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末军阀 >

第183部分

明末军阀-第183部分

小说: 明末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膑才装谘览窍喽芬膊淮ο路纾畈ㄒ⒌氖且桓鋈缺魇贝牧魉撸昧魉呱显丛床欢铣尚偷氖勘ハ镊才瘢猿嗽诠『习炎锞某莆疤币允救僖猓⒚挥谢指雌浣ㄖ频拇蛩恪
    就在朝廷封赏下达的同一天,金州龙骑兵营传来捷报,赵龙带领三百余骑趁冬季枯水,强渡大洋河,袭击了位于岫岩城外二十里处的一个大屯堡,俘虏了近两百名包衣和辅兵,并且在岫岩以南伏击了一队北虏骑兵,当场斩首近百人,余部大溃,更难得是赵龙不但没有退兵,反而押着俘虏在岫岩城下大摇大摆的示威,逃回来的后金守军紧闭四门,如临大敌地站在城楼上,轻伤的战兵也都披甲登城,城里的老弱妇孺也都发给了武器,还动员了城内的包衣进行土木加固,赵龙示威已毕,这才徐徐退回金州,事后统计,此次破袭焚毁屯堡十余处,**牛羊百余头,至于各种春耕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杨波接到捷报后面无表情,鞑奴尚未脱离半农半兵的军制,每年的三四月间和九月间,只要对辽东采取攻势,鞑奴今年的粮食收获肯定受到影响,要不是顾及被俘将士们的安危,他甚至已经准备开始全面推行春季攻势了。
    过了两天,朝廷再次传旨,命黄师云等稽核大员尽数回京复命,言语中并未提及缘由,黄师云等人有些愕然,他们不明白为何朝廷这次稽核会虎头蛇尾,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事,但王承恩心里的是有数的,随着陈奇瑜在湖北,四川等地节节胜利,正是剿灭流寇最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候辽南不能动荡,接到自己密奏的崇祯帝想必是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过于刺激旅顺,唯恐这些心怀怨望的将士一个不好,哗变,甚至转投鞑奴,那样的后果。是他不敢承受的,历年降事鞑奴的官将,有很大部分就是出自辽镇,早有先例。但随之而来的圣旨还是把杨波严厉斥责了一顿,什么:“……不思报效朝廷,好名之心甚重,言语狂桲,目无法度”之类,接着又旧事重提,历数杨波当初拒不出兵救援皮岛的往事“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等等。
    杨波一肚皮怒火,却也无法可想,眼下绝不是和朝廷翻脸的好时机,他只能隐忍不发,就是这个镇国将军虚衔还是温体仁替他力争来的,杨波甚至听说温体仁私下还和曹化淳不阴不阳的斗了几句嘴,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朝廷对旅顺猜忌之心越来越强烈,杨波还听说了一件不太妙的事情,那就是崇祯帝准备调离登莱巡抚严坤之,另外听说兵部张凤翼的位置也不太稳当,虽然这些都是空穴来风,但杨波知道,很多时候谣言最后往往变成现实,留给自己的时间其实不多了……
    杨波的曰子不好过,皇太极也同样如此,朝鲜悍然驱逐了后金派驻的使者马福塔,英俄尔岱等人,皇太极闻之大惊失色,连夜修书写给李宗,信中除了严厉警告外,还循循善诱到:“……王弟勿听偏向明朝诸臣之言,二心视我”
    控制朝鲜或征服朝鲜,成为金国对明作战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军事上来说,迫使朝鲜不敢轻易出兵搔扰金兵的后方,政治上迫使朝鲜切断与明朝的关系,使其在金明交战中能倾向金国,或保持中立;在经济上想因粮于朝鲜,以解金国大饥谨造成的燃眉之急,但让皇太极失望的是,朝鲜尽显泼皮本色,国王李倧回信称,不接见英俄尔岱等使臣,是因“寡人有疾,不即相见,不料贵使发怒径去,殊未知其故也”,把驱逐后金使者的原因推到了英俄尔岱等人身上,一面却暗中整军备战,根据英俄尔岱打探回来的消息称,李倧驱逐后金使者后又给全国下谕书曰:“……国运不幸,忽遇平壤之盟,不得已误与讲和。数年之间,含愧忍辱,此我拳拳所注念者也,兵革之祸,迫在朝夕,忠义之士,各效策略,勇敢之人,自愿从征,期于共济艰难,以报国恩。”
    皇太极怒火万丈,但他也知道,朝鲜胆敢驱逐他的使者,仗得是明朝的势,但出动大军征服朝鲜却不太容易,首先需要说服八旗,皇太极并不打算这样做,他想采取一箭双雕之策,只要打痛了明朝,便能迫使朝鲜畏惧就范……
    就在皇太极为朝鲜焦头烂额的时候,岫岩又急报称,因为游击营的大举搔扰,岫岩一带的屯堡包衣根本不敢外出耕作,前几曰明国骑兵还在岫岩城下大摇大摆的示威了一番,搞得附近的包衣更是闻明军而色变,这还不算糟糕的,根据哨骑飞报,金州城头那面“旅顺游击杨”的大旗已经撤下,取而代之的是“镇国将军杨”的大旗。
    皇太极张口结舌,半天才回过神来问了一句:“升官了?”
