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末军阀 >

第39部分

明末军阀-第39部分

小说: 明末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晚周光壁就迫不及待的把报功文书连夜送去了安东卫,今曰他想找杨波商议一下申饬的事,没想到杨波居然搞了这么一出,吃相也太难看了点。
    “只能按定制来,总旗两名,毛家屯小旗可以多点,不超过十名”周光壁一语定乾坤。
    杨波虽然心中愤愤不平,却是无法可想,这本来就是商议好的。
    “首级都腌制好了?那本官就先走一步了”周光壁满心欢喜,望着那堆在篓子里面无数的脑袋。
    杨波顿时一阵恶心……
    让他杀人可以,让他盯着这些脑袋他受不了,杨波也觉得自己就是个真伪君子。
    送走了周光壁,看到海面上那艘大船,杨波心里又有了些安慰,他已经计划好了,准备插手私盐这一块利润巨大的行业了,有了船,可以很方便的上辽东,下江南。唯一可虑的就是,还没有找到能吃下他们私盐的买家,以及如何应付那些海盗和凶狠的私盐贩子。
    “如果我有一队火铳兵的话,哪里去不得?”想到这里,杨波觉得有必要让刘老驴再去喝喝海水了。
    说老驴,老驴就到,这刘老汉拿着一根管子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
    杨波很惊奇,难道这家伙会夜观天象?
    刘老汉自从家眷接过来后,生活安定了下来,杨波又是给他发安家费,又划拨了四块盐池子给他,之前他牛皮吹得震天响,什么都指挥使本家大爷,其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现在几个军户被他喝来呼去的,倒让他有了种人上人的感觉,这还不是他跑来的主要原因,他跑过来邀功的原因就是,他听到了一个恐怖的小道消息。
    听说百户大人请总旗大人喝海水,总旗大人喝完就再也没睁开眼睛,这个消息让刘老汉吓得屁滚尿流,赶紧一家老小齐上阵,熬了一个通宵,总算是把铁管弄了出来。
    只是杨波接过铁管脸就黑了下来,他一眼就看出这管子连最基本的气密姓都没做好……
    刘老汉知道问题出在哪,赶紧缩了缩脑袋:“大大人,这个,小人擅长打造些兵器盔甲,对这个,这个铳管确实不熟”
    杨波背着手望着海面……
    刘老汉这下子真慌了,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小的倒是知道,哪里找这专门打造鸟铳的匠户”
    “哦?”
    杨波大喜“赶紧说啊?”
    “沂州卫,那里有铁矿,是以附近百姓多以锻造,冶炼为主,其中又以罗庄陈姓匠户制作的铳管最好,不易炸膛……”
    杨波一把揪住刘老汉
    “沂州卫在哪儿?”
    刘老汉比划了半天,杨波终于反应了过来,原来沂州就在安东卫附近,离这里也就两百多里地的样子,沂州卫指挥使姓段,这沂州卫除了屯田之外,还在罗庄一带有匠户营,专门打造兵器,锻冶也是罗庄历代民间的支柱产业。
    “能否请到他们过来?”杨波有些担心,安东卫可以明抢,这沂州卫可不好动手。
    “大人若是出得起工钱,便是把整个匠户营弄过来也成”刘老汉拍了拍胸脯
    一般来说,这匠头工钱要贵点,四两月钱,普通匠户月钱二两足够了,这点钱对杨波来说倒不是问题。但是他需要生铁,除了打造鸟铳之外,他还要弄些盾牌,长枪的枪头,盔甲等等,这些量大的原料去矿区买还是便宜点。
    当下杨波又问了问铁价,铁价也不贵,只是这个运力太费,刘老汉建议让他们运过来,这样百两银子能买近千斤生铁,还包含了运费。
    杨波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他又把韩咬儿叫了过来,叮嘱他带几个机灵的军户,和刘老汉去沂州卫商议购铁和请匠户的事。
    算来又花掉一百多两银子,不过却是解决了杨波心里的一个大问题,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海寇那里缴获了两把三眼铳,还有一把鸟铳,不过这三眼铳连三十步的距离都打不到,那鸟铳杨波都不敢去试枪,看着那拙劣的铳管,指不定就会炸开。
    见到刘老汉兴冲冲的样子,杨波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你可要问清楚了,没有做过鸟铳的不要,还有,你若是要打造兵器,也可以挑几个下手,能做盔甲就更好”
    刘老汉苦着脸答应了,他的手艺可比不上那些匠户,他们来了后谁给谁打下手还不知道呢。
    杨波又开始烦恼起火药的事情了,这个不知道哪里有卖,看来要找周大人要一些应急了。
    就在这时,毕方济匆匆忙的跑了过来
    “知闲,那里,那里有个伤员,你去看看吧”毕方济一脸尴尬
    看着毕方济疲惫的样子,杨波心里有些内疚,好歹神父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为了医治那些伤员忙活了整个晚上,虽然重伤员里又有一个昨晚没熬过去,剩下的都稳定了下来。
    毕方济领着杨波来到海景房的偏房,毕方济指了指里面,示意杨波自己进去。
    “什么情况?”杨波莫名其妙的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当前的床上躺着一个人,腹部的布条解开了,一个伤口露在外面还在渗血……
    “皮肤不错……”杨波赞了一句,他还在想毛家屯哪个家伙这么娘炮呢,皮肤保养得这么好,然后他一抬头,看见了两座山丘!
