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大争-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国只有三股强大的势力,首先就是朱棣的五十万铁血明军以及明朝二百年间里复活的诸灵,其次是是数量毫不逊色明朝一系的诸胡联盟,最后就是以卢家为代表的现代传承者势力。
对于卢燕这个人,朱标的评价就是:“果决勇悍的大将。”
很简单的评价,公孙策已经给卢燕画上了待死的标签。这样的时代,有那么多资源不去争,只能被抢夺资源的虎狼撕成一地碎肉。
其后朱标又为公孙策解答了驿站火灾,他认为是卢燕自己放火,就是为了给魏国提醒。
为什么提醒?
原因很简单,卢燕的任务是护送朱标出使西魏。如果朱标身死,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被朱棣名正言顺的打压。
即使天下人知道,朱标的死亡和朱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能如何?
只要朱标死在西魏,朱棣不仅除去心头大患,还能打压卢燕,又能打着替兄报仇的幌子,直攻西魏。
这事在道义舆论上是西魏有问题,那么燕军来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秦晋周只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无条件参战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时候只能独战燕国百万大军,想着就觉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标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书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猎而归的朱棣得知这一情况,当即一把折断了手中宝弓。
第十四章 货币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阳向四国联盟派遣使节。
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节尚未过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这一动静,派李进赴朝阳宫禀报,同时魏王公孙厉召集中书令陈宫、大纳言韩振龙、六部尚书侍郎齐聚夏城王宫议事。
原来的工部尚书牛强卸任,由墨家钜子孟胜担任;朱标担任尚书台实际的负责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职,自然列席会议。
公孙策得到消息时正在朝阳宫内练字,他的字自成一体,是别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强迫别人解密一样去研读,所以在刘雅蝉的嘲笑下,开始认真练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组建四国铸币机构!”放下楚萌萌的密书,公孙策连连赞叹。
自从乱世以来,毫无秩序,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头红钞往往都是烧给不幸死难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当作货币流通。
到现在为止,各国国内平民虽然物资贫乏,彼此相互需要时还是以物易物,各国都可以说是最原始经济模式。就连西魏这个现代人国家,货币体系还在筹备中,所以今年只收粮食税,不收其他税。
有统一的货币,带来的好处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孙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更知道货币统一后,经济一旦复苏,国家政治就会和货币挂钩,不再像现在这么好统治。
对于货币体系,公孙策的态度比较模糊,才使得西魏铸造局已经建立,却迟迟没有铸币发行。
有货币自然是利国利民,可会让政治复杂化,多元化。这是草根出身的公孙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国内虽然有前朝幸存的经济学者,可他无法相信这些人。
各国都在筹备自己的货币体系,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铸造发行。所以现有的货币只是金银两级,以硬币的模样,用来赏赐文武官员,只在上层社会流通,在民间近乎于绝迹。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货物流转中心。神州内战事已息,各国都将力量由军事转为政事,政事首在赋税。所以货币体系,发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为迫切,只要建立完整的货币体系,途经武周的商队,就能带来数郡税收!”
说话的是随身史官张彩霞,她书法极好,是公孙策临时的师傅。此时正在研墨,看着公孙策浪费的纸和墨很是心疼。
民间有造纸和制墨技术的人,但产量很低,仅能糊口。公孙策一天练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产出。
“只要货币体系建立,估计我们也是受益者。北边可是晋商发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组建水军,到时候收关税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孙策慢悠悠说着,手里提着毛笔,一笔一划写着。丝毫不担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远没有他练字来的重要。
张彩霞不得不劝谏他:“殿下,政事要紧。余下的八百字夜里也可练习,不比求于一时。”
公孙策一笑,指着北边说道:“对于货币体系那帮家伙很迫切,他们需要的只是我点点头。我对这个玩意不熟悉,交给他们处理就成了。再说写字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现在不完成,往后拖会拖到什么时候?”
“既然我们魏国决定要参加这个货币体系的发行联盟,那么我去不去都是无关大局,交给我父亲就成。他是魏王,应该有权力决定这个国家的选择。唯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武周举行的这次会议里,捞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再说这是以后的事情,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他不奢望能在会议里多捞一点,那是大国强国的权力。西魏小家小户,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成。他只是管理军事,对于政事不插手。他老子和他一样,对待政事一样是半吊子,但有一点公孙策比不上他老子,那就是沉稳。
“那你也不能让李进在外面一直候着呀?”
