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50位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家庭公司到大众公司
李宁在商业上的悟性,让其老板李经纬欣赏不已:李宁在商业上的才华和他在体操上的才华一样出色,而初次出手大获全胜也让李宁的自信心倍增。于是,在1991年由健力宝投资1600万,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
1992年底,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三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而李宁牌系列产品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成为1991年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明星效应无疑会对提升品牌知名度有作用。然而,从市场反应来看,并不是所有明星品牌都可以像李宁公司这样成功,即使他们的创立者在体坛同样有着赫赫战功。李宁公司成立早期,有健力宝这样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使它在起步时,更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因此,李宁以及李宁公司的成功,除了明星效应外,其成功应该更多得益于商业运作。
李宁公司刚创办时,是李宁和几位退役的队友,还有李宁的家人如哥哥、嫂子、表弟等一起在操作,那时的“李宁”是个十足的家庭公司。到了1992年,李宁就开始有意识地聘请专业人才加盟。为李宁公司发展起过关键作用的第二任总经理陈义宏,就是被李宁从当时有名的运动服生产企业十佳公司请来的。
陈义宏以及一批专业人才的加入,创造了1993年到1996年李宁公司的第一次辉煌,公司营业额每年以100%的比例增长。
虽然李宁公司1993年就有了赢利,年营业额以近100%的速度增长,但是在李宁的心中,有一个永远的结,那就是孩子的身份——李宁公司是健力宝的全资子公司,而健力宝的控股股东是广东三水县政府,是国有资产。在李宁心中,他更希望公司朝着现代企业模式发展。这在当时看来并不易,起码有两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另外一个是将李宁商标从健力宝中分离出来。
1994年初,在《证券报》一个记者的引荐下,李宁同有着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见面了。刘纪鹏从1988年开始即进行企业的股份制咨询,从他多年关注企业改制的经验来看,李宁公司的产权不清,这对于“李宁”今后的发展将是致命的,他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最后在刘纪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遂定下决心和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李经纬相当大度,完全支持李宁自立门户。1994年底,只是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变动措施,李宁公司就顺利脱身。而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据刘纪鹏介绍说,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一个很可怕的增值。
上市的七年之旅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亿的历史纪录。业绩如此快速地增长,发展令人如此兴奋,即使是性格平和的李宁也禁不住豪情万丈,制订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00年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但是,不幸的是,成长的喜悦到了1997年戛然而止了。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通货紧缩,李宁产品卖不动了。此后数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直徘徊在7亿左右,市场地位逐年下降。
1997年,处于困境中的李宁萌发了强烈的上市冲动,并把上市地选定为香港。1998年起,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为独立董事,1999年他又聘请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德国SAP公司、台湾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公司的合作伙伴,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
2001年3月,张志勇出任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也是李宁公司历史上第三任总经理。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获得了成效。2001年公司营业额为亿元人民币,纯利为4960万元人民币;2002年、2003年则分别为亿元和亿元人民币。随着公司营业额的持续上升和外资的进入,公司上市进程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上。经过7个月的筹划,李宁公司终于在200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公开发行亿股,并于7月9日再次增发新股万股,而李宁及其家族拥有资产在10亿港元以上。
