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尸体。
但是,也只是过得去而已,要想吃个荤腥,做个新衣,或是喝个小酒什么的,那那个人就得至少是哪个个达官贵人家的亲近家奴了。普通的百姓基本上已经十来年没有这样的妄想了。
不过,这样的年景,大家伙哪还有这样的奢望啊就算是那些个普通的商户,也不得不如履薄冰的操持着自己的家业,不能太过凋敝,太过凋敝,那就无法养家糊口。也不能日进斗金,太过兴隆的生意便会招来别人的觊觎,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扣上什么罪名而丢了身家性命,除非你有过硬的后台。
所以,十几年下来,北京城已经不复原先的那种庄严,繁华和安乐了,剩下的只是普通百姓的挣扎生存和达官贵人的横行无忌。
但是今天,北京城的老少爷们除了关于城外流民的那些个话题外,又有了一个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辽东后金反叛。
“张爷,您消息灵通,那努尔哈赤到底是什么人啊?怎么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起兵反叛?”一座茶楼里,一群人正聚在一起,谈论着辽东的时局。
“这努尔哈赤原本只是个建州女真的一个小部族的首领,从小便丧失父母,而且曾经还是大将李永芳的部将。但是其一直以来野心勃勃,先后灭掉了建州女真的哈达,辉发和乌拉三部,并数次出兵攻打叶赫部,现已基本上统一了建州女真。
现其拥兵近十万,发所谓的七大恨反叛,与今年二月攻陷抚顺。现已成为朝廷北方的大患。”看到周围的人起哄,那位被称为张爷的人大略的说出努尔哈赤的生平。
“那这个后金比起蒙古鞑子来,哪个厉害。”有人出声问道。这个时代,鞑子这个称呼还多用在蒙古人的身上。
“应该还是蒙古人吧,这个后金只是些野人罢了。”有人猜测道。
“不管这个后金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也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我告诉你们,朝廷不日就会发大军平定辽东了。几十万大军一到,这后金还不是灰飞烟灭啊”那个张爷得意的说出了一个让众人目瞪口呆的消息。
“张爷,你怎么知道的?难道朝廷已经有什么消息传出来了?”周围的人惊诧之余,全都兴致勃勃的打听道。
“想要知道啊那好,来一盘点心,要用台湾糖做的。”张爷对大家伙的反应非常的满意,非常和时宜的提出了一个小要求,想要尝尝这些个富贵人家才能够享受的东西。
不说这位张爷是否吃上了台湾糖做的甜点。阁老吴道南却是正一边吃着这种台湾糖做的甜点,一边思考着问题,手边拿着的正是关于台湾的一份折子。
作为明末的一位首辅,方从折无疑是个还算称职的首辅。其为官也还算正直,曾经因为拒绝司礼秉笔太监田义让做监生的侄子走后门当官而受到威胁,并愤而辞官在家。当然只是还算正直,作为大明的官员自然也有大明官员的一些个不好的习性,如收受贿赂,包庇家人等等。但是相比东林党的那些个人,要好上不少,至少他还在勉强的维持着大明的正常运转,也在努力的想要改变当前的状况。
从出任首辅以来,为了缓解大明的这种民生凋敝的情况,而提出了发帑,开仓,免税停征,补地方官吏等措施,虽然因为总总原因,大部分都没能施行,也有些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而有些副作用。但是毕竟救助了一些灾民,也缓解了大明的社会矛盾。比之后来不予余力批判他的大部分东林党人要强得多。在这种危难局势中,他以自己的才干和经验,勉强维持着大明的运转。
但是作为一个忠于大明的传统文人,方从哲也有他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面对辽东和台湾这两个新兴势力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很好的应对。
他不知兵,所以他并不了解辽东的局势是如何的危急,也不知道拥有海军之利的台湾对大明来说是个如何危险的潜在威胁。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无法想出应对这一南一北两个威胁的办法。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别是现在,方从哲同样面对叶向高的那种独相的尴尬境遇,使得他都找不到能够分担压力的人来,自然也就没有能够商讨这些事务的人。
特别是今年,东林党的咄咄逼人使得京城里的政局混乱不堪,不管事浙党,齐党,还是楚党,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正事上了,都在考虑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般的党争,这让一直不愿意卷入党争的方从哲心律交瘁。
“哎这台湾到底是何情形,一直是云遮雾掩啊”
方从哲放下这份关于台湾击败西班牙舰队的折子,一时间头疼不已。要说这台湾还是个蛮荒小岛,方从哲第一个不信。一个蛮荒小岛,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水师?更何况,这两年来,福建,浙江和广东三地来往于台湾的商人是络绎不绝。每年的海商贸易最少有个八九百万两,这还是粗略估计的,大明对海商和海洋贸易的控制几乎为零,如何能精确统计,但是仅仅是这样,就不能不引起大明的关注了。
发展 二百三十七章台湾?辽东!
