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公卿-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林的声调陡然提高,嗓音见得十分尖锐:“联说过没有?”
“臣等万死!”
“万死?”朱林的怒火更大了,徒然就如雷霆一般爆出来:“这个时候你们就是真的万死还有什么用?联曾无数次提起,自大军北伐至塔尔湖以北,既不见了敌人踪迹!联一次又一次的告诫前敌,一定要相机而止,”
“相机而止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懂?”朱林的脸色被怒火烧的通红:“相机而止,待我军并至方可并立攻之。此等战略一字一句联都说的清清楚楚,怎么你们就不明白?前敌要出奇兵突袭,这样明显违背联意的动作你们居然没有立刻否掉,反而要来请示圣意。一天一夜呀。足足耽误了一天一夜。三万精锐。三万精锐呀!”
朱林如饿极的虎狼一般,死死瞪着这几个兵部大员。
前敌三万精锐大军。统兵着还是一员宿将。居然中了敌人诱敌深入的诡计,被困于荒漠之中。虽然各路人马立玄就做出了反应,正齐齐赶往救援。可朱橡是个知兵的皇帝,明白在荒漠中的救援是何等缓慢。从日期上推算,那被团团围困的三万精锐就算还没有被全歼,也应该不剩下一半了。
大军被切断了后勤补给线,客军几乎是清一色的带甲步兵,绝对无法抵挡同样数量的蒙古精骑。就算是各路人马不惜一切的赶过去救援。显然已经太迟了,与其说是去救援,还不如说是守尸更加贴切。
三万带甲精锐,一旦兵败,就算是有相当一部分突围成功,在敌人控制的荒漠之中,也回不来几个了。
这一次北伐,是朱捷登基以来的次,为的就是建立武功。想不到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变数。
北伐大军号称二十万,分兵四路,摆出来的架势确实很大。可号称是一回事,真正的兵力有多少又是一会事。作为主力的三万精锐,而且多是带甲步兵,是北伐大军的绝对主力了,一下子就冒进了七百多里。中了敌人的埋伏,这样的损失朱林承受不起。
因为北伐前锋受了敌人的诱惑。又有前几次的胜,难免有了轻敌之心,虽然已经估计到敌人有可能在前边设伏,可考虑到北伐大军的装备远胜蒙古人,还是前进的太多。
那边一出事,军情奏报立刻就上来了。
奏报第二天才到了朱林手中,其实并不是象朱林所说的那样耽误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功夫。兵部的堂官们还没有愚蠢到要把这种奏报压一天的程度,仅仅是走了正常渠道很快就送到了朱林面前。
公允的说,这北伐是朱林一手策划。并且一手指挥的。因为朱林本人也曾数次北伐蒙古,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中枢的指挥再怎么正确,相隔了这么遥远的距离也不可能做到及时准确,所以给了前敌指挥官不小的自主权。
按照朱林的意思。兵部一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可以文救火,不应该再这么按部就班的来请示圣意。
救兵如救火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若是其他朝代,兵部肯定已经这么
。
可在永乐年间,朱林太过于架空六部,让兵部成了一个空架子。几乎拿走了所有权限。兵部不敢这么干!
要是真的问责,朱林本人应该负担起起码九成以上的责拜 可他是皇帝,把属于自己的责任退到了兵部头上,谁又敢指着他的鼻子分辨?
几路北伐大军被拉扯的太远。就算去救援也不会有多大效果,这一次北伐失利已是桓上钉钉不可挽回。可朱林毕竟是朱林,绝对不会就这么认输,
,
第138章 御驾亲征
不林把原本属千自只的责任推卸的干兰净。让阁部臣刚简川黑锅。这不过的皇帝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而采取的举措。以朱抟的全局观。深知北伐失利的责任在己,所以只是一顿臭骂,并没有把兵部诸臣
罪。
很烦躁的让兵部臣工退下去之后,永乐皇帝朱林就在乾清宫里枯坐着……
外边伺候着的宫人谁也不敢进去,一个个拢着手噤若寒蝉。
更鼓之声不时传来,南京略带潮湿的阴冷天气愈显得寒气侵骨了。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两名当值的宫人从文华殿后边的刻漏房中小跑着过来,直殿监的宫人则和小心的把“时辰牌”拿进殿中更换,无声的提着着朱林时辰已经很晚了。
朱橡是个很勤勉的皇帝。自永乐新朝以来经常要熬到后半夜的安寝休息。但是今天晚上好像有点异样,每半个时辰更换一次时辰牌是宫中的惯例,直殿监的宫人已经接连换了六次时辰牌了,朱林还是如枯木一般坐在书案之后。似乎根本就没有动作。
天色已餐过了四更,当值的老宫人端着一盏子紫海参汤进去,加倍小心的放在朱林案头,小声提醒道:”陛下,已经四更了,淑丽娘”灯火照耀之下,朱抟微微抬头。看了看当值的宫人,脸色缓和了许多:“你去告诉淑妃那边,自今日起,联不幸嫔妃了。还有,荤腥的东西也不用了
朱橡很烦躁的挥挥手:“下去吧。没有传唤,不要进来打搅联。”
“是!”
