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屁经-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马凌
╭╮
╭╮╭╮ ╭╮╭╮
⌒ ∨
(﹏)。。 (﹏)
╰╯
文学殿堂——马屁经
序言
吾翻阅中国二十四史;发现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好佞小人;都把“拍马屈”作为官场、情场、商场攻无不克的“利器”;却又用而不言,秘而不宣。吾深感此中奥妙无穷,不敢怠慢,故潜心阅读经史子集,深研穷究,不敢怠慢,偶有所得,必当记录。久而久之,竟成一册,是为《马屁经》。
大千世界,鱼龙混杂,陷井重重,危机四伏。面对这炎凉世态,如想游刃有余,不学一点拍马之术,那真是困难之极!
很多人成天唱高调、说绝不拍别人的马屁。事实上,这是对自己平庸和无能的掩盖,这种人是无法出人头地的。
讨厌别人对自己拍马屁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只是一种掩饰。叱咤风云一世的拿破仑,非常讨厌别人拍他的马屁。有一次,随从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说:“是的,一点也不错!”
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的一记“拍马屁”吗?
拍马,是一门艺术,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
人们都知道骑马前还需要先拍拍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顺地让你骑上去,何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生之途!不会此种招法又怎能做到事随人愿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反对拍马,批判拍马。同时,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拍马,处处都在运用拍马。不懂得拍马技巧,便不懂得成功的决窍。
大凡懂得一点拍马之术的人士,多数仅会一些恭维、献媚之小技,事实上这些都还粗浅的很。拍马屁是极讲究手法和拍法的。拍得太露不行,拍得不是场合不行;拍轻了,太痒;拍重了,太疼。如果能做到在元声无息、不露痕迹,让人晕晕糊糊、得意忘形,那才是拍马屁的至高境界。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志士在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怀才不遇,抑郁而终;有多少有才之人踏入社会就无所适从,得不到赏识。悲剧的根源,不是拒绝“拍马屁”这门艺术,就是悟不透“拍马”二字。
我们不去学拍马害人,但却可以在坎坷人生道上找个护身符。
《马屁经》集中国拍马艺术之大成,招招实用,战无不胜。学得一招半式,便可使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如果您现在仍处在苦干无法窜升的低层阶级,请您尝试一下拍马之术吧!
《马屁经》的箴言是:
大拍马,大成功:
小拍马,小成功:
不拍马,难成功。
心悟
引言:“马到成功”:拍马大师访谈录
这是一家报纸最近用的名称,我征得他们的同意沿用了这个名字。其实,他们采访的大师就是我本人,所以我把自己的言论再度发表也是无可非议的。
囗尊敬的大师先生,最近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你的学术成果。听说你的专著已经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在出版发行,而国内对你的了解似乎还很不够。您能不能就这方面的情况谈谈您的研究近况?