二百三十七章台湾?辽东!
快速增加的贸易和这次对西洋人海战的胜利,使得大明朝中的很多人对台湾的印象加重了很多,特别是一些在东南贸易当中有着巨大贸易的人。
当然,这些人当中,对台湾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的统一。有的认为,大明应该将台湾这个逐渐富庶的大岛纳入版图,而另一些人,却担心这么一来,台湾的联合护卫军会被逼反,到时候眼前的一切都会消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持有这两种态度的人,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加上这个时候,掌控大明中枢的阁臣并不是东林党人,导致这个时候的党争变的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明显。东林党和其他三党纷纷拿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意图将对方搬到,而台湾也成为了他们的工具之一,当然不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工具。
但是作为首辅,方从哲自然有他的态度。从内心来将,方从哲非常的希望能够将台湾纳入大明版图。毕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几年的首辅生涯,已经使得这位当世首辅心虑交瘁了。
那年年大灾,以及引起的遍地流民和遍布大半个大明的叛乱,使得方从哲,这位还算是想做些事,也正在努力做些事的大明首辅,殚精竭虑的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而消瘦了很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方从哲还能勉强应付。但是就因为方从哲不是东林党人,朝中的那些个东林党人便千方百计的想要将他从首辅位置上赶下去,其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管方从哲要施行什么样的方针,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不管对错,东林党人必定会将其批的体无完肤。呵呵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
想到这里,方从哲心中不由苦笑不已。就拿这台湾的事情来说,一个月前,他便提出要出兵讨伐这个蔑视大明威仪,始终不前来朝贡的番邦小岛。事实上,却是意图收台湾的财富为大明所用。但是结果是什么呢?此议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朝中绝大部分的东林党人的强烈抨击。
包括左光斗,赵南星在内的众多东林党首脑都激烈的反对出兵台湾。他们的理由提的还非常的堂皇,辽东未平,何以轻启战端。
不管他们心中是不是真的是这么想的,但是最终方从哲的这个提议刚刚冒出头,便被彻底的按了下去。
“阁老,您还在看台湾的折子?”
就在方从哲想得发呆的时候,兵部尚书崔景荣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方从哲手上的东西,轻声的问道。
“哦自强来了是啊这台湾,我始终看不明白啊从传来的消息看来,其原本只是聚集在台湾岛上的海盗而已,但是从其六年来的数次海战可见,其水师实力极其强横,似已与大明水师不分伯仲了。虽其六年来,始终安驻台湾,对我大明并无不敬举动。但一不称臣,二不纳贡,始终不能让人放心啊”看到是崔景荣来了,方从哲发牢骚的说了一句。
崔景荣是方从哲叫来的,为的是就经略辽东的人选问题,向他询问是否有适合的人选。毕竟,对于领军人选上,是兵部的职责。
最关键的是,崔景荣不是东林党人。而且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就这一点来说,方从哲都自认不如。由他来举荐人才,方从哲也放心一些。
“阁老,台湾,即原东番岛。六年前仍为蛮荒小岛,多为海盗聚集之地。人不过数万,船不过百艘。六年以来,即使其如何生聚,能有多强实力。虽然多有传言,其岛上有一城凤山,富庶异常。且不论是否属实,但一城之财货,所属能有几何?故下官以为,出兵讨伐,得不偿失啊”
对于方从哲的态度,崔景荣是知道的。但是知道是知道,崔景荣却并不赞成出兵台湾。当然,他并没有像东林党的那些人那样,以此为借口打击方从哲,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赞同出兵台湾。
“但其一战夷灭众海匪,二战退西夷百艘战船,足可见其水师实力极其强横。台湾毗邻大明,若放任其不顾,迟早会成为大明大患啊”
方从哲也没有去过台湾,对台湾的情报也没有详细的收集,对崔景荣的说法,也有些赞同,但还是觉得不能任由台湾继续发展下去。
“海匪,乌合之众。西夷,蛮荒小国而已。面对他们,台湾有此战绩也不能说明什么。且阁老有所不知,大明水师早已不敷使用。战船年久失修,将士久不操练,火炮已有数年未曾增加一门。要想出兵台湾,势必要朝廷拿出巨资修造战船火炮,重新操练水师将士。”