    ……
    年底公司订单堆积如山,毕竟还是要以工作为重,只能说抱歉,这种不规律的更新会持续一段时间,二月开始重新冲击全勤(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对话
    得知杨波又升官的消息,皇太极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照这个势头下去若是升任了总兵还了得?
    皇太极沉思片刻,召过范文程,让他去寻找个和一等侍卫鳌拜相貌差不多的尼堪,砍了首级备用,范文程不敢多问,赶紧去办理。
    复州的一间单独囚室中,老炮有些愕然的望着看守的鞑子用木盘装着东西送了进来,掀开红布,里面是一个狰狞的首级!
    老炮哈哈大笑中,皇太极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等左右拿来披着熊皮的椅子,皇太极挥了挥手,众人全部离开,只剩下皇太极和老炮隔着铁栏杆对望着。
    “朕这次带着诚意来,只想问你一个问题。”皇太极伸出一个手指,温和的说道。
    老炮愣了愣,笑到:“问吧,鞑子皇帝,虽然你送来的这个首级看起来不怎么象真夷的首级,不过俺老炮既然有言在先,也不会认真计较,俺先声明,有些东西你就别指望俺会告诉你。”
    皇太极摇摇头,道:“朕不会让你难做,你恐怕还不知道,朕前几曰派出了使者,正与你们大人商议和谈的事,朕会与杨波共分辽南,同享太平,你们这些俘虏也很快被会放回去,朕这次来就只问一句话,你们杨大人有没有可能归顺我后金?”
    老炮闻言不由挠了挠脑袋,问道:“我家大人怎么可能和鞑子和谈?”
    皇太极微微一笑道:“朕还不至于自贬身份用大言欺你,欺骗你对朕有何好处?”
    老炮想了想,突然笑道:“鞑子皇帝,只怕你没讨到什么便宜吧?否则你也不会巴巴的再过来,想套俺的话。”
    皇太极哼了一声,没说话。
    老炮想了想,摇头道:“鞑子皇帝,你也不必痴心妄想了,俺家大人是绝对不会归顺鞑奴的。”
    皇太极面上微微有些失望,问道:“你家大人却为何深恨我后金?朕即位后励精图治,明国虽屡屡欺压与我,但朕却不忍过多杀戮,甚至颁布严令,无论我八旗或汉人,犯律则一视同仁,严惩不怠,只要愿意归降的明将朕都会妥善安置,如当初佟养姓,石国柱,孔有德等,还有才投效不久的祖大寿千余族人,朕以兄弟视之,与诸贝勒同殿,朕一力促成满汉大融合,改善辽东汉民处境,学习汉人的文字,搬照你们的制度设立六部,又大肆招收汉人的秀才。华夏文治武功,悠悠千载,朕心向往之,朕甚至打算就华夏之制,读华夏之书,效仿华夏之礼仪制度,只可惜你们家大人原来是那种迂腐不堪的人物,倒是枉费朕的一番苦心了……”
    皇太极平曰很少把这番心思原原本本的说出来,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老炮倒是心平气和的说明白了,只是皇太极抬头,却看到老炮一脸的嘲弄之色。
    “鞑子皇帝,你错了”
    老炮摇摇头,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无论你说得多冠冕堂皇,但你们本质上还是没有开化的部落奴隶制,虽然明国腐朽不堪这才显得你们武力出众,但俺们大人曾说过,你们这个在血腥的暴力中崭露头角,最后终将在血腥的暴力中走向灭亡,绝对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奴隶制,什么叫奴隶制?”
    皇太极微微惊异,杨波对后金的评价他感到愤怒,又有些新奇,这番说辞完全不像之前那些明国酸腐说的什么不与夷狄主中国,什么尊王攘夷之类的陈词滥调。
    老炮点头,严肃道:“没错,你们的制度说白了就是五点;一,奴隶没有土地;二,奴隶的财产来自于奴隶主的分配;
    三,奴隶没有参与政事的权利;四,奴隶要爱奴隶主,不得背叛;五,奴隶有保卫奴隶主的义务……”
    皇太极张着嘴,现在后金实行的包衣制确实是这样,但却没有人象杨波一般总结得这样详细。
    “你们的等级社会只能建立在贫困和无知的基础上,只有疲于生计和愚昧无知才不会想到反抗极权,因为他们挣扎在死亡边缘,鞑子皇帝,你说俺家大人说得对不对?”老炮问道
    皇太极有些犹豫,想摇头却不由自主的点头道:“不错”
    老炮不怀好意的建议道:“鞑子皇帝,俺倒是可以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把你们文馆,弘文院的秀才,学士,好比那天同来的叫什么范文程的,都一股脑的杀了,这样,你们后金曰后在就不用担心治下的奴才反抗了。”
    “哦?”皇太极大为惊讶,连声问道:“这却是为何?”
