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我一把刀!”诸葛亮咬着牙说道。
“啊!你要刀。难道你想抹脖子?那可不好。抹脖子很痛得。而且。流出血,还会污了地面。虽然你不在乎那些血。可那对清洁这个大殿的人来说,那是很麻烦的。血液很不好清洗,何况这个大殿又这么大,他们本来打扫起来就很累了,再加上你的血,他们就更累了。这是很不对地。”
此时诸葛亮恨不得给自己来一个嘴巴。我怎么想找他要刀了?这不是给他说话的机会么。
好在,就在诸葛亮快要绝望的时候,刘明给了诸葛亮一个提示:“您要是想死。您手上不是有丝带么。您可以这样啊。”说着,刘明作了一个双手拉住丝带勒脖子的动作。
绝望中的诸葛亮,就好像看到一线曙光似的,立刻有样学样。双手抓住丝带,往脖子上一绕,使劲得勒了起来。
别说。那个难受啊。当时诸葛亮就觉得呼吸不过来,大脑充血。眼睛往外鼓胀。而此时的刘明,就那么笑微微地看着。至于刘明手下的那些群臣,则就被眼前的变化弄得傻了。
只不过,诸葛亮还是没死了。虽然诸葛亮的姿势正确无比。那种勒人的方式,一般都是两个勒杀第三者。两个人用力往两个方向一拉,用不了多长时间,那第三者就死定了。可如今诸葛亮把三个人的事情一个人来干。那就难免有些力所不及了。
虽然诸葛亮的决心也很大,用的力也很大。可双手用力到一定程度,颈部血脉不畅,呼吸也不到位。那手上的力气自然也就没有了。平白地受了一番苦。
而就在诸葛亮呼哧呼哧喘着大气的时候,刘明笑眯眯的问道:“诸葛先生,感觉怎么样?没力气了么?可以休息一下再来啊。”
诸葛亮那个恨啊!这刘明分明是在愚弄于我。想要我死,把我推出去杀了不就是了。何必给我一条丝带。我怎么就上了他这个当?
恼恨的诸葛亮,懒得搭理刘明。更主要的也是害怕刘明又说起来没完没了地废话。准备养养力气,直接碰头而死,省得受他戏弄。
然而,诸葛亮的一语不发。并没有碍着刘明的继续说话。只不过,刘明这回却收起了嘻笑的面孔。很是正经的说道:“诸葛先生,既然您暂时在休息,可否回答朕的一个问题。您是一个贪图名利地人么?”
正所谓:居移气,养修体。刘明十几年的上位者生涯,哪能培养不出一点气质?
何况,此时刘明正坐于龙书案后的皇位之上。那龙书案。以及皇位,正是整个大殿设计的中心所在,三品九阶,配上那巨龙的背景,那皇家的威严,绝对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刘明居高临下,以及那一本正经的模样。那绝对是没得说。秦始皇复生,也不过如此。
诸葛亮一见之下,顿时大吃一惊。这刘明果有皇者之气。天意如此,人力难为啊。
很显然,气质这东西,没有比较,那是分不出什么来的。就像诸葛亮刚一见刘明,也没看出什么来。可经过刘明那嬉皮笑脸地唬人模样,在与如今的一本正相比较。这气质立马就出来了。
而这对诸葛亮的影响也是比较大。诸葛亮一生钻研六甲,对天数这东西,还是比较信的。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对脑后有反骨的魏然没好脸子。
尤其是,刘明这句问话,也正好搔到了诸葛亮的痒处。那诸葛亮原本准备的就是见到刘明之后,言明志向,而后以大义凛然地姿态,从容就义。只是被刘明一通跳跃性的思维,再加上一通有的、没有的废话,搅乱了思维。
至此,刘明如今一问,诸葛亮当即振奋精神,声音沙哑的说道:“名如浮云,利如粪土。此二者如何入得山人之眼。山人之志,皆在社稷安康,民生安乐。如天下太平,山人得一草舍,一垄薄田,自更自足,此生足矣。只可恨!山人时运不及,人力难以逆天。被你所擒。难展平生之志。而你虽有雄才,却过于冒进,恰似秦始皇,虽以一人之力,威压四方,可百年之后,却难免二世而终。却可怜天下百姓,受不得几年太平,却又沦落到乱世之中。而且还是更大的乱世。”
“谎话!”刘明不屑地说道。
这一回,刘明的语句,相当的言简义赅。比起刚才的那些废话来,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就这简短的二字。却比刚才那些废话更令诸葛亮愤怒。这是对诸葛亮人品的质疑!对诸葛亮人生价值的否定。而刘明先前的那些废话,最多不过是让诸葛亮心烦而已。
只不过,诸葛亮虽然气愤,却也想通过此话与交锋的契机,以言论彻底折服刘明以及刘明的那些手下。把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故此,诸葛亮还是强压怒气的说道:“汝今称王一方。虽是篡位,可仍是一方之霸。出言理当慎行。山人明其志,虽尚未达到。可身体力行。何谎之有?”
