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

第245部分

伐-第245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经营的局面很可能因此崩溃。可石青到底撑过来了,除去关中后患,逼走张遇,议和燕国,可谓大获全胜,顺带着搂草打兔子,把博陵郡和幽州军收入囊中。这事儿没成之前谁都会认为不可能,可石青到底还是真的成了。你们说,除了是命,还能有什么说法?”

“命……”

三个人念叨着这个字眼,皱着眉头琢磨。

“唉,当年杀胡令出的时候,不仅是我们,中原有心人多着呢。冉闵、李农、蒲洪、姚弋仲、麻秋、石鉴、石祗、石琨、张举…哪一个不是名动一方名满天下之士,呵呵,现在再看,除了麻秋因为石青的缘故,当年的有心人还剩下谁在?大浪淘沙啊——”

邓恒感慨不已,他似乎被触动心事,谈兴浓厚了一些。“该争的时候要争,当年和王刺史意欲乱中取事,便是该争,老夫不会为之后悔;不该争的时候不能争,现在的中原只有石青和慕容氏有资格争,其他人如老夫、张平等都没资格参与,若是不知进退妄图去争,蒲洪、石祗就是前车之鉴。老夫身子不好,时日无多,想来石青不会为难老夫。汝等……”

说到这里,邓恒眼皮一掀,黄澄澄的眸子里精光闪烁,露出几分征东将军的虎威。“好自为之!以后自家事自己了,与老夫再无干系!”

秦兴、王琨、郑生俱是一震,脸上一片茫然。秦兴平素有几分野心,表现还好一点,另外两人一向比较安分,没有多少主见,很多时候需要有人做主指引,如今手下兵将地盘没了,王午死了,邓恒再若不管,对这二人来说就如天塌了般,一时间失魂落魄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

“嗬——这可巧了。在这儿遇上三位将军,倒省了小将一趟路程。”

惊喜的声音从院门传来,何三娃进了邓恒寓所,步履轻快地走过来。来到老槐树下,何三娃向邓恒和另外三人一一拱手行了一礼,随后道:“征北大将军有意请征东将军和三位将军去大将军府一叙,名小将前来询问诸位将军是否方便?”

“方便。方便的很,呵呵——劳烦何兄弟辛苦了,征北大将军恁是客气,我等日思夜盼渴求拜偈大将军,怎会不方便呢?”秦兴抢先替其他人做了回答。他们能不方便吗?在冀州赋闲五六日,为的不就是见石青一面吗?

第七集 第二章 大晋朝廷的要求

五月十六,郗超从建康回转冀州城,带来了和大晋议定的纳降条款。

石青是汉人,一直和大晋关系暧昧,大晋朝野如褚衰、蔡谟乃至庚爰之、庚方之兄弟,琅琊王氏、颍川荀氏等不少人对他抱有很高期许,是以,邺城南归一事大晋不仅看得很重,而且如同对待西凉张氏一样要求很严苛,不像对胡人蒲氏、慕容氏那般随意。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有四条。

一是中原行汉礼汉制。

所谓恢复汉家衣裳就是这个意思,汉家衣裳不能单纯理解为汉服,应该是汉人流传千年的礼仪传统文化制度。

这一条不需大晋要求,石青就会执行,而且会比大晋执行的更彻底,不仅在汉人中推行,还会在胡人中推行,他的目标是把中原胡人彻底汉化。

二是恢复中原王化。

所谓王化就是中原诸州由朝廷派员管理,不是慕容氏的燕国那等自行其事的藩属国。

顾虑到这个要求可能会引起邺城反弹,大晋朝廷做了些退让。一是麻秋封王。需要说明的是,麻秋受封的王位和大晋分封司马氏子弟的王位等同,和汉时分封刘氏子孙的可以立侯国、公国的王位不同;司马氏分封的王位尊荣自不必说,权利也极大,可以管理干预封地的民政、军政,唯一一条就是不能立国。二是任命石青为青州牧,不受麻秋辖治。三是朝廷派员施政可分步徐图,具体为:第一步,认可中原官吏,朝廷只遣一名抚慰使北上替朝廷抚慰中原黎庶;第二步,中原现任官吏日后的升迁罢免麻秋可以推荐,朝廷酌情处置最后定夺;也就是说决定权属于朝廷。第三步,五年后,中原州刺史、郡太守尽皆由朝廷任命,任命的官员受朝廷和麻秋双重辖治。

从第二条要求里,石青嗅到了大晋挑拨他和麻秋关系的味道,不过他没放在心上。麻秋享受尊荣名声,他掌握实权,这种格局已经在邺城形成并且牢不可破,怎么挑拨都无济于事。

三是中原裁减军队。大晋对这一条特别看重,而且理由充分。石赵、冉魏俱已覆亡,中原归晋之后,天下一统,勿须征战,朝廷负担不起太多兵马,而且中原历经战乱,土地荒废严重,此时应该化剑为犁,让士兵解甲归田,开荒拓地。