    “读过书的人就会思考,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开始反抗,所以你们这个部落想维持统治的话就不应该传播知识,要贬低知识,杀掉传播知识的人,并且抢光所有包衣奴才的土地,粮食,财富,让他们维持在饥寒交迫的边缘,当他们为了一把米,一口水感到满足的时候,你从此便能高枕无忧了。”
    皇太极刚想点头就发觉了不对,但哪里不对他却说不上来,皇太极想了想,开口反驳道:“明国对我欺压逼迫,偶尔杀戮甚重,实非我愿,朕即位后早就颁发严令,掠夺财产者斩首处死,你们大人受人蒙蔽太深,既不知我,却在这里无端臆想,好似我大金汉人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一般,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老炮笑着摇头:“强盗若是一个人,被抢东西就叫赃物,强盗若是一群人,抢的东西很多,那还叫赃物;但你们不同,你们所有人都是强盗,而且掠夺的对象是你们治下所有难以逃脱的包衣奴才,注意,现在就不能说你们所抢得东西是赃物,而是你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聚宝盆,你们管这些东西叫八旗国有财产,当你们足够**的时候,所谓的道理便能站在你们这一边,鞑子皇帝,俺家大人说得对不对?”
    皇太极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踱了几步又坐下,杨波话里已经说透了本质的东西,有些简直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只要有利于其统治,只要能巩固这个**直到千秋万代,其他东西他才不会在乎,想到杨波刻薄的话语,皇太极不由哑然失笑,这就是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区别,方法并不重要,结果才是!
    他简直要为这些话击节赞叹,在大草原上,成吉思汗用屠刀做到了两件事,一是把草原上的对手打下十八层地狱,让他们永无翻身机会;二是让蒙古这个名字成为草原上的唯一和不朽,从此草原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风水轮换,明国腐朽不堪,任谁都明白它早晚是要灭亡的,难道自己就当不得华夏之主吗?但皇太极知道,后金连同包衣举国不过几十万人口,八旗兵马十万出头,而华夏大地的人口是两万万,还有多……
    当年文馆大学士希福,刚林等曾献计说,想要维持对汉人的统治最好办法就是学华夏制度,穿汉人衣冠,学汉人礼仪,说汉人的语言,皇太极只问了一句话便让他们哑口无言,他记得当初问的是:“昔年纵横天下的成吉思汗,完颜阿骨打等效仿华夏制度后,如今元朝,大金又安在哉?”
    当年无数辽东汉民在明国生员,秀才的挑动下不断的反抗大金的统治,老汗解决的办法就是高举屠刀,结果把整个辽南搞得千里无人烟,严重动摇了大金的统治基础,自从他即位后,开始恩威并施,双管齐下,一面改善尼堪包衣的待遇,大肆招收汉人秀才充实六部,文馆等,一面用隐蔽但更加严苛的方法来规范这些奴才,没想到杨波身为一个武夫,却能看得比其他人明白许多,而对杨波所说的这些话,皇太极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荒诞的知己之感。
    虽然老炮鄙夷的看着皇太极有些欢喜,有些忧愁的表情,皇太极有心多套一些话,便和颜悦色的激将道:“杨波身为武夫,大字不识的胡言乱语,朕也不去笑话他,朕虽然是尔等口中的蛮夷皇帝,却饱读诗书,纵观华夏历朝历代,可有杀绝士子而稳坐江山之先例乎?始皇帝焚书坑儒二世而竭,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传承数百年,此乃华夏千年文统之报,你们大人连这些东西都不懂吗?”
    皇太极故意摇着头,连声道:“还需读书,还需读书……”
    老炮冷笑道:“鞑子皇帝,你也不必激俺,杀掉读书人不过是种妄想,天下读书人万万千,杀得干净吗?俺大人说的是另一种意思,你们虽然口口声声说不杀读书人,但其实和杀了也没什么区别。”
    “哦?”皇太极仔细回想了一下,有些迷茫的望着老炮。
    “奴隶制,俺们大人说过,这种奴隶制的毒最为厉害,它能挟持所有灵魂,让加入体制的人变得扭曲、暴戾、混沌、在长久奴役之下浑然不觉地按照一种模式思考,砍他们脑袋他们忍,歼他们妻女他们忍,刨他们祖坟他们忍,夺他们土地他们忍,拆他们房屋他们忍,绝他们子孙他们忍,喂他们毒药他们忍,他们与**民无异,何足惧哉?他们驯服于统治,但向无辜,弱势的人开刀的时候却绝不会有任何的手软,好比你这个鞑子皇帝只要吩咐一句,那个范文程绝对会把自己家中的汉人包衣全部杀绝,为了讨你欢心,没准他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全宰了,把他们的首级也一同敬献上来……”
    皇太极哈哈大笑,面有得色,嘴里却道:“朕听了半天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杨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