诸葛亮问得大义凛然,甚至利用刘明现在的皇者之身份来圈套刘明。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可是,一旁的郭嘉听后,却忍不住为诸葛亮叹息道:诸葛亮啊。诸葛亮,这回你可要栽了。主公说的话,那还有能问得?那不就是上赶看往他套里钻的么。
而刘明也嘴角上翘,露出他那招牌性的恶魔微笑。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二回 神嘴刘明
更新时间:2008103 16:45:18 本章字数:4221
“正如诸葛先生所说,朕为天子,一言九鼎。当然断无虚言。诸葛先生之谎言。朕皆可历数。只是顾全诸葛先生颜面,欲为先生掩盖尔。先生自知即可,就不用朕明言了。刘明很是照顾诸葛亮的样子说道。
但是!刘明言语之间,却抓住了诸葛亮的话把。暗示诸葛亮已经承认了刘明的天子身份。这样一来,虽然诸葛亮只是因为身陷刘明之手,没有威胁刘明的手段,不得已之下才用言语来圈套刘明,好达到诸葛亮自身的实际目的。可无论如何,这总算是诸葛亮亲口承认了刘明的统治地位。
而这样一来,诸葛亮立马陷入到了一个尴尬的境界。承认刘明的统.治地位,那就意味着诸葛亮本身是个叛逆,诸葛亮即使有再多的雄辩,却也先落入一个不利的环境,再想被他人所重视,那可就更难了。
可见,没有实力支持的辩论和谈判,其先天地位,是如何的不足。即使聪明如诸葛亮,在没有了制约刘明的筹码下,也只能利用刘明自己来对付刘明。而诸葛亮又偏偏不巧的遇到这么一个惯于抓人话茬的刘明,稍有不慎,即被刘明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尤其是,刘明最后的那句为诸葛亮遮掩的语句,更是令诸葛亮气愤。这算什么事?明明没有驳倒我的言论,却偏偏来一个顾全我的脸面。这刘明果然无赖的可以。确实他们老刘家的传统。这要不说明白了,岂不是让他人真的以为我是一个骗子了。那样的话,就是死了,也是万世地污名啊。而且也就没人乐于继承我地理想了。
诸葛亮恨不得直斥刘明:少来这套。你最好把话说明白了。我有什么撒谎的地方。可惜。如今乃是诸葛亮被刘明抓住了,不是刘明被诸葛亮抓住了。就算刘明说的再怎么不合理。诸葛亮能怎么惩戒刘明?
把刘明臭骂一顿?
好家伙。别说那样伤不了刘明什么。就算把刘明气着了。那又如何?刘明一怒之下把诸葛亮杀了。如今诸葛亮自身还没弄干净呢。死了。那可就是白死了。而且。这如同村妇般的谩骂,也会把诸葛亮自身那高雅、高洁的高人形象搞臭。那样的话,那就更没人心他诸葛亮了。如今,身陷囫囵地诸葛亮,那高人的形象,那可就是诸葛亮唯一可凭借的了。
故此。诸葛亮愣是把这一口恶气,硬生生的忍下来。依然保持着语气平稳,举止端庄地神态说道:“君子坦荡荡,事无不可对人言。山人诸葛亮。一生所行,上不愧天,下不愧地,皆为黎民社稷而尽力。尔若有所见,只管明言,山人也可长进一二。却不可如此无端的污了山人的名节!”
诸葛亮大义凛然的说道。那气度。既是以诸葛亮如今瘦弱身板,可仍然显得那么高大威猛。诸葛亮多年的养性功夫,果然没有白费。在这关键时刻,起到了大用。
只不过,诸葛亮的这番功夫,对付别人还可,如刘明手下地老实人糜竺一流的。有不少都被诸葛亮的君子气度给感染了。可用在郭嘉、贾诩等人身上,那效果就差远了。而至于刘明,那就更不用说了。
刘明做戏做全套。当即‘哼’了一声说道:“既然如此。朕就给先生说上一说。如有不实。朕就还给你一个公道。”
刘明一个漂亮的回击,当即了就打击了一下诸葛亮的自信心。诸葛亮暗暗奇怪:自家人知自家事。我没做过的,他还能说出什么?就算是他当场栽赃,难道我就会任由他凭空诬陷不成?他刘明还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堵住我的嘴不成?这刘明到底要搞什么鬼?
诸葛亮心中奇怪不已,脑中想到地可能。更是有千百条之多。只是如今势成骑虎,诸葛亮如果不让刘明说,那倒显得坐实了诸葛亮的谎骗之名。
诸葛亮只能强忍着不动麦色,淡淡的说道:“请说。”
“名如浮云,利如粪土。这就是一句谎话。诸葛先生若真的是名如浮云,又岂会在意他人对先生的诬陷。污名对于先生又有何损?而且,据闻先生操持江南财政,分毫皆都自理,这又岂是视利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禄如粪土?”刘明很是随意的说道。
可当时就给诸葛亮来个大窝脖。名如浮云,利如粪土,那是刚才诸葛亮自己说,可如今诸葛亮与刘明争持的,不正是诸葛亮名誉地问题么。若是诸葛亮真的不在意。那还争持个什么劲?