大晋朝廷知道这一条非常敏感,是以答应麻秋、石青可以各自保留一支卫队,各州郡也可保留一定的郡守兵维持治安,保留人数多少再行商榷,但卫队和中原九州郡守兵总数不应该超过十万。

四是邺城向朝廷敬献玉玺。

永嘉之乱,长安城破,西晋灭亡,作为天命所归象征的传国玉玺就此在北方胡人政权中颠沛流离,直到杀胡令之后,才重归汉人政权冉魏之手。作为天下正溯,数十年来,江东大晋朝廷的皇诏向来是有章无玺;这是一件极其尴尬且难以启齿之事;逮着邺城归晋的机会,大晋朝廷上下自然要讨回传国玉玺,让天下正溯得以实至名归。

“大将军。你看这还能成吗?”郗超为难地问。鉴于身份的原因,他这个使者不能和大晋朝廷讨价还价,据理力争,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大晋朝廷诸公商讨着怎么设下圈套套住石青。

“大晋朝廷这是漫天要价,等着石某就地还钱呢。不过,朝廷诸公缺乏魄力,担心逼急了惹得石某翻脸不认帐,条件没敢开得太苛刻,这事应该能成。”

石青盯着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亲自写的书信,细眯的双眼满是笑意。“这几条要求看似严苛,实则全是废话,只要大晋朝廷没有彻底掌握中原,朝廷诸公又怎知北方兵马是否裁撤,中原官吏是否升迁罢免等诸般详情。指望一个宣慰使能弄清这些?哦,不对,不止一个宣慰使……。”

石青冲郗超挤挤眼,调笑道:“……还有令尊和那几位北上的‘内应’呢。”

郗超嘻嘻一笑,脸上只见顽皮,丝毫没有和父亲分属两方的难为情模样。

石青扬了扬手中书信,断然说道:“石某看出来了,其实朝廷最在意的只有两条,一是邺城不能开国;二是讨要传国玉玺。开国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而且是极具诱惑的一步;一旦邺城开国,所谓的归降就没有任何意义,阻止邺城开国,才是朝廷诸公的底线。传国玉玺同是此理,玉玺不敬献给朝廷,而由分封王掌握,这样的归降既无诚心也无意义,朝廷肯定不会接受。若是这两条满足了朝廷要求,其他的一切都好说。”

“不错。郗超也有这个感觉,只是没大将军想得这么透。”郗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话音一转,疑虑地说道:“传国玉玺非同小可,敬献朝廷只怕有些不妥。大将军谨慎!”

“事实上传国玉玺不过一方玉石耳,饥时不能食,寒时不能衣,除了蕴涵着人为赋予的象征,实在没有多大意义。眼下中原缺的是衣食温饱,是黎庶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居乐业,是恢复汉家衣裳需要的稳定……虚幻的象征虽然有必要,与这些相比却不急迫,若是能够用传国玉玺交换些钱粮布帛、工匠才俊,石某认为非常值得。当然,敬献传国玉玺和其他条款不一样,这是一桩生意,敬献可以,朝廷封赏为何需要提前商定……”

石青蹙眉思索了片刻,随即继续说道:“景兴不便和朝廷诸公扯皮,这样吧,回邺城后,石某请刘群为正式使者,随你走一趟建康把这事定下来。其他什么的都无所谓,只一条最重要,那就是朝廷暂时不能驻军中原,驻军之事,三五年以后再说;其他的好说,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也无所谓。天高皇帝远的,谁管的了谁。”

郗超点点头,说了声是。

“景兴一路劳累,下去洗漱休息吧。石某去和邓恒他们说几句话,明早我们一道启程回返邺城。”石青交代了一句,和郗超一起出了书房。

征北大将军府前身是石琨的汝阳王府,石琨在冀州时间不长,王府圈地圈得挺大,只是还没来得及完善建筑他就潜逃到南方去了,以至于王府像个正在施工的半拉子工地,石青没嫌粗陋,随便修葺了一下,挂上“征北大将军”的牌匾就开府建衙了。

和征北大将军府邸一样粗陋的,是征北大将军人事编制。

肥子军帅府解散之后,军帅府人员大多会被充实到邺城,征北大将军府的幕僚将会有所调整。石青选定的幕僚人选为:左长史申钟,右长史王亮,主簿刘茂,功曹王羲之,仓曹李承,记室韦伯阳,参军郗超、戴真、赵庶、张季,司马丁析,从事张春、薛瓒、尹刺。

这个人选是石青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既要给降将希望,还要不动神色地把位高权重的申钟、刘茂调出邺城,以便军帅府原班人马少受些阻力将青兖的政令条律在中原全面铺开。

