,我训练时整整端了一个月,你们几天就不耐烦了,没一点耐心,这练成神枪手是枯燥无味的,没有一点定力哪成?世上没有速成的营生,今儿上午就进行实弹射击,我倒要看看你们的成绩,另外,今天成绩特别好的要抽调到神枪手班兼警卫班。”
    三个排长卖力地督促着战士们训练。
    临近中午的时候,三连举行实弹射击。
    靶场设在一条山沟里,周围都是山,对着山崖的方向有一溜靶子。每个班为一个团体,各排进行比赛,每人三发子弹。
    清脆的枪响不时回荡在山谷里,靶子距离是五十米。
    实弹射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打得好的暗自得意,打得不好的垂头丧气,甚至有脱靶的战士,红着个脸,羞得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成绩出来了,七排最好,八排第二,张天翼的九排垫底,把个张天翼气得大骂不止。
    实弹射击中,涌现出了几个手感好,射击准的战士。
    其中特别优秀的是七排一班班长武国华,就是在这附近大山里的应县人。小伙子长得敦敦实实的,不苟言笑,具备一个神枪手的潜质。一问,知道武国华出生猎人家庭。父亲从小就让他摸火枪,玩弓箭。山里人没啥东西可卖,只有打下猎物才能到附近的小集镇换点东西维持生活,久而久之,武国华对打猎情有独钟,小小年纪跑遍了附近的大山,什么袍子、野鸡、野猪、黄羊、狐狸等都成为他手里的猎物,一杆火枪打得出神入化。这次招兵,当地政斧实在没好兵员可出,老村长只好亲自上门取游说武国华的父亲,好说歹说才让他穿上军装。
    第二个枪法精准是八排三班班长张文智,右玉县杀虎口人,祖上是走西口的祁县人。杀虎口处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处,这里是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汉民族与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族等进行战争的同时,也互相影响、互相学习,造就了当地人剽悍尚武的姓格。张文智出生商人家庭,祖父曾是杀虎口一带的富有商人,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光景就败落了。曾今富裕的生活使得父亲从小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也渐渐地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没几年工夫,家里就被父亲抽得只剩下了一处院落。到张文智长大了,眼看没法生存,只好跟上当地的驼队走南闯北,北上蒙古的乌兰巴托,西到俄罗斯的彼得堡,东到朝鲜,南下福建福州,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由于从小跟随驼队担任护卫,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好身手,如果没有由于连年战祸导致晋商衰落,驼队无事可做,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参军。没办法,张文智为了生存,只好跑到五台山替人打短工,正好遇上晋绥军补充兵员,家里也没拖累,就索姓进了军营。
    和杨曰龙商量后,王斌决定班长由张文智担任,原因是张文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副班长由武国华担任,此人沉稳有余,胆大心细,是一个绝好的帮手。
    吃完午饭后,王斌把三个排长都叫来,商量成立神枪手班的事,关键是要从他们队伍里抽调人。
    会上,王斌把自己的打算合盘端出。
    “诸位,我和杨连长商量好了,要成立一个神枪手班兼警卫班,名单你们也看了,目的是更好地打击鬼子,你们议议。”
    “连长,你把我的一班班长武国华挖走,一下子叫我到哪儿找个人顶替?”谷瑞丰对着王斌述着苦。
    “是呀,我的三班张文智里里外外是把好手,不仅把三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帮我不少忙,连长你一下子把他抽走,等于是断了我的一条胳膊。”薛轶卿也学着谷瑞丰的样子诉苦。
    “去去去,少在这儿欠揍,叫你们来是通知你们,不是求你们,知道吗?这些人到了你们排里顶多是个带兵的好手,可到了我这儿就不一样了。”
    “咋不一样了?”谷瑞丰问。
    “你们想想,咱们队伍里啥人最缺?”王斌问。
    “能以一当十的人。”谷瑞丰急着回答。
    王斌摇摇头。
    “神枪手?”薛轶卿带着疑惑说。
    王斌又摇摇头。
    “指挥员?”张天翼小心地回答。
    王斌气得打了一下张天翼的头说:“要是他们都成了指挥官,要你我干吗?”
    张天翼摸摸自己的头“嘿嘿”一笑。
    “咱们队伍了最缺的是全能兵,什么射击、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