很多人认为李宁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李宁从未遇到过强劲的商业对手,得益于他遇到待他如父亲般的李经纬以及后来的刘纪鹏等专家……总之,人们会认为李宁的成功有着某种侥幸的成分。但是,只有李宁本人和他身边的人才知道,从运动明星到成功商人,李宁做了哪些努力,付出了哪些辛苦。
、6.拖拉机手李晓华:从广阔天地走来的慈善家…
李晓华是国内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轿车的人,第一个同时荣获联合国颂发的“科学与和平奖”及“和平使者奖”两个奖项的中国人,并有一个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
2001年美国《福布斯》中国大陆百位富豪排名,李晓华排在第16位,总资产20亿美元。
李晓华,从一个毫无家世背景和经济基础的无名之辈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商业巨子,他的传奇与“一掷千金”的富有,早已成为世界舆论的中心和中国百姓生活的话题。
知青走出自己的广阔天地
李晓华195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清贫,全家六口人挤住在一座没有窗户、只有一道门的七平方米小平房里。从哈尔滨辗转迁移到北京的父母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工厂做工来养活四个儿子。父亲正直严厉,母亲敦厚仁爱。
那时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每天吃的是玉米面粥和窝窝头,年节时能吃到点儿菜团子,还要几个兄弟共吃一个,到学校刚上完一节课,肚子就饿得咕咕叫。小时候因为没钱坐车上学,自己就每天沿着公共汽车线路追着车跑,眼巴巴地看着车上有钱的同学透过车窗和自己打招呼。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李晓华童年时就体验了饥饿的含义,养成了性格中最深沉最质朴的东西。受父母的影响,少年时期他就懂得了“只有努力才能获取”的人生道理。
虽然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但有文化的父母还是用微薄的生活费为李晓华四兄弟请了家庭教师,并对他们严加管教。在北京吉祥胡同小学毕业后,李晓华到北京二十二中读书。
1969年,16岁的李晓华被卷入上山下乡的大潮,同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道去了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一干就是八年。李晓华就被调到了机务排,先开拖拉机后开康拜因(收割机)。那时条件可艰苦了,30多人住在沼泽地上一个透风的大帐篷里,睡的是小树根搭的床,盖的是透亮的薄被,每天天不亮就得去一人多高的荒草甸子上劳动,一年四季都那样。草丛里密密麻麻的蚊子常叮得你满身都是大血包,战友要相互在对方后背上拍一下才能缓解点儿疼痛,而李晓华开拖拉机就得挺着挨咬,但他能吃得那份苦,一收工回来,洗漱完毕,他还很有精神地倚着行李卷看书。
艰苦的生活,使他过早地饱尝了爱与恨、生与死、痛苦与无奈,但是,当他看到自己亲手播撒的种子变成了累累果实时,他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收获的喜悦,豁然领悟到人应当如何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努力赢得收获。
像冒险家一样征服世界
1975年,李晓华费尽周折,从北大荒转到了与北京为邻的河北省涿县农村插队。1978年,终于返回北京,通过托人,在一家科研所找了份烧锅炉的活,后来又在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当炊事员,此时的李晓华已年近三十。
在李晓华看来,那时人生仅有的渴望是自己能早点儿回到父母的身边,将来能穿上一条崭新的有裤线的“的确良”裤子,出门办事能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就足够了。就在李晓华为多舛的命运一筹莫展之时,他却意外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有一次他父亲病了,经人介绍,他要到西直门外的海军医院去找人买药,而当时他穷得连几毛钱的车费都付不起,是一个好心的姑娘帮他解了围,凑巧他要找的人就是那个叫张吉芳的姑娘。张吉芳出身将门,父亲是中央警卫部队的首长,而李晓华是工人的儿子,只身插队在农村,他们之间的出身门第与社会地位差距太悬殊了,但他们用爱情把心缝在了一起,后来张吉芳终于成了他的贤内助。
、6.拖拉机手李晓华:从广阔天地走来的慈善家…
他不忍心再给操劳了半辈子的母亲增加负担,开始了一个男子汉的拼搏,还做过贩卖服装的小本生意。
有人说李晓华的发家史,处处充满了美国西部牛仔闯世界的味道,他的一次次大胆的“投注”就像冒险家在征服世界,但熟识李晓华的朋友都说,风浪越大,显示出他的水性越好。
80年代初,历经坎坷的李晓华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到广州,当时前卫的T恤衫、蛤蟆镜正流行,第一次进货,五光十色的景致令他不知所措。
在一次广交会上,他看到了一台美国生产的冷饮机,他意识到这台机器会“下蛋”,于是倾其所有买了下来。这年夏天,他带着这台冷饮机到北戴河海滨卖冷饮,很快便实现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几年后,他在秦皇岛开办了河北省第一家录像厅,又是生意火爆,于是资金积累很快达到了百万以上。