“只要不是让李进待在太阳底下,待在哪里对他都一样。我不去,我父亲就知道我的意思。这是政事,归他管。”
说罢,公孙策晃了晃手腕,练字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漫长的事情。他不能松懈,担心自己放松后,就再也无法有现在这种刻苦。
他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可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始终是坚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百分之一,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比别人多的不是三点六,而是三十多倍!
因为坚持不是用加法这种一级算法能计算的,起码也是二级乘法,三百六十五个一点零零一相乘,就是最终的答案。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脚步声,公孙策抬头一看,是雪凌。
“你怎么来了?”公孙策有些奇怪,他和雪凌虽有夫妻之名,却没有夫妻之实。他感觉,他们的关系还只是朋友。
“给你送饭吃,雅雅姐给你炖的。”雪凌手提一个散着香气的青瓷罐。
夏王宫内,公孙策迟迟不来,魏王公孙厉遂对列坐大臣说道:“国家大事岂可因一人不来而荒废?现在我们开始议事。”
列位大臣神色不一,他们眼中公孙策才是这个国家真正主人。他不来,他们这些人无法安心。
贾诩闭目养神,微微对着公孙厉点头;陈宫则是皱眉,但也是点头;其他大臣也是纷纷点头赞同。至于列坐的韩振龙父子,自然乐的如此。
他们父子总觉得公孙策变化太大,和他们之间有着极大的隔阂。如果魏国始终能主事的人是公孙厉该有多好!可惜,不是。
“太子殿下不来,想来是觉得这事属于政事,是归魏王陛下决断。或者,太子殿下已经确认,在座的诸位都是赞同武周的提议?”
朱标身为公孙策的师傅,在这里论地位,要比钜子孟胜还要高贵。他一说话,魏王与诸位大臣俱是点头。
这件事情就定下了基调,然后开始讨论用什么办法从武周提议的会议里多捞一些。不像公孙策,想的只是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
实际上也没有区别,大臣们的想法不外乎坐地起价。只要最终的收获高于他们的付出就成了,如果得不偿失,他们谁都会反对这次会议。
神都洛阳,公孙恩府邸内,他泡在莲花水池里,嗅着花香,和坐在池边泡脚的上官婉儿说着这次女皇提议的联合铸币会议。
他的文化水平高于公孙策父子,又是这方面的专科生。他对货币有着深刻的认知,知道货币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
一个独立的国家,必须要有独立的货币体系。
如果货币被他国操纵,这个国家的政局间接地也就被他国绑架操控。当然了,这说的是纸币,而不是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直接由其所拥有的金银来决定高下。这一点公孙策有着不小的优势,虽然西魏只有三郡之地,但金银储备可都是搜刮西北半州七八郡所得!
他担心的是,武周提议发行纸币!
如果四国同盟发行纸币,那么四国就被死死绑在了一起!因为纸币要更新换代,还要做防伪。
前者会让四国联盟的持续时间大增,后者会让四国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谁背盟,那么国家内的纸币自然会贬值或全是假货,变得一文不值。进而国家经济崩溃,不战而自败。
而四国被死死捆在一起,收益最大的是武周,损失最大的则是西魏。原因很简单,这是地盘位置决定了的。
武周一旦成功说动列国发行纸币,那么四国联盟将会牢不可破。武周西北将会成为坚实的屏障,到时候武周就能专心进攻南楚或东齐。
至于晋国还是和燕国死磕,朝东北进攻代郡;秦国还是向南进攻汉中巴蜀之地,都与原来的战略没有冲突。
而西魏只能如计划一样,进攻有着太行天险阻挡的赵国。路远而道险,打下后又要分兵据守,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不是像现在,一有机会还可以朝周围三国下手!
公孙恩有些厌倦现在的这种生活,他对于武周封他的信阳侯这个位置已经没有多大感觉了。他只去了一趟信阳,办了交接手续,就把信阳封地的事宜尽数委托给郑泰,自己返回神都闭门度日。
“婉儿,你觉得现在生活怎么样?我只觉得累,想过归隐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每天有无数的人来找我,或为了在周国内拉拢我公孙一族,或为了得到我给三哥的一份推荐信。”
公孙恩手里抓着一把荷花,游到池边,塞进上官婉儿怀里,趴在赤岸边上,询问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嗅着荷花,听了后反问:“怎么会?每天虽然忙碌,可还是很充实的。你可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厌烦这里的话,我陪你去魏国待上一阵子。”
“可能你说得对,我喜欢统兵,像我三哥那样。可我武技稀松,又对兵事一知半解,真的统兵上阵,只会害人害己,贻误国家。”
“武技可以磨练,统兵经验也可以学习。要不你拜刘仁轨或者薛仁贵为师,和他们学习军略都可以。李靖现在被困夏城,你也可以去魏国,找他学习兵法。你公孙家现在这方面资源很广,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学习。”
上官婉儿的话,让公孙恩一振。看着他振奋的样子,上官婉儿笑了,比她手中的荷花还要美。
她喜欢公孙恩的性情,看着他沉闷度日,她也是不好受。
“我这就去给陛下上书,这次和陛下要一个长假,在魏国好好玩一阵。朝阳坡上的树开始结果,我们去好好吃一顿!几个嫂子也就在入秋生产,我们也不能错过!”