当值的宫人又把紫参汤原样不动的端了出来,心中暗道:“要出大事情了!”
皇帝不临幸嫔妃,不动荤腥的情形,只有在国家大祭之时才会出现。如今已是岁尾,还不到祭祀的时候,显然皇帝已经决定要做什么大事情了,要不然不会如此!按照往日的情形,现在的这个时辰朱橡就已经起床准备上朝了。因为不是朝期。枯坐了整整一个夜晚的朱橡又不许别人打搅,早就过来准备侍奉皇帝的奉御净人只能在殿外垂手而立,,
朱林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仿佛一夜之间就已苍老是十岁一般。
北伐失利,三万精锐被困而来不及救援,损失却是不但是对于大明王朝,还远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的步,单纯的国力和军事层面来讲。并非是不能承受之痛。
可是作为一国之君,需要的是洞悉通盘的大局观,而不是一战的胜负成败。可是这一次北伐对于朱橡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朱橡的皇位来的不怎么正道。这是全天下人都清楚的事情。不管建文皇帝对于大明是有功还是有过,毕竟是太祖皇帝钦点的接班人,朱橡以藩王的身份硬生生把建文给挤了下去,名声上可就不那么好听了。
若是建文继位之前夺得皇帝宝座的话,勉勉强强还可以说的过去。可建文皇帝在位已经四年,又不是因为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更谈不上是祸国殃民的昏君,就被朱橡抢了皇帝之位。这不仅是皇位更替那么简单,还有一个传承正统的问题。
所以从继位开始,朱林最忌讳的就是有人说他的皇位来路不正,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只要触了这块逆鳞,绝对是有杀错无放过,甚至是杀的人头滚滚也在所不惜。
建文皇帝的皇位正到就极点,十分符合正统传承法则 太祖皇帝钦点的接班人,自然是不会有错。所以朱林无法在法理上确认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能以强力的杀戮来震慑天下。同时尽可能的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比建文要强,比建文更适合执掌大明基业。只有做出了真正的文治武功,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同时朱林也深知这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既然朱林能够夺了亲侄子的江山,别人照样可以。别的不说,就是自家的儿子也完全有理由这么干,到时候皇位的传承可就真的乱了!
朱橡最怕的就是这个!处心积虑的削藩,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出现第二次靖难,防止出现第二个朱林。而这北伐,与其说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还不如说为了证明自己的武功远胜建文,是最适合掌管大明的人选。
只要能够北伐成功,就可以丹事实说明这一点。
但是,北伐没有成功,反而大败!
这个消息是捂不住的,一旦传播开来,朱林的皇帝之位就愈显得来路不正了:不仅是以下犯上的谋逆篡位,而且志大才疏根本就不能带领大明朝走向辉煌!尤其是前几天刘塌自杀的消息,更给朱林不小的打击。
刘壕是诚意侯刘伯温的儿子。与朱林的私人交情相当不错,在朱林为燕王的这些念头里,经常到北平去看望,二人也是无话不谈,绝对算是莫逆之交。
就是这样的交情,当燕王朱林通过靖难成为永乐皇帝之后,刘壕依然十分直白的指出朱林的皇位来路不整。
直白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刚刚登基的朱林大肆斩杀建文旧臣,砍的人头滚滚杀的血流成河,天下人无不色变心惊。但是始终使不得动这个和自己几十年交情的刘塌。甚至招刘骡进宫,推心置腹的许以重权
位。
直到如今,朱抟依然清清楚楚的记着刘塌当时的从容:
刘螺根本就不承认永乐皇帝是大明朝的君主,而是依旧用几十年来用惯了口吻和朱林说话:“不论殿下如何英武,纵是做出功三皇德盖五帝的壮举,千秋百世之后,这一个“篡”字是逃不了的”
“难逃一个“篡,字”这是朱林心中永远的伤疤。
在朱抟的本心当中,还期望着能够做出莫大的帝王功业,活铁一般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确确实实不建文更加适合执掌这个帝国。
但是现实总是不如人已。
当年的太祖皇帝数次征伐蒙古,无不获胜凯旋,夺了侄子皇位的朱橡一上来也搞北伐,却弄了个灰头土脸,这足以说明什么了!