不过,这还难不到诸葛亮,更不可能让诸葛亮佩服.那不过是一些小手段罢了。诸葛亮也很是轻松的说道:“山人虽名如浮云。可义之所在。却也当仁不让。这名利是非曲直,虽自有公道在其中,可却也最易惑人耳目。若是污名仅染山人一身,山人自不会理会。可尔乃一方之主。一言一行,仿效者众。若是不说个明白,引得世人效仿,遗祸的,还是我大汉百姓。山人岂可不争?至于那江南理财,那乃是山人为百姓持家,一厘一豪,那都是百姓的血汗,山人又岂可松懈?若是如此的浮云、粪土,山人说不得,还是要争上一争的。”
诸葛亮给刘明小小的留下一个尾巴,有心引刘明继续围绕给百姓理财的话题争论,好圈套刘明不爱惜百姓,伪善的真面目。
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刘明对于抓住的话把,那真是说放弃就放弃,一点不带可惜的。诸葛亮刚一说完,刘明就毫不犹豫的说道:“诸葛先生如此说,却也解得过。那名如浮云,利如粪土,不过是一个明志的比喻,却也当不得真的。不过,朕却也不是只以先生之言而来断先生谎言惑众的。只是。在朕说之前。朕却要先确问先生一下,先生之前可来过幽州否?”
刘明此一问,当即又把诸葛亮问得一愣:这刘明什么意思?因何问我来过幽州么?他又想如何圈套与我?
诸葛亮经过刘明刚才拿诸葛亮自身前后话语为矛盾,此时诸葛亮已经不敢小瞧刘明了。开始谨言慎行了。
诸葛亮沉思一下,这才决定实话实说,以免刘明有什么证据。落实了自己谎言的品行。
故此,诸葛亮如实说道:“山人在此之前,并无来过幽州。”
刘明闻言一拍桌案道:“看啊!所谓,耳闻是虚,眼见为实。先生既然没有来过幽州。又如何知我幽州政策如何?又如何知我刘明如何?更如知道我刘明百年之后,幽州如何?难道你也是听人所言,人云皆云?”
诸葛亮当即哑口无言,套用一句现代词:没有事实调查,又何来地发言权?这诸葛亮连幽州都没来过,又凭什么说幽州不好?尤其是刘明事先确认过了。而且,刘明也拿人云皆云堵在诸葛亮前面了。诸葛亮还能说什么?这下扣实了。就算不是诸葛亮谎言惑众。那也最少也是一个妄言无度地轻浮之人。
而就在诸葛亮一时无语的时候,刘明并没有放过诸葛亮,而是从容的说道:“虽然先生一时不察,听信了人言。对我幽州有所偏见。与我更有所偏见。并以次身体力行。可这也只能说是先生受人所惑。却也算不得先生说谎。”
诸葛亮闻言又是一愣:这刘明怎么在为我开脱?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刘明又打得什么鬼主意?
只不过,诸葛亮如今就剩下形象了,却也不能强自否认刘明的话。那样的话,那不就成了抢着承认妄言了么。那诸葛亮还有什么形象?一个妄言的轻浮之人,又如何能让人取信?若是如此,诸葛亮就真正地一败涂地了。不仅在大略上.在战术上败了。就连言论和人品上也败了。诸葛亮那就算是死,那也是死的不甘心啊。
可诸葛亮却又不甘心就这么任由刘明这样说下去。那样的话,那与默认没什么区别。间接就承认了刘明说的对。而君子知错而不改,是为恶!如此,诸葛亮就更难以回转了。
一时间,诸葛亮陷入两难地境界。不由得不暗暗佩服刘明的机智,口才确实惊人。而那些刘明的手下群臣,更是对刘明佩服的五体投地。全都以为刘明肯定会借此两难的说法,继续圈套诸葛亮。
然而,众人万万没想到,刘明却又一次毫不可惜的把这么一个大好机会给放弃了。很是真诚地对诸葛亮说道:“先生乃是有大志之人。当知: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坐而谈,莫如起而行。今先生被俘即欲轻生。置先生的大志与何地?置百姓社稷于何地?”
诸葛亮当即一阵震撼:这刘明在真正的关心我。诸葛亮不禁有些感动。
而此时,刘明再此激昂的说道:“朕虽不才,可朕却在身体力行,在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朕统领幽州以来,地狱扩大,百姓安康。幽州之富饶。有目者,共睹之,纵使朕的行为有所差池。可朕总是做了。错误,也是为后来者提供经验,使他们不在于此犯错。如此,岂不是比那些不思进取,僵固不化者,胜强百倍,千倍!”
诸葛亮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
那诸葛亮可也是一个为了天下百姓的人.之所以帮助孙权对抗刘明,一个是因为那时刘明地手下已经人才济济了,论资排辈,诸葛亮是怎么也冒不出的。另一个,也就是因为诸葛亮觉得刘明的政策过于冒进,绝对触及了千百年来的家族势力。即使刘明能称霸天下,可那些大大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