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

第38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38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随后,赵匡胤就再次陷入了沉思。征蜀,只是他在这个时段里相对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已,作为皇帝,尤其是一个身处乱世中的开国皇帝,他身边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无数的事。在这段时间里,在他的国内,原宰相范质死了,终年54岁,死时家无余财。

不管范质是否有负于周世宗柴荣,他作为一个人来说,都是杰出而清廉的。史称从他开始,五代时的宰相向四方藩镇收受钱财的恶习才开始杜绝。而在他的遗嘱中,他告戒自己的儿子,不要向宋朝的皇帝为自己请溢号,更不要给自己立墓碑,他心中的隐痛天下皆知。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提起他来,就做了这样的评价——当世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于范质之右者。但欠周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千古艰难唯一死,说时容易做时难啊……赵普正式由枢密使晋升宰相。

而在国外,每一个国家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在赵匡胤的观察之中。比如往南,直到秦岭之南的南汉,其国主刘鋹绝妙得难以想象,此人突然间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理由非常正大光明。因为这是他的家风,他的一个臣子是这样提醒他的——陛下,您知道您的父亲是怎样坐稳的天下的吗?那就是杀光了他所有的兄弟,所以您……

这让赵匡胤的心情着实的轻松了一些。

而在长江之南,新继位的南唐国主李煜也非常的奇异。这个年轻人生有异相,他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每一项,都有上古圣君可以佐证,他的将来绝对与众不同。其实就在这时,他就相当的引人注目了,他信佛,连同他美貌多才的王后都虔诚礼佛,当他退朝后,夫妻二人换上僧衣,终日膜拜,他们尊贵娇嫩的手脚上都因此起了一层……圣洁的茧。

赵匡胤为了满足这位臣子的宗教信仰,派了一位辨才无碍的少年过江,与李煜终日谈论性命之学,使南唐国主大为倾倒,尊为一佛临世,从此更加不谈什么守土卫边的俗事……

但永远高出一切的,还是北方。终赵匡胤一生,他都没有越过北汉的都城太原,到达传说中曾经富足繁华的燕云十六州,更不曾远出塞外,去见识大漠戈壁上的契丹人的雄壮彪悍。

但是,这都时刻提醒着他,北方才是他和他的帝国生死攸关的命脉所在,他为之布下了重重防御,时刻小心戒备,尤其在发兵远程西蜀的时候。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31)

发布时间:20071129 17:19

这一年,赵匡胤正好39岁,当柴荣39岁时已经震惊天下,威临异族,所向无敌了。而赵匡胤却在当打之年留在了后方,像征蜀这样的大事,都委派给手下的将军们去做。这在后周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但却可以理解。

自古征蜀难进难出,别说进攻不好打,就连后方突然有事,都撤不回来。所以除了刘备当年饥不择食,一定要抢个地盘盖房子之外,没有任何君主敢于亲征蜀川。

赵匡胤就更是这样了,他的开封紧挨着就有两个无可化解的死敌——北汉、契丹。之前和以后的历史都证明了,赵匡胤决不是变懒了,他当时京师实有兵力大约只有10万,到他的后期才达到了禁军精锐满20万。全国其余剩下的的都是些派不上大用场的厢军、乡兵,这时一但北方有警,而他又远在蜀道之内,谁来保证他的老巢无恙?

派出去了6万,还剩下不到4万,既要防备境外的敌人,还要小心国内的臣子,怎一个“烦难”了得?

而为了安全,除了他本人之外,还在开封以北布置下了一连串宋朝当时最强的将军——韩令坤、郭进、李汉超、李继勋、王彦升(这亡命之徒终于派上了用场)、还有董遵诲。还记得这位姓董的仁兄吗?请回头参照一下赵匡胤最初的流浪生涯。他第一站投奔的就是这么董大公子的父亲,随州刺史董宗本。

如果不是董大公子的刻忌霸道,也就没有了后来赵匡胤近两年的饥寒交迫。但赵匡胤不仅没有报复,反而想方设法把他流落在辽国幽州的母亲接了回来,让他们母子团聚……董遵诲从此以后成了他最忠心的几位将军之一。

而就在这段时间,赵匡胤也尝到了做大汉天子的威风。远在契丹之北的女真,不远千里遣使进贡名马;而更远的平存拓跋部更是一次就进贡战马300匹。

赵匡胤大喜,这都是宋朝所急需却不出产的好东西。尤其让赵匡胤想不到的是,拓跋部的首领李彝殷居然为了他的父亲叫赵弘殷而主动避讳,把名字改成李彝兴。这样的臣子到哪里去找?赵匡胤感动之余,亲自监工做了一条玉带赐给了李彝兴。

多好的臣子……女真、拓跋李氏,这点微不足道的贡品,要让赵匡胤的后代子孙还有中原亿万的无辜百姓怎样加倍地偿还!

