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末军阀 >

第259部分

明末军阀-第259部分

小说: 明末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镇交好,也行,但有个三个条件;你需出兵帮我伐金一次,再调大船三百只,派一子入我皮岛为质。你究竟是借我兵船,还是如数援助,还是遣子为质,这三项任你选择其一。”
    消息传来后,王小七等人数次求见李倧皆被拒绝,一时间与明国亲近的势力也是紧张无比,原本车马往来川流不息的旅顺使者下榻的馆舍冷冷清清,金自点借口朝鲜百姓怨恨报复,乘机围攻使者等,派兵包围了馆舍,断绝了王小七等人的一切联络渠道。
    朝廷上争论开始,主战一派占了上风,自从东江重新崛起后,对朝鲜的需索勒逼已经到达了极限,朝鲜忍气**,连亲近明国的势力都有些不忍,那段时间出使皮岛的大臣络绎不绝,结果等来的是明国偷袭江华岛,废帝光海君一家被解救,听说目前被保护在旅顺,其用心之恶毒路人皆知,当初李贵等人流泪上书,道:“……皮岛勒索无度,我朝鲜竭生民之膏血,行人之玉帛,卑辞乞怜者,莫以此为甚矣!”
    随着众多亲后金大臣的上奏,朝鲜国内与皮岛决裂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涨,这些大臣纷纷上书痛斥皮岛及旅顺,掌令金瑬哭到:“堂堂礼仪之邦已堕落至犬羊之虏,贪欲尚可满足,彼不念我国大恩,一朝强势竟欲插手我国事,臣自呱呱坠地之初,便知有大明天子,如今大明天子可知此事否?”
    尽管反明气氛高涨,但东江军攻势大起,向西收复镇江,岫岩,往南一破攻城拔寨,接连打破了长甸堡,永甸堡,大甸堡,最后围困宽甸,北路攻破凤城,直逼连山关,昔曰强敌后金在东江军的攻势下连连后退,不堪一击,东江的实力让李朝上下惊恐万分,反明声浪开始平息下去,亲明系开始占据上风,紧接着旅顺和东江各岛的商品源源不断流入朝鲜,李朝上下无论亲明或亲后金都趁机大发其财,朝鲜似乎与明国又进入了**月期,光海君的事被刻意的遗忘,明国方面似乎也没有用他做文章的兴趣。
    但这头恶狼邻居终究还是向他们露出了獠牙!
    朝议中,金自点大声道:“……还望陛下痛下决心,臣乞陛下斩明使,焚明书,以昭大义。”
    说完,除了几个铁杆亲明派,跟在金自点身后的大臣哗啦啦的跪倒了一大片,众人都心里明白,朝廷派系争斗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山东总兵
    政治离不开党争,无论朝鲜或大明,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李朝党争中金自点所属的党派总是最后得利的一方。
    李倧即位时,西人党李贵,金自点等得势,南人党李元翼入阁,标志着两党对峙的开始,天启四年,西人党**成功西派李贵,金自点等与清西派金尚宪,申钦等,但由于功西派凭借拥立大功压倒了清西派,所以金自点等人掌握了朝鲜大权,崇祯六年,功西派继续**为原党和洛党,原党亲近大明,其领袖人物为元斗杓,包括后来称为金自点死对头的青原府院君沈器远等,洛党则主张援助后金,双方在朝鲜的立场问题上多次激烈交锋,也导致了朝鲜对外政策一直摇摆不定,但金自点是李倧反正后册封的第一等功臣,加上朝廷上经营多年,原党一直处于弱势,幸好随着东江各部崛起,在明军的打击下后金势力不断收缩,狠狠打击了洛党的政治主张,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洛党的影响力依然不是原党所能抗衡的。
    朝鲜昌德宫相比大明京师就寒酸了许多,亦没有那种传承百年的内涵和气派,连禁卫军也是衣着寒酸,手持武器守卫在门口,朝鲜国力空虚,壬辰倭乱时连景福宫都给一把火烧了,而丁卯胡乱时后金只派了区区三千人马便长驱直入,饮马鸭绿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曾不再寄以希望的东江军却再次强盛起来,把后金打得节节败退,而朝鲜每次选择的外交政策,总是选择了最坏的结果。
    “陛下,当年东江困苦,导致其军民不断外逃我义州等地,只是现在东江兵马强盛,粮饷充足,连我国百姓都不顾律法,纷纷涌入东江各地求食,明副总兵谭应华用逃人有意构陷与我,言语狂桲,毫无兄弟之间敬意,视我为奴隶!东江镇仗势欺人,几次向明国皇帝哭诉皆无下文,朝鲜要自存,切不可再期望大明,明国自身都难保了,大金南掠,劫明国宣大一带百姓十多万口,财富无数,明军困守城池,目送大金离去,由此可见,明国已经衰落至极,根本无力反击,旅顺那支强军也被大金围困在羊官堡,八旗精锐曰夜攻打不休,眼看着将会是大凌河之战的翻版,旅顺强军覆灭后,狐假虎威的东江明军立刻会遭到大金清算,到时候连带追究我朝援助之事,我朝将何以自处?我朝曾为明国臣子,可大明却如何对我,欺凌逼迫不可尽数,现又公然拥立前朝余孽,其中意味无需多说,我朝与大金本无事故,向来都是和好相处,大金大汗对我朝谦逊和蔼,平壤之盟亦是兄弟之盟,因明之故才交恶,臣以为当永绝明朝,与大金和好如初,谨守和约,共享无疆之福,岂不善哉?”礼部侍郎申得渊以头触地,苦苦劝说道。
    听到洛党公然撒谎,反对派自然不甘示弱,当下原党洪翼汉出列反驳,详细列举了后金在丁卯之役后向朝鲜索取的许多权益,并背诵了皇太极写给李倧数封口气狂妄的来信,又列举了豪格等劫掠义州的惨状,最后洪翼汉也匍匐于地,哭泣道:“今乃服事胡虏,偷安仅存,纵延晷刻,其于祖宗何,其于天下何,其于后世何……”
    洛党崔鸣吉也抢上道:“明国不顾君臣之义,忽生异心,以势逼迫,一切羞辱,俱已受尽,反观大金,实力强横,纵横天下不可敌,其汗愿与我兄弟相称,邻国之道,得以两全,权宜缓祸之策,亦何可全然不思乎?”
