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较劲-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上都是花炮的纸屑,也有一些没响的鞭炮散躺在地上。好几年没放过鞭炮了,看到鞭炮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放。何小兵捡起一个,用烟头点着,捻儿快燃尽的时候,扔到空中,响了,冒了一股青烟。
何小兵闻着空气中鞭炮的味道,想:这时候要是能吃碗饺子就好了!
一旦这么想了以后,这个念头突然变得异常强烈,何小兵快步沿着街边走着,寻找能吃到饺子的地方。起风了,吹在脸上冷飕飕的。走到雍和宫门口,何小兵看见一个妇女正裹着被子,站在寒风中,微动着身体驱寒。
何小兵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个小时,已经出了四环,小店都黑着灯关着门,大店虽张灯结彩但过了营业时间,服务员和厨师们正在会餐,不再接客。已经越走越冷,身上被风吹透,骨头里都跟着冷了。何小兵想起中午吃饭的那家小馆,决定去那儿做最后的尝试。
再次路过雍和宫的时候,发现裹着被子的妇女正蹲靠在门口侧面的墙上避风。看到比自己还可怜的人,何小兵掏出五块钱伸到她面前。
“干吗呀?”妇女瞪大眼睛吓一跳,一口北京腔儿。
“给你买点儿东西吃。”
“你把我当要饭的了吧?”妇女异常气愤,从兜里掏出一摞一百块的钱,晃动着说,“我有的是钱,我是来排队烧香的!”
何小兵看了看自己手里那张五块的钱和妇女手里的一把钱,汗颜地转身走了。
终于走到那家小饭馆了,黑着灯,何小兵还是敲了门。
敲了好几下,里面才传来动静:“谁呀?”
“吃饭的!”
“几点了,明天再说吧!”
“能卖份饺子吗?”
“早就封火了,明天吧!”
“有生饺子也行,我买点儿回去自己煮。”
小老板打开门,一看就是刚从被窝钻出来的样子,认出何小兵:“是你呀!刚加完班?”
“对,有点儿饿。”何小兵顺着说。
“要不然你等会儿,我得现和面。”小老板看着桌上准备好的案板和白菜说,“馅儿也没剁呢,我本来打算早上起来再包饺子的!”
“那算了,太麻烦!”何小兵觉得把别人折腾起来给自己现剁馅儿和面包饺子不太合适,尽管他十分渴望吃上饺子,“我走了,不好意思啊,谢谢!”
“没事儿,你要明天还想吃饺子,就过来,我八点开门。”
“好,再见!”
“再见!”小老板锁上门,回屋继续睡觉。
何小兵不打算继续寻找了,北京太让他失望了,偌大的一座城市,在这个时候竟然找不到饺子吃。风还在吹着,更加刺骨了,何小兵走在街上,感觉此时世界上和自己做伴的,只有黑夜和寒冷。这个夜晚,他会一生铭记。
何小兵往住处走,尽管不愿回去一个人独守空房,但天这么冷,又在过年的夜里,除了回去,他想不到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也没有去别的地方的心情。
何小兵悲凉地走了很久,终于进了胡同,浑身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到了院门口,撞见一个人从里面出来,是夏雨果。
“你怎么来了?”何小兵一愣,身上又有了劲儿。
“你还真没回家过年啊!”夏雨果肩上还背着一个大书包,“我看看你饿没饿死,尸体别臭了。”
两人已经半年没见了,去年暑假何小兵在北京站配合夏雨果在那个追求她的男生面前秀完恩爱,夏雨果就没再理过何小兵。她知道,对何小兵这种男人,不能太上赶着了,否则他会把爱情看得比其他东西都轻。所以日后当夏雨果收到何小兵发来的短信时,都用保持着距离的语气回复,让何小兵不要再觉得她对他是有义务和责任的。只有这样,何小兵才能重视两人之间的感情,要不然爱情来得太容易,何小兵又把心思放在那些难以企及的、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上了。夏雨果并不担心在自己疏远何小兵的时候,他喜欢上别的女孩,如果那样的话,失去他更没什么可惜的。
这半年两人没怎么通过话,都是靠短信联系,夏雨果知道何小兵退学一事儿触怒了家里,和家庭脱离了关系。她问何小兵过年的时候是否回家,何小兵已经做了不回家的打算了,但还是告诉夏雨果说回家,没想到夏雨果还是来找他了。
“你怎么知道我还在北京啊?”何小兵进了屋说。
“我了解你呗!”夏雨果放下书包。
“这么晚了,你父母还让你一个人出来?”