但这时的赵匡胤一切都预料不到,他的目光很快就又投向了西南方向,伐蜀,这毕竟是当时宋朝最重要的一项国事。

北路的王全斌已经旗开得胜,那么东路呢?刘光义,还有曹彬现在都怎么样了?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32)

发布时间:20071129 17:21

刘光义面临重重艰险。他要从鄂西进入三峡,由三峡入东川,沿长江溯流而上,才能到达最后的目的地成都。但是自从宋朝夺下荆湖之后,后蜀就在他的必经之路,涪州(今重庆涪陵)、泸州(今属四川)和戎州(今四川宜宾)一带设下了层层关卡。

尤其是三峡重镇夔州(今四川奉节东),那里是重中之重,不善水战的北方军团注定要在那儿大受磨难。

这之前,他和王全斌一样,出鄂西势如破竹连破三会(今重庆巫山东北)、巫山(今重庆巫山东)等蜀军营寨,击破后蜀水、步军共10000余人,缴获战船200余艘,逼近了夔州。然后他就止住了全军,自己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从怀里往外摸东西。

摸出了一张地图,这是赵匡胤亲笔签名,亲手交给他,要他一定在临近夔州的时候才能打开。并且严令,上面怎么写,你就怎么做,绝对不许自作主张!

这或许是宋朝开国之后,第一次君主在后方实行“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的祖宗家法,而幸运的刘光义不光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更加幸福的没有亲身实践这套规矩最后也最要命的一项,即“贵臣督视”。

他身边的监军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曹彬,此人不管才能到底怎样,至少是个名副其实的彬彬君子,不会怎么太折磨他。这时刘光义打开了赵匡胤的锦囊妙计,心里万分激动——太好了,只见地图上标注详细,敌我分明。具体到他连探子都不用派出去了,更不用说他应该怎样应对。

还能再说什么呢?领导就是领导,英明得锃光瓦亮让人睁不开眼,就剩下了按章办事了。不过这里请注意,这时的赵匡胤并没有做错,他授阵图布方略遥控指挥是迫不得己。因为刘光义不是慕容延钊,也不是韩令坤或者他本人,甚至也不像王全斌那样战功赫赫。于是巨大的先期准备就必不可少,赵匡胤能做的,都为他铺好了道。可是后来的赵光义以及再后来的那些长在皇宫内院,让各级母后皇娘们爱不释手,让儒家道学们夸成人类典范的官家们有没有资格也这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到眼前,刘光义面临的是一条水陆两栖立体防御的马奇诺防线。首先在江面上蜀军不惜功本,先来了条浮桥封锁了整条长江,而且为了结实,还在浮桥上又加了三重木栅栏。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是在沿江两岸,后蜀居然“夹江列炮”——不管打出来的是石头还是炸药,都是非常的不人道吧?!

但是更加不人道的是赵匡胤。历史证明,这人在夔州城外浮桥一段的攻防指挥上连做人的起码标准都失去了,他让后蜀人千辛万苦弄出来的防御工事像千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一样,连一炮都没打出去,就彻底完蛋了——根据分析,该防线的最强点在水路,不论是浮桥还是大炮,一切都是为了防止宋朝的战船。

这没有错,谁让这是在江边呢?而且宋朝人真的是坐船过来的。

但是赵匡胤让自己的大兵们在离浮桥30里外就全部弃船上岸,然后有马的上马,没马的迈腿,30里的江边小道一口气就冲了过去……不知道后蜀的大炮是什么口径,是高射型的,还是平轰型的,反正什么都来不及了。

杀完人,再毁了桥,大家伙儿重新上船,后蜀的川东重镇夔州已经近在眼前。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33)

发布时间:20071130 17:21

守夔州的是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孟昶给他配备的监军名叫武守谦。按说这两个人是在这场战争中,后蜀方面唯一可以被载入史册的正面形象。但是极其可惜的是,熊掌和鱼翅放在锅里做成一道菜会变成恶搞,而这两个人呆在一座城里,也会自相矛盾,一塌糊涂。

同样的忠心耿耿,一样的独行其事。

看到宋军兵临城下,久经战阵的高彦俦一眼就看出了敌我双方的优劣要害之处。他强烈建议(唉,只能是建议了,他名为主帅,可惜监军更大)据城死守。因为宋军远来,粮食后勤都供应不上,他们得在长江上运给养!