大明水师的实际状况,其实是人所共知的。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实际情况要比他们想象的严重得多,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他们对面对出兵台湾时,水师是否能够胜任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也是方从哲为之心痛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无力改变这些。要修造战船火炮,重新操练水师将士,谈何容易大明现在那点赋税,用来赈济灾民,拨付边军饷银和支付百官俸禄便已经花费的差不多了。要再拿出钱来整训水师,那是不可能的。
一想到这里,方从哲的头又疼了起来。方从哲已经记不起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头痛这个毛病的,或许是被自己的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给气出来的。
“而且阁老,眼前大明首患,并非台湾这个小岛,而是辽东的后金啊此时分心应对台湾是否不利辽东乱局啊”崔景荣下面的话,更是让方从哲心焦不已。
“是啊大明首患,当属辽东。既然如此,便先放其一马。自强,辽东后金的努尔哈赤发‘七大恨’反叛。现抚顺已陷。辽东诸军吴统一统属,天下各地属军又陆续到达辽东,急需一人统属辽东及各地官兵,你可有合适的人选?”说到辽东,方从哲只能放下台湾这个次要问题,问出了他今天让崔景荣来的主要目的。
发展 二百三十七章选择
二百三十七章选择
(对不起各位,当时的兵部尚书可能并不是崔景荣,而是黄嘉善。但是我并不确定,如果是错误的,请大家忽略待之。)
“熊廷弼,此人是督抚辽东的最佳人选。其三十六年便巡按辽东,熟悉兵事,为当下稳定辽东第一人选。”崔景荣一口便说出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人选。
但是方从哲在听到崔景荣的人选是熊廷弼后,眉头反而邹了起来。这样的表情,让崔景荣心中不由疑惑了起来。
“阁老,这熊廷弼是李成梁之后,对辽东边事最为熟殓之人。且其在应对后金方面,有着非常有效的看法。”
“熊廷弼此人的才能,我自是知道,但是此时不能让其督抚辽东。”想了一会,方从哲否定了崔景荣对熊廷弼的推荐。
“为什么?”崔景荣难以理解的问道。
“自强,你不要忘了努尔哈赤这次做了什么‘七大恨’公开反叛,是为大逆不道,是我大明之奇耻大辱。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百官,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所以,现在大明所要看到的是迅速的平定后金。
熊廷弼虽有大才,也深谙兵事,对辽东更是极其熟殓。但是其策略却是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这样一来,辽东兵事势必旷日持久且耗费巨大。这是大明所负担不起,也不能接受的。”
或许有人会说,方从哲没有选择熊廷弼是个错误,也是其人生的一大败笔。但事实却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方从哲选择熊廷弼。要知道,熊廷弼是楚党,同方从哲在朝廷中,护卫奥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方从哲怎么可能不选择熊廷弼。
作为一个东方第一大国,在面对后金这种公开的反叛,是不可能容忍的。当时的所有人都不认为后金能够应对大明的怒火,更不可能接受熊廷弼那种大规模修建堡垒,分化北方少数民族,借以困死后金的策略。
所有,与其说是方从哲不选择熊廷弼,还不如说此时的大明不选择熊廷弼。一句话摡之,天朝上国的虚荣,使得大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自强,还有其他人选吗?”否定了熊廷弼后,方从哲再次问道。
“其他人?阁老,其他人多身处京师,对辽东兵事可知之甚少啊”
除了熊廷弼,崔景荣便想不出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能督抚一方军队,特别是这种涉及十数万,甚至更多大军的人选,是不可能选择武将的。而文人,大部分都没有实际的带兵能力,所以,崔景荣想来想去,就只有熊廷弼一人能够胜任了。
听到崔景荣这么说,方从哲不由抚了一下额头,这是他感到头疼的下意识行为,也表明方从哲此时正在为这人选问题而伤脑筋。
沉默了半刻,方从哲像是想起了什么,但似乎有些难以决断。便站起来,来回走了起来。
“自强,老夫想到一个人。”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方从哲停了下来说道。
“何人?”
“杨镐。”
“杨镐?阁老,万万不可啊此人此前曾败而不报,谎报军功,并因此而被革职,如何能胜任此任?”
一听方从哲竟然选择杨镐来担当督抚辽东军务这个如此重要的职位,崔景荣立即跳了起来。
对于杨镐,大明的官员没一个不知道的。朝鲜大战日本,明明大败,杨镐却敢不报。这样的事情,放在其他官员头上,早就要了他脑袋了。但是其官场经营的好,竟然让他逃