公孙恩说着,神情很是激动。爬上水池,急冲冲朝书房奔去。上官婉儿见他刚才在水里身无一物,现在蒙着双眼,大骂公孙恩无耻。
第十五章 豪侠郭解
这日公孙策练完字,已是下午,日光熏得人昏昏欲睡。
闲来无事,他就去偏殿寻找郭解二人。
他人未至,先闻高渐离琴声。他不懂乐律,只觉得这音乐悲壮中含着肃杀和惨烈。
“拜见太子殿下!”偏殿当值的刘云疾步走出,抱拳俯首。
“他们最近情况怎么样?”
“回禀太子,一切都好,二人常常以木剑对舞,似乎成了好友。郭解还说,这里有吃有喝,还有新认识的好友。”
“去酒窖拿三坛好酒,今天我试试,能不能成为他们的好友。”
“喏!”随行的白袍剑婢两人出列离去。
偏殿的院中,树荫下高渐离抚琴,郭解舞剑。对于公孙策的到来,二人只是侧脸一看,继续做自己的事。
“两位好兴致,近来过的可好?”公孙策说着,转身从紫蝶腰间解下长剑,一把抛给郭解。
紫蝶脸一红,低头不语。又悄悄抬头望公孙策,又从身后剑婢那里解下一柄长剑,捧在怀里。
郭解接过长剑,一把抽出,只见长剑锋利,剑刃如芒,不是他想象中的女子常配的细剑,不是那种场面货色,不由诧异的望了一眼公孙策身后的十名剑婢。
他抽剑横在脸颊一刮,半张脸上的胡茬尽数被剃掉,不由大赞:“好剑!”
“用木剑而舞,和你的身份不符。”公孙策说着,一把将雷电戟插在地上。
他这个动作,让郭解眼皮一跳,那天雷电戟给他的印象太深刻。原本信心十足的一击,被雷电戟挥洒出来的闪电链彻底粉碎,本人还被电的人事不知。
郭解归剑入鞘,抹了一把汗说道:“木剑和宝剑无区别,都是剑。对我而言,有剑相伴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木剑会被铁剑斩断,两者不可并论。”公孙策伸手,紫蝶将手中宝剑递上。
“太子殿下想要与郭解比试剑术?”郭解眉毛一挑,眼神有些鄙视。
公孙策握剑的姿势,在他眼中尽是破绽。而且动作僵硬,虽然很有力道,但与剑术的灵活背道而驰。
“在你们面前,论剑纯粹就是班门弄斧。这柄剑是赠予高先生的,朝阳宫是多事之地。若有大事,二位也好有个护身之用。”
公孙策说着,来到了高渐离身旁,双手将剑奉上。
高渐离双手按在琴弦上,抬头望着公孙策一笑:“殿下有话不妨直说,我们游侠都是直人,不喜欢绕圈圈。”
“对于游侠我多有不懂之处,只知他们好侠义而轻生死,重信义和轻财货。所以今日找二位只为一个侠字,若二位看得起,愿和二位先生成为好友。”
公孙策说着,院门外数名白袍剑婢捧着酒坛而来,十来名南宫宿卫入偏殿中,取桌椅板凳而出,摆在树荫下,花坛旁。
郭解将宝剑放在桌上,坐在板凳上说道:“有酒,有好酒,你就是我们好友!”
高渐离听了摇头一笑说道:“太子殿下能亲身至此,就是我二人好友。”
“好,今日此院中,只有好慕侠义之道的公孙策,没有魏国太子公孙策。”
公孙策说着,与高渐离一同入座,白袍剑婢与南宫宿卫尽数撤出,最后偏殿院门被刘云关上。
“其实对与太子殿下,我辈之人也是多有敬仰。非是敬仰殿下之勇之功业,而是敬仰殿下之孝义。”
郭解拿起一坛酒拍开泥封,嗅了嗅,闭目之间,神色满是陶醉,随后余下两坛酒被拍开,三人一人一坛。
“这里没有身为太子的公孙策,只有与豪侠郭解论侠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