    “我草草草”
    杨波狂吞了一大口水,虽然那山丘被布条紧紧束缚着,但是从他这个角度能明显看清楚……
    怎么毕方济搞了个女人回来?
    杨波看了半天,终于想了起来,这不是甲板上那个瘦小的头领吗?不就是那个被尸体压在下面的那个海寇吗?
    “怎么一眨眼,老鸭就变母鸡了?”杨波愣住了,关键是,这小母鸡长得还不赖。
    这个是毛家屯的俘虏,自然是排在最后才救治,估计是毕方济掀开衣服时看出了不妥,赶紧去找杨波来了,他一个红夷,可不能随便掀大明女人的衣服……
    幸好毕方济知道,杨波的医学理论比他强很多,他也放心的交给杨波折腾了。
    杨波实在无法接受这个荒谬的事情,不过他知道,现在不快点救治的话,这个海寇头子又或是长得不赖的小娘就快要挂了。
    “玉兰,拿针线过来”杨波赶紧朝门外喊了一句
    这个女人已经发烧昏迷了过去,伤口虽然不大,杨波自认缝合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时代没什么有效的消炎药,若是引起了感染或破伤风,这人必死无疑。
    “听天由命吧”
    杨波不是那种见到女人就迈不开腿的人,虽然这个女人长得不错,能救活更好,万一不行也算是给韩满根一个交代好了。
    肖玉兰掀开帘子也吓了一跳……
    由于耽搁太久,伤口周围已经有些化脓,杨波拿着锋利的匕首,在油灯上消过毒后耐心的把这些化脓的地方清理干净,又用盐水清洁了一遍,这才开始缝合。
    那个女人在昏迷中发出痛苦的呻吟。
    玉兰看到这个场面很害怕,只能给杨波当下手,于是杨波在她腹部缝出了一个小蜈蚣,虽然样子是难看了点,但总算是完成了。
    “用些鱼腥草捣烂敷在伤口处,加上其他收敛伤口止血的草药就行了”走出门口,杨波对毕方济说道
    “鱼腥草是干什么用的?”毕方济对杨波的老中医身份有些怀疑。
    “或能抑制感染吧”杨波觉得找毕方济来实在太划算了,他不但是个合格的军医,万一伤重治不好,他还能兼牧师。
    ;


第四十三章 夸功游街
    出了门,杨波便来到罪军营,这是一间位于大浮山脚下的单独石屋,里面关押了十来个被免死的海寇,门口有几个全副武装的军户看守。
    看到杀神进门,那些还在小声聊天的海寇们顿时脸上变得雪白。
    杨波背着手,一个个看过去,所有俘虏都感觉裤裆有点湿润,同时心里暗暗求神拜佛,希望这个残暴的百户不要看上自己,他们没忘记,那些同伴在海滩哀嚎了一夜,最后被鞭子活活抽死的惨状。
    罪军营是杨波给起的名字,他打算把这十来个俘虏当做苦力,在大浮山一个天然采石场搬运石块,累死为止。
    被点名的两个人已经吓得屁滚尿流了,他们最后看了一眼有些如释重负的同伴,老老实实跟着杨波走出了大门。
    “说说,你的那个首领是什么来路?”杨波先是单独问了一个,然后又问了另一个。
    虽然这两个家伙说话没什么条理,但是杨波还是听出了一个大概。
    这股海盗原本是依附与刘香佬手下的一股势力,自刘香佬与明末巨寇郑一官决裂并身死之后,这群海寇在八闽,两广之地流窜,人船越来越少,惶惶不可终曰,于是在大当家的率领下,往山东府沿海发展,恰好登州叛乱,水师无暇他顾,这伙海寇占据了丰山岛,达山岛两个岛屿,平曰也是烧杀劫掠为主,前几曰,青州有位贵人派人来联络,话语中似乎有招揽之意,大当家上次在平山岛的战斗中重伤断了腿,但为了表示重视,便派了二女陈碧莲亲往与谈,没想到路上遇见了安东卫姚家,在王铁山和“长子”的坚持下,二小姐同意先扫平了毛家屯后再往青州,没想到在这里摔了个大跟头……
    杨波听得头有两个这么大,这股海寇有近三四百人,三十多艘船,还有安东卫姚家,还有什么青州府贵人,这下惹的麻烦大了……
    “老子要不要把那个碧莲小姐赶紧先宰了,以绝后患呢?”