■好的。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就我本人而言,我已经有十多年的研究经历。而且我还到过国外很多知名的大学讲过学。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重实用的国度。我们有好多精彩的理论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坐下来认真地总结。这就形成了拍马在中国,而拍马学在国外的格局。我对此非常担心,也很希望有志研究拍马学的年轻人早早转移到这方面来,不要再犹豫了。可能,不少人对这们学科有一定的偏见,好象一提拍马学就见不得人似的,其实不然,拍马学与其他各门学科一样,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别的专业能吃饭,我们也能吃饭。搞什么都饿不死人,你看我不是过得挺好吗?职称也有了,住房也有了,该有的都有了。
拍马学,是一门十分有潜力可挖的学科。在这方面,国外的理论比我们进步得多、先进得多,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用新理论、新视角来研究我们的拍马历史。不过,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虽然国外的理论比我们系统,但是我们在资料的占有上却是得天独厚的,也是令他们望尘莫及的,尤其是那些研究中国拍马学的洋学者。在国外,有不少学生的博士论文的选题都是中国拍马学方面的。就国内的研究状况而言,我就不客气了。在这方面我是首屈一指的。
囗我想间一问这个问题:如果要学好拍马学,究竟从哪里入手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我曾在一篇关于怎样学好拍马学的书中谈到过这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恒心。世上元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是我们国内至今为止拍马学方面的唯一博士生导师。就我的经验来看,学习拍马学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最好,所以我每年在招生博士生时,我十分注意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讲师或是副教授中招收学生。好多应届硕士感叹自己落选,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水平不行,而是由于他们的实践经验不足。为什么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好带呢?不言而喻,他们的理解力强,往往能举一反三。相对来说,应届生的这方面能力就弱一些。不过,应届生有应届生的优点,他们外语好,接受外国先进的拍马学理论快。以后,我在招收博士生会注意这两类同学的兼收。
囗请问您在招收博士生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考哪几门科目?这是广大考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希望先生能给予我们回答。
■近年来,由于学风的好转,报考博士生的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我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高,我送出去进修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样,报考我这个专业的学生就门庭若市了。有很多同学来信,我未能及时回信,不是我架子大,而是由于我常常出去讲学,在国外一住就是几个月才能回来,所以他们无法得到我的回音。这里我借用你的媒体也向他们说明一下。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不要都给我来信询问,我只提醒你们注意看各大报纸的招收广告就可以了。
书归正传,报考我的考生首先要是硕士学位获得者。以前我也招收过同等学力的本科生,但是事实证明是很难培养的。从此以后,我就只招收硕士学位获得者。如果说有什么条件的话,这就是我要的条件,至于你说的考哪几门课程,其实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们的广告就不断出现在各大报纸上了。我记得《处世文摘》还做过转载呢!
现在凭我的记忆,就说上重要的几点:一、外语与古汉语是必须考的,这是公共课,任何专业都绕不过。二、专业课重点考三门:《中国拍马史》、《拍马学原理》、《中国近代拍马史》。三、考试过当即复试,这是考虑到考生路途远,来回折腾不必要。我们复试时重点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让他说一说当前拍马学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囗大师先生,我不知道您是否能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将您曾在《中西拍马学比较》中的一章“中国士人人格的膨胀与萎缩”再作些必要的发挥?
■好吧,我在那一章主要谈的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面对拍马的两难与尴尬。谈到这一段,我们不能不引用东方朔在《答客难》中的话来作前缀: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意,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圣记。……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东方先生唱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固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权争,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僵(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室,外有仓凛,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得流……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池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常望侍郎乎?
或许我是看错了。如果我没错的话,东方先生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舔痔”的成分。“这也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拍马的血泪史!如果让我说诸如苏秦、张仪、东方朔之类,可以称之为十足的马屁精。而且是“想拍马而拍不上”的可怜马屁精。每每想到这些,中国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怪不得他们。这乃是几千年君主权威恶性膨胀的结果。士人为何不去拍马呢?拍马就可以显赫一时,就可以名垂千古,就可以荣华富贵。不尽好处滚滚来啊!而若是你不拍马,你不但永远没有膨胀的机会,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时代的祭品呢?试想,你的萎缩何时才是一个终结呢?
君主专制形式的加强,直接导致士人人格精神的沉沦。在绝对权威的威慑下,文人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以俯首听命。不论他有多大的学问,多么杰出的才华,也不管你所对的君主是多么昏庸无能,即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痴,你也只能充当一个十分圆滑的马屁精。汉代虽然没有马屁精这个概念,也没有奴仆的用法,但是“徘优”的内涵已经将他们拍马的意义暴露得淋漓尽致。
司马迁就在《报任安书》中自陈身世说:“仆之先,非有部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班固对此也有同感,他在《汉书》各类传中多次以俳优比作文臣。譬如其名著《枚乘传》就有言曰:“诙笑类徘优。”《严助传》也说:“朔、皋不根枝论,上颇徘优畜之。《杨雄传》来得更为直接:“又颇似徘优。”这些表述已经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君主视文人如俳优,非常看不起;二是文人也自愿以此身份自居,甚至有自轻自贱的人格萎缩征兆。在班固那里,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都表现出来了。
试问:东方朔的地位不就是一个为人家解闷、打趣的“零余者”吗?