“他们睡了,我来看看你,给你送点儿饺子,明天是初一,得吃饺子。”夏雨果打开书包,取出一饭盒冻饺子,“我妈包的,我给你偷了点儿,还有这个,也是我偷的。”说着从包里取出一个小瓶,里面是泡好的腊八蒜,蒜已经绿了。
何小兵心里的坚冰,一下子就被面前的饺子和腊八蒜融化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化掉,只是一瞬间的事儿。
何小兵看着夏雨果插上电火锅,坐上水,水开了,放进去饺子,然后盖盖儿,给碗里倒了点儿醋,等着饺子开锅。
何小兵从背后抱住夏雨果,两人脸贴着脸,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享受着温馨。何小兵闻着熟悉的夏雨果的气息,感觉温暖。
锅开了,饺子汤溢了出来,打破了沉静。
夏雨果捞出饺子,摆到何小兵面前:“吃吧!”
何小兵夹起一个饺子看着,半个小时前,他对天亮之前能在北京吃到这个东西已经绝望了,没想到这会儿,在自己住的地方,竟然吃到了。
“看什么呢,赶紧吃啊!”夏雨果在一旁催促着。
何小兵把饺子放进嘴里。
“熟了吗?”
“熟了!”
“好吃吗?”
“好吃!”
夏雨果托着腮,看着何小兵吃着。
何小兵把夏雨果带来的饺子都吃了,又喝了两碗饺子汤,瓷瓷实实地舒服了。
夏雨果收拾了东西要走,被何小兵拉住。
“再陪我待会儿!”何小兵说。
夏雨果本想不理何小兵这个茬儿,让他自己待着去吧,他不老说愿意一个人待着吗,但何小兵此时那股认真劲儿,又让她不忍心走了。这是何小兵第一次要求夏雨果多陪他待会儿,看来他确实一个人待得难受,夏雨果留下了。
两人相拥着躺在床上,夏雨果枕着何小兵的胳膊,两人面对面看着,何小兵冲夏雨果笑了笑。
“笑什么笑!”夏雨果说。
何小兵还在笑。
“哼!”夏雨果翻了一个身,背对着何小兵。
何小兵的另一只手搭在夏雨果身上,搂着她:“什么时候开学啊?”
“到不了正月十五就开了,在家吃不上元宵了。”
“要不我也不在北京待着了,我在你们学校旁边租个房子陪你吧!”说完,何小兵一愣,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
“那你不忙乎你的事儿了?”夏雨果摸着何小兵手指上因弹吉他留下的趼子说。
何小兵沉默了。
“算了,你还是在北京吧,这里有你想要的东西。”夏雨果说。
两人都不再说话,倾听着彼此的呼吸。何小兵慢慢地把手伸进夏雨果的衣服里,之前两人一直和衣而卧,夏雨果没有拒绝。
何小兵的手在夏雨果的身上游走,感受着她的皮肤,温暖、干燥、滑腻,最终停在胸前。何小兵像握着初生的小鸡,不敢用力,怕伤到它。夏雨果则像掌中的小鸡一样,乖乖地安心于被抚摸着。终于有了回应,夏雨果转过身,嘴被何小兵的嘴盖住,两人都忘乎所以了。
这年的春节,对何小兵来说,既是有生以来最冷的一个春节,也是最幸福的一个春节。
寒假结束了,夏雨果要回学校了,两人话别。
何小兵把自己的现状和困惑告诉了夏雨果:“我现在特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可是我也不知道啊!”夏雨果说,“但无论怎么样,快乐都是最重要的吧!”
在这个二十岁的女孩眼里,每天能有个自由自在的心情,就是最好的生活了。何小兵很羡慕这么看待生活的人,他希望自己也能这样,但是他做不到,他总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往往是悲愤的、痛苦的,也搞得他很不轻松。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继续悲愤下去,还是换种活法儿。夏雨果临走前的一句话让他很受用:“别着急,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无论是人,还是这个世界,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何小兵记住并相信夏雨果的这句话。
过完年,何小兵开始了新生活,首先体现在他和顾莉莉的关系上。一次何小兵冷不丁儿地跟顾莉莉说:“咱俩还是做普通朋友吧!”
“我和你也不是男女朋友啊!”顾莉莉说。
“我的意思是咱俩光做朋友。”何小兵话只说了一半。
“好啊,随你!”顾莉莉明白何小兵的意思了,也猜到何小兵为什么会这样做。
果真,说完这话一个月后何小兵没再往顾莉莉那跑。
当何小兵发现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在北京找个像点儿样的工作后,又去找顾莉莉帮忙。顾莉莉知道他肯定是碰到难处了,要不然不会向她开这个口。
顾莉莉自己已经不在公司干了,去年辞了职,和朋友一起开了个画廊。她对何小兵的事儿还真上了心,问了几个朋友,最后给何小兵安排进一家外企的市场部,平时搞一些营销的策划。从此,何小兵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小兵一直认为这是一句骂人的话,说白了就是墙头草,如今自己也成了俊杰。上班的前三天,何小兵一直还在为此对自己耿耿于怀。
但不上班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永远能跟理想一起耗着,天天饿着,流落街头,这样只能离理想越来越远,何小兵的成长环境也注定了他做不了这样的人,或者还向父母要钱,这样的事儿何小兵更做不出来。
不久前经历的一件事儿,让何小兵对社会有了清楚的认识。那天他路过音像店,看见一盘他期待已久的专辑,赶紧买下,买完身上就剩一块九毛钱了,还够坐车回去的。但是上了车,何小兵才发现兜里只有九毛钱,那一块钱不知道哪儿去了,他出门的时候,兜里明明有一枚一块钱的硬币。九毛钱不够买票的,何小兵向售票员说明情况,反正已经上车了,就收九毛钱让他先坐着,他回家后立即把那一毛钱给公交公司送去。售票员说公司没规定九毛钱也能坐车,何小兵要是残疾人,可以免费坐车,但他不是,所以想坐车必须花一块钱买票。售票员是个中年妇女,用北京老娘儿们特有的腔调招呼着司机,声音之大唯恐全车的人有一个听不见:“把门儿开开,让他下去,兜里就九毛钱还想坐车!”