想一想夔州段的江水有多急,再想想这一段长江边上的道是不是人走的。

这一点真的就是宋军的致命要害,要知道赵匡胤这时候仍然还是个穷人,而打仗讲究的是米山钱海,哪一样他手头都不宽裕。所以王全斌一路缴获了近120万斛军粮才会被宋史一一记载。

所以高彦俦是对的,只要先死守一段时间,等着城外边的宋军既饿又累又没办法时再出击,肯定就会事半功倍。

想得很好,可惜,监军大人不同意。武守谦的反应是勃然大怒——兵临城下,怎能龟缩不出,任由敌军耀武扬威?!不行,一定要出击。而且必须趁着宋军远来疲惫,刚刚在前面的浮桥上打过一仗的大好时机,冲出城去,一举击溃狂妄的宋朝人!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他绝对不逼着高彦俦去做不愿做的事,更不强迫手下的部将出去送死。他说战,那么他自己就去战!

他亲自率领着自己麾下的千余士兵冲出夔州,向刚刚登岸的宋军杀了过去。

这很反常,入川以来还真没见过。刘光义不敢怠慢,他派出的是征蜀东路军的王牌——禁军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

宋军三衙主帅之一的张廷翰亲自出战,率领着宋朝全国精选出来的士兵,而且两军相遇的地方还在长江边上的猪头铺,也就是说是片陆地……结果是奇迹没有发生,武守谦败了,就在败退的时候,他还想着夔州城。他为夔州尽的最后一份力,就是尽量离它远一点,他怕带着追杀的宋军一起卷进城去。

但是无济于事,刘光义很清楚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夔州城。他命令全军登岸,猛攻夔州。后面发生的事,就要看这个世界对英雄的定义了。

一定是胜利的一方才配称为英雄吗?

历史记载,当日“廷翰等乘胜登其城,拔之。彦俦力战不胜,身被十馀枪,左右皆散去。”孤城无援,部众溃散,高彦俦为自己的陛下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彦俦奔归府第,整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楼,纵火自焚。”

英雄,一定要是胜利者吗?

几十天之后,有个女人很鄙夷地撇着嘴,充满不屑地说——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男儿在边关,死战尽勋戎,贵妇深宫乐,凭甚论英雄!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34)

发布时间:20071130 17:26

那么再回头去看一下蜀国最著名的那位“英雄”。剑门关,王昭远。

按说,逃回了剑阁的王昭远应该彻底安心了吧?!

雄关如铁,绵延百里——“蜀道剑门无寸土”。剑门关的山脉是从秦岭而来,完全由巨大的砾岩组成,尤其在剑门关正面一带,岩石如镜,寸草不生。这是天险里的天险,已经是后蜀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上苍给历代蜀人的最后一线生机。

历史可以作证,在此之前,剑门关从未在正面失守。但不幸的是,伟大的纪录,都是留给“伟大”的人去打破的。

王全斌带着宋朝征蜀北路军,在剑门关下吃着从后蜀军队抢来的军粮,整整休整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65年),不过别害怕,回首从前啊,在上一年的12月30日的时候,他们才攻下的利州城。所以说他们可真是慢。转过年来,王全斌走出营房,看了看耸立在眼前的剑门关,毫无例外地再一次感到头晕目眩。

唉,钟会啊……你攻不上去真是情有可愿啊;邓艾啊……我还以为你以前特别淘气,就爱从山上往下滚着玩哪……唉,你们的命可真苦,不过我也一样。

就在这么哀叹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了一件事——傻子才会正面强攻剑门关呢,就算山上的只是群猴子,往下面扔两块砖头都能出人命!还是老办法,迂回穿插。他再次派出了手下头号亡命之徒先锋官史延德,要他带着兵悄悄地翻过眼前这座见了鬼的大山,然后再经来苏(今四川剑阁东)的小路渡江迂回到剑门关南20里的清强店。

而这只是命令的前一小半,后面的就变得非常不像话了。王全斌说,到了清强店之后,你们就要尽一切力量向剑门发起攻击!无论如何一定要胜利,而我会配合你!

老天在上,史延德或许是过分勇敢了有些脑筋锈逗,他从来都没想过主帅是否急疯头了在说胡话——那时候王全斌想必还在剑门关正门前等着买票进城吧,拿什么配合他?而他又爬山又过江,还要强攻天险,到时候想撤回来都是妄想。

可他真的就这么去了,而宋朝的大兵们也都一如既往地跟着他。那样子,就像是在宋朝开国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艰难险阻能难得倒他们。

这时候在剑门关的上面,王昭远也得到了一个空前的好消息。他有救了,孟昶来信了,不仅没怪他,而且还给他增派了援军。

久旱逢甘雨,久旱逢甘雨啊……王昭远空前地激动。孟昶真是他的发小,就是知道他此时此刻最需要什么。援军,这要是在以前,“诸葛亮”一定会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