说到这里,我想指出的是,与奴性性格相联系的就是臣妾心态。古希腊有句名言:“人在当了奴隶的那一天起就丧失了男性气概的一半。”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任何不受禁令约束的攻击、敏捷、能力、权力的形式,和任何勇敢、自由、侵犯、残暴的特质,都可看作是男性所具有的品格。而一切束缚、缺陷、懦弱、屈从、穷困和那些相类似的特质,都可看作女性的品质。”“奴”从女从手,从字源上就可以看出与女人的关系。董仲舒以“阳尊阴卑”推论君臣关系,似乎也含有以女性规范臣下的动机。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只是男人的玩物与附庸,她们只好在献媚取宠上作文章,从不具有独立的人格。故盂老夫子有言曰:“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又说:“阉然而媚于世者,是乡愿也。”妾妇之顺,阉然而媚,是孟子对那些丧失男人气概者的有意嘲讽。而邹阳《狱中上书自明》里的所谓“女无美恶。人宫见妒;士元贤不肖,人朝见嫉”,可以是说出了自我的真心话。士大夫之争宠邀欢,与后宫的女性着实相同。文人诗词中的这方面描写应有尽有,俯视皆是。大手笔常将自己与君主的关系比作是男女的传统。诗词中所表现的也是哀怨缠绵的忠君之思,但是绝大多数文人以女性自居。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就有了这个传统,到了后来即使是号称滴仙的李白也摆脱不了这种选择。尽管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革命”歌曲,但在《玉壶吟》中却有:“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所谓“蛾眉”;当然是李白的“夫于自道”。或许是因为心态的相通相似,历代文人对宫女、弃妇所寄予的深切同情是外国文学中少有的人为景观。色衰爱驰,秋扇见捐,长门宫漏,寒鸭日影,揣摩得那么真切、传神,刻画得如此细腻、可怜,真叫人为之叫绝!这与其说是悲悯众生,不如说是聊以自慰。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中国古代的“弃妇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文人感怀不遇心理世界的位移。诗词正是他们思想的代言体。
拍马的历史基因就这样诞生了。俗语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对于臣于们来说,“天下无不是的国君。”董仲舒所谓“君不恶名,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等等,听起来振振有词,实际上就根本不是说理,而是强行规定。如果说有什么思维逻辑的话,那就是“因为如此,所以如此”。
你如果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必须认可现实,这种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恭敬、献媚态度,一开始还可能有难以接受的成分,但是久而久之就合乎民意了。这即是苟子所说的:“虽有槁暴,不复挺也。”唐代诗人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合理的,也是符合国情民意的。然而皇帝好佛,即使韩愈有理,又如何能走遍天下?结果只能如韩愈自己诗歌中所说的那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而且就是这样也还得感谢隆恩:“呜呼!臣罪当诛,天子圣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本来是由于“莫须有”的罪名,然而他还需自醒自责。如此一代又一代的自我阉割与贬抑,势必造成士人人格的沉沦与扭曲。
以上说了这么多,这也只是该文的一个专题,我一直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是不够的。拍马不但在官场上有,而且在民间也有,在文人中也不乏。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会如此阉割自我?我们对太监的阉割与拍马是理解的,那么就请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文人吧!由于时间关系,就谈到这里吧,如有兴趣,可以仔细阅读该书的其他章节,其中我是有穿插比较的。
囗大师先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的采访,不过最后我还是想在这难得的机会里再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您的书我们总是买不到?
■你的问题很重要,许多人都来信索要,但是由于我手头上也不多,所以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借这个机会我给诸位解释一下,由于中国目前研究拍马学的专著极少,除了前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