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命运的抉择(一) >

第142部分

命运的抉择(一)-第142部分

小说: 命运的抉择(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乾便提着冷僧机的人头进屋复命了。李双成最后瞥了一眼佛还在叫骂的人头示意王乾将人头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匣子中。转而又回头向早已吓得滩倒在地的郝尚道微微一笑道:“郝大人,就麻烦你带着这些个礼物同王将军一起去城外大营商量一下献城事宜吧。”
*******************************************************************************
隆武三年一个初春的清晨,当洛阳百姓象往常一样起居时。他们并不知晓短短一天一夜的时间里洛阳城再次悄悄的交换了主人。此刻在洛阳城的东门外旌旗飘扬,两队的人马排着整齐的队列。一方是洛阳守军李双成部,另一方则是由明军第二军团长张家玉亲自率领的第三师。骑着五花马的张家玉心情复杂的看着眼前这即将接手的千年古城。之前他曾经设计过各种攻城的方案。但惟独没考虑过如此顺利的就能拿下洛阳城。当郝尚道和王乾带着拿数十颗人头来同自己谈判时张家玉等人还真的吃了一惊。由于冷僧机等满将的死亡使得谈判进行的极其顺利。虽然高一功等将领对李双成的诚意表示怀疑。但张家玉依然按照兵部的对投诚部队政策给予了李双成部一系列优惠。毕竟李双成部是豫西归附的第一支大规模汉军部队。朝廷对其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还在观望的汉军部队以及其他投靠满清的人马。
而一旁的郝尚道现在又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了。仿佛这短短的一天一夜中他从原来的狗奴才摇身一变又成了堂堂大明朝的朝廷命官。有些再世为人感觉的郝尚道此刻心中一阵唏嘘不已。看着眼前这支杀气腾腾装备精良的军队他真是庆幸李双成选择了献城投降而不是傻乎乎的为靼子卖命。这年头没有谁出卖谁的说法。古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郝尚道自然为自己再次找到一根“好枝杆”而得意洋洋,甚至有了些狐假虎威的味道。
就在郝尚道自我陶醉时对面的洛阳城响起了一阵锣鼓声。却见几个将领簇拥着赤裸着上身的李双成来到了明军阵前。郝尚道不由定睛一看发现李双成的身上竟然还绑着荆条。他一上来便立刻朝着张家玉等人跪地谢罪道:“罪臣李双成见过张大将军。”
张家玉见状连忙下马想要亲自扶起李双成。然而一旁的高一功可丝毫不吃这一套。只见他翻身下马拔出长剑大声呵斥道:“恶贼!你还有脸回来!我先砍了你这个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的小人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众人急忙上去一把扯住了高一功生怕他就此真的砍了李双成。而李双成则跪在地上默不作声。现场气氛立刻变得尴尬起来。于是张家玉回头向高一功喝道:“高师长,你退下!”说罢便上前亲自解开了绑在李双成的身上的荆条扶起他道:“李将军能及时回头让洛阳百姓免除一次兵祸实乃大明之幸。以前的事就此一笔勾销,从今天起李将军就是我大明的军人了。以后就要克尽职守卫我大明疆土,护我大明百姓。”
“是,我李双成一定不会辜负张将军的期望!就算赴汤蹈火也再所不辞!”李双成激动的起身道:“张将军,我这儿还有几分见面礼。还请笑纳。”说罢他向后一挥手。几个军士立刻端来了好几个大盘子。盘子上赫然摆放着不少人头,有男人,也有妇人,有老人,也有孩童。一旁的郝尚道见罢他的胃又猛然间的一阵抽搐差点儿就当众吐了出来。因为他已经清楚的认出那几颗人头是城中其他几个文官以及他们的家眷。却听李双成继续介绍道:“张将军,这是城中几个汉奸官员的人头。他们不肯归附,末将便杀了他们一家老幼。也算是为将军进城祭祭旗。”
眼看着如此众多的人头张家玉的心头也是猛的一堵。好果断而又狠毒的手段啊!杀人灭口连一个活口都不留。张家玉暗自又重新审视了一翻眼前的李双成。看来高一功说得没错此人心狠手辣确实不可不防。然而李双成终究还是一个投诚者。于是张家玉不动声色的回道:“李将军,既然如此时辰也不早了。我等还是早些入城这样也好安民心啊。”
“末将遵命。”李双成立刻上前引导道。却听明军的阵地上忽然响起了一阵激烈的炮火声。那声音犹如炸雷一般比起前些日子攻城时的炮声要骇人心肺得多。李双成部的马匹顿时就被惊得嘶鸣不已。原本整齐的骑兵队列即刻就被打乱了。而明军战马丝毫没有受火炮的影响依然保持着整齐划一的队型。眼看着身边李双成不经意间露出的惶恐张家玉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李将军,这只是礼炮。我们习惯用鸣炮来庆祝值得庆贺的事。”
“啊,是,是,那张将军请吧。”李双成一边偷偷的擦着汗一边将张家玉等人引入了洛阳城。他心里却在纳闷什么时候官军有了这样的习惯。不过李双成也同时意识到了这次的主儿不好伺候。
就这样张家玉和李双成各怀心事着进了洛阳城。洛阳城的收复使得豫西的清军受到了极大的重创。各地府县的汉军纷纷就此易帜归附隆武王朝。明军的势力一直扩张到了潼关以东。而整个河南也只剩下了开封这一座孤城。