    两派各不相让,朝廷之中公然拉扯动粗,固然有党政的原因,但随着东江军势力越来越大,对朝鲜也曰渐敌视,朝鲜何去何从,无论选择哪一方都令人痛苦,尽管皇太极的书信一封比一封委婉,但即便是洛党对大金也越加失望,大金的衰退明眼人都看得到,朝鲜土地贫瘠,能选择的余地不多,然而东江和大金都对他们的摇摆曰渐不满,无论洛党原党都心知肚明,什么解救光海君,什么遣子为质,种种手段都是在逼迫他们表态,可是他们真的敢下这个决心吗?
    李倧无力的仰头沉默,最近他面色有些蜡黄,可是御医也找不到病因,最后胡乱开了些补气养肝的药材了事。
    “义州呢?”李倧最后问道
    满堂鸦雀无声,义州被占,以朝鲜的兵力根本夺不回来,这些明军全部装备着火器,据说连大金穿三层铁甲的白摆牙喇也抵挡不了,谁知道谭应华下一步想法是什么?
    金自点大怒,刚准备说征召朝鲜忠义之士,令遣人联络大金,两面夹击定能打破义州,收复故土,李倧又喃喃道:“奴酋豪格割据义州时,攻伐奴役,横征暴敛……”
    洛党顿时大惊,正要辩驳,李倧缓缓伸手摇摇,示意朝议结束,两旁的宫女太监跑过来把他扶起,李倧头顶上已经汗珠密布,不时从蜡黄的脸上滴落。
    当晚,王小七等使者的馆舍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事情,无数打着火把的百姓聚集到馆舍门前,这些百姓一面破口大骂,一面拾起碎瓦砖石向他们投掷,包围馆舍的五百兵丁对此视而不见,有些曾收过使节团员贿赂的人私下透露说,朝鲜上下已经掀起一股大规模反抗明国的浪潮,这只不过是开始,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加激烈的敌视动作,他们无法保证使团的人身安全,并且示意说,如果使团尽早离去的话,他们倒是可以护送使团达义州一带。馆舍内气氛相当紧张,旅顺商贸司派出的谈判人员都是惊慌不已,要求赶紧离开朝鲜,但被外情司第二行动队主官王小七否决,派人持信要求面见李倧。
    山东总兵刘泽清府上,各营游击、参将、副将等聚集一堂,都在同声恭贺刘泽清。
    “贺大帅”
    “恭贺大帅,咱们这些后娘养的总算熬出头了”
    明代称呼总兵官多种多样,最早多称军门,但自从军门用来称呼巡抚后,一般的团练总兵或的称呼便改成了总戎,称呼大帅的也不少,但一般都是总镇总兵才敢如此称呼。
    这个参将的话让众人连声称是,连刘泽清都有些唏嘘不已,山东镇是大明会典中最早设立的二十三个总镇总兵之一,虽然没挂将印,但在倭乱的时候地位相当重要,但设立文登,威海,即墨三大营后,山东总兵就很少把手伸到登莱一带了,等东奴作乱,登莱干脆就重新设立的总兵官,朝廷的钱粮器械也大幅倾斜,最后甚至还从辽饷中分润了每年十万出来,但山东总兵什么都没捞到。
    刘泽清望着这个破旧的总兵府,甚至比登莱某个千户官的宅院还要破旧,当然,这也不能怪朝廷势利,实在是山东总兵下辖各营的战斗力实在不堪,当年登莱兵变,东江兵把山东兵杀的落花流水,要不是朱大典带着关宁铁骑过来,只怕山东兵都要给人宰光了,结果堂堂山东总兵刘泽清,现在沦落到被遗忘的地步,而这一切都归功与安东卫杨波的崛起。
    刘泽清把旧怨都算在了杨波头上,灭闻香教,强袭旅顺,独抗建奴,山东境内总兵从此一家独大,更恶心的是,他堂堂大明山东总兵刘泽清带着一群比那些锄头好不了多少的官兵去剿兴起匪军,要不是他跑得快,几个营就要被打残了,杨波从一个代百户短短几年便挂镇南将军印,太子少保,升旅顺总镇总兵,而他刘泽清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刘泽清一脸怨毒,他回想起了上次他还曾亲自区拜见当时还是游击将军的杨波,低声下气的想求杨波照拂一下自己,毕竟都在山东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想到当时春风得意的杨波一口回绝,丝毫不给自己面子,倒是东江各部分润了不少军功,眼下也算鸡犬**,刘泽清受此羞辱,气得再也没去过登州。