用北伐的辉煌大胜来做给自己的知己旧曰三做给天下人看看!现如今不仅北伐失利。就是刘翼也在帜门自尽。
刘壕自尽的消息直接让很多人在暗地里怀疑是遭了朱橡的毒手,毕竟朱林对于反对自己的人从来就没有手软过,杀一个始终不肯服软的刘塌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刘壕之死确实和朱林没有直接的关系,至少不是他杀死了刘螺。因为这个时候的刘壕已经在监牢之中。根本就用不着再用谋杀这样下作的手段。但是舆论汹汹。下边的臣工百姓虽然不敢名言,明里暗里却把刘塌之死安到了朱林的头上!
北伐的失败影响太大了,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皇位的正统传承,这是一个王朝的根基。
朱橡难得的平心静气,仔细思量北伐失败的原因。
非是大明王师战力不济,也不是前敌军官畏惧怠战,根本原因就是太远了。
广阔的草原夫漠为战场,动辄就是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军事行动,后勤压力可想而知。军情无法及时汇总,一有变故就很难应对,在通讯手段名言根本性的革新之前,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
朱橡左思着想,一直到了五更初鼓。终于出了大殿,,
在殿外恭候的宫人齐刷刷的行礼,青蒙蒙的天光之中,朱林径直下了台阶,早到殿前的镀金铜锅之前,捧起还带着一层冰凌茬子的冷水在脸上抹了一把,,
冰冷的冻水让朱林打了个寒战。却更加清醒了,一把推开宫人递过来的手巾,大声说道:“传炽儿与煦儿进宫见驾,即刻!”
当值的宫人不敢抬头,小声的回报道:“陛下,是不是太早了?这个时辰,宫门还没有开”
宫门的开闭都是准时准点儿,不是说什么时候都可以进来的。朱林很不耐烦的甩了甩手上的水滴子:“那就开了宫门,规矩是人定的,联今日就破了这个规矩”
宫内的制置和制度都是太祖皇帝时候流传至今,大家都很自觉的遵守着,随时开闭宫门这么一个小事,朱林也不愿意等待,而是明锣明鼓的颇了朱元璋的规矩,
宫人不敢怠慢,急忙应声前去办理!等朱高煦和朱高炽兄弟二人见到当今天子的时候,朱林正坐在一张铺好了锦垫子的椅子上。两个奉净的宫人正忙而不乱的为皇帝梳理头整理胡须。
这么一大清早的就把两个皇子喊来,显然是有很重大的事情交代。
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暗自观察,”
朱橡脸上还带着疲惫之色,显然是昨晚熬夜的缘故,可神色之间却看不出什么。
朱橡心中的焦虑自然不会在两个儿子面前表露出来,早已换上一副从容不迫的面容对两个皇子说道:“北伐王师大败的消息你们还不知道吧?”
北伐败了?
兄弟二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心里都是一抽。
这一次是北伐是本朝精心准备的大动作,前期好像一直都打的不错。接连个。蒙古人见了几仗,都打胜了,怎么忽然之间就败了呢?
朱橡根本就不想细说前方的战事。而是微微抬着头让宫人梳理胡须。做着总结性的言语:“此次北伐之失,非战之罪。实在是因为距离京师太过遥远,补给不利通讯不见。往来书文传递都要耽搁很多时日。你们俩也都是带过兵见过仗的,当晓的其中利害”
战争,具体到战场上,时间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斟良多时候确实可以左右成败:“儿臣
朱橡不等朱高炽把话说完,就微微一笑,十分淡然的说道:“联想清楚了,北伐事关重大,不容有失。所以唤你们俩过来,就是要你们替联多分担一些,行政上的事情以后你们兄弟二人要担起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朱高炽和朱高煦都心知肚明。皇帝是准备下放更大的权限了!
“联要御驾亲征,征讨蒙古叛部
朱橡虽然说的已是十分的轻描淡写,可两个皇子脑袋里还是“嗡”的一声。后面朱橡都说了些什么根本就没有听明白。只朱林父亲是要御驾亲征了!
皇帝亲自到前线指挥,确实可以极大激励士气,也可以准确及时的做出军事部署,但是御驾亲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好做的事情。汉高祖有白登之围,隋焰帝有三征之败,也不见得皇帝到前线就一定可以打胜仗。更加要紧的是万一出了意外,,
“父皇,御驾亲征不可轻
在这个事情上,朱橡已经铁了心,谁都不可能劝阻。让两个儿子过来也不是为了听他们的意见,因为朱林本人决定下来的事务谁的意见都不可能阻止。朱橡只想交代一些事务,让两个儿子帮自己照顾好身后。而不是想听他们关于御驾亲征的看法。
“联意已绝,尔等不必多言。”这个时候,从容镇定的朱林终于撕下了伪装,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小小车车尔部,居然敢坠我天威折我精锐,联必踏平此部,以雪心头之恨!”
“什么?御驾亲征?”当林三洪知道了这个内部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震惊!
历史上,朱林动的几次北伐无一不是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