第六章 第三十九节 杨府夜谈(一)
话分两头表,当河南的战事步步为营的进行着时。帝都南京迎来了隆武朝的第三个新年。时值元宵佳节一轮满月高悬夜空却也比不过南京城长街上灯火通明的各色花灯。按照习俗“闹元宵”得从正月初八开始燃灯,一直要狂欢到十八日为止。在这十天内帝都南京都会九门不闭,灯火通明,金鼓震天,游人如织。如今已是元月十八整个元宵节也将进入尾声,却也正是最高潮的时刻。大街上的人群比往日多了几倍。到处都是摩肩接踵,彩衣锦缎的游客。谁都不想放弃这最后的狂欢。
与此同时在南京城中的杨府中同样也是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杨家从广东搬到南京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既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没有太多的族人亲戚。然而这些日子杨府却成了整个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无论是名流士绅还是高官勋爵纷纷前来拜访贺喜。只因这杨家的媳妇是明帝国的首相,是执掌天下兵权的征虏大将军同样也是香江商会的会长。杨家更是香江商会的元老之一。
南京初春的晚上依然春寒料峭,正对戏台的露天包房中一个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噼里啪啦燃烧着炭火。此刻座在楼台首席的孙露却丝毫不觉得寒冷。只见她头带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袄坐在铺有黑狐皮坐褥的太师椅上,膝盖上还搭着一块大白狐皮褥。在大梁上挂着的琉璃宫灯的照耀下她那粉柔的脸颊犹如新出水的荷瓣一般白里透着红。在太师椅的旁边还设着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手巾之类的物件。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孙露自从出任明帝国首相后更是有了股威严的气象。再加上这几年她结交到的不是巨贾名流便是亲贵官宦。以及她那难以计数的家产。于是同这个时代的有钱人一样孙露的起居生活当然带着同一时代的奢华气息。而这种金钱与名利带来的奢侈的生活。这对一个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
然而孙露却丝毫不敢就此放松警惕。若是她只是一个普通巨商或许真的会就此沉浸在这种奢华的生活中难以自拔。可她偏偏是明帝国的首相。政治斗争是残酷的。特别是对孙露这样的女子来说,一个不经意的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若她是个男子在经历了一次政治上或军事上的惨败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甚至大不了还可以退隐山岭。可是她偏偏是个女子还得罪了连她自己都数不清楚的仇家。对孙露来说失败即是死亡,即是毁灭。每一次的争斗都是以身家性命为赌注的生死之搏,容不得她有半点的大意。金钱与名利的背后是难以附加的生存压力。
此刻洛阳收复的消息还未传到南京。因此孙露虽身处南京温暖的楼阁之中可心中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河南的战事。攻打洛阳和开封是她再三权衡后的决定。对于收复河南孙露充满着信心。在河南明军占尽了天时与地利。夺下河南将清军捻过黄河对于南方的百姓来说将是一件欢心鼓舞的事情。特别是收复洛阳、开封这两座千年古都对于整个汉族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它们见证着大汉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在众人心中那是中原王气的聚集之地。因此虽然明军还未收复河南。近日就已经有不少大臣上书要求在收复河南后迁都洛阳或开封以确立隆武王朝中原正统的地位。
忽然间孙露觉得自己的左手一暖,她连忙低头一看。原来是杨绍清在不知不觉间瞧瞧的握住了自己的手。一阵暖意忽然涌上了孙露的心头,只见她轻轻的靠在了杨的肩膀之上。在楼阁上除了孙露夫妇还有汤来贺、陈邦彦、钱歉益等内阁大臣。却都没发现一旁这对年轻夫妇小小举动。汤来贺等人此刻都陶醉在了戏台上“杜丽娘”那委婉细腻,流利悠远“水磨腔”上了。这个时代流行的戏曲并不是日后有国粹之称的京戏。而是出自南方水乡昆山的——昆曲。那严谨的格律、雕琢到了极致的演唱风格都深受明朝士大夫们的欣赏。
然而管家忠叔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短暂的温存。只见他在孙露的耳边轻轻耳语了几句。孙露黛眉不由的微微一皱转耳回头向着有点打瞌睡倾向的杨绍清轻声说道:“绍清,父亲要我过去一下。你若是太累的话还是早点回去歇息吧。”杨绍清听罢点了点头。确实这样热闹的应酬场面杨绍清到现在都还没适应过来。在他看来有时间听戏不如回去睡觉来得清净。
于是孙露起身向其他众人歉意的道了一个别便随着忠叔走下了楼阁。应着“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的唱词两人一前一后着穿过了曲折的长廊。孙露边走边向忠叔问道:“忠叔,他们人都来了?”
