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多的风流之士,或许未能全都满足冯老提出的四个条件,但其从容的风度与洒脱的气魄,无疑都能够得上风流的资格。而风流中所体现的人格美,和其他形式的美一样,存在着很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它与相貌的俊美与否无关,与身形的修长与否亦无关,说到底,只是一种自然纯粹,如赤子般的人生态度而已。
生活依然美如万花筒
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
——《理想人生》“论风流”
关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像冯友兰先生说:“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这就是说美含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含有人的感觉。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
确实,世间的美总是因主观的因素而显得形态各异。激情澎湃者说:“美强烈而可畏,就像暴风雨一般,震撼着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头上的天空。”疲乏者说:“美是柔声细语,她在我们的心灵中讲话。她的声音沉浸在我们的寂静中,正如一抹微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抖。”好动者却说:“我们曾听过她在山峦中呼喊,她的呼喊唤来了马蹄声、展翅声和雄狮怒吼声。”
美,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样子都不同。孩提时期,我们都曾拥有一双锐利的发现美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双眼睛逐渐隐退,甚至消失殆尽了。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麻木地一扫而过,再也没了当初的新奇和惊喜之情。
一个对生活极度厌倦的绝望少女,她打算以投湖的方式自杀。在湖边她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画家,画家专心致志地画着一幅画。少女厌恶极了,她鄙薄地睨了画家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样狰狞的山有什么好画的!那坟场一样荒废的湖有什么好画的!画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出现和她的情绪。他依然专心致志、神情怡然地画着。
一会儿,他说:“姑娘,来看看画吧。”她走过去,傲慢地睨视着画家和画家手里的画。突然间,少女被吸引了,她从来没有发现过世界上还有那么美丽的画面——他将“坟场一样”的湖面画成了天上的宫殿,将“鬼一样狰狞”的山画成了美丽的、长着翅膀的女人,最后将这幅画命名为“生活”。少女的身体在变轻,在飘浮,她感到自己就是那袅袅婀娜的云。她将自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良久,画家突然挥笔在这幅美丽的画上点了一些麻乱的黑点,似污泥,又像蚊蝇。少女惊喜地说:“星辰和花瓣!”画家满意地笑了:“是啊,美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发现的呀!”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也曾说过:“没有人去发现去欣赏,羞答答的玫瑰也只能静悄悄地开。”具备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才能见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
《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者彼纪儿·戴尔是一个几乎瞎了50年之久的女人,她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可是她拒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她在家里看书,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碰到书本上。她得到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再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硕士学位。
她开始教书的时候,是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里,然后渐渐升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也在很多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在电台主持谈书和作者的节目。她写道:“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怕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然而在她52岁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了一次手术,使她的视力提高了40倍。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的世界展现在她的眼前。
她发现,即使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觉得非常开心。她写道:“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泡沫,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
生活中,恐怕已没有多少人像彼纪儿·戴尔一样,能看到肥皂泡沫中的彩虹了。其实,生活的美与丑,全在我们自己怎么看。只要用心,还是会发现,即便生活充满阴晦与泥泞,仍然还有许多美丽动人之处。
平淡的真谛:饥时吃困时眠
圣人的生活,原也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不过他比一般人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了解为充分。
——《理想人生》“儒家哲学之精神”
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总免不了有如此的情况:到了吃饭的时间,一点饥饿感都没有,但又觉得不吃不行,不得已强迫自己硬塞些东西落肚,方能心安理得;到了睡觉的时间,尽管一点睡意都没有,但观念上觉得该睡,就告诫自己一定要睡,翻来覆去,更加无法入眠。吃饭和睡觉,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单从这些事情上,也能看得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
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吃饭、睡觉,是所有人都必须过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但差别也正在此。冯友兰先生说:“圣人的生活,原也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不过他比一般人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了解为充分。了解有不同,意义也有了分别,因而他的生活超越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这里所谓的“超越”,便是指圣人能做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他们实现了这个对现代人而言遥不可及的梦想。
其实,人生不过如此。只需用心做好眼下应做之事,人生就会像“云在青天水在瓶”般自然,同时也就能从中悟出平淡生活中的智慧。
一天,有几个学僧来向赵州禅师请教禅。
第一位学僧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吃粥了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了!”
赵州禅师开示道:“去食堂洗钵盂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
第二位学僧也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求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今天刚到!”
赵州禅师又问:“你吃过茶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赵州禅师指示他说:“到客堂报到去!”
第三位学僧已在赵州禅师的观音禅院参学十几年,所以他也上前问道:“弟子前来参学,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师开示,今日想辞别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禅师听后,故作惊讶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从你来此禅院,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有一处没有教导你?”学僧听后,用心思考。
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维则离道远矣。”
学僧开悟,但问道:“如何能保住呢?”