李晓华并不满足于当百万富翁,更不愿意守着金钱过舒服日子。经过一番考虑,他去了日本。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日语,曾经在餐馆里洗过碗端过盘子,也在日本商社里当过学徒。这段生活留给他的最大收获,是学到了日本人坚韧不拔、刻苦认真的精神。一年以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争取到了“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权。在他的积极运作下,“101”产品在日本家喻户晓,李晓华的名字也为愈来愈多的日本人所熟知。他被日本新闻界称为“中国学子中的佼佼者”,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也亲自接见了他,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在日本获得成功后,李晓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
生活远比书本生动一万倍
1989年夏天,香港的地价猛跌,心理承受不足的商人们纷纷将手中物业以“跳楼价”抛售,李晓华看准时机,力排众议,果断投入大量资金,大批收购低于平时售价的楼宇。半年后,待时局稳定,地产价格骤升时全部抛出,顿成亿万富翁。
凡成就大事者往往见人所未见。用这句话来形容李晓华最恰当不过了。
“地产战役”之后,李晓华开始向国际化发展。一次他到东南亚考察时,发现某国正在筹建一条高速公路,虽当地政府给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但因该路段车流量小而没人愿意干。胆大心细的李晓华在考察时却发现它的旁边有一个储量十分可观的大油田,他以其非凡的判断力认定这必将带来丰厚的利润,于是以跳楼的决心毅然拿出全部资产,并以房产向银行抵押贷款,花3000万美元买下拟建此公路的土地。
最终,他又一次成了商场上的大赢家。可想而知,此次大冒险给李晓华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以至事后他感喟:生活远比书本生动一万倍。
自1990年起,李晓华开始把投资的重点转向国内,在北京、青岛、吉林等地设有十几家企业。如今,李晓华的事业已遍及世界,在香港、日本、欧美设有数家分公司,投资数亿元,经营食品加工、家用电器、机械制造、轻工产品、旅游娱乐、房地产、生物科技等。
他是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李晓华之所以受人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富有,更在于他富有以后又将财富回馈于人民,用于改变贫穷,消除愚昧落后。
1992年他为希望工程捐款200万元,在北京平谷山区建起一座包括计算机室、电化教室在内共有24个教室的现代化综合学校——晓华学校,解决了750名学龄儿童的就学困难;1993年,他出资36万元负担河北省贫困地区10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还捐资100万元在北京市崇文区小学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1994年,他为母校北京22中捐款2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1995年,他向黑龙江省教委捐款200万元,其中100万元在绥化市建一所“晓华中学”,另100万元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北大荒建立了“黑土地教育基金”,用以表彰那些在北大荒教育事业上作出成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云南地震后,他捐资50万元在云南最困难的禄劝地区建立了一所综合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重新就读的机会……
李晓华常说:“人应充满爱心,懂得去爱别人、帮助别人。”数年来,李晓华为贫困地区、灾区、教育、科技、体育等公益事业累计捐助3000多万元人民币。他的善举引起海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为此,他获得联合国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颁发的“世界和平使者”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国人。他还荣获了“95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996年“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的荣誉称号。
克林顿曾赞誉李晓华为“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李晓华认为自己身上有三点最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一个是不断地追求、学习、提高,用智慧去赚取财富。他说即使是再普通的人,只要他肯努力,遇到好的机遇加上自己平日累积的聪明才智,奋斗就一定能成功。
二是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商机,他觉得自己的成功和这方面的关系最大。
三是要做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李晓华说,人不能总想着那点儿陈年旧事,那样会失去创业和创新的激情,被落在时代的后面。但人也不能忘本,没有过去就不可能有现在和将来,所以我认为年轻人应该珍惜你的青春年华,应该勇敢地去奋斗和拼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