“回少夫人话,老爷他们都已经在书房里等您了。” 忠叔恭敬的回答道。如今的忠叔也算是香江商会的一个不小的股东,拥有自己的农场和产业。但他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是杨家的大管家,许多重要的事情杨开泰依然习惯交给他办。而孙露对这个忠厚的老管家也很是信任。只见她点了一下头便不再发话。
穿过一个道圆形的拱门两人来到了整个杨府中最为僻静的小院中。那书房的门口赫然还守着两名身着黑衣的保镖。书房里头杨开泰正与其他几个财阀聊着什么。先行“国礼”后行“家礼”。杨开泰见孙露进来了立刻带着众人恭敬的起身行礼。孙露礼貌的回礼后又向杨开泰道了个万福。之后众人按照自己的身份按部就班的就坐。一旁的侍女连忙奉上了香茗然后退出书房关上了房门。整个书房顿时就与外界隔绝开了。只见孙露轻轻的缀了口茶后向众人客气道:“诸位股东远道迩来,杨府招待怠慢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那里,我等有幸得到首相大人的接见已经是感激涕淋了。”杭州商会的会长王霖生连忙拱手献媚道。孙露却摆了摆手将茶碗往几案上一搁道:“在这间书房里只有孙会长,没有孙首相。诸位今日前来想必为的都是商会的事情吧。”
“是,是,总会长说的是。我等今日前来确实为的是商会的事宜。还请会长为我们做主啊。”一旁的苏九斤立刻接口道。和忠叔一样曾经是杨家大掌柜的苏九斤如今也算是个不小的财阀了。
其实在众人眼中孙首相与孙会长并没什么区别。当初香江商会虽然是效仿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建立的。但是在经历了多年的本土话后香江商会在运营上同欧洲的公司有了一定差别的。就象荷兰与英国的公司主要地是同政府联合起来增长私人财富,政府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从中取得巨额红利。而香江商会的业务却事无巨细都置于首相孙露的监督之下,商会成为了隆武政府不明确的工具与代理人。孙露则是连接两者的代理人。
“哦?商会事宜?”孙露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公公。却听杨开泰率先开口说道:“露儿啊,大家想让你在南洋等地派些人马去。毕竟商会在那里有不少商栈和农场。南洋各国势力复杂,那些土人又暴虐。时常会来袭击我们的农场。有了军队我天朝子民也好在那蛮荒之地安心营生。”
“是啊,是啊。还请孙会长为我等做主。”杨开泰这话音刚落其他人就连忙点头附和起来。
孙露饶有趣味的看着眼前这帮人。所谓的保护天朝子民只是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这些人真正介意的是他们自己在东南亚的产业。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经营自己的殖民地时都会带上本民族的特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会在内陆建立起堡垒,改变当地土著的信仰。然后驱使大量的奴隶去找金矿和银矿。荷兰人和英国人则会选择沿海或岛屿优良的港口建立自己的炮台。一边掠夺当地的资源一边发展自己的垄断贸易。中国的表现大概就是经营殖民农场。
孙露心里很清楚那些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这些股东财阀们最初向外投资并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将自己的家产转移到海外去。当年孙露北上勤王时这些股东虽然都出了钱。可是在心底里对义勇军却并没报多大的希望。许多人都是抱以悲观的态度看带清军的南下。当时恰逢香江商会开始向东南亚发展。这些地主出身的股东们立刻抓住了机会随着义勇军海军一起进军南洋。在南洋购买或吞并了大量土地并建立农场。一旦孙露失败清军真的南下他们也好就此卷着家产逃到南洋去。
孙露最终还是成功的抵御住了辫子军的进攻。财阀们不用再提心吊胆着盘算何时逃亡南洋。然而当他们回头一看却发现当初投资的农场已经异常蓬勃地发展了起来。那些东南亚的农场一般以种植水稻和甘蔗等农作物为主。也连带着种植油棕、奎宁、香料等热带经济植物。在农场劳作的农民大多是当地的土人。并由当地的华人担任农场的监工。东南亚的气候的地理适合水稻的生长。为此中国的农场主们还带去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得原本蛮荒的东南亚雨林很快就成为了亚洲新的农业基地。商会也在这种热带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许多新兴产业。例如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