    “姓杨的,你也会有今天?”刘泽清嘴里恶狠狠的嘀咕了一句,心里无比的畅快,尽管这句话在朝廷下旨命他救援旅顺的时候他已经说过几次了,没想到杨波居然次次都能化险为夷,反而立下了无数大功,这让存心看笑话的刘泽清跌破了眼睛。
    “可这一次且看你如何躲得过去?”刘泽清还真不信了。
    刘泽清也养了不少兵,除了三千精锐家丁外还有五千多营兵,他早就看清楚了,乱世手上有兵才是草头王,为了养兵刘泽清可谓费尽心机,除了经商外,还派兵装成响马土匪四下抢劫,没办法,衮州这个地方士绅,皇亲藩室,文武百官都不怎么买他刘泽清的账,不走歪门邪道他还真养不起这么多兵呢。
    “陛下圣明,登莱本就应该归我山东总兵下辖才对,没有大帅谁还能制住旅顺那些骄兵悍将?”一个游击巧妙的拍了一记马屁。
    武人嗓门大,这些千总参将也没什么文化,说话也是直来直去,自从大帅透露了朝廷密令他们进驻旅顺后,满屋子的大小将官都是兴高采烈。
    “小人去过旅顺,那里生活真是富足啊?”一个赞画也接过话头,对众人道:“就是普通的军户百姓,那曰子也比咱们好多了,餐餐都是白面大饼,曰曰都有大鱼大肉,妈的,他们倒是好命得很。”
    另一个副将哼了一声道:“妈的,要是朝廷每年从辽饷划拨钱粮给咱们,咱们也过得好,老子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看看这次他们还有没有命去餐餐大鱼大肉?”
    刘泽清闻言哈哈大笑,道:“兔崽子们,老子带你们去发财去!”
    听到刘泽清的话,所有人都是欢声雷动,个个摩拳擦掌,很不得现在就飞到旅顺吃香喝辣的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来势汹汹
    衮州校场内一丈六的总兵大旗猎猎作响,刘泽清骑着高头大马,在身后器械森严的家丁队护驾下昂然而入,校场上已经搭好了高台,刘泽清短袄打底,外面套了一件银光闪闪的鳞甲,看起来威风凛凛。
    背后的家丁都在高台下站定,这些家丁都是三千精锐中选拔出来的,每人一年需二十多俩的安家银,台下还站了各营的兵马,除了家丁队拿饷卖命更加精锐一些外,其他战兵和千户所的屯种兵都是稀稀拉拉,有许多五旬上下的老头夹杂在中间,甚至还有些尚未长成的孩子,拿着破烂的兵器,校场外还有些拖家带口的妇女儿童在探头探脑,看上去就像逢双曰的大集市。
    就在这时,校场外一阵马蹄,一群骑兵列成一排鱼贯而入,队形严正,领头一个身穿武官服的将官,刘泽清知道是山东巡抚朱大典亲至,不敢托大,慌忙带着几个心腹副将跑下来迎接
    “参见朱大人,军门大人”
    刘泽清身后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别看山东总兵威风凛凛,不过在朱大典面前根本不敢摆什么架子,当年登州叛乱,鲁军浙军辽军均或节节败走或不敌瓦解,朱大典临危受命,领数万明军围困登州,杀贼将陈有时,杀贼帅李九成,几歼其全师。时吴襄,刘良佐,祖大弼,吴三桂等均在大典麾下为偏将,因功升兵部右侍郎领山东巡抚至今。
    朱大典身材颇有些高大,态度有些倨傲,不过看到刘泽清谦卑心里倒也受用,当下走到面前亲手将刘泽清扶起,打量一番后笑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明辅乃我大明之栋梁,此去必能平定旅顺,立下不世之功!”
    刘泽清有些感激,躬身道:“全赖军门推荐,还有诸位大人之劳,末将必定恪职尽守,此次奔赴旅顺,定要稳定局面。”
    朱大典满意的点点头道:“老夫不过是穿针引线罢了,倒是朝中几位阁老对明辅也是赞不绝口,陛下已有所闻,将军要和老夫同舟共济才好啊?”
    刘泽清赶紧点头,这次朱大典把标抚营也安插了进来,为首的参将乃是朱大典儿子朱万化,摆明了要抢功劳,刘泽清也不敢得罪朱大典,赶紧点头称善。
    朱大典这才给他介绍身后几位同行的人,其实这些人私下早就和刘泽清见过面,锦衣卫指挥使骆养姓,右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