赵州禅师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看似平凡无奇的一切,都需用心去感受,而且唯有心境平和之人,才能从中体味到生命的真谛,才能如圣人般把生活过得从容自得、云淡风轻。
幽默,酸涩生活的调味剂
别人批评自己,自己不应因为被批评而难过,而愤恨,至多报以批评就可以了,或者“一笑了之”。此等“一笑了之”,就是幽默感。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人生在世,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一生,相信这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尼采却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谁都无法心想事成、无忧无虑地过一辈子。确实,人生路上,总会有些不如意,总会有些无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而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和痛苦,让我们脱离尴尬或痛苦的窘境,让我们的心态在沉重的压力下得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西方人有一句意义深远的妙语:“当人生给你酸涩的柠檬时,你就把它榨成一杯甜美的柠檬水。”中国也有一句相似的歇后语:“含着黄连吹口哨——苦中作乐。”幽默能战胜苦难,化解恨意,排除幽怨。拥有幽默感的人,能随时抓住生活中富于趣味的一面,而不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历经磨难的冯友兰先生,也认为幽默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他曾长久地遭到同时代学者的质疑,也曾面对狂热学生的批判,但一切的苦难他都挺过来了,在这当中幽默功不可没。正如他自己所说:凡事成功都不容易,不成功,只好“一笑了之”。如此,就是幽默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不成功就要烦恼发问,也许会得神经病,凭空要添许多痛苦。尤其是在面对别人的批评与嘲笑之时,更应该发挥幽默的力量,借此来创造友善的氛围,避免尖锐的对立。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便是一个善用幽默的人。有一次,萧伯纳为庆贺自己的新剧本演出,特发电报邀请丘吉尔看戏:“今特为阁下预留戏票数张,敬请光临指教。并欢迎你带友人来——如果你还有朋友的话。”丘吉尔看到后立即复电:“本人因故不能参加首场公演,拟参加第二场公演——如果你的剧本能公演两场的话。”丘吉尔善用幽默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嘲笑,最忌讳的做法是勃然大怒,大骂一通,其结果会让嘲笑之声越来越炽。要让嘲笑自然平息,最好的办法是一笑了之。丘吉尔显然知道这一点,故而,他能用幽默的方式应对尴尬,就像冯友兰先生对幽默感的理解一样:“别人批评自己,自己不应因为被批评而难过,而愤恨,至多报以批评就可以了,或者‘一笑了之’。此等‘一笑了之’,就是幽默感。”
而丘吉尔的幽默感不仅体现生活中,即便是在政治上,他也能够应用自如。丘吉尔有一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止工作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后裸着身体在浴室里来回踱步,以事休息。
二战期间,一次,丘吉尔来到白宫,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当他正在白宫的浴室里光着身子踱步时,有人敲浴室的门。“进来吧,进来吧。”他大声喊道。门一打开,出现在门口的是罗斯福。他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便转身想退出去。“进来吧,总统先生。”丘吉尔伸出双臂,大声呼喊,“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对美国总统隐瞒的。” 看到此景的罗斯福会心一笑,也被丘吉尔的机智幽默所折服。
就是通过这样直白坦率而又幽默的方式,丘吉尔最终赢得了美国总统的信任,让美国和英国结成了同盟,从而帮助自己的国家走出了困境。丘吉尔的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襟和力量。他曾经两次当选上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政治领袖之一。
幽默就是这样,它有一种奇妙的能量,可以使你开心,使你脱离尘世的种种烦恼;它可以使你增加活力,使你的生活多一点情趣;它可以使你令人难忘,同时给人以友爱与宽容;它可以使你更加乐观、豁达。同时,它也能使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温和从容很多: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争吵,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有意义;它能帮助你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它比笑更有深度,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咧嘴一笑。
它的奇妙源于其中所隐藏的智慧,其实,幽默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立诚,一段真至之精神
以文艺作品为例。为什么有些作品,能令人百看不厌即因其中有作者的“一段真至精神”在内。
——《理想人生》“存诚敬”
英国诗人乔叟曾说过:“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很多人总觉得周围的人难以信任,对一切都抱有一颗戒备的心,然后感叹世事难料,人心不古。其实,在抱怨别人没有真诚对待自己的时候,你是否问过自己,你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个世界了吗?如果你对他人失去了真诚,又有什么资格获得真诚呢?
以学术为毕生事业的冯友兰先生,更习惯于学术的方式阐述人生的哲理。对于真诚,他用一些学术,甚至是文艺作品为例进行分析,他说:“以文艺作品为例。为什么有些作品,能令人百看不厌呢?即因其中有作者的‘一段真至精神’在内。”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份真诚的精神与情感,而不是那些华丽的文字。冯友兰先生还借用《周易》中的内容来说明真诚的重要:《周易》乾卦的言》说:“修辞立其诚。”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这叫“立其诚”。做人也是如此,唯有用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换得别人的真诚相待。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位年轻人找到林肯,要求他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
'人'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干什么呢?”
'年轻人说:“去探亲。”
'“那你一定是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
那年轻人说:“不!我是个南方派,我要去鼓励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
林肯很不高兴:“年轻人你来找我干什么?你以为我能给你通行证吗?”
年轻人沉着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诚实的林肯的故事,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要学习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不能为了一张通行证而改变自己说话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