问题是征北大将军府开府三天了,除了右长史王亮、仓曹李承等寥寥数人就位,其他人选不是因为这样就是因为那样的原因,没能赶到冀州城赴任。

石青没有为此着急,他对草创的涵义理解的很深刻。大将军府邸是草创,大将军府人事是草创,整个中原也不例外,也是处于草创阶段。

关中、青兖、豫司、河北诸地律令不一,官职大多沿袭传统,很多人石青既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以几万忠诚的新义军为核心,以不到十万利益关联的邺城禁军、麻秋屠军为外延,裹挟出一支包括幽州军、襄国降兵、关中私兵等各方的数十万人马让石青时时刻刻心惊胆战,持续不断的胜利,让这支杂兵尚能保持号令如一,若是遭遇哪怕一次的失败,这支军队就可能全盘崩溃。中原大部分已落入邺城掌控,可是这种掌控仅仅限制在军事层面,至于如何发展民生,如何稳固人心,如何建立如臂使指的政治体系,邺城还没拿出全盘规划,很多地方还处在无官府管理的自然衍生状态下。

政治、军事、民生经济……所有的一切就像大将军府搁置的工地一般,急迫地等着有人梳理、振兴。而这一切需要的不仅是精力的投入,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稳定的外部环境。邺城归降大晋,争取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这些。

浮想联翩中,石青穿过半拉子的工地,来到大将军府前厅。邓恒等人被何三娃安排在前厅等候。

石青的脚步在前厅外响起之时,邓恒、秦兴、郑生、王琨便已站起来恭候。待他的身影刚刚在前厅门口露出来。四人一起踏上几步,各自作揖行礼。

石青呵呵一笑,冲秦兴、郑生、王琨略一点头示意,目光最终落在邓恒身上。“辛苦征东将军了,可是坐牛车来得?”

“唉!这身子看着是坏了。行不得路,骑不上马,只能坐车过来。”邓恒感慨连连地和石青寒暄。末了爽朗一笑道:“坐车摇摇晃晃,很像年轻时在马背上的感觉,倒比躺在榻上舒服,哈哈哈,大将军若是多招几次,老夫不仅不辛苦,反倒多享受几次呢。”

秦兴、王琨、郑生都陪着大笑,石青也附和着笑了两声,随即径直到上首坐下。四人有样学样,连忙各自回座坐定。

“诸位。与燕国之战至此算是结束了。石某感谢诸位能与我军联手与共,同进同退。感激之余,石某想说明的是,联军已无存在必要,可以宣告解散了。诸位以为如何?”

石青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秦兴三人犯起了迷糊:这个问题需要问吗?幽州军被兼并,联军早就不复存在,哪里还用得着解散。只邓恒不动神色,微笑着答道:“大将军说得是。”

“联军既然已经解散,那么,诸位以后有何打算呢?”

石青身子稍稍向前一倾,双目兴致勃勃地在下首四人身上流连。稍倾,不等有人回答,他又补上一句:“哦,对了,诸位应该知道,石某已然归晋,放眼天下,除了诸位以及并州张平,四方豪杰尽皆遵奉大晋为尊,如今情势,说一句江山一统、四海升平也不为过哦。”

秦兴一直在用心琢磨石青的话语,当他发现石青说的三句话里,只说“诸位”如何如何,从不提“幽州军”如何如何,他便彻底死了心。对方摆明把他们和幽州军掰开了,这时候再不识趣当真会有大祸临头。

心意已定,秦兴站起来冲石青揖手作礼,慷慨说道:“秦兴本是晋人,朝廷南渡,石赵雄起中原,为生计迫,不得已加入赵军。眼下天下一统,四海升平,秦兴愿诚心归顺朝廷,诚惶诚恐,但求朝廷能够予以接纳。”

“很好。”石青平静地点点头,眼光看向另外三人。

邓恒咳嗽一声,无精打采地站起来回道:“大将军。联军虽然解散了,老夫却不愿和大将军分开,若是不嫌弃,大将军随便找个地方让老夫安生就好。至于效忠朝廷吗……呵呵,老夫身子已经朽了,有心无力啊,还是罢了。”

邓恒一开口,另外两个不甘落后,马上接口说道:“不错。联军虽然解散了,我等却不愿和大将军分开。请大将军收留。”

秦兴愕然一愣,旋即惊醒过来:大晋朝廷和石青是有区别的,自己刚才选择大晋朝廷,难怪石青没有半点反应。

想透这些,秦兴再不犹豫,虎跳而起蹿到厅心,作揖拱手道:“不错!不错!江东天气燥热闷湿,原不是我等北人居留佳处。秦兴唯愿追随大将军身侧,鞍前马后,不敢怠慢。”

“诸位拳拳之心,难得可贵,石某心领了。”

石青微微一笑,和声道:“中原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诸位请回去收拾一下,明日随石某回返邺城,到时会有任用。”

第七集 第三章 谈婚论嫁

五月十七清晨。石青启程回返邺城。

两千余骑和一辆牛车组成的队伍拱卫着他出了冀州城西门,沿着驰道逶迤向襄国方向行去。牛车是为邓恒的座驾,骑兵是石青的亲卫骑。有收编的幽州军骑兵补充,石青麾下骑兵不仅补足了战损,亲卫骑还得以扩充到两千骑。此次回返邺城,为了保证行进速度,石青只带了亲卫骑随扈。

丁析、王宁、祖凤、荀羡跟着队伍出城相送,这是率部驻守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