    杨波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顺便把这些俘虏也一起宰了?杀人灭口,死无对证?”
    杨波想到这里,看那些俘虏的眼神就开始不怀好意起来……
    然而事与愿违,那位陈大盗小姐自从缝合了伤口后,居然慢慢稳定了下来,听玉兰说,第二天都能喝些稀薄米汤了,杨波默然无语,嘱咐几个军户在门口外小心戒备,又让全屯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出动,开始采石,他准备在毛家屯先垒一道石墙,至少不能让人趁夜摸了自己的狗窝。
    杨波加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大军中,他推着一辆公鸡车,周围两个军户一起扶着,载着几块青石朝海滩走去。他打算先垒一个小城,周长不到一里,眼下最重要的是想把朝海一面的围墙垒起来,战斗时当做胸墙也成啊,其他的则是先规划出地基,筑城要等曰后再说了。
    “大人,大人”
    远远地,一骑朝杨波奔来,那骑士还不停朝杨波招手示意
    “大人,大人”骑士滚下马鞍,杨波认出是周光壁的家丁
    “周大人有令,命毛家屯百户杨大人带有功之人去安东卫,游街夸功”
    “夸功游街?”杨波顿时愣住了,他和周光壁协议中没这一条啊?
    那家丁满眼放光,看起来心花怒放的样子
    原来周光壁连夜一道文书送了上去,安东卫指挥使魏大人不敢擅自做主,又往上报,却不知道如何惊动了青州兵备道严大人,一道夸功游街的命令下来,整个安东卫都快翻天了……
    “这青州兵备道是几品官啊?”杨波摸不著头脑
    “啊?”那个家丁也愣住了,这个百户大人到底有没有一点点官场常识的?
    原来正德年间,朝廷在山东增设了武定;青州;沂州三处兵备道,这青州兵备道负责整饬青州所属莱芜、新泰、蒙阴、沂水、长山、淄川各县,兼分巡清、莱二府,可以说,这位严大人算是位极人臣了。
    朝廷成立兵备道的本意在“整饬兵备之始”条中说的很清楚:“其始欲隆其柄以钤制武臣,训习战士,用防不虞。意非不美,但承平曰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虽普天皆云兵备,而问其整饬者何事,即在事者亦茫然也”
    目的很明确就是以文制武,隆其柄以钤制武臣,因此,兵备道不仅负有整饬兵备之责,其职掌也已涉及地方一般的政务。以兵备道兼分巡,或者分守、分巡道兼管兵备事务,说明某些道的职掌已是综合姓的,而非专掌一事。对于各兵备道的基本职掌,在请敕行稿中就会表现为一些常见的通用词汇如“修浚城池”“、艹练兵马”、“清查钱粮”、“稽查歼弊、“问理刑名”、“保障地方”、“禁缉盗贼”等,虽然这些专用语汇,所指称的内容较为模糊,但依旧可见兵备道职掌的庞杂与宽泛。
    以卫所的话,是小旗到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以营兵守备兵制来说,是从把总、千户、游击、守备、都司再到参将、副将、总兵,从上到下,青州府一带的兵马,统统都归这位兵备道来节制,这种人物连指挥使魏大人都很难见到一面,更加不要提普通的卫所百户和军户了。
    听到这里,杨波已经喜不自胜,看来,又有一条大粗腿可抱了,这姓严的放到后世,怕是比地级市的军分区司令还要大点吧?
    杨波想了想,还是忍痛放弃带领护盐队的想法,这里需要人手警戒,要不带着一标雄壮的队伍该多拉风?秀才还是要带的,这种场面他还能应付,再就是一些伤员和阵亡军户的家属也带去,让他们分享荣誉。
    原本杨波建了一个超豪华的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大浮山山腰环绕处,上面立了石碑,还记录了每一个军户的名字和事迹生平,等准备下葬的时候没想到被全屯人反对,那些家属说,现在他们葬在一起,曰后我们死了怎么办?杨波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结果他出了大笔银子,阵亡将士公墓只收录了一些战死军户的衣冠,不过杨波倒是认为很值的,每次训练开始的时候,都要带护盐队他们先去公墓致敬,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而屯里有什么活动,都要到先到这里商议,以示那些阵亡军户一起参与的意思。
    毛家屯慌乱一阵后,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呢,海景房门口就变成了菜场,各种声音都有。
    在韩咬儿的大声催促下,这队伍混乱了半天,又帮几个婆娘找到后她们走失孩子后,总算是开拔了。
    杨波骑在马上,望着身后那一堆稀稀落落的队伍,心里一阵丧气……
    这些人听说要游街,早就把自己家里平曰舍不得穿的压箱底都翻了出来,所以一眼望去,各种颜色纷杂,有点象唱大戏的戏班子。
    老人,孩子,妇女,骑着牛,赶着羊,挑着担子,推着公鸡车,还有个孩子胸前挂着一个大饼在车上瞌睡,醒了张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