何小兵众目睽睽之下臊眉耷眼地下了车。走回去太远了,只能想办法凑够一块钱,何小兵向过往的路人借,有人不听他把话说完就甩手走了,有人听他说完了,但怀疑他是骗子,也不借。特别是听说他只需要一毛钱,而且是借,不是要的时候,更怀疑他借一毛钱的背后藏有更大的阴谋,甚至要报警。
最终何小兵还是走了两个小时走回家,他无法为了一毛钱而继续受人白眼。他从此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也看清了社会,心想:社会真够贱的,让我一毛钱就看透丫的了!
看清现实,这是何小兵需要学会的事儿,也是他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的事儿。岁数小的时候,理想是一道门槛,跨过去就实现了;岁数大了,理想变成一堵墙,严严实实地挡在面前,任何人也无法忽视这面墙的存在。认清现实,不是心里突然转过弯来了,而是生理反应,岁数大了,以前忽视的东西,现在清晰地摆在眼前。但发现有比自己更年轻的人,以比自己更充沛的精力在这条路上跑着,便渴望知道终点在哪里了,因为你知道,如果一直这么跑下去,你肯定是跑不过那些人的。最近何小兵觉得吉他背在身上有点儿沉了,不像以前跟没感觉似的,背着吉他也能追上公车。
不仅何小兵如此,其他人也在给自己找出路。
安威参加了电视台的选秀,跟着几百人一起参加了海选,任那些既不比自己唱歌好听,又不比自己多会多少乐理知识,只是比自己早出了几年名的评委品头论足,瞎说八道。安威本来想拉着何小兵一起参加,但何小兵拒绝了,他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是电视台的行为,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赚钱,并不是为了发掘在音乐上有天赋的人。如果真为了发现音乐人才,叫到唱片公司唱几句就行了,干吗非要把选拔现场搬到电视上呢,无非是想把好的、坏的都让人看看,这是一个审美也是审丑的时代,特别是那些有与“传统的美”背道而驰的“现代美”,更吸引眼球,创造高收视率,多卖广告。发现人才那是衍生目的,即使发现不了,只要活动本身挣钱了,目的就达到了。那些评委也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拿个出场费,没谁当真。
安威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他认为,对于几个月以后的获胜者来说,这毕竟是一次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喜欢唱歌,想唱一辈子歌,所以,他只有参加。
刘全的一百副鼓槌才用掉小一半,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在北京用完它们,看来是不可能了。以前在工厂打鼓的时候,有工资拿,没觉得打鼓是件多奢侈的事情,现在打鼓,没有工资了,每天光出不进,刘全的鼓也打得越来越没力气了。在老家,刘全打鼓还打得小有名气,可到了北京才发现,会打鼓的人比老家的人还多,顿时怀念起老家的生活,没想到这乡愁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非回老家了不可。
为了能在北京多逗留一阵,刘全想尽各种省钱的办法。去饭馆吃饭,兜里总得装点儿道具,吃饱的时候把事先备好的头发蟑螂虫子扔在盘里,和饭菜一起搅拌,然后大喊一声“我操”,叫来服务员,要求免单,拒绝服务员提出的可以再换一份的建议,因为已经吃饱了。刘全知道做买卖的也不容易,所以只要求免单,不要求赔偿。靠这种办法,刘全吃遍了住所附近的所有小馆,不好意思第二次进去使用同样的方法蹭饭,只好搬家,搬到饭馆多的地方,继续蹭饭。当他再次被饭馆的服务员和老板记住无法再混吃混喝只能继续搬家的时候,他觉得这么生活下去没什么意思了,不如回老家算了。于是,把剩下的鼓槌都留在北京,如果何小兵他们还会重组乐队,就留给下任鼓手用,刘全说:“我先走一步,让这些鼓槌留在北京尽它们没完成的使命吧!”刘全打算回老家后,看看还能不